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忠是中國抗戰史上一位極特殊的人物。生前代人受過,遭受國人唾罵,就是今天也有不少史學家對這段歷史抱有疑問,他的所做所為有時像謎一般困擾著歷史學家。但不管怎樣,他在日石戰場上的輝煌表現以及殉國後那極盡哀榮的動人情景,足以使其在中國抗戰史上為自己樹起一座豐碑,從這點上說,張自忠是個愛國軍人,血性漢子。


    9. 抗戰!全麵抗戰!


    沸騰的中國,迴蕩起直衝雲天的吼聲:抗戰!全麵抗戰!


    7月29日,平津失守的噩耗傳到南京,也傳遍了全國。


    當日,蔣介石雖然心情沉重,但在向英、美、法等外國記者發表談話,解答有關平津失守等問題時,仍顯示出一個大國元首的鎮定和信心。為身處前線戰場的部下考慮,也為那些敢於對日軍奮起還擊的中國軍人撐腰,他一人攬過了平津失敗之責。他說:“餘身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兼負行政責任,所有平津失敗問題,不與宋事,願由餘一身負之。”サ幣晃揮⒐記者問道中國今後的對日方針時,蔣介石語氣堅定地回答說:


    “今日平津之役,不過其侵略戰爭之開始,而決非戰事之終局”,


    “我政府對日之限度,始終一貫,毫無變更,即不能喪失任何領土與主權是也。我國民處此國家之存亡關頭,其必能一致奮鬥到底。餘已決定對於此事之一切必要措置,惟望全國民眾沉著謹慎,各盡其職,共存為國犧牲之決心,則最後之勝利,必屬於我也。”


    數日後,他在會見路透社記者時,又欲將已經到來的抗戰擴大至國際範圍。


    他說,日本侵略中國,不僅是在摧毀中國而謀其自身建立一大陸帝國,而且威脅國際間整個之安全;中國的抗戰,也不僅為中國本身戰,且為根據條約之神聖以生活於此領土上之其他各國僑民利益戰,特別的是那些在中國商業利益被敵人摧毀,代表被人驅走的國家。最後,他再次表明了中國決心抗戰到底的態度:中國必須保全其主權,維護其行政與領土之完整。


    蔣介石既然已痛下決心,準備抗戰,也就不在乎日本人對他的話將作出何種反應,他甚至是有意想讓日本人聽到他的聲音,因而在國內外大造抗日輿論。


    對他的抗日態度的急驟變化,別說日本人毫無準備,就連國民黨許多高級將領也心存疑慮,不知他葫蘆裏又在賣什麽藥。


    這麽些年來,蔣介石內裏外裏大耍政治手腕,把各地軍政人員都搞怕了,沒人願做挨打的出頭鳥。宋哲元優柔寡斷,多少也有這方麵的因素。


    但日後的抗日英雄、與蔣介石多年鬥法的廣西實力人物李宗仁將軍這次卻號準了蔣介石的脈搏。


    盧溝橋事變爆發時,李宗仁、白崇禧正在廣西。


    當時兩廣處於南京中央政府之外的半遊離狀態。多年鬥法,李、白二人雖不乏軍事韜略,政治上卻遠非老蔣的對手,幾次倒蔣均以失敗告終。但麵對山高路遠,又有李、白兩員大將坐鎮的廣西,蔣介石也無計可施,隻能睜隻眼、閉隻眼,接受兩廣承認中央,稅收人事行政等權卻歸廣西獨有的半獨立狀況。


    當然,蔣介石並沒忘了臥榻之畔的這兩隻虎。盧溝橋事變後約四五天,蔣介石從廬山上給遠在桂林的李、白二將發去急電,聲言中央已決心抗戰,約李、白二將速赴廬山,共商抗日救亡大計,這又在兩廣將領中引起一番爭吵。


    李宗仁冷眼靜觀,覺得老蔣此次聲言絕非戲語。在兩廣高級將領軍事會議上,李宗仁充滿自信地對手下諸將說:“老蔣生性狡詐不假,也早有意藉機吃掉我們和各路地方軍。但此次宣言相信發自他的內心。”


    掃了一眼在座眾人,李宗仁閃動著一雙精明的眼睛,條理分明地繼續說道:“現在的形勢逼著他非抗戰不可。眼下日本人對我中國步步緊逼,已決非蠶食而已,而是實現其一舉征服中國之國策。相信中樞已無忍讓的餘地。今日之局勢隻有兩條路可循,不是抗戰圖存,便是投降亡國。今日縱使南京中央和老蔣有意拖延,隻怕日本人未必容許。”說著,語氣一轉道:“這次老蔣若再不抗戰,而欲採取投降一途,則不僅全國軍民不能同意,恐怕他的嫡係部隊也將自動實行抗戰。”


    李宗仁的話有理有據,說服了手下眾人,連聰明過人的“小諸葛”白崇禧也點頭稱是。李宗仁對蔣介石太熟了,對戰亂年代的中國更是了如指掌,所以他的話自然入木三分。見眾人點頭認同自己的意見,他話峰一轉,又轉到了會場上各位將軍最關心的話題上來。


    “這次老蔣欲招兩廣軍參戰,也必招全國各地的地方軍參戰。不能說他沒有藉機消滅雜牌的念頭,但他抓的時機有利。眼下全國各地群情激奮、抗日聲勢倒海翻江,誰不抗戰,誰拒出兵,不啻為全國公敵、民族渣子。我們在全國民眾眼裏已為軍閥,節骨眼上決不能現醜於天下。”


    這時,李宗仁似乎有些動了感情:“另外,從良心上說,吾等身為國之軍人,華夏子孫,國家有難,吾等豈能坐視不顧。如過去所為皆為爭民權、衛民主,則今日為國為民應義無反顧。我們也決不能在抗戰問題上給南京以攻擊我們的口實。”


    當天討論,廣西便率先定下了參加抗戰的大計。李宗仁毫不猶豫,當下急電蔣介石,表示:“中央既已決心抗戰,我輩誓當擁護到底,崇禧當即遵命首途,聽候驅遣,我本人暫留桂林,籌劃全省動員事宜,一俟稍有頭緒,亦即兼程北上,共效驅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