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你的坦率令我欣賞。可是你知道我們的對手嗎?了解我們的部隊嗎?進攻在一般意義上說是可能的,也是必須的。可在中國戰場上,它的地位也許就得與防禦調過來。”


    “不,絕對的劣勢是不存在的。日本人裝備上比你們強,可他們寬廣的戰線而引起的兵力分散,戰場上的山川水地,消弱了他們機械化裝備的優勢。而你們數量上占較大的優勢,又有最優秀的士兵,所以我認為,在中國戰場上,中國軍隊是不該放棄進攻的。關鍵是中國指揮官的素質,效率不高。”史迪威一著急,便暴露出尖刻、固執的本性來。


    李宗仁倒是不急不惱,反而哈哈一通大笑:“上校,你知道嗎?你並不是第一個向我們建議發動進攻的西方軍人。”


    “嗯,我相信睜著眼睛的人都會看到這一點。那麽請問你所說的這個西方軍人是誰?”史迪威火氣消了一些,問道。


    “法肯豪森,中國軍隊的德國總顧問。上校,從願望上說咱們是一樣的,從戰術上說,咱們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可中國的許多事情你是無法理解的。比如說,如果你是個班長,想帶你的人衝出陣地,時機也有利,可你的排長命令你固守陣地,你該怎麽辦?”


    “將軍的意思是說你有阻力?!難道作為戰區司令官你還沒有選擇使用作戰方式的權利?”作為軍人,又深受麥凱布之苦的史迪威一點就通,滿是皺褶的臉上充滿詫異。


    “上校,我們的職業雖然相同,但東西方的思想差異滲透在各方麵,軍事上也不例外。說實話,徐州方麵的形勢現在非常不妙。日本人10個師團已從三麵向這裏撲來,我們也在不斷地把軍隊調向這裏。可60餘萬人猥集徐州一點,隊形密集,人員混亂,又無法採取主動的攻勢行動,請問上校,要是你,你會如何辦?”


    “將軍,你們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嗎?你是戰區司令,你有權調動部隊採取行動。”


    李宗仁苦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武官先生,中國有些事你很清楚。可有些事,以你們西方人的思維考慮是無法加以理解的。法肯豪森總顧問也曾多次強調進攻、出擊,但我無法滿足他。不是我不想這麽做,而是有些部隊我根本就調不動。”不知何時,李宗仁臉上笑容已逝,隻有幾分惆悵和無奈。


    史迪威聯想到華盛頓總部那幾個指手劃腳的小官僚和他對中國軍隊派係紛爭的了解,多少也猜出了幾分麵前這個令日本人畏懼的中國將領的艱難。作為外交官,他知道再談什麽“進攻”就太不知趣了。他及時轉換了話題。


    “將軍,對這場戰爭你有信心嗎?”


    李宗仁慢慢收回目光,轉向史迪威:“當然!我對中國的勝利從不懷疑、雖然我們眼下不能指望馬上打敗日本人。但日本究竟有多大,究竟有多少資源、人力?他們經得起長期戰爭的消耗嗎?從戰略上說,日本根本就沒有能力解決在中國的戰爭。他們出兵就已先敗了。隻是種種原因,使中國的勝利來得可能要遲些,我們付出的犧牲也要大些。”


    史迪威對李宗仁的話卻頗不以為然:“將軍,你的自信令人欽佩,我對中國也充滿同情。可我認為,以日本現代化的軍事裝備,以貴國軍隊如此消極的戰略戰術,中國要贏得這場戰爭,絕非易事。請問失去徐州,就等於失去中原,你們將何以為戰?”


    “先生,你們美國南北戰爭,開始時不也是連遭敗績,南軍強大得多嗎?但最終結局又如何呢?中國戰場即使失去中原就是再失去武漢戰爭就結束了嗎?請問,就是日本人把全部兵力派到中國,他們能控製住廣大的占領區嗎?山西失守,我國軍遊擊部隊和共產黨八路軍不還在戰鬥嗎?”


    “但你得承認,就軍事而言,這就是失敗啊!”史迪威固執得夠可以的。


    “失敗不同於征服。中國5000年來,曾數度被外敵強占,這個民族卻沒有滅亡。今天日本人就是想占領也不可能,自然就更談不上征服。”李宗仁也不示弱,回擊道。


    史迪威搖了搖頭,退縮了:“但願中國的軍人都有李長官的自信。”


    李宗仁從草地上站起來,踱了幾步,說道:“武官先生,關於中國的這場戰爭,你可以慢慢看,我所說的結果一定會出現。”說著,話題一轉:“不過,恕我直言,先生,我認為貴國目前的對華、對日政策不夠明智。你們賣給日本人軍火、鋼鐵,間接地強化了他們的軍事力量。有一天你們可能會自食其果,為此付出慘重代價。”


    “將軍,請講詳細些。”


    對這個問題,史迪威一直在琢磨,也感到了它的嚴重性。為此,他專門向華盛頓送去過一份報告。可至今毫無回音。今天,他倒很想聽聽一位中國的高級將領對此事的客觀評價。


    “日本既要在東方建立帝國,他的胃口自然並不止於中國。北麵的共產黨俄國和南麵太平洋上諸島國,他們一定會做出選擇。也許有一天,日本也會成為你們美國的敵人。所以你們貸款給中國,幫助中國建立機械化軍隊,增強與日本抗衡的實力,不但有利於維護人類正義,實際上也完全符合貴國利益。我希望今後我的士兵不再吃到日本人用貴國鋼鐵製造的炸彈。”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