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出於麵子考慮還是近衛師團走不開,天皇手裏的這最後1個師團最終還是留在了島上。但南京的華中方麵軍司令官田俊六大將和九江的第2軍軍長岡村寧次中將同時收到了東京大本營的指示:不惜一切代價,盡全力救出淞浦師團。


    這是天皇裕仁的指示。他實在無法麵對一個師團被中國軍全殲的窘境,因此對參謀總長說:“告訴田俊六,我不管別的什麽損失,但必須救出106師團。”


    蔣介石終於在一係列失敗中,有力地回擊了日本人一拳。


    10月7日,薛嶽調整部署,開始對萬家嶺之敵發起全線進攻。


    薛嶽征戰多年,有個習慣,仗打得越是艱苦,越是驚心動魄,他越有精神,頭腦也越靈活。困住湘浦師團,他知道僅僅是開始,硬仗在後麵。而且他的10萬大軍是內線中的外線作戰,吃掉淞浦一個加強師團,岡村給他的時間不會太多。在岡村軍援兵到來前,他必須解決淞浦,否則打虎不成,反受其害,蘭封教訓,不過僅僅3月前而已。可他上哪去搬兵呢?武漢方麵是遠水難解近渴。德安附近的守備部隊拖住岡村,壓力更大,當然更不能動。情急間,他打起了廬山上第66軍的主意。


    葉肇的第66軍是蔣介石專門指定放在廬山上,準備在贛北失守後留在敵後打遊擊用的。調66軍下山,獲準的可能性實在太小。如果遭拒絕後再調,那豈不是公然抗拒統帥。66軍他是一定要用的,不如索性碰釘子前再來一次先斬後奏。主意拿定,他便吩咐道:“先調再說。一邊調一邊向武漢請示。”


    薛嶽嘴上說的痛快,可對能否調來66軍這支有生力量,他心中也沒什麽譜,他畢竟沒有軍委會的上方寶劍。那上頭,沒有命令誰肯主動為別人賣命,出力不討好,打敗了還得再背上個“抗命”的罪名,永世再難翻身。


    薛嶽此刻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但他想調66軍下山扯來難關重撰。


    不知是先斬後奏的奇效,還是他跳上了順途,一切事情都在按他最好的設想發展。原以為很難辦成的事卻一一迎刃而解。


    軍委會對他的先斬後奏採取了默認的態度,雖未明確支持,卻也沒加阻止。薛嶽原本也沒打算從軍委會得到什麽好聽的話,隻要能調來66軍就行。


    至於66軍方麵滿口答應,順利得出奇,原來薛嶽的廣東老鄉葉肇,當初對蔣介石把該軍留在敵後打遊擊十分不滿,66軍是清一色的廣東子弟兵,在鄂贛地區打遊擊並不合適。從一支野戰軍降為遊擊部隊身份降了許多不說,語言不通,環境不熟,官兵們誰也不願呆在敵後鑽山林。所以薛嶽這個廣東籍長官一招呼66軍從軍長到士兵,無不歡呼響應,其應戰心切,甚至超過了薛嶽自己手中的部隊。


    薛嶽得到意外的1個軍兵力,且又是指揮順手的粵籍官兵;葉肇藉機走下廬山,避開了敵後遊擊的苦差事。雙方皆大歡喜。


    日後的戰鬥證明,當薛嶽與淞浦直打到最後5分鍾時,要不是66軍,要不是先前強留的74軍和187師,薛嶽的萬家嶺大捷不過是天方夜譚,充其量也隻能是蘭封之戰圍而難殲的翻版。


    有人說薛嶽的輝煌靠機運,靠日本人的失誤,實則大謬。驕橫的日本人給中國軍提供過多少機會,但又有幾個能把握得住呢?


    又有幾個敢為自己的使命擔上抗命的風險呢?


    戰爭本身就是在比誰少失誤,誰能抓住對手的失誤。薛嶽逼得對手孤注一擲,就是製造了機會。更令人信服的是他也把握住了機會。薛嶽的輝煌說到底還是靠的他自己。


    17. 武士陰魂繞群山


    10月初旬這十天,對薛嶽來說既艱難悲壯、卻又充滿輝煌。他拚盡氣力在通向勝利的峭壁上攀援而上,時刻都在承受著跌落深淵的風險。


    田俊六、岡村直至淞浦,給他出了太多的難題,設置了大多的障礙。軍委會、蔣介石和一兵團支係雜亂的部隊又給了他太大的壓力。10多天了,他沒邁出過兵團部充作指揮室的那座不大的民房。伴著他的,隻有幾部響個不停的電話,一張舊帆布行軍床和伴死神的日軍炸彈。他不怕死,但他怕失敗。


    他指揮的泰然若定,在大戰、惡戰時,往往最能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從他那間不大的指揮部裏,一份份電報,一個個電話傳向第一線部隊。他的指揮鎮定,調度得當傳染給了前線,盡管各攻擊部隊死傷巨大,但沒有慌亂者,士氣始終壓住了對手淞浦師團的官兵。


    萬家嶺之戰是武漢戰場上戰鬥最激烈、最驚心動魄的一戰。自然也是戰果最輝煌的一場戰鬥。


    10月7日,一兵團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將軍在鴨嘴壠總司令部裏呆不住了。他帶上幾個參謀,來到了箬溪第66軍軍部。


    吳奇偉當時應該說是江南戰區的前敵總司令。張發奎丟失九江被蔣介石召向武漢後,蔣介石曾明確指示南潯,瑞武戰事由薛、吳兩將軍負責。吳奇偉一直身處前線,而薛嶽是九月中旬才由南昌親臨德安的。遇到緊急情況,薛嶽來不及與吳奇偉商量,大都自行裁定了。對此,吳奇偉從沒在意。


    吳奇偉並非資歷、能力不行。淡泊權位,正是他一生的特點。


    論資歷,他與薛嶽、張發奎、葉挺等都是四軍中同行。論作戰,他也是國民黨軍中能征善戰之將才。但他心胸開闊、性格隨和,不但下級尊敬他,同僚上司也多與他關係不錯。而他,樂得如此,樂得把心思放在戰場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