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南早先也是為蔣介石立下顯赫戰功的。兩次東征,胡宗南身先士卒;討伐孫傳芳,他以一團之兵擊敗孫軍的一個精銳師,俘敵8千,甚至連軍長都給活捉過來了。


    中原大戰,胡宗南發起愣勁,像影子一樣纏著孫良誠部死磨硬打,弄得孫良誠哭笑不得,不願再與他交手。隻要一聽說是胡宗南的第1師,孫部便退兵繞道。一時間,諸多部隊便冒充起第1師來。真假1師的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蔣介石更是喜不自禁地誇道:“還是我的1師能打。”胡宗南自此官運更順。


    胡宗南大器晚成,一則靠戰功,但更多的還是靠他的出身,靠蔣介石。お


    當孫兵團各軍在潢川、沙窩一線與日軍苦戰時,胡宗南卻把部隊悄悄拉到羅山以東山地,搶築工事、布炮陣兵,準備與日軍周旋一番。


    首先與胡宗南部交手的,是蓧塚義男中將指揮的甲種師團第10師團。


    筱塚中將在奪占潢川後,起初沒注意到胡軍團。直到潢川、羅山之間大戰時,筱塚仍以為對手不過是潢川退下的孫兵團殘部。所以命令所部大膽猛衝,強行突破,以先占信陽爭撥頭籌。


    22日,日軍第10師團一部衝過竹竿鋪,乘勢攻占羅山。其中一部甚至放膽穿插,深入到羅山、信陽間的五裏店。


    胡宗南見戰機已到,略事調整,揮動大軍全麵反擊。深入五裏店之敵約2個大隊近千人幾乎被全殲,羅山附近之敵死傷也十分慘重。筱塚大驚,這才意識到又碰到了一支生力軍,忙指揮全軍後退羅山等援。


    之後,胡宗南連攻擊帶突破大戰羅山,獲局部勝利,殲滅日軍5千餘人,立下戰功。


    羅山方向受挫,驚動了東久邇宮。他反覆權衡,還是捨不得放棄由羅山直搗信陽的計劃。東久邇野心更大,他既想第一個衝進武漢,又想奪占信陽,切斷孫、李兩兵團幾十萬大軍路。吞吃中國軍兩大兵團,立下奇功。


    他叫來了參謀長,叮問道:“11軍在贛北戰況有無新進展,現進到何處?”


    “岡村中將所部仍在德安苦戰。由於淞浦師團處境艱難,11軍暫放棄西進攻勢,全力解圍淞浦君。”


    “嗯。”東久邇輕哼一聲,嘴角露出一絲複雜的笑。他轉回身對參謀長吩咐道:“我們還有時間。馬上給藤田中將發電報,命令第3師團轉向羅山,協助第10師團擊敗羅山地區支那軍主力。告訴藤田君,信陽一定要拿下。”


    10月2日,藤田進中將率第3師團全部近2萬人,浩浩蕩蕩開進羅山戰場。蓧塚見援兵開到,士氣大增。


    胡宗南的對手,一下增加到3萬人。而且第3師團帶了一個聯隊的重炮,力量均勢瞬間被打破了。


    羅山西北山腳下的一座村莊裏,胡宗南走出軍團部,溜達著走向山腳。


    夜空黑得像一團濃濃的墨,隻有幾顆星星疲乏地眨動著。對下麵將要來臨的大戰,他既有股再較量一番的衝動,卻也覺得實在沒把握。但他知道百裏之外的武漢,一雙睜得不小的眼睛正盯著他。


    兩天前,病癒復出的李宗仁又挑起了第5戰區司令長官之職。上任伊始,他就對苦戰兩月的部隊進行了大調整。胡軍團被李宗仁上將放在戰區左翼。現在,他再也不是一支能靜觀前線激戰的預備力量了。他的部隊已處在前線隨時準備承接日本人的炮彈,頂著日本人的刺刀。


    第3師團的到來,無疑在他搖晃苦掙的雙肩上又加上了一扇沉重的磨盤。李宗仁知道這些中央軍嫡係的為人,曾明確命令他:


    “不管日軍在羅山正麵投入多少重兵,胡軍團都必須節節抵抗,最次也須固守信陽,不支時再南下鄂北三關,以保證數十萬友軍的退路。”


    節節抵抗,他認為能做到。頂多久算多久唄。可固守信陽,他總感到信心不足。胡宗南不是那種敢把部隊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將軍。


    可丟了信陽,拒絕南下而向西退,他何以回去復命?他並不怕李宗仁,他知道蔣、李之間微妙的關係,更何況李宗仁倒過蔣。


    在蔣介石麵前,他自恃校長更傾向於他胡某,而不是時刻可能成患的李宗仁。從這點上看,他覺得保住部隊比保住信陽更重要。


    但真正促使胡宗南定下決心,放棄信陽重鎮而改造西退的,還在於他對國民黨軍核心關鍵的瞭然。有哪個失去部隊的將軍能有好的結局。馮玉祥如今沒了部隊,雖掛個副委員長之名,但一個師長也不會把他放在眼裏。當蔣介石食客的滋味不好受。而那些手握重兵的人,誰個不是一手遮天,叱吒一方。


    胡宗南真是不長個子,隻長心眼。他的深謀遠慮10多年後果然應驗了。當他的60萬大軍在成都一帶被人民解放軍殲滅淨盡,胡隻身逃到台灣時,蔣介石隻是冷冷地卻帶著嘲諷地一句問話就使他滿麵通紅,無地自容。


    “就你一個人逃出來了?”


    蔣介石雖然顧及多年師生加鄉黨的情麵,沒再追究他,可胡宗南從此失寵,沒把過任何重要權勢了。


    胡宗南權衡再三的結果,導致了他不顧大局,隻圖自保的私心。很快,日軍第10師、第3師團突破了羅山防線,直逼信陽。


    胡軍團雖也抵抗了一陣,並以一部兵力配合孫連仲部在柳林鎮地區夾擊日軍,殲敵2千,但他的軍團主力,全部撤出了信陽,向西退去。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