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本來可以在河南低調的安度晚年的,但是他抽抽了。他沒有去蜀地,找個沒人地方喝了杯毒酒,就這麽死了。趙政也沒再難為他,搞什麽開棺戮屍這種噁心的勾當。
看呂不韋的一生,以投機始,以投機終。子楚和他可以說是雙贏,而嫪毐和他,是雙敗。當然,我們不能他為秦國做出的貢獻,正是這些貢獻,本可以保住他的性命,可惜……
而趙姬,於公元前229年去世,我關心的是,地底下的呂不韋子楚嫪毐三個人見麵時,會是怎樣的場景……
做事要高調,做人要低調。
政治家,尤其如此!
賢能為之用
自從趙政親政以來,憑藉靈活的頭腦和鐵血的手段,把一幹老臣收拾的服服帖帖,也讓很多新上來的幹部對自己死心塌地。七老八十的,別跟我倚老賣老,仗著年輕時候的功勞耀武揚威,呂不韋怎麽樣,還不是乖乖滾蛋?至於年輕人,也要對自己有信心,隻要忠心於我,一切都好說,吃香的喝辣的。
趙政雖然不喜歡呂不韋,倒也沒有恨屋及烏,他知道呂不韋的為人是不咋地的,但是政策是沒有錯的,所以並沒有做很大的改動,而是繼續實行下去。殺你,是因為你不乖,用你,是因為好用,就這麽簡單。
秦國被趙政啟用的後起之秀中,文臣要數李斯最得意,武將則是王翦王賁父子,蒙武蒙恬兄弟,真應了那句話,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四員武將主要是在滅六國的戰爭中立下不世奇功,而文臣,則是保證後院不是火國內安定團結的重要因素。
李斯,師從荀子。荀子是大學問家,孔子的徒子徒孫,放到今天也算得上是國學大師的人物,不過這個人隻談政治卻不參與政治,又慫恿他的門生去參與政治,是個奇怪的人。
李斯畢業以後,沒有人給他分配工作,用今天的話說,畢業等於失業。他想了想,除了秦國以外,其他國家都不怎麽又前途,自己憑著荀子學生這個文憑,到秦國好歹能有所作為,至少餓不死。要說文憑者東西,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直是擇業就業的不二法門,北大清華出來的,先不說能力,單就腰杆子,都比別人硬(也可能是腰間盤突出)。李斯來到秦國,很快被呂不韋看中,當了小官員,現在也相當於進了北京市政府當個科長什麽的了。
李科長明顯不想隻在科長這個位子上過一輩子,不說跟呂不韋一樣混個總理,局長還是有希望的。但是有個問題,老局長不死不犯錯誤,你就是沒希望的!於是李科長就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寫信,給趙政同誌寫,天天寫月月寫,抱著愚公移山的態度,心想你趙政再忙,總能看到一封吧。注意,這裏寫的不是匿名信告狀的,而是他的見解,也就是如何滅六國行統一。趙政是想統一的,雖然口號還沒有喊出來。李科長投了趙政所好,於是得到他的接見。
雙方會麵時,趙政還是很客氣的,問了李科長不少問題,他需要的不隻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而是能真正做事的人。事實證明,李斯這個人,嘴皮子是很利索的,似乎說的趙政很開心,說你別走了,就當我的老師吧。(此時趙政尚未親政)
這下發達了!國君的老師,不光待遇上去了,政治資本更是呈幾何級數往上走,想想看誰敢惹?而且搞不好以後趙政的很多政策方針都是根據自己教的東西來製定,那自己的地位就更顯赫了。這就是為什麽就算皇帝身邊一個太監,也可以耀武揚威的原因。
李斯的政策,其實很簡單,說到底就是分化瓦解。這年頭遠交近攻這樣的策略已經過時了,秦國的打算就是瞎子也看得出來聾子也聽說了,沒有誰還傻傻的跟秦國結盟了。
但是從古至今,任何國家,都是不缺少走狗和賣國賊的。在金錢的誘惑和生命的威脅下,能夠挺過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趙政聽從李斯的建議,派出使者,帶著錢,去各國大臣那裏遊說,離間大臣之間的關係,讓六國不能達成聯盟。說是遊說,其實就是威脅,我給你一百萬,你聽我的話;你要不收,我就拿這一百萬去雇個殺手把你幹掉。簡單粗暴,無比好用,我們今天還在用它。
有滲透,就有反滲透。
韓國是離秦國最近的國家,那必然是最心驚膽戰的國家,首當其衝四個字,韓國國君想必生下來就會寫。於是他想了個好辦法,派了個水利專家鄭國同誌去秦國,假意是投靠秦國,勸趙政興修水利。韓國老大要秦國興修水利,不是他腦子進水,而是讓秦國沒工夫打自己。水利這玩意兒不光是個腦力活,更是個體力活。而且不像開礦砍樹,賣了就能換錢,水利這東西的收益是慢慢來的。而且大量勞動力拿去修水利,誰來種地,誰來當兵?
趙政一看這不對,青年男人全下河了,不說打仗,再修兩年老子飯都吃不上了。想想問題出在那個鄭國身上,幾年前有個叫鄭安國的,投降了,現在又出來個鄭國,比那人名字就少個安,看來也不是好東西。於是鄭國同誌被批準逮捕,罪名估計是間諜罪。
而且趙政一向比較狠,從不相信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也不搞隻誅首惡脅從不問那一套。這次也不例外,凡不是秦國本地國籍的官員,統統在限期內滾蛋,不滾蛋的是槍斃是無期你們可以等著瞧。
這下秦國沸騰了,要知道那時候甭管哪國人,隻要有本事,在哪裏都可以做官的,不要綠卡不問國籍,像呂不韋就是衛國人,做到秦國相國的高位。別說芝麻綠豆官,就是高官要員,也有不是是外國國籍的,統統滾蛋?秦國還玩嗎?
</br>
看呂不韋的一生,以投機始,以投機終。子楚和他可以說是雙贏,而嫪毐和他,是雙敗。當然,我們不能他為秦國做出的貢獻,正是這些貢獻,本可以保住他的性命,可惜……
而趙姬,於公元前229年去世,我關心的是,地底下的呂不韋子楚嫪毐三個人見麵時,會是怎樣的場景……
做事要高調,做人要低調。
政治家,尤其如此!
賢能為之用
自從趙政親政以來,憑藉靈活的頭腦和鐵血的手段,把一幹老臣收拾的服服帖帖,也讓很多新上來的幹部對自己死心塌地。七老八十的,別跟我倚老賣老,仗著年輕時候的功勞耀武揚威,呂不韋怎麽樣,還不是乖乖滾蛋?至於年輕人,也要對自己有信心,隻要忠心於我,一切都好說,吃香的喝辣的。
趙政雖然不喜歡呂不韋,倒也沒有恨屋及烏,他知道呂不韋的為人是不咋地的,但是政策是沒有錯的,所以並沒有做很大的改動,而是繼續實行下去。殺你,是因為你不乖,用你,是因為好用,就這麽簡單。
秦國被趙政啟用的後起之秀中,文臣要數李斯最得意,武將則是王翦王賁父子,蒙武蒙恬兄弟,真應了那句話,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四員武將主要是在滅六國的戰爭中立下不世奇功,而文臣,則是保證後院不是火國內安定團結的重要因素。
李斯,師從荀子。荀子是大學問家,孔子的徒子徒孫,放到今天也算得上是國學大師的人物,不過這個人隻談政治卻不參與政治,又慫恿他的門生去參與政治,是個奇怪的人。
李斯畢業以後,沒有人給他分配工作,用今天的話說,畢業等於失業。他想了想,除了秦國以外,其他國家都不怎麽又前途,自己憑著荀子學生這個文憑,到秦國好歹能有所作為,至少餓不死。要說文憑者東西,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直是擇業就業的不二法門,北大清華出來的,先不說能力,單就腰杆子,都比別人硬(也可能是腰間盤突出)。李斯來到秦國,很快被呂不韋看中,當了小官員,現在也相當於進了北京市政府當個科長什麽的了。
李科長明顯不想隻在科長這個位子上過一輩子,不說跟呂不韋一樣混個總理,局長還是有希望的。但是有個問題,老局長不死不犯錯誤,你就是沒希望的!於是李科長就利用下班後的時間寫信,給趙政同誌寫,天天寫月月寫,抱著愚公移山的態度,心想你趙政再忙,總能看到一封吧。注意,這裏寫的不是匿名信告狀的,而是他的見解,也就是如何滅六國行統一。趙政是想統一的,雖然口號還沒有喊出來。李科長投了趙政所好,於是得到他的接見。
雙方會麵時,趙政還是很客氣的,問了李科長不少問題,他需要的不隻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而是能真正做事的人。事實證明,李斯這個人,嘴皮子是很利索的,似乎說的趙政很開心,說你別走了,就當我的老師吧。(此時趙政尚未親政)
這下發達了!國君的老師,不光待遇上去了,政治資本更是呈幾何級數往上走,想想看誰敢惹?而且搞不好以後趙政的很多政策方針都是根據自己教的東西來製定,那自己的地位就更顯赫了。這就是為什麽就算皇帝身邊一個太監,也可以耀武揚威的原因。
李斯的政策,其實很簡單,說到底就是分化瓦解。這年頭遠交近攻這樣的策略已經過時了,秦國的打算就是瞎子也看得出來聾子也聽說了,沒有誰還傻傻的跟秦國結盟了。
但是從古至今,任何國家,都是不缺少走狗和賣國賊的。在金錢的誘惑和生命的威脅下,能夠挺過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趙政聽從李斯的建議,派出使者,帶著錢,去各國大臣那裏遊說,離間大臣之間的關係,讓六國不能達成聯盟。說是遊說,其實就是威脅,我給你一百萬,你聽我的話;你要不收,我就拿這一百萬去雇個殺手把你幹掉。簡單粗暴,無比好用,我們今天還在用它。
有滲透,就有反滲透。
韓國是離秦國最近的國家,那必然是最心驚膽戰的國家,首當其衝四個字,韓國國君想必生下來就會寫。於是他想了個好辦法,派了個水利專家鄭國同誌去秦國,假意是投靠秦國,勸趙政興修水利。韓國老大要秦國興修水利,不是他腦子進水,而是讓秦國沒工夫打自己。水利這玩意兒不光是個腦力活,更是個體力活。而且不像開礦砍樹,賣了就能換錢,水利這東西的收益是慢慢來的。而且大量勞動力拿去修水利,誰來種地,誰來當兵?
趙政一看這不對,青年男人全下河了,不說打仗,再修兩年老子飯都吃不上了。想想問題出在那個鄭國身上,幾年前有個叫鄭安國的,投降了,現在又出來個鄭國,比那人名字就少個安,看來也不是好東西。於是鄭國同誌被批準逮捕,罪名估計是間諜罪。
而且趙政一向比較狠,從不相信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也不搞隻誅首惡脅從不問那一套。這次也不例外,凡不是秦國本地國籍的官員,統統在限期內滾蛋,不滾蛋的是槍斃是無期你們可以等著瞧。
這下秦國沸騰了,要知道那時候甭管哪國人,隻要有本事,在哪裏都可以做官的,不要綠卡不問國籍,像呂不韋就是衛國人,做到秦國相國的高位。別說芝麻綠豆官,就是高官要員,也有不是是外國國籍的,統統滾蛋?秦國還玩嗎?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