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輝剛走,孫立人來見,蔣介石對來稟的陳布雷說:“要仲倫快來!快來1”他有些按捺不住感情了,擺出格外親近的模樣。
孫立人和蔣介石兩個談得很熱乎,還留孫立人共進了晚餐。
●周恩來嚴正的正告
馬歇爾收到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和東北保安司令讓聿明聯名致電軍事三人小組及軍調部提出的要求,同時還收到蔣介石在瀋陽給他致函提出的要求。他感到有些緊張,他認為在這最緊急的時候會造成一種十分不能令人滿意的形勢。他用無線電向蔣委員長緊急呼籲下令停止進攻行動。他從軍調部了解政府軍占領長春之後,繼續沿鐵路線往北向哈爾濱、往東向吉林進展。他深感自己作為一個調解人的公正立場,已成問題了。現在雙方地位顛倒了。從前,困難的發生是由於共產黨公然違反停戰令進攻長春,及其後在滿洲的共產黨將領們採取比較強硬的立場。現在局勢直接操在滿洲的國民黨政府司令官們手中,他們覺得一定能用武力解決問題,所以,不願與共產黨妥協。
由於雙方報紙展開了宣傳戰,使局勢大為惡化了。馬歇爾和美國大使館研究中國局勢,魏德邁已經回國治鼻竇炎去了,其實是準備再回中國接任駐中國大使。他在位時對軍事部門留下國民黨必勝的觀念,尤其占領長春向北迅速地推進的情況下,好像這成了定局。但是大使館文職官員中頭腦清醒,他們認為國民黨第一次在滿洲的大較量,是暫時的勝利。他們認為共產黨在談判上是守信義的,他們在這方麵大得民心,這是勝利的基礎。再加國民黨軍長驅北進,占大城市,看守供給線的鐵路、機場,他們兵力本來薄弱,再分散兵力,是沒法對付共產黨的。還有共產黨在東北兵力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他們很快就可以補充上。國民黨軍隊雖然拿下四平、本溪、遼陽、鞍山、錦州、鐵嶺等大中城市,他們損失了差不多四個師(包括保安隊)。大城市人口需要供應,學生需要讀書,工人需要上工,這使國民黨每占領一個地方,就等於背上個大包袱,早晚壓垮拉倒。這些真知灼見使馬歇爾不能不考慮,由於他的主觀立場,他不完全相信,但他返華才這麽幾天,就已經精疲力竭了。他的理想的網已經破了。可馬歇爾還要以自己的自信精神來掙紮,他一方麵向宋美齡求救,拍電尋求支持,將委員長的底細摸透。一方麵他找到中共代表周恩來,他想摸共產黨對國民黨占領長春後的北進的感想和動態。
周恩來和馬歇爾在軍調部的小客廳見麵了。馬歇爾感到這位周將軍還是風度翩翩,在眉宇之間有股特別的冷靜和軍人看得出的殺氣。
馬歇爾寒暄幾句後說:“周將軍,你對國民黨軍隊進入長春有何感想呢?”
周恩來立刻嚴肅地說:“這是違反協定的,是蔣介石在親自指揮內戰。我們感到由此產生的後果,由蔣介石來負。”
馬歇爾繼續探索地問道:“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呢?這是軍事占領呀。”
周恩來毫不客氣地說:“這又是蔣介石打響第一槍。共產黨是在遵守談判。但是共產黨在東北的軍事力量蔣介石的軍隊是無法抵抗的,他這是引火自焚的行為。”
“滿洲的軍事行動,是國民黨軍隊在那裏的將領們直接操縱的。蔣委員長去那裏是調停。”馬歇爾想把東北挑起內戰的責任推到國民黨在滿洲的司令官們身上。
周恩來不客氣地說:“我們是守信義的,我們在等著蔣介石,以觀後效。不過我們在東北的將軍們,他們的忍耐同樣是有限的。”
長春被占後,政治局勢發生明顯的變化。盡管中國共產黨人力爭實現和平解決,蔣介石卻因一時的勝利更加咄咄逼人。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根據種種情況判斷,蔣介石自進長春後積極備戰, “現內戰已臨全麵化邊緣。 ”他寫信給馬歇爾說:“國民黨政府如果繼續用武力消滅東北民主聯軍,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必定予以抵抗,而且會把國民黨在東北的軍隊消滅掉。”
周恩來的話,震動了馬歇爾,他深知周恩來的話是說了算數的、有分量的、是來自延安共產黨中央的。他知道周恩來是個嚴肅的人,走來找他會見。他對身邊的政治軍事顧問們說:“周恩來是個務實的人,他的話我們要研究。”
他的顧問們說,周恩來是個明事理懂大義的人物。他還要來會見,從他的來函中分析,他對將軍和美國都有不信任感。這樣看來,蔣介石確屬眼光短淺,他會走進死胡同的。顧問們要馬歇爾將軍想辦法和蔣介石接觸,使他迷途知返。
沒出三日,周恩來又來會見馬歇爾。在長談六小時中,周恩來嚴正指出:美國一麵表示贊助中國的和平民主,一麵卻又在幫助國民黨進行內戰。
馬歇爾感到受了刺激,為了表示對中國的和平民主有信心,而且是公平的,他把蔣介石和宋美齡去瀋陽後連著給他的兩封信,都讓周恩來看了。信中蔣委員長提出作為與共產黨達成諒解的基礎條件:依照停戰令的字麵規定和精神實質予以執行(露出另一副嘴臉);依照計劃進行復員和整編軍隊(寫在空頭支票上的計劃);恢復交通必須完成(完全以單方利益);程序中要共產黨不得阻礙國民政府依照中蘇條約接收主權;要共產黨不得幹涉或阻礙國民府修復中國各地鐵路的努力,這些鐵路在軍調部規定的一定時間內開始恢復運輸;要共產黨在執行三項協定(停戰令、軍隊整編方案與恢復交通協定)中,國共雙方觀點有分歧時,在軍調部或執行小組裏的美國軍官必須有決定權以及執行和解釋之權(蔣介石又撈到了大油水)。
</br>
孫立人和蔣介石兩個談得很熱乎,還留孫立人共進了晚餐。
●周恩來嚴正的正告
馬歇爾收到東北行營主任熊式輝和東北保安司令讓聿明聯名致電軍事三人小組及軍調部提出的要求,同時還收到蔣介石在瀋陽給他致函提出的要求。他感到有些緊張,他認為在這最緊急的時候會造成一種十分不能令人滿意的形勢。他用無線電向蔣委員長緊急呼籲下令停止進攻行動。他從軍調部了解政府軍占領長春之後,繼續沿鐵路線往北向哈爾濱、往東向吉林進展。他深感自己作為一個調解人的公正立場,已成問題了。現在雙方地位顛倒了。從前,困難的發生是由於共產黨公然違反停戰令進攻長春,及其後在滿洲的共產黨將領們採取比較強硬的立場。現在局勢直接操在滿洲的國民黨政府司令官們手中,他們覺得一定能用武力解決問題,所以,不願與共產黨妥協。
由於雙方報紙展開了宣傳戰,使局勢大為惡化了。馬歇爾和美國大使館研究中國局勢,魏德邁已經回國治鼻竇炎去了,其實是準備再回中國接任駐中國大使。他在位時對軍事部門留下國民黨必勝的觀念,尤其占領長春向北迅速地推進的情況下,好像這成了定局。但是大使館文職官員中頭腦清醒,他們認為國民黨第一次在滿洲的大較量,是暫時的勝利。他們認為共產黨在談判上是守信義的,他們在這方麵大得民心,這是勝利的基礎。再加國民黨軍長驅北進,占大城市,看守供給線的鐵路、機場,他們兵力本來薄弱,再分散兵力,是沒法對付共產黨的。還有共產黨在東北兵力沒有受到多大的損失,他們很快就可以補充上。國民黨軍隊雖然拿下四平、本溪、遼陽、鞍山、錦州、鐵嶺等大中城市,他們損失了差不多四個師(包括保安隊)。大城市人口需要供應,學生需要讀書,工人需要上工,這使國民黨每占領一個地方,就等於背上個大包袱,早晚壓垮拉倒。這些真知灼見使馬歇爾不能不考慮,由於他的主觀立場,他不完全相信,但他返華才這麽幾天,就已經精疲力竭了。他的理想的網已經破了。可馬歇爾還要以自己的自信精神來掙紮,他一方麵向宋美齡求救,拍電尋求支持,將委員長的底細摸透。一方麵他找到中共代表周恩來,他想摸共產黨對國民黨占領長春後的北進的感想和動態。
周恩來和馬歇爾在軍調部的小客廳見麵了。馬歇爾感到這位周將軍還是風度翩翩,在眉宇之間有股特別的冷靜和軍人看得出的殺氣。
馬歇爾寒暄幾句後說:“周將軍,你對國民黨軍隊進入長春有何感想呢?”
周恩來立刻嚴肅地說:“這是違反協定的,是蔣介石在親自指揮內戰。我們感到由此產生的後果,由蔣介石來負。”
馬歇爾繼續探索地問道:“會有什麽樣的後果呢?這是軍事占領呀。”
周恩來毫不客氣地說:“這又是蔣介石打響第一槍。共產黨是在遵守談判。但是共產黨在東北的軍事力量蔣介石的軍隊是無法抵抗的,他這是引火自焚的行為。”
“滿洲的軍事行動,是國民黨軍隊在那裏的將領們直接操縱的。蔣委員長去那裏是調停。”馬歇爾想把東北挑起內戰的責任推到國民黨在滿洲的司令官們身上。
周恩來不客氣地說:“我們是守信義的,我們在等著蔣介石,以觀後效。不過我們在東北的將軍們,他們的忍耐同樣是有限的。”
長春被占後,政治局勢發生明顯的變化。盡管中國共產黨人力爭實現和平解決,蔣介石卻因一時的勝利更加咄咄逼人。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根據種種情況判斷,蔣介石自進長春後積極備戰, “現內戰已臨全麵化邊緣。 ”他寫信給馬歇爾說:“國民黨政府如果繼續用武力消滅東北民主聯軍,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必定予以抵抗,而且會把國民黨在東北的軍隊消滅掉。”
周恩來的話,震動了馬歇爾,他深知周恩來的話是說了算數的、有分量的、是來自延安共產黨中央的。他知道周恩來是個嚴肅的人,走來找他會見。他對身邊的政治軍事顧問們說:“周恩來是個務實的人,他的話我們要研究。”
他的顧問們說,周恩來是個明事理懂大義的人物。他還要來會見,從他的來函中分析,他對將軍和美國都有不信任感。這樣看來,蔣介石確屬眼光短淺,他會走進死胡同的。顧問們要馬歇爾將軍想辦法和蔣介石接觸,使他迷途知返。
沒出三日,周恩來又來會見馬歇爾。在長談六小時中,周恩來嚴正指出:美國一麵表示贊助中國的和平民主,一麵卻又在幫助國民黨進行內戰。
馬歇爾感到受了刺激,為了表示對中國的和平民主有信心,而且是公平的,他把蔣介石和宋美齡去瀋陽後連著給他的兩封信,都讓周恩來看了。信中蔣委員長提出作為與共產黨達成諒解的基礎條件:依照停戰令的字麵規定和精神實質予以執行(露出另一副嘴臉);依照計劃進行復員和整編軍隊(寫在空頭支票上的計劃);恢復交通必須完成(完全以單方利益);程序中要共產黨不得阻礙國民政府依照中蘇條約接收主權;要共產黨不得幹涉或阻礙國民府修復中國各地鐵路的努力,這些鐵路在軍調部規定的一定時間內開始恢復運輸;要共產黨在執行三項協定(停戰令、軍隊整編方案與恢復交通協定)中,國共雙方觀點有分歧時,在軍調部或執行小組裏的美國軍官必須有決定權以及執行和解釋之權(蔣介石又撈到了大油水)。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