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通過無線電廣播發表其八項和平條件的攻心工作。蔣介石就剩下了一條路。他表示主動派人與李宗仁研究下野問題。蔣介石於是邀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員和五院院長四十人於官邸聚餐。蔣介石這天身著正宗的中山服,沒有坐在以往專供他坐的椅子上,而是低頭謙虛得像個飯館小跑堂的模樣,請他發言的時候,他兩眼滯呆呆半晌說:“事已如此,餘木便多言,如果黨內真有相當多數的領導同誌堅持主張議和,餘個人亦不願從中作梗。餘認為共軍到達長江後,仍可作一決戰,並且以後可在華南堅持抵抗。”他帶著幾分苦澀表情看著在座的高級軍官。但他們都沉默無言。
這時李宗仁說,抵抗沒有多大意義的,何況無力量抵抗住共軍,這條路子無疑會把大家都帶進死胡同不如尋找一線光明。
蔣介石看著李宗仁,感到他此刻又在重演前幾天的手法。事實上此刻已亂了陣腳,已經把國庫積蓄和文史珍品陸續運往台島了。
李宗仁和顧問團長巴大維的意見是不該有放棄大陸、經營台灣的計劃,並認為國民黨尚有半數可戰之兵,且西北地區和長江以南省份依然完整,此時即作放棄大陸準備無乃太早,應以半壁河山與中共分庭抗禮。
蔣介石看著李宗仁這陣兒又極力附和司徒雷登了,可見要他下野是美國的主張了。因為宋美齡訪美,聽說會晤了馬歇爾和杜魯門,但都嚴加拒絕援蔣。於是說: “餘早已決定與共匪在京滬線上決戰。這一次戰爭是國家民族生死存亡最大之搏鬥。如果決戰獲勝,使軍事形勢轉危為安,當然是國家之福;如果不幸而失敗,南京為首都所在地,我是國家元首,就決定以身殉職,死在南京,以盡我個人的責任……”他已經嗓子眼發梗說不出聲了。
孫科半吞半吐地說:“既然下野對黨國有利,下野也未為不可。”孫科今天為什麽有這麽大膽子呢?他從打接任翁文灝行政院長職務,而且在繼任那天對合眾社記者談話,提出:中國必須作任何有理由的讓步,以盡早獲得大量的美國軍事援助。一時頗得司徒雷登大使之賞識,司徒雷登已經表明他的堅定立場,認為蔣介石下野為必要之舉。司徒雷登的中國顧問傅任波曾經訪問過孫科,並明告:蔣總統下野,為進行和談所必需。孫科還怕這話不準,他在訪問司徒雷登時相問。司徒雷登說:“作為一個美國大使,他不能發表正式意見,但以私人資格而言,確實衷誠贊助和談運動。”所以孫科對蔣介石開炮了。
蔣介石在這期間已經和張群、邵力子、吳鐵城、陳立夫、、張治中談過話,他曾試探地說:“我是決定下野的了,現在有兩個案子請大家研究:一個是請李德鄰出來談和,談妥了我再下野;一個是我現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鄰主持。”當時他們在場的諸公有點礙麵子,再加蔣介石一貫嘴裏說的和心裏想的不是一碼事,隻是帶有幾分安慰地說:“還沒到下野這步棋,總統的謙虛精神感人,但言之過早。”誰知沒過二十四小時孫科被挑明了。
李宗仁立刻說:“下野嘛?我的意見並不與總統相左。”他一邊把蔣介石往船下撈,一邊還說有龍王爺保佑平安。
半晌沒人說話,蔣介石一個個問,穀正綱、穀正鼎、張道藩、王世傑、王寵惠都簡短發言表示反對。但他們心虛,說話聲低,沒有底氣。這時吳鐵城說:“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召集中常會討論一下?”他說完卻沒有人附和。
蔣介石憤然地說:“不必,我現在不是被共產黨打倒的,是被國民黨打倒的!我再不願意進中央黨部的大門了!”他聽聽沒有人吱聲,又說,“好了,我決心採取第二案,下野的文告應該怎麽說,大家去研究,不過主要意思要包含‘我既不能貫徹勘亂的主張,又何忍再為和平的障礙’這一點。”
張治中提出由邵力子起草下野文告。
邵力子立刻說:“文白兄,太抬高了我,我學疏才淺,難以起筆。”他堅決謙辭。
在蔣介石依依不捨地準備下台的時候,白崇禧覺得太拖了,對蔣介石的下野而不辭職大有意見,這樣李宗仁不能名正言順地當上總統,他不滿地說:“如果名不正,那就什麽事也辦不了!”他在漢口發出主和的電報,非蔣介石下台實不能談和,非蔣介石下台實不能獲得美援。這是非常時刻下的一出逼宮戲。
蔣介石找陶希聖寫出文告。又說是出自江西才子陳方手筆。接著第二天,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蔣介石身著長袍馬褂,飽袖特長,他啞著嗓門宣讀文告:……今日時局之為戰為和,人民主為禍為福,其關鍵不在於政府,亦非我同胞對政府片麵的希望所能達成。隻要和議無害於國家的獨立完整,中華民國的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國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確切的保障,人民能夠維持其自由生活方式與目前最低生活水準,則我個人更無他求。中正畢生革命,早置生死於度外,隻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進退出處,絕不京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蔣介石還未念完,台下穀正綱、張道藩、王世傑等人有的痛哭流涕,有的人失聲哭嚎。蔣介石站起身來要離開會場。
李宗仁爭忙地問道:“總統您在什麽時候動身離開南京?我們到機場送行。”他說得白拉拉的沒有一點感情。
</br>
這時李宗仁說,抵抗沒有多大意義的,何況無力量抵抗住共軍,這條路子無疑會把大家都帶進死胡同不如尋找一線光明。
蔣介石看著李宗仁,感到他此刻又在重演前幾天的手法。事實上此刻已亂了陣腳,已經把國庫積蓄和文史珍品陸續運往台島了。
李宗仁和顧問團長巴大維的意見是不該有放棄大陸、經營台灣的計劃,並認為國民黨尚有半數可戰之兵,且西北地區和長江以南省份依然完整,此時即作放棄大陸準備無乃太早,應以半壁河山與中共分庭抗禮。
蔣介石看著李宗仁這陣兒又極力附和司徒雷登了,可見要他下野是美國的主張了。因為宋美齡訪美,聽說會晤了馬歇爾和杜魯門,但都嚴加拒絕援蔣。於是說: “餘早已決定與共匪在京滬線上決戰。這一次戰爭是國家民族生死存亡最大之搏鬥。如果決戰獲勝,使軍事形勢轉危為安,當然是國家之福;如果不幸而失敗,南京為首都所在地,我是國家元首,就決定以身殉職,死在南京,以盡我個人的責任……”他已經嗓子眼發梗說不出聲了。
孫科半吞半吐地說:“既然下野對黨國有利,下野也未為不可。”孫科今天為什麽有這麽大膽子呢?他從打接任翁文灝行政院長職務,而且在繼任那天對合眾社記者談話,提出:中國必須作任何有理由的讓步,以盡早獲得大量的美國軍事援助。一時頗得司徒雷登大使之賞識,司徒雷登已經表明他的堅定立場,認為蔣介石下野為必要之舉。司徒雷登的中國顧問傅任波曾經訪問過孫科,並明告:蔣總統下野,為進行和談所必需。孫科還怕這話不準,他在訪問司徒雷登時相問。司徒雷登說:“作為一個美國大使,他不能發表正式意見,但以私人資格而言,確實衷誠贊助和談運動。”所以孫科對蔣介石開炮了。
蔣介石在這期間已經和張群、邵力子、吳鐵城、陳立夫、、張治中談過話,他曾試探地說:“我是決定下野的了,現在有兩個案子請大家研究:一個是請李德鄰出來談和,談妥了我再下野;一個是我現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鄰主持。”當時他們在場的諸公有點礙麵子,再加蔣介石一貫嘴裏說的和心裏想的不是一碼事,隻是帶有幾分安慰地說:“還沒到下野這步棋,總統的謙虛精神感人,但言之過早。”誰知沒過二十四小時孫科被挑明了。
李宗仁立刻說:“下野嘛?我的意見並不與總統相左。”他一邊把蔣介石往船下撈,一邊還說有龍王爺保佑平安。
半晌沒人說話,蔣介石一個個問,穀正綱、穀正鼎、張道藩、王世傑、王寵惠都簡短發言表示反對。但他們心虛,說話聲低,沒有底氣。這時吳鐵城說:“這個問題是不是應該召集中常會討論一下?”他說完卻沒有人附和。
蔣介石憤然地說:“不必,我現在不是被共產黨打倒的,是被國民黨打倒的!我再不願意進中央黨部的大門了!”他聽聽沒有人吱聲,又說,“好了,我決心採取第二案,下野的文告應該怎麽說,大家去研究,不過主要意思要包含‘我既不能貫徹勘亂的主張,又何忍再為和平的障礙’這一點。”
張治中提出由邵力子起草下野文告。
邵力子立刻說:“文白兄,太抬高了我,我學疏才淺,難以起筆。”他堅決謙辭。
在蔣介石依依不捨地準備下台的時候,白崇禧覺得太拖了,對蔣介石的下野而不辭職大有意見,這樣李宗仁不能名正言順地當上總統,他不滿地說:“如果名不正,那就什麽事也辦不了!”他在漢口發出主和的電報,非蔣介石下台實不能談和,非蔣介石下台實不能獲得美援。這是非常時刻下的一出逼宮戲。
蔣介石找陶希聖寫出文告。又說是出自江西才子陳方手筆。接著第二天,召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臨時會議,蔣介石身著長袍馬褂,飽袖特長,他啞著嗓門宣讀文告:……今日時局之為戰為和,人民主為禍為福,其關鍵不在於政府,亦非我同胞對政府片麵的希望所能達成。隻要和議無害於國家的獨立完整,中華民國的國體能夠確保,中華民國的法統不致中斷,軍隊有確切的保障,人民能夠維持其自由生活方式與目前最低生活水準,則我個人更無他求。中正畢生革命,早置生死於度外,隻望和平果能實現,則個人進退出處,絕不京懷,而一惟國民的公意是從。……”蔣介石還未念完,台下穀正綱、張道藩、王世傑等人有的痛哭流涕,有的人失聲哭嚎。蔣介石站起身來要離開會場。
李宗仁爭忙地問道:“總統您在什麽時候動身離開南京?我們到機場送行。”他說得白拉拉的沒有一點感情。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