而到了焚書坑儒的時候,扶蘇又看不下去,老爺子的屠刀一抬一落,一個腦袋就沒了,實在是太暴虐,這麽個搞法,還等不到自己登基,估計就該有人造反了。於是又上書,於是又被罵,結果一下子發配到北邊去陪著蒙恬修長城,從此消失在趙政的世界裏。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扶蘇又仁愛之心是沒有錯的,而歷史證明趙政所作的一些事情也是沒有錯的(除了大興土木以外),不管是長城還是馳道,都是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隻是當時沒有顯現出來,一味的罵他是不公平的。
很多人認為秦的滅亡時由於趙政的暴政,這是不對的,而又有人拿漢初的與民休息政策來反襯秦初的嚴法,我隻能說這樣的人是有歷史知識,卻忽略了其中的政治軍事知識的。
秦,是滅了六國統一天下的,其他六國雖然沒了,可人沒有死完,即使是當兵的回家當了農民,但拿起傢夥就又是兵了。對於一個滅了自己國家的人,說沒有仇恨是不可能的,即使趙政一再說天下人一視同仁,但你畢竟是後媽啊,總不會比親媽好。趙政深知這一點,為了防止造反,盡收天下兵器,全拿去鑄銅人了。但為了安全,隻能實行高壓政策,讓你不敢有造反的年頭,一旦發現,殺你全家甚至全村,這樣誰敢反?
而漢初,是從一個統一的政權手裏接過玉璽,重新換人當家罷了。說白了就是秦朝是找了四個陌生人人打麻將,誰都不認識誰,怕出老千,於是都小心翼翼,唯恐有詐,而到了漢朝就等於打完一圈重新開始,大家都知根知底,精神上可以放鬆一些了。
由此可見,秦初和漢初的政治形勢大不相同,所以並沒有可比性。
扶蘇的放逐,被認為是趙政的一大敗筆,也是胡亥能夠登上大寶的一大優勢所在。後者我完全贊同,前者我贊同一半。
要說扶蘇是趙政一氣之下棄用的,我絕不同意,以趙政這麽老辣的手段,怎麽會意氣用事?何況是自己的大兒子,接班人的不二人選,更是不會說不用就不用。不要以為趙政是傻子,他太了解自己身邊的人,胡亥是個不成器的人,沒有治國的才能,卻喜歡玩陰謀,悲劇就悲劇在玩的還不怎麽樣,很容易被人利用,所以趙政把他一直留在自己左右,有自己在,他就翻不了天。
而復甦,用今天的話說,是下方的基層去掛職的,歷練兩年,就可以拉回來直接用了。趙政小時候就是在基層混的,跟貧民區的孩子打到大,知道怎麽對付老百姓。扶蘇是銜著金鑰匙出生的,不了解人民的可愛和可怕,所以派出去了解了解。
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弗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然而就在扶蘇熱切期待回到朝堂一展宏圖之時,趙政一旨詔書傳至上郡,竟是責備他辦事不力,賜其與將軍蒙恬自盡。扶蘇悲憤交加,便自刎。
沒有政治經驗的孩子,有句話他沒有聽說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他萬萬沒有想到趙政身邊的炸彈不止胡亥一個,甚至不止兩個,而是三個!
趙政也失誤了,他沒有想到自己這麽快就會去見列祖列宗,還來不及把遠方的太子拉回來就掛了。他也沒有考慮到,扶蘇走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已經遠離了政治的中心,尤其在那個通訊落後的年代,他一個老實巴交沒有眼線的人,要怎麽跟胡亥一爭高下?
扶蘇的失敗,可以說是必然的,即使他做了皇帝,也未必是個好皇帝。
老實人做不了好皇帝,好皇帝也一定不會是老實人。
趙政的家庭成員們(4)
至於胡亥,這個人唯一的優點就是能聽進別人的話,從而能夠登上權力的巔峰。這個人,就是趙高!
要說胡亥,就不能不說趙高,他倆是狼狽為奸,應該是最為貼切的。
胡亥是趙政的第十八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所以趙政對他多少是有些偏心的。胡亥十歲的時候,趙政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國家初定,趙政是很忙的,沒有什麽時間來處理家庭事務,唯一可以幫自己忙的大兒子還處處跟自己作對,隻好把大兒子外調,小兒子丟給趙高去教導。
這個決定,成就了一個沒有本事卻有權利的孩子,也成就了一個有些本事卻沒有權利的太監。
不管怎麽說趙高的壞,也不能說他沒有能力。史記上說,趙高身材很偉岸,可惜就是沒有男人最重要的部位(這一點估計讓司馬遷甚為安慰),而且他的力氣也很大,是個運動健將。但他可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他精於刑法,這很對實行嚴法的趙政的胃口,也是他被派去教胡亥的原因。此外,趙高還寫的一手好字,這又是做家庭教師的一大優勢。
坦白的說,如果趙高是個完整的人,包括生理和心理完整,那他的作為一定不會小,甚至會成為李斯的繼任者。可惜,隻是如果,可惜,他隻是各太監。而且,中國人大多的形容是,那個死太監!
有了扶蘇的前車之鑑,趙高和胡亥相當低調,凡是趙政讓自己做的事,他們一定會做好,至於沒讓自己做的事,絕對不去爭取,而且對於趙政的決定,一定是皇上英明!說白了,他們隻求無過,不求有功,老老實實混著,等待機會的到來。
</br>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扶蘇又仁愛之心是沒有錯的,而歷史證明趙政所作的一些事情也是沒有錯的(除了大興土木以外),不管是長城還是馳道,都是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隻是當時沒有顯現出來,一味的罵他是不公平的。
很多人認為秦的滅亡時由於趙政的暴政,這是不對的,而又有人拿漢初的與民休息政策來反襯秦初的嚴法,我隻能說這樣的人是有歷史知識,卻忽略了其中的政治軍事知識的。
秦,是滅了六國統一天下的,其他六國雖然沒了,可人沒有死完,即使是當兵的回家當了農民,但拿起傢夥就又是兵了。對於一個滅了自己國家的人,說沒有仇恨是不可能的,即使趙政一再說天下人一視同仁,但你畢竟是後媽啊,總不會比親媽好。趙政深知這一點,為了防止造反,盡收天下兵器,全拿去鑄銅人了。但為了安全,隻能實行高壓政策,讓你不敢有造反的年頭,一旦發現,殺你全家甚至全村,這樣誰敢反?
而漢初,是從一個統一的政權手裏接過玉璽,重新換人當家罷了。說白了就是秦朝是找了四個陌生人人打麻將,誰都不認識誰,怕出老千,於是都小心翼翼,唯恐有詐,而到了漢朝就等於打完一圈重新開始,大家都知根知底,精神上可以放鬆一些了。
由此可見,秦初和漢初的政治形勢大不相同,所以並沒有可比性。
扶蘇的放逐,被認為是趙政的一大敗筆,也是胡亥能夠登上大寶的一大優勢所在。後者我完全贊同,前者我贊同一半。
要說扶蘇是趙政一氣之下棄用的,我絕不同意,以趙政這麽老辣的手段,怎麽會意氣用事?何況是自己的大兒子,接班人的不二人選,更是不會說不用就不用。不要以為趙政是傻子,他太了解自己身邊的人,胡亥是個不成器的人,沒有治國的才能,卻喜歡玩陰謀,悲劇就悲劇在玩的還不怎麽樣,很容易被人利用,所以趙政把他一直留在自己左右,有自己在,他就翻不了天。
而復甦,用今天的話說,是下方的基層去掛職的,歷練兩年,就可以拉回來直接用了。趙政小時候就是在基層混的,跟貧民區的孩子打到大,知道怎麽對付老百姓。扶蘇是銜著金鑰匙出生的,不了解人民的可愛和可怕,所以派出去了解了解。
幾年的塞外征戰果然使扶蘇成長得與眾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敏銳的洞察力與出色的指揮才能讓眾多的邊防將領自嘆弗如。他愛民如子、謙遜待人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
然而就在扶蘇熱切期待回到朝堂一展宏圖之時,趙政一旨詔書傳至上郡,竟是責備他辦事不力,賜其與將軍蒙恬自盡。扶蘇悲憤交加,便自刎。
沒有政治經驗的孩子,有句話他沒有聽說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他萬萬沒有想到趙政身邊的炸彈不止胡亥一個,甚至不止兩個,而是三個!
趙政也失誤了,他沒有想到自己這麽快就會去見列祖列宗,還來不及把遠方的太子拉回來就掛了。他也沒有考慮到,扶蘇走的時候,就意味著他已經遠離了政治的中心,尤其在那個通訊落後的年代,他一個老實巴交沒有眼線的人,要怎麽跟胡亥一爭高下?
扶蘇的失敗,可以說是必然的,即使他做了皇帝,也未必是個好皇帝。
老實人做不了好皇帝,好皇帝也一定不會是老實人。
趙政的家庭成員們(4)
至於胡亥,這個人唯一的優點就是能聽進別人的話,從而能夠登上權力的巔峰。這個人,就是趙高!
要說胡亥,就不能不說趙高,他倆是狼狽為奸,應該是最為貼切的。
胡亥是趙政的第十八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所以趙政對他多少是有些偏心的。胡亥十歲的時候,趙政完成了統一的大業。國家初定,趙政是很忙的,沒有什麽時間來處理家庭事務,唯一可以幫自己忙的大兒子還處處跟自己作對,隻好把大兒子外調,小兒子丟給趙高去教導。
這個決定,成就了一個沒有本事卻有權利的孩子,也成就了一個有些本事卻沒有權利的太監。
不管怎麽說趙高的壞,也不能說他沒有能力。史記上說,趙高身材很偉岸,可惜就是沒有男人最重要的部位(這一點估計讓司馬遷甚為安慰),而且他的力氣也很大,是個運動健將。但他可不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他精於刑法,這很對實行嚴法的趙政的胃口,也是他被派去教胡亥的原因。此外,趙高還寫的一手好字,這又是做家庭教師的一大優勢。
坦白的說,如果趙高是個完整的人,包括生理和心理完整,那他的作為一定不會小,甚至會成為李斯的繼任者。可惜,隻是如果,可惜,他隻是各太監。而且,中國人大多的形容是,那個死太監!
有了扶蘇的前車之鑑,趙高和胡亥相當低調,凡是趙政讓自己做的事,他們一定會做好,至於沒讓自己做的事,絕對不去爭取,而且對於趙政的決定,一定是皇上英明!說白了,他們隻求無過,不求有功,老老實實混著,等待機會的到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