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彭德懷和毛澤東討論第三戰役即乘勝追擊,一舉突破三八線,奪取漢城,飛渡漢江,控製仁川港,才能穩定三八線。毛澤東表示意見後,要彭速返前線和誌願軍及朝鮮諸領導計議後再動手。


    彭德懷這時心情很沉重地談到岸英犧牲的經過,他說:“主席,我沒有保護好岸英,我有責任。”他見毛主席點菸沉默無語。他知道毛主席已經知道這不幸的消息,他這是又給毛主席一次痛苦,但他又不能不說。


    毛澤東沉默一會兒,緩慢地掐著指頭數了一遍,點點頭說:“岸英剛滿二十八歲,他盡了自己的責任。革命戰爭,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為了國際主義,反擊侵略者,中國人民把自己最優秀兒女,組成誌願軍,開赴朝鮮前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犧牲了多少優秀戰士,岸英也是一名普通戰士。不要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不應該為中朝兩國人民共同事業而犧牲,世上哪有這樣的道理呀!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


    彭德懷被毛澤東豁達的胸懷所感動,於是把岸英遺體沒有運回國內,埋在他犧牲的國土上的事順便向主席提及了。


    毛澤東說:“恩來徵得我的同意,向總幹部部有批示?你的信轉送少奇、小平傳閱了。你回去要講,岸英是誌願軍的一名普通戰士,至於岸英遺體沒有運回國內,埋在朝鮮的國土上,體現了我與朝鮮軍民同甘共苦、共患難的革命精神,也說明我們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凝成的,你們做得很對,很好。”


    彭德懷很重的心情負擔放鬆了,同時也感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戰爭才僅僅是打開個局麵,艱苦的日子還在戰鬥之中。他說要很快返回朝鮮戰場,要趁熱打鐵,在美軍沒有站穩腳跟時、美國國內預備力量沒調來時下手。


    毛澤東說了他對韓戰發展前途的看法和意見。韓戰可能迅速解決,但也可能拖長,我們準備至少打一年。敵人有可能要求停戰。但美帝國主義必須撤出朝鮮,而首先撤至三八線以南,才能談判停戰。但美帝和蔣介石一樣,諾言、協定都是不可靠的,故應從最壞方麵著想。


    毛澤東留彭德懷吃飯。他親手斟上酒,兩個人默默舉起杯來碰一下,他們的眼前似乎閃動著當年毛主席三杯老酒送兒子岸英參加誌願軍那一剎那的情景,可毛澤東把杯舉得那麽高,他在這飯桌上並不是代表黨中央主席,他是代表一位犧牲兒子的老人。而且要為這位大將軍壯行,因為戰爭還在無情地進行著。那是為千百萬誌願軍中戰士的父母來敬酒。他說:“德懷,你的擔子很重喲。”


    彭德懷說:“這付擔子為黨我要擔下去!”他們都喝幹了杯中酒。


    毛澤東轉了話題說:“德懷,你還有什麽要求?”


    彭德懷一下子想起來說:“主席,我要求高射炮多些,咱們的飛機要把清川江以北的製空權奪到手。”


    “你有這麽大信心?”


    “我有!因為我們是中國飛行員。”


    “百萬大軍都過江了,飛機還有什麽說的。”


    兩位領袖為了奪取製空權幹一杯!


    彭德懷帶著萬分激動的心情,帶著全國人民的重託,黨的囑託回到朝鮮,在投入第三次戰役時,他日夜思考戰鬥方案,人們說,彭總的頭髮都熬白了。這天他偶而走上山坡,看見毛岸英的墳堆,他仿佛看見墓碑,在碑的前麵鐫刻著“毛岸英同誌之墓”,


    墓碑背麵刻有碑文:


    毛岸英同誌原籍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是中國人民領袖


    毛澤東同誌的兒子。一九五 o年,他堅決請求參加中國人民


    誌願軍,於一九五 o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


    勇犧牲。


    毛岸英同誌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精神將永遠教育和


    鼓舞青年的一代。


    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彭德懷全神貫注地往前走,他看見他第一個鏟土埋下的墳,埋下了向他報名當誌願軍的第一個戰士。眼下這墳堆被剛剛下過的潔白的雪培成圓圓的墳堆。他立刻想到那位身穿潔白服裝的阿媽妮來培墳了。在墳堆旁一定會留下不少孩子們的腳印。毛岸英像青鬆一樣,常青在中朝人民心中。


    一批大編隊的誌願軍米格飛機呼嘯而過。警衛員說:“彭總,我們的銀燕!”


    彭總臉上帶著笑說:“銀燕,這是多麽和平的名字。”他用手掌遮著早晨的日光,目送銀燕往南清川!江南上空飛去。


    ●李承晚的野心


    麥克阿瑟斷然拒絕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的在朝鮮狹窄的蜂腰部,建立一條橫貫朝鮮堅強防線的建議。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保守派記者採訪時,他抨擊杜魯門政府,對窮追和轟炸中國東北下達的限製令是通向勝利道路上的“巨大障礙”,華盛頓政府自私自利、鼠目寸光,放棄了對他的部隊的支持。


    杜魯門對麥克阿瑟這些令人震驚的指責憤怒了,甚至考慮要解除麥克阿瑟的指揮權。五角大樓由馬歇爾組織會議,討論到半道上突然吸收陸軍部副參謀長李奇徽中將。他在軍中被認為是一名意誌堅定、知識淵博的傘兵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歐洲戰場頗負盛名。他對麥克阿瑟被誌願軍打得小心謹慎、猶豫不決,感到憤怒,他像指揮傘兵作戰一樣,大聲喊道:“我感到我們已在辯論上花了他媽的太多時間了,需要立即採取行動;為了戰場上士兵,我們應該採取行動;為了上帝,我們應該採取行動;對於那些士兵的生命,我們應該向上帝負責,讓我們停止空談而採取行動吧!”他是張口便講的,這是他肺腑之言,也許是太直截了當地說出來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較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大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大群並收藏大較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