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南征北戰數十年,從未像今天這樣焦躁、困惑過。第106師團金官橋陷入僵局後,他同時派出了第101師團和開戰來一直所向披靡的波田支隊。但此刻,他心裏隻有種惡虎放入狼群中的感覺。101師團被纏在廬山無法纏身,而波田似乎也失去了幸運女神的護佑。在端昌東北港一登陸,便被孫桐萱集團的猛烈反擊壓在灘頭不能動彈,要不是海軍艦炮的全力支援,波田的8千多人恐怕早被趕進長江了。他想不通,年初還被土肥原趕得四處亂竄的孫桐萱集團,怎麽會在一夜之間脫胎換骨,像是換了一支部隊。岡村並不知道,韓復榘和孫桐萱之間畢竟有天地之別。


    午後,華中軍司令官田俊六大將來電,催促岡村軍加緊進攻。


    這已是2天內的第3封電報了。田俊六雖沒指責他什麽,但他還是感到了不安和羞愧,岡村一向剛毅、兇狠,他最受不了的就是


    這種無言的指責,不管這指責是來自上級還是下屬。他咬著牙投入了手中5個師團中的第4個師團。而他的最後1個師團,此刻還在通往九江的路上。


    8月24日,數十艘戰艦和運兵船載著第9師團一部馳向瑞昌江麵。同時,第9師團主力沿江西進,直撲第2兵團瑞昌一線陣地。在這支新軍中,以丸山少將第6旅團組成的丸山支隊行動迅速,向王陵基川軍防守的岷山陣地突然進攻。王軍猝不及防,加上裝備低劣,連失鯉魚山、筆架山、新塘鋪諸要地,製高點轉眼落入日軍之手,後方要地失守,使南潯線中國守軍陣地全線動搖。


    薛嶽見狀大叫不好,急調中央軍精銳74軍一部阻擋丸山支隊迂迴岷山、向南潯線滲透,以掩護金官橋一線中國守軍左側背。


    但74軍軍長俞濟時隻派1個團搜索前進,被丸山支隊擊潰。30日,薛嶽令74軍再派第2批增援部隊急赴岷山。但俞濟時自視中央軍嫡係,擁兵自重,仍未派出主力,結果又被打垮。


    此時,吉住良輔中將的師團主力全力撲向岷山及金官橋一線,大有切斷金官橋一線數軍中國主力後路之勢。形勢急轉直下,危急萬分。薛嶽2月前曾在蘭封吃過桂永清的虧,記憶猶新。眼下又冒出個俞濟時,不由火冒三丈。他一麵令金官橋一線守軍向岷山——黃老門——廬山西麓後防線轉移,一麵連呼俞濟時的74軍,電話要通後,薛嶽聲色俱厲地吼道:“俞軍長,你部屢屢增援不利,是何道理?我現在命令74軍全軍開往岷山,一個不留。聽著,你要是再往後退,使前方部隊撤不下來,就軍法從事。”


    俞濟時思前想後,有些害怕了。過去,他仗著自己是蔣介石的同鄉,又給蔣介石當過侍衛官,深得蔣介石寵信,因而常常對自己上級的命令軟磨硬頂。但今天若是增援不利,使幾個主力軍被日本人吃掉,失掉整個江南戰事,那蔣介石無論如何也不會給他這個麵子的。“迫於無奈,他悻悻地丟掉電話,罵了薛嶽幾句,便親率全軍急赴岷山。


    丸山支隊的進攻勢頭被擋住了。金官橋一線守軍終於安然撤了下來。薛嶽雖然失了堅守月餘的陣地,但見部隊並無大礙,這才鬆了口氣,開始在新的陣地上布防。


    9月上旬,第1、2兵團主力重新占領了烏石門至廬山西麓一線陣地。對這個反“八”字陣地,薛嶽顯然十分滿意。他說:“(該陣地)如張袋捕鼠,如飛鉗剪物,敵犯右則在左、中應,犯左則中、右應,犯中則左、右應。”


    薛嶽話說的不錯。岡村各師團在占領金官橋一線陣地後,暫時放棄了進攻。就是日後再戰,南潯線也是日軍進展最慢、損失最大的戰場,更有意義的是薛嶽依託這道陣地,創下戰機,幾乎全殲了淞浦師團。當然,這是後話。


    南潯大血戰暫告休止,江南戰場一時陷入沉寂。


    12. 江北:孫連仲將軍又被逼上死地


    8月下旬,當岡村在長江以南正與薛嶽殺得昏天黑地,攻勢難於進展時,東久邇不聲不響地命令所部拔寨起程,向西攻擊前進。


    8月27日,筱塚第10師團、荻州第13師團分別擊敗了於學忠、馮誌安兩軍。


    28日,筱塚中將便踏進了六安城,守軍經激烈巷戰後被趕出城外。


    29日,獲州師團占領霍山城,比筱塚師團進展還要快。


    師團長荻州立兵中將爭功心切,壓根沒把中國守軍放在眼裏,拿下霍山後,又馬不停蹄地便率部急行軍,置立煌縣城中國守軍於不顧,繞道直撲葉家集。


    9月2日,在經過一天激戰後,拿下了葉家集。接著強渡史河,直逼大別山峽口宮金山中國軍主陣地。


    就在筱塚、荻州兩師團像一把張開大口的鐵箝,向西一路猛攻之際,第3師團除留一部警戒後方交通線外,主力撲向長江北岸岡村第6師團後方,加強次要方向助攻力量。而藤江的第16師團則隨筱塚、荻州兩師團之後,作為主攻預備力量。


    這時,白崇禧才大夢方醒。原來,東久邇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大別山麓,企圖迂迴信陽、武勝關,再南下武漢,這一意外使白崇禧既感到突然,又感到窩囊。對敵軍主攻方向判斷的錯誤,必然使主要防禦方向錯誤。


    眼下,5戰區30萬守軍中,大別山南麓有15萬人左右,中央兵團六七萬人,但關鍵的左兵團不足10萬人。孫連仲以不足10萬人對抗日軍精銳10萬人,他知道這其中力量的懸殊。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