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布希?”旅館的職員說。“當然啦,我記得琳達,但是並沒有什麽波拉·布希,隻有一個保羅·布希。”琳達的家裏後來得知她在東村曾和許多男人來住,她還用格休威治家裏寄來的錢為他們和自己購買毒品。9月下旬,她以為自己懷孕了,她向另一位姑娘吐露她擔心不知lsd對嬰兒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星期六晚上,在她死去之前三小時,她曾告訴一個朋友,她剛注射了一些“來的快”並陷人沉醉興奮的狀態中。事後使她父母最痛心的是,他們發現琳達在東村認識的人對她的死漠不關心。一個女嬉皮士說她們雖然哀念“可愛的”,“那丫頭死不死不值什麽。”
同一個星期裏,嬉皮士在舊金山的金門公園裏燒掉了一具標有“愛情之夏”字樣的灰色棺材。棺材裏裝了橙子皮、孔雀毛、吉樣飾物、旗幟、十字架和一塊大麻味的餅幹。這次儀式叫做“嬉皮士之死”。送葬者一麵唱著《上帝保佑美國》和《訶利黑天》,一麵看著燃燒,之後,他們大聲喊道,“嬉皮士已經死了!現在自由人將會獲得成功!”暴力行為使這個運動喪失了活動能力,商業主義也起了同樣的作用。遊客們湧到梣樹嶺和東村兩地的手工藝品商店。渴望得到一點錢的嬉皮士參加拍攝了一部大型的西部幻覺影片“印第安施捨者”,戲中扮演縣警長的不是別人,卻是蒂莫西·利裏博士。舊金山的精神擴張商店的老扳羅恩·西林哀嘆道,“那種精神已一去不復返了,”接著,他的商店就停業了。“集休形象”組織的一個老成員羅傑·裏科說道:“情況再也不象從前了。嬉皮士都到哪裏去了?”
※※※
「美國人物畫像:卡爾·赫斯三世」
非此/即彼。
按照卡爾·赫斯的看法,每一個認真的人必須在兩個極端之間選定一個堅強的立場。
他要麽是一個“民兵”,要麽是一個“氣象員”派;要麽是一個寧死不紅的鐵桿保守派,要麽是一個新左派鬥士;要麽是一個三k黨人,要麽是一個黑豹黨人;要麽是一個反猶太主義者,要麽是一個互助共生解放軍的持槍成員。如果你不贊成戰略空軍司令部向克裏姆林宮的男子盥洗室扔一枚炸彈,那你就應該贊成把泛美航空公司大樓炸掉。不存在什麽中間地帶,隻有一種信念和這種信念的敵人;隻有一種方法來挽救世界,一種方法來毀滅世界。社會並非複雜得不可思議,而是簡單異常。人們隻需要在兩種絕對之間,黑與白之間,善與惡之間作出選擇罷了。
1954年他作為極端保守的右派一個報酬很高的油滑的代言人在《美國信使》雜誌上寫道:
『如果美國不產生那種突然厭惡扯談生活而伸手取下牆上掛的槍自己使用,或者交給需要使用它的受迫害者的話,那就不成其為真正的美國了。』
1970年,作為爭取民主社會大學生協會和黑豹黨的滿臉鬍鬚和滿身破爛的聖哲,他驕傲地展示了一份他將親臨德克薩斯大學校園的通告:
『學生會發言人委員會(就是給你們帶來過阿比·霍夫曼的那些人)介紹:卡爾·赫斯——走得很遠的幻遊人、鬥士、共黨、無政府主義者、精神反常者!!現任《壁壘》雜誌的副主編。』
他從來沒有認識到兩極實在是同一的。表麵上看來他是從一極擺到了另一極。實際上他一動也沒有動。到頭來他還是站在他原來的起點——還是同政治中心點保持最遠的距離。
他在1923年出生於菲律賓一個大莊園裏。他的性格不是由他父親——一個浮誇的百萬富翁——而是由他母親——過去華盛頓特區的一個職業婦女——所塑造的。性格堅強的西爾瑪·赫斯發現她丈夫是一個拈花惹草的人,就離開了他,帶著小卡爾回到華盛頓,寧願擔任電話接線員而不接受贍養費。她定了一條規矩:她那小小的兒子必須讀完一本書才能得到一件玩具。在他進入幼兒園之前,已經通讀了威爾斯的《世界史綱》。
年輕結實的赫斯到十多歲時讀過的書比他的老師都多;因而對他們不感興趣。在他看來,教育還是一種有組織的官僚製度。他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認定現存製度是他的敵人。為了表示反抗,他這時進入兩所高極中學,又分別向兩校申請轉學到另一校去。赫斯虛報年齡——他看起來要比他的年齡大——在共同廣播公司網找到了一個工作。在他擔任編寫新聞節目期間,有一天他借用了他上司的汽車。一個警察交給他一份違犯交通規則的傳票,這才發現他的真實年齡,於是他被解僱了。現存製度獲得了勝利。現存製度總是會獲勝的,但是他永遠也不會停止與之鬥爭。
接著,他作為《亞歷山大報》編輯部的稿件傳送員,開始對黨派政治著了迷;這同樣也將成為他終身擺脫不掉的念頭。民主黨拒絕了他。由於共和黨的極端保守派支持個人自由,他成了一個右翼共和黨員。不論他的見解有無可取之處,他的才幹是無可置疑的。他滿二十歲時,已經是《華盛頓每日新聞》的一顆正在上升的明星。不久後主編打電話到他家告訴他富蘭克林·羅斯福去世,指定他負責這方麵的新聞。赫斯回答說,為了羅斯福的死亡新聞不值得他起床出去,於是被解僱了。
</br>
同一個星期裏,嬉皮士在舊金山的金門公園裏燒掉了一具標有“愛情之夏”字樣的灰色棺材。棺材裏裝了橙子皮、孔雀毛、吉樣飾物、旗幟、十字架和一塊大麻味的餅幹。這次儀式叫做“嬉皮士之死”。送葬者一麵唱著《上帝保佑美國》和《訶利黑天》,一麵看著燃燒,之後,他們大聲喊道,“嬉皮士已經死了!現在自由人將會獲得成功!”暴力行為使這個運動喪失了活動能力,商業主義也起了同樣的作用。遊客們湧到梣樹嶺和東村兩地的手工藝品商店。渴望得到一點錢的嬉皮士參加拍攝了一部大型的西部幻覺影片“印第安施捨者”,戲中扮演縣警長的不是別人,卻是蒂莫西·利裏博士。舊金山的精神擴張商店的老扳羅恩·西林哀嘆道,“那種精神已一去不復返了,”接著,他的商店就停業了。“集休形象”組織的一個老成員羅傑·裏科說道:“情況再也不象從前了。嬉皮士都到哪裏去了?”
※※※
「美國人物畫像:卡爾·赫斯三世」
非此/即彼。
按照卡爾·赫斯的看法,每一個認真的人必須在兩個極端之間選定一個堅強的立場。
他要麽是一個“民兵”,要麽是一個“氣象員”派;要麽是一個寧死不紅的鐵桿保守派,要麽是一個新左派鬥士;要麽是一個三k黨人,要麽是一個黑豹黨人;要麽是一個反猶太主義者,要麽是一個互助共生解放軍的持槍成員。如果你不贊成戰略空軍司令部向克裏姆林宮的男子盥洗室扔一枚炸彈,那你就應該贊成把泛美航空公司大樓炸掉。不存在什麽中間地帶,隻有一種信念和這種信念的敵人;隻有一種方法來挽救世界,一種方法來毀滅世界。社會並非複雜得不可思議,而是簡單異常。人們隻需要在兩種絕對之間,黑與白之間,善與惡之間作出選擇罷了。
1954年他作為極端保守的右派一個報酬很高的油滑的代言人在《美國信使》雜誌上寫道:
『如果美國不產生那種突然厭惡扯談生活而伸手取下牆上掛的槍自己使用,或者交給需要使用它的受迫害者的話,那就不成其為真正的美國了。』
1970年,作為爭取民主社會大學生協會和黑豹黨的滿臉鬍鬚和滿身破爛的聖哲,他驕傲地展示了一份他將親臨德克薩斯大學校園的通告:
『學生會發言人委員會(就是給你們帶來過阿比·霍夫曼的那些人)介紹:卡爾·赫斯——走得很遠的幻遊人、鬥士、共黨、無政府主義者、精神反常者!!現任《壁壘》雜誌的副主編。』
他從來沒有認識到兩極實在是同一的。表麵上看來他是從一極擺到了另一極。實際上他一動也沒有動。到頭來他還是站在他原來的起點——還是同政治中心點保持最遠的距離。
他在1923年出生於菲律賓一個大莊園裏。他的性格不是由他父親——一個浮誇的百萬富翁——而是由他母親——過去華盛頓特區的一個職業婦女——所塑造的。性格堅強的西爾瑪·赫斯發現她丈夫是一個拈花惹草的人,就離開了他,帶著小卡爾回到華盛頓,寧願擔任電話接線員而不接受贍養費。她定了一條規矩:她那小小的兒子必須讀完一本書才能得到一件玩具。在他進入幼兒園之前,已經通讀了威爾斯的《世界史綱》。
年輕結實的赫斯到十多歲時讀過的書比他的老師都多;因而對他們不感興趣。在他看來,教育還是一種有組織的官僚製度。他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認定現存製度是他的敵人。為了表示反抗,他這時進入兩所高極中學,又分別向兩校申請轉學到另一校去。赫斯虛報年齡——他看起來要比他的年齡大——在共同廣播公司網找到了一個工作。在他擔任編寫新聞節目期間,有一天他借用了他上司的汽車。一個警察交給他一份違犯交通規則的傳票,這才發現他的真實年齡,於是他被解僱了。現存製度獲得了勝利。現存製度總是會獲勝的,但是他永遠也不會停止與之鬥爭。
接著,他作為《亞歷山大報》編輯部的稿件傳送員,開始對黨派政治著了迷;這同樣也將成為他終身擺脫不掉的念頭。民主黨拒絕了他。由於共和黨的極端保守派支持個人自由,他成了一個右翼共和黨員。不論他的見解有無可取之處,他的才幹是無可置疑的。他滿二十歲時,已經是《華盛頓每日新聞》的一顆正在上升的明星。不久後主編打電話到他家告訴他富蘭克林·羅斯福去世,指定他負責這方麵的新聞。赫斯回答說,為了羅斯福的死亡新聞不值得他起床出去,於是被解僱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