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1月,孫科發自南京的邀請電便結束了蔣介石閑居故裏的生活。而導致國民政府出爾反爾的原因又是因為日本人。


    日本人得寸進尺,“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顯然助長了日本人擴張中國的氣焰和野心。身在中國的日軍自不必說,就是日本國內的軍人和右翼勢力也藉機排擠、攻擊 那些反對戰爭的內閣要員、軍中“穩健派”將領,使加速擴張的聲勢越來越大。日本內閣定下的“不擴大”方針早已形同虛設。


    至1931年下半年,日軍在繼續征服東北的同時,又先後在天津、青島、漢口、福州、重慶、上海等地尋釁滋事,其中在上海的活動大有不壓服中國人不罷休的勢頭。


    1932年1月中旬,潛入上海的日間諜川島芳子夥同日軍特務機關的田中隆吉少佐,打砸焚毀中國商店,並殺死殺傷3名中國警員。與此同時,日本海軍戰艦30餘艘馳入黃浦江,數千名陸戰隊員在上海登陸。而日本駐上海的最高代表村井領事卻反誣一口,並無理要求上海市政府封閉上海各界抗日救國會和《民國日報》。


    此時,瘋狂的征服欲不僅使日本人失去了理智,也失去了風度,外交官竟也如此不顧公理、不顧尊嚴。這其中緣由,既有這些日本人身後的戰艦和軍隊,也有國民政府無止境的退讓而助長起來的邪惡。


    1月26日,在上海市政府還未作出答覆的情況下,日方再次發出更為嚴厲的“哀的美敦書”,限令上海政府對村井的要求做出答覆,否則將自由行動。


    杭州煙霞洞,一門心思準備再度出山的蔣介石對汪精衛、孫科等忸怩作態地表示道:“餘不入京,則政府必貿然與日絕交,絕無通盤計劃,妄呈一時血氣,孤注一擲,國必亡滅。……”


    蔣介石回鄉一月有餘,對日妥協的意誌卻絲毫未改。


    但蔣介石要妥協,日本軍人卻未必答應。上海市長吳鐵城接到中央指示後,立即答應了日方提出的要求,於限期內封閉了上海抗日救國會。村井陰笑著答應了,但身後卻又走出了日本軍人、艦隊司令鹽澤幸一少將。鹽澤以日本軍人目空一切的姿態發出通碟,限令中國第19路軍立刻退出閘北,讓日軍進駐。


    日本人並不領妥協者的情,公然提出侵犯中國主權的無恥要求,吳鐵城意識到事關重大,當即電告南京請示。


    1月28日午夜23時,鹽澤看了看表。向前線早已做好準備的陸戰隊下達了攻擊令。鹽澤少將並非沒有耐心,他的通牒下達了不足一天。他壓根兒就沒指望中國方麵答覆,他想用他的數千名陸戰隊員,用飛機、艦炮和坦克讓中國人懇求著答應他更苛刻的要求。


    中國對日妥協者的軟弱使日本人過分誇大了自己的實力,過分相信武力的威力。從鹽澤事發前後的態度看,他是存心要挑起一場戰爭,至於他本人急於擴大戰火的原因,也許是陸軍在中國的屢屢得勢刺激了他。


    但中日史學界在研究這段歷史時,也一致公認:當時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略已引起國際社會注目,國聯對日本的反擊聲雖然軟弱,但各國對日本都懷有一種厭噁心理,1932年初,在國聯大會即將開幕的情況下,日本欲在東北三省成立偽“滿洲國”,必然會引來國際社會的譴責聲,在這種背景下,“滿洲國”很難得到國際承認,為分散國際社會的注意力,”日本人先挑起上海戰火,必要時即使他們在上海做些讓步,也有利於“滿洲國”的成立,有利於日本外交。


    鹽澤一意孤行要挑起戰火,是否得到東京的真傳無法查證,但田中少佐和川島芳子製造事端卻是受軍部指示。


    但南京國民政府對這些內情卻一無所知,從而導致判斷失誤。


    直至戰火在上海全麵爆發後,南京的蔣介石、汪精衛、何應欽等軍政大員更多的是在指責、咒罵奮起抵抗的第19路軍,對上海、全國乃至國際形勢的判斷他們注意的卻太少了。


    1月28日午夜時分,上海法租界金菊村蔡公館頂層平台上,第19路軍軍長蔡廷鍇中將手持望遠鏡,觀察著閘北方向升起的團團煙火,他的內心猶如倒海翻江一般無法平靜。


    十九路軍軍長蔡廷楷將軍


    冬日寒冷的夜風掠過他消瘦而發燙的麵頰,使他又時時保持著清醒。


    他知道,這一天早晚要來到,但當這一刻真的來到時,他竟是這樣的激動,激動得內心甚至震顫。幾十年血火刀槍裏滾出來了,但他從未為一次即將到來的戰鬥像今天這樣激動過、驕傲過、自豪過。


    “不負民族、國家,不辱列祖列宗,這種戰爭讓我做鬼亦無怨!”


    蔡廷鍇暢快地感嘆道,又把目光投向了隆隆槍炮聲響起的方向。


    這時,第19路軍總指揮蔣光而上將也來到了蔡公館。


    “爆發啦?”蔣光鼐輕聲問道,語氣平靜如水。


    “嗯!”軍長輕輕答應道,盯著麵前十分熟悉的那雙眼睛。


    兩個數年來生死與共的老搭檔,都從對方眼睛裏讀懂了一切。


    “我們的路在前麵,堅決走下去吧!”不知是誰輕吟了這句兩人共賞的座右銘。兩雙大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第19路軍是中國雜牌軍,但第19路軍數萬官兵像一塊來自福建的花崗岩,像一塊堅硬的鋼。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洪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洪濤並收藏國殤-國民黨正麵戰場抗戰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