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因此而獲罪也在所不惜,來自於後世的他比這時候的任何人都曉得,此時地大明朝處於怎樣一個生死關頭上。


    它就如一隻包裹在繭子裏的蛹,忍受一下疼痛,破殼而出,就可以翩翩然飛翔於九天。


    如果就此沉寂在黑暗裏,那麽迎接它地將近更沉重的黑暗。


    以及萬劫不復地厄運。


    張允沒有什麽太偉大的想法,從一開始他想的就是老婆孩子熱炕頭,可坐到了縣官地這本椅子上,手底下捏著河間縣上萬百姓的命運,他的想法也在逐漸改變。


    他不得不逼著自己看的,想的更遙遠一些。


    中國地老百姓呀,無論古今,全都是最可愛的,他們從來要的都不多。


    隻要你給了他們溫飽和關懷,他就會全心全意的崇敬你,將你尊成千古的好官。


    清官。


    記得當初在集市上救下地那個買雞人,而後每每來了縣城,都會跑來縣衙門,大門不敢進,卻把一些時鮮的瓜果蔬菜放在門房裏,說是報答青天大老爺的。


    當看門地老李將這些鮮靈的蔬菜送進內宅時,張允的心弦被深深的觸動了,這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民不但告訴他什麽叫投桃報李。


    更讓他明白了,自己這一縣之長肩頭上的擔子有多麽重。


    我該為他們做點什麽了,致富,這是一條,避兵禍。


    想想不到百年之後的建州女真,張允把這一條也寫在了自己地記事本上。


    這兩條說起來簡單。


    可真要做起來卻也不易,小小的縣城,萬戶百姓,想要致富何其難呀,百姓們習慣了耕田種地,想要他們發家致富,也不得不在田地上麵打主意,張允漸漸想到鼓勵百姓種植經濟作物,可這麽一來,他就不得不小心言官的彈劾了。


    天下之重莫過於農,農民的本職就是種田打糧食,這是寫到了律法中的。


    他一個小小地縣令竟然敢公然鼓動百姓改種別的作物,這不是動搖國本了嗎。


    這帽子要是扣到腦袋上,別說張允一個小小地縣官,就是當年的張居正估計也扛不住。


    於是在盤算了良久之後,他想出了個曲線救國的主意,於是這紡織作坊就應運而生了,改種其他作物的話,我不說,我引導著百姓來,我蓋上一個作坊,織布,這不算動搖國本吧,要織布就得有棉紗,棉花自然是少不了的,那我就敞開了收購百姓手裏的棉花。


    這麽一來,隻要開始的一批人嚐到了種棉花的甜頭,傻子才會繼續種賣不了幾個大錢的糧食呢,什麽?沒糧食怎麽過日子,笨呀,有了錢還怕沒糧食吃嗎?


    這樣的彎子很容易轉過來,如果老百姓想不通,張允肯定會散播些謠言幫他們糾正過陳舊的念頭來,說這些還都太遠,最重要的是紡織作坊,這是張允富民政策的第一個鏈條,要是搞不好,以後的步驟也就不用再提出來。


    紡織作坊的草圖是張允描繪出來的,前後分成了三進,分成了彈棉花,紡紗,紡織等三大塊,因為在此做工的都是些犯人,張允不得不又把這三進分成了東西兩塊,東邊都是普通的工人,在這裏不但管吃喝,而且出入自由。


    西邊就不那麽自在了,嚴重的是還戴著腳鐐子,四周有當初選拔衙役時剩下的一百來號子人充當的護院看守著,別說胡亂走動了,連上廁所你都得打報告,至於聊天扯淡,那是絕對不可以的。


    這還不算,就連東西兩邊工人的衣服都不一樣,有青有紅,說白了,就是區別對待,不樂意也不成,誰讓你現在是罪民呢。


    不過張允也知道嘛叫人性化管理,雖說這些人都是有罪之身,可現在是勞動改造,不是奴隸,該有的尊重也是有的,一天忙下來還是可以放一放風的,再找幾個能說會道的護院,給這幫誤入歧途的人講解一下人生的道理。


    什麽一失足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悔改,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什麽踏踏實實得接受勞動改造,足見你們的天良沒有泯滅,你們幹的活多少都紀錄在冊,工錢也都有,等還完了官府的帳,就是自由人了,想留下的可以去東邊等等。


    總之,張允把後世那一套都搬了過來,盡管都是在電視電影上學來的,並不完全,可有司墨和宋漠然在,隻要把握住人性倆字,辦法總比問題多不是。


    同時為了激勵這些人的勞動熱情,張允甚至玩了一手帳目公開,每天都把這些罪犯的勞動成果紀錄在帳,誰想查都可以,旁邊有帳房給你算一算,你還了多少帳,還需要多少日子就能出去。


    這麽一來,那些希望早日脫困,甚至到東邊做工的犯人更是熱情高漲,幹起活來愈發的玩命。


    當然了,有好的自然也就有壞的,消極怠工,甚至琢磨著逃跑的也不是沒有,可是此地早就被修得跟鐵桶一樣,再加上挖了護城河,想溜,哪有那麽容易,再說了,那一百多護院也不是紙糊的,溜不出去被抓回來,先是二十棍子打在身上,跟著就是加刑。


    至於那些傷了人的,直接連勞動改造的機會都剝奪了,被押回縣衙大牢裏,鄭樂領著一幹獄吏笑眯眯得恭候著呢,老虎凳,辣椒水一應俱全,享受去吧。


    這種情況下,稍微有點腦子的,都曉得該怎麽做,紡織作坊雖然開辦沒多久,可是產值卻讓王守則這個內行人嚇了一大跳,不住口得讚美張允是一等一的奇才,更加覺得這筆買賣是穩賺不賠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審死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審死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審死官並收藏大明審死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