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晸軍被破後,黃巢軍北渡淮河,自淮而北、整裝而行,不剽財貨,唯取丁壯為兵。之後,一路勢如破竹,破申州(今河南信陽),分兵入潁州(今安徽阜陽),宋州(今河南商丘)、徐州、兗州境,所至唐官吏皆望風逃竄。


    歷史的天平開始偏向於黃巢一邊。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中旬,黃巢率農民軍攻克汝州(今河南臨汝),又馬不停蹄,揮師北進。唐調河東(駐太原府)、天平(今山東東平北)等藩鎮兵進剿。農民軍勢如破竹,十七日攻克東都洛陽。唐東都留守劉允章率百官迎降,坊市晏然。


    十二月初,黃巢率農民大軍經陝(今河南陝縣)、虢(今河南靈寶)直指潼關。唐潼關守將齊克讓、張承範兵少無糧,農民軍力敗唐守軍,攻克潼關,大軍直指長安。十二月初四,僖宗下詔任命黃巢為太平節度使,為歷史寫上了近似鬧劇的一筆。此時的黃巢,怎麽還會在乎太平節度使呢?他更加在乎長安。


    十二月初五,僖宗在田令孜神策軍的護衛下,狼狽逃往成都避難,隻有很少人從行,文武百官及諸王、妃多不知皇帝去向。黃巢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順利進入長安,他終於實現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夙願。


    這時候,黃巢才發現,隻有當最大的理想實現了的時候,感慨過去九死一生的經歷才會回味無窮。倘若當初唐朝廷同意他為廣州節度使,現在他會是什麽樣子?倘若當時唐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窮追不捨,他恐怕早就喪生了吧?倘若……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倘若。


    歷史就是如此,有其必然性,但也有太多的偶然性。在許多不經意的偶然間,黃巢實現了他曾經的最大的誌向,在歷史的畫卷上寫下了他濃墨重彩的一筆。


    被逼上梁山的龐勛


    中國的農民起義是世界上鮮有的。不論是次數,還是規模,都是其它國家所不能比的。唐末的黃巢起義則對後世的農民起義產生了重要影響。


    後世有相當多的史學家認為“唐亡於黃巢”。雖然唐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黃巢起義,但實際上,導致唐帝國覆滅的因素很多。黃巢起義爆發的原因綜合了多方麵因素,可以總結為三大類:藩鎮割據、宦官專政和朋黨之爭。這三類,已經在前麵的篇章分別提到。這些原因導致了唐朝政治的腐敗與黑暗,腐敗與黑暗又導致民不聊生。黃巢起義不過是個火引子,將以前各種暗流形成的地火激發了出來,形成了火山,從而直接導致唐大廈的倒塌。


    然而,在黃巢之前,還有次龐勛領導的桂林戍卒起義。《新唐書·南詔傳贊》稱:“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由此可見其影響之深遠。為什麽唐帝國滅亡的導火索不在藏龍臥虎、群雄林立的中原,而在偏處於嶺南一隅之地的桂林呢?


    要講桂林戍卒起義,首先講講唐朝的兵製,因為這次起義就是跟兵製有關。


    唐朝建國後實行的是府兵製。其府兵製本身有其特殊性,在中國古代兵製史上相當罕見。關於這一點,可以拿與唐朝同樣有聲色的漢朝來作比較:漢朝是寓兵於農,全農皆兵;唐朝隻能說全兵皆農,就是說,每個士兵都要種田,但不是所有種田的人都要當兵。


    唐朝先將全國的人口做調查統計,根據各家的經濟情況,分為九等人。下三等的人沒有資格當兵,上等和中等才有當兵的資格。作為補償,朝廷會免去當兵家庭的租庸調。這樣,當兵是地位的象徵,所以,富裕人家願意當兵,這就是府兵。府兵自己有田有地,因此不需要朝廷出錢來養軍隊。那麽,府兵製是怎麽破壞的呢?


    各地府兵要輪流到京師宿衛一年,唐太宗時,太宗李世民經常親自教習這些府兵騎射,府兵們都覺得榮耀,願意為國家出力。後來,天下太平無事,在京師宿衛的府兵無事可做,逐漸淪落為達官貴人的苦工,受人輕視,因此,再有府兵下一輪宿衛,便千方百計地逃避。


    再說邊境上的府兵。府兵原來是三年一代,但因為邊防戰事頻繁,戍期延長。前麵提過,府兵都是家境富裕之人,到邊關時,往往攜帶不少絹匹(唐朝以絹作幣),這是他們的私房零用錢。邊將見財起意,便想方設法地侵吞士兵財物,還強迫士兵服苦役。這樣,由於邊將貪汙,朝廷腐敗,直接導致沒有人再願意當府兵,發生了大麵積府兵逃亡事件。這種情況發生在玄宗一朝,正是唐帝國國力鼎盛的時期。


    在這樣的情況下,唐朝廷隻好停止徵發府兵,開始實行募兵製,其實就是僱傭兵。唐帝國此時財力雄厚,有錢有勢,出得起大價錢僱人當兵。招募來的士兵,軍器、衣糧都由朝廷發給,長期服兵役。而這些被招募的士兵,絕大多數都是番人。正是大量使用少數民族番人當兵當將,而沒有採取任何提防措施,才造成了後來“安史之亂”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麵。


    言歸正傳,唐懿宗時,徐州一帶“風土雄勁,甲士精強”,那裏武風極盛,人的性格也比較剛烈。當時,唐朝廷為了加強西南邊防力量,調派了部分徐州兵(僱傭兵)去守嶺南,其中有八百人在桂州(今廣西桂林)駐防。開始調防時,朝廷與這些徐州兵約定,三年一輪換,就是說,隻要他們在嶺南守夠三年,就可以重新回去家鄉徐州。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滿城盡帶黃金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蔚並收藏滿城盡帶黃金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