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張之洞卻很盼望這恩典。因為他還有些關乎天下至計的話,要勸金宰闐,期望被勸的人想到“人生將死,其言也善”的成語,對他的奏諫,能夠重視聽從。


    於是八月二十一日那天,先發一道上諭:“大學士張之洞公忠體國,夙著勤勞,茲因久病未痊,朕心時深廑念,著再行賞假,毋庸拘定日期,安心療養,病痊即行銷假入直,並賞給人參二兩,俾資調攝,所謂開去差缺之處,著勿庸議。”


    到了中午,金宰闐坐著杏黃轎子,由禦前大臣隨護,來到什剎海畔的張之洞新居。這是由湖北善後局撥款二萬兩建造,不久以前,方始遷入。張家親屬早就預備好了,將貼著張之洞集句:“朝廷有道青春好;門館無私白日閑”這副楹聯的兩扇大門,開得筆直,杏黃轎一直抬到大廳,張之洞的長子張權在轎旁跪接。請安之後,隨即領到病榻旁邊。


    張之洞已經無法起床,唯有伏枕叩首。金宰闐還是第一次視大臣之疾,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金宰闐聽張權跪在地上,略略陳述病情以後,望著張之洞說:“中堂公忠體國,很有名望的,好好保養。”


    “公忠體國,所不敢當。不過廉正無私,不敢不勉!”


    “應該這樣,應該這樣!你好好保養,不必擔心。”金宰闐道,“對於國事,中堂還有什麽放心不下的?”


    “臣有樁心事,”張之洞又說:“本來想麵陳的,如今正好敘在遺疏中了。”


    說著,伸出枯幹抖顫的手,向枕邊去掏摸。他的第四個兒子張仁侃侍疾在旁,上前替他將遺疏稿子從枕箱中取了出來,交到他手裏。


    “扶我坐起來!”張仁侃將他父親扶著坐起,張之洞又道,“仁兒,你念一遍給皇上聽。”


    張仁侃點點頭,小聲念著疏稿,念得很慢,可容他隨時打斷,提出意見。


    聽完之後,金宰闐明白了張之洞的心思,知道他其實還比較保守,便道:“中堂的意思,朕明白了。這些事情,朕還要和康南海等人商量著辦。”


    “康南海書生意氣,”張之洞咳嗽一聲,道,“卻不是做大事的人,皇上選內閣總理大臣的時候,不可不察啊!”


    “那中堂覺得何人比較合適為相?”


    “閩侯陳韜庵。”


    他說的是陳寶琛,此人乃是清流派翹楚,以直言敢諫知名。1879年(光緒五年)沙俄侵占伊犁九城,他力主出兵收復。中法戰爭期間,疏請舉義兵援越抗法,旋受命欽差會辦南洋大臣。1891年被黜,回原籍創設新式學堂,倡辦漳廈鐵路。不過,卻不適合擔任總理大臣要職。


    於是,金宰闐說道:“中堂放心,朕自有打算。”


    張之洞終於一瞑不視了。就在這天,宣統元年八月二十一晚上九點多鍾。他最後的遺言是:“我生平學術、治術,所行隻十之四五;心術則大中至正。”當天晚上從北府開始到張之洞的同鄉京官、門生故舊,都接到了報喪條。電報局大為忙碌,發往湖北的明碼電特多,大半是報此噩耗的。張之洞去世消息一到武昌,湖北的好些要員紅人,諸如提學使高淩霄、官錢局總辦高鬆如、江漢關道齊耀珊、江夏縣知縣黃以霖,久受張之洞的栽培蔭庇,無不悲痛萬分。


    而中華帝國政治製度改革,也到了關鍵時期。


    第二卷 光華維新 第六十五章 中華帝國的政治製度(二)


    (更新時間:2005-8-4 9:10:00 本章字數:3586)


    光華元年3月,金宰闐接連下達了兩條敕令,一條是《軍機處撤銷令》,另一條是《內閣組織令》。


    按照《軍機處撤銷令》,自即日起,撤銷軍機處及其一應附屬機構。從而結束了這個自雍正年間便設立的,具有極大權力的機構的歷史。另外,也撤銷了殿閣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的名義。這是為了避免新成立的責任內閣和以前的內閣相混淆。


    明代開國之初,朱元璋的政權沿襲元朝的製度,在中央仍設中書省作為佐助皇帝綜理政務的機構,而宰相仍是皇帝在朝廷上最重要的助手。但宰相因為權利重大和明敏幹練使皇帝的意願難以任意實施,甚至威脅皇帝本人的權利和地位也是中國歷史上數見不鮮的事情,更為元代的歷史所證明。有元朝這個前車之鑑,朱元璋廢除中書省及宰相就成為一種新的必然選擇。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罷丞相,廢中書省,對國家政治體製進行了重大改革。中書省被廢除後,實行了權利分流,其職被分於六部,由皇帝直接管轄。缺少了輔政機構,政務繁縟很快使朱元璋感到力不從心。他“又念密勿論思不可無人,乃建四輔官,以四時為號,詔天下舉賢才。”所謂四輔官,是“仿古四時命官之製,春夏秋冬四輔官,俱兼太子賓客,隆坐論禮,協贊政事,”四時輪值,並可封駁疑獄,秩正三品,以補皇帝個人專斷之不足,已經具備了後來內閣職能的基本特徵。但不到兩年這一製度就被廢除了,究其原因,固然是這些老儒起自田家,淳樸無他長,不能達到輔政的要求。而實質上,則是君主集權製發展到極端的程度,已經很難再找到一種行之有效的輔政體製了。


    四輔官的設置失敗後,朱元璋將原中書省的議政權幾乎全部移入翰林院。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命法司錄囚,會翰林給事中及春坊官會議平允以聞。”十二月,又命翰林、春坊官考駁諸司章奏,在此之前,翰林院並無“考駁諸司奏啟”的職掌,這一議政權原屬中書省。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又開始設置殿閣大學士備顧問,“以禮部尚書劉仲質為華蓋殿大學士,翰林學士宋為文淵閣大學士,檢討吳伯宗為武英殿大學士,典籍吳沉為東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是在普通翰林官“考駁諸司奏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更高級的議政諮詢機製,是明代內閣輔政製度的開端。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華帝國1908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冷夕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冷夕並收藏中華帝國1908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