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宰闐聽蔣方震說話,一麵點頭,一麵沉思,將百裏雖然是一個小官吏,看問題卻是如此清晰,足堪大任。於是問道:“蔣先生,朕有意君主立憲,並欲以此行富國強兵之政,則先生何以教我?”
蔣方震正說得口幹舌燥,見金宰闐問起,便想要答話。金宰闐連忙將他拉在自己身邊坐下,又叫蟬兒端來一杯龍井,看著他喝完,才準許他回話。
“回皇上。若皇上有意實行君主立憲,則必須先掌握行君憲之權,皇上正人行正法,中國之富強,指日可待。皇上要掌握行君主立憲之權,則必須先掌握三權:一曰兵權,二曰人事權,三曰財政權。現今皇上親政,已經掌握了人事之權,訾罰臧陴,一切都出自於皇上,也沒有什麽好說的。隻望皇上有識人之明,親賢臣,遠小人,此興隆之道也。而兵權,現今皇上雖然建立神策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左右羽林軍七軍勁旅,華夏之內堪稱無敵,然地方軍權仍未統一,各省自建新軍,此分裂之道也,皇上不可不察。至於財政權,雖然當今財政收入已經達到近億兩庫平銀,但地方財政仍然沒有統一,各地督撫不願放棄財政權,這是一大問題,望皇上明察。這三權裏麵,軍權最為重要,皇上務必要革新軍製,廢除僱傭軍製度,建立義務兵役製度,方能手握兵權,除國賊於邦內,布國威於四方。”
“先生所言極是。今日朕有一件事情想要託付給先生,望先生不要退卻。”
蔣方震蒙金宰闐召見,又受到這麽好的接待,打從心底,已經把金宰闐看成能夠託付一生的明主。加之金宰闐又向他詢問了許多富國強兵的大政,正是他一生當中所夢想的。現在見金宰闐有事情要託付給他,連忙說道:“皇上所託,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金宰闐便將保定軍校的事情告訴蔣方震,他聽完之後連連點頭說道:“皇上以軍校為基礎來掌控軍隊,實諳用兵之要,這就是袁世凱這一類的人比不上皇上的地方。隻是這教育長一職,實在是太重要了,臣恐怕會有負皇上的重託。”
“蔣先生畢業於日本陸軍軍官學校,軍事乃是先生的專長,就請先生不要再推拖了吧。日後朕還要向先生請教編練新軍的事情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士為知己者死”,“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的傳統。蔣方震從此便將金宰闐看作他一生的知己。即便是他後來成為中華帝國陸軍元帥的時候,仍然記得金宰闐這一次約見,並將它寫入回憶錄當中。但此時的蔣方震,卻隻能說道:“臣當萬死以報皇上知遇之恩!”
第二卷 光華維新 第四十八章 中華帝國之光華維新
(更新時間:2005-6-8 9:09:00 本章字數:2264)
公元一九零九年的元旦,正好是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陰曆),就在這一天,朝廷正式頒布上諭,從即日起改光緒年號為光華,就是以光緒三十五年為光華元年。說起來這是與中國的傳統不相符合的,因為歷代改元,都是以舊曆新年(春節)為新的紀年的第一天。金宰闐也知道人們的這種習慣,所以,在改元的同時,也要求朝廷以後紀年,一律以公曆為準,公元紀年和年號紀年同時使用。也就是說,朝廷以後的公文,除了要寫上光華多少年之外,還必須標明公元某某年。
假如說改元和使用公曆紀元隻是在朝廷上掀起了一些小風浪的話,那麽改國號就可以稱得上是滔天巨浪了。當聽說皇帝陛下要將大清帝國的國號改為中華帝國之後,許多滿族親貴紛紛上書,反對這一決定。
有人在奏摺中寫道:“昔漢臣劉向上成帝封事雲:下有泰山之安,則上必有累卵之危。陛下為人子孫,保持宗廟,而令國祚永移,降為皂隸,縱不愛身,奈宗廟何!其詞危苦,千載之下讀之,猶將流淚。今日之國號,乃太宗皇帝所定,陛下改弦易轍,奈太宗何!”
這是搬出清太宗皇太極的大帽子來壓金宰闐,金宰闐本來準備將這份奏則留中不發,可轉念一想,皇太極定國號是為了滅掉明朝,明朝屬火德,“明”這個國號有傳說指出是“三重火”,明是漢人王朝,漢朝是火德,稱為炎漢,兩重;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屬火;又明字拆開是日月,日者陽之極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皇太極早在關外就改族名為滿洲,改國號為清,意以三個水德一副炸彈來斃掉明朝的三個火德。說實話,這怎麽聽都覺得很玄幻……《儀封縣誌》還有記載,村民們曾經在十堡村火神廟前挖出來一具鐵牛,上麵的字被侵蝕的很難辨認,隻能看到前麵寫著
‘水德’,末行有‘大清’字、‘幹’字、‘四十四年’字。
此時明朝滅亡已經有兩百六十多年,反清復明也僅僅成了天地會的口號而已,沒必要再繼續克製人家的火德。而同盟會的“驅逐韃奴,恢復中華”口號卻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既然他們要恢復中華,那就幹脆把國號改成中華好了,反正朝廷也不會吃虧。
不過在改國號的同時,也要統一朝廷的認識,於是金宰闐就批覆奏章,說滿、蒙、回、藏、漢,五族一家,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組成成分。中國是一個有眾多人口和多民族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兄弟民族組成的大家庭的強有力的聚合體,山河相依,唇齒相聯,骨肉相溶,思想相通。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勤勞、最富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的民族之一。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上創造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它擁有雄冠世界的四大發明、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璀燦峨煌的文明古蹟、絢麗多彩的傳統技藝、精美絕倫的飲食宴樂、源遠流長的宗教信仰、古樸清新的哲學流派、獨特玄妙的中醫氣功、奇絕奧秘的特異功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裏,各兄弟民族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在華夏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團結友好,英勇奮鬥,共同塑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共同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共同締造了強盛的多民族國家,共同鑄造了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形象。然而,不幸的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束縛了思想,各民族間的歧視分裂,窒息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活力,使中華民族逐步走向衰落和沉淪,泱泱大國不堪列強堅船利炮所蹂躪;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慘痛經歷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寫下了最為恥辱的一頁。她的聰明才智被扼殺,她的遼闊國土被瓜分,她的神聖尊嚴被褻瀆。愚昧、落後、孱弱、歧視、分裂似乎淹沒了她偉大的民族精神!但中華民族決不是一個甘心沉淪、任人宰割的民族。一百多年來,她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鬥,挽狂瀾於既倒,救國家於水火,使中華民族終於重新昂首站了起來。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我們不能再宣揚大滿族主義,也不能宣揚大漢族主義,而是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富國強兵為中心,堅持民族和解,堅持祖國統一,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br>
蔣方震正說得口幹舌燥,見金宰闐問起,便想要答話。金宰闐連忙將他拉在自己身邊坐下,又叫蟬兒端來一杯龍井,看著他喝完,才準許他回話。
“回皇上。若皇上有意實行君主立憲,則必須先掌握行君憲之權,皇上正人行正法,中國之富強,指日可待。皇上要掌握行君主立憲之權,則必須先掌握三權:一曰兵權,二曰人事權,三曰財政權。現今皇上親政,已經掌握了人事之權,訾罰臧陴,一切都出自於皇上,也沒有什麽好說的。隻望皇上有識人之明,親賢臣,遠小人,此興隆之道也。而兵權,現今皇上雖然建立神策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左右羽林軍七軍勁旅,華夏之內堪稱無敵,然地方軍權仍未統一,各省自建新軍,此分裂之道也,皇上不可不察。至於財政權,雖然當今財政收入已經達到近億兩庫平銀,但地方財政仍然沒有統一,各地督撫不願放棄財政權,這是一大問題,望皇上明察。這三權裏麵,軍權最為重要,皇上務必要革新軍製,廢除僱傭軍製度,建立義務兵役製度,方能手握兵權,除國賊於邦內,布國威於四方。”
“先生所言極是。今日朕有一件事情想要託付給先生,望先生不要退卻。”
蔣方震蒙金宰闐召見,又受到這麽好的接待,打從心底,已經把金宰闐看成能夠託付一生的明主。加之金宰闐又向他詢問了許多富國強兵的大政,正是他一生當中所夢想的。現在見金宰闐有事情要託付給他,連忙說道:“皇上所託,臣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金宰闐便將保定軍校的事情告訴蔣方震,他聽完之後連連點頭說道:“皇上以軍校為基礎來掌控軍隊,實諳用兵之要,這就是袁世凱這一類的人比不上皇上的地方。隻是這教育長一職,實在是太重要了,臣恐怕會有負皇上的重託。”
“蔣先生畢業於日本陸軍軍官學校,軍事乃是先生的專長,就請先生不要再推拖了吧。日後朕還要向先生請教編練新軍的事情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士為知己者死”,“彼以國士待我,我以國士報之”的傳統。蔣方震從此便將金宰闐看作他一生的知己。即便是他後來成為中華帝國陸軍元帥的時候,仍然記得金宰闐這一次約見,並將它寫入回憶錄當中。但此時的蔣方震,卻隻能說道:“臣當萬死以報皇上知遇之恩!”
第二卷 光華維新 第四十八章 中華帝國之光華維新
(更新時間:2005-6-8 9:09:00 本章字數:2264)
公元一九零九年的元旦,正好是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陰曆),就在這一天,朝廷正式頒布上諭,從即日起改光緒年號為光華,就是以光緒三十五年為光華元年。說起來這是與中國的傳統不相符合的,因為歷代改元,都是以舊曆新年(春節)為新的紀年的第一天。金宰闐也知道人們的這種習慣,所以,在改元的同時,也要求朝廷以後紀年,一律以公曆為準,公元紀年和年號紀年同時使用。也就是說,朝廷以後的公文,除了要寫上光華多少年之外,還必須標明公元某某年。
假如說改元和使用公曆紀元隻是在朝廷上掀起了一些小風浪的話,那麽改國號就可以稱得上是滔天巨浪了。當聽說皇帝陛下要將大清帝國的國號改為中華帝國之後,許多滿族親貴紛紛上書,反對這一決定。
有人在奏摺中寫道:“昔漢臣劉向上成帝封事雲:下有泰山之安,則上必有累卵之危。陛下為人子孫,保持宗廟,而令國祚永移,降為皂隸,縱不愛身,奈宗廟何!其詞危苦,千載之下讀之,猶將流淚。今日之國號,乃太宗皇帝所定,陛下改弦易轍,奈太宗何!”
這是搬出清太宗皇太極的大帽子來壓金宰闐,金宰闐本來準備將這份奏則留中不發,可轉念一想,皇太極定國號是為了滅掉明朝,明朝屬火德,“明”這個國號有傳說指出是“三重火”,明是漢人王朝,漢朝是火德,稱為炎漢,兩重;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屬火;又明字拆開是日月,日者陽之極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皇太極早在關外就改族名為滿洲,改國號為清,意以三個水德一副炸彈來斃掉明朝的三個火德。說實話,這怎麽聽都覺得很玄幻……《儀封縣誌》還有記載,村民們曾經在十堡村火神廟前挖出來一具鐵牛,上麵的字被侵蝕的很難辨認,隻能看到前麵寫著
‘水德’,末行有‘大清’字、‘幹’字、‘四十四年’字。
此時明朝滅亡已經有兩百六十多年,反清復明也僅僅成了天地會的口號而已,沒必要再繼續克製人家的火德。而同盟會的“驅逐韃奴,恢復中華”口號卻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既然他們要恢復中華,那就幹脆把國號改成中華好了,反正朝廷也不會吃虧。
不過在改國號的同時,也要統一朝廷的認識,於是金宰闐就批覆奏章,說滿、蒙、回、藏、漢,五族一家,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組成成分。中國是一個有眾多人口和多民族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六個兄弟民族組成的大家庭的強有力的聚合體,山河相依,唇齒相聯,骨肉相溶,思想相通。是世界上最偉大、最勤勞、最富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的民族之一。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上創造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它擁有雄冠世界的四大發明、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璀燦峨煌的文明古蹟、絢麗多彩的傳統技藝、精美絕倫的飲食宴樂、源遠流長的宗教信仰、古樸清新的哲學流派、獨特玄妙的中醫氣功、奇絕奧秘的特異功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裏,各兄弟民族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在華夏這片廣袤的大地上,團結友好,英勇奮鬥,共同塑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共同譜寫了一曲曲英雄的讚歌,共同締造了強盛的多民族國家,共同鑄造了中華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英雄形象。然而,不幸的是,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束縛了思想,各民族間的歧視分裂,窒息了中華民族發展的活力,使中華民族逐步走向衰落和沉淪,泱泱大國不堪列強堅船利炮所蹂躪;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慘痛經歷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寫下了最為恥辱的一頁。她的聰明才智被扼殺,她的遼闊國土被瓜分,她的神聖尊嚴被褻瀆。愚昧、落後、孱弱、歧視、分裂似乎淹沒了她偉大的民族精神!但中華民族決不是一個甘心沉淪、任人宰割的民族。一百多年來,她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鬥,挽狂瀾於既倒,救國家於水火,使中華民族終於重新昂首站了起來。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我們不能再宣揚大滿族主義,也不能宣揚大漢族主義,而是要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富國強兵為中心,堅持民族和解,堅持祖國統一,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