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刊登了一條它的倫敦分社發來的消息,談到“現在英國有四個流行歌曲男歌手組成的合唱隊極受歡迎,是青少年鬧事起鬧的原因。”他們就是披頭士樂隊。1963年11月,他們取道前來美國,而他們的頭三支流行歌曲的唱片:“她愛你”,“我要捏你的手”和“站在那邊”,卻已先在美國流傳開了。


    戴維·哈伯斯塔姆報導說,發動西貢政變的越南將領希望撤換哈金斯將軍,但五角大樓表示深信哈金斯會實現他的打敗越共的諾言的。任何人認為美國不可能在越南找到軍事解決辦法的看法,都受到了國防部副部長羅斯韋爾·吉爾派屈克的反駁。他在維吉尼亞州溫泉地方舉行的一次商會會議上說,美國擁有無比的殺傷力量,任何人敢於和它抗衡都將是自取滅亡。


    法國大使夫人尼古爾·阿爾芳德的照片刊在11月22日《時代》的封麵。吉米·霍法己受到控告。夏爾·戴高樂投票否決英國進入共同市場。羅斯·巴尼特州長簽署了一個大陪審團的裁決,認為最近由於詹姆斯·梅雷迪思被批準進入奧克斯福德的州立大學而引起的騷亂應由聯邦政府負責。在攝製影片“克利奧帕特拉”時互相愛上的理察·伯頓和伊莉莎白·泰勒正設法擺脫各自原來的配偶,計劃早日結婚。名畫《蒙娜·麗莎》在重重警衛下在美國展出。


    1963年,美國人口有一億八千九百二十四萬二千人(到1973年將有二億零九百萬人),其中就業的為七千萬人(1973年將為八千零六十二萬七千人)。百分之五是失業者。美國的人口中心五十年代向西移動了五十七英裏,到了位於伊利諾州的薩勒姆以東四英裏之處,這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最大的一次西移。第二次世界大戰已不再是大多數美國人的最重要的經歷了。由於有大量戰時出生的嬰兒,平均年齡為二十九歲半。


    有組織的勞工數字的變化頗令人吃驚:從1960年到1962年,工會會員減少了五十萬左右。參加工會的工人由1955年的百分之二十四點四降到1962年的二十二點二,一向並不反對工會組織的默裏·肯普頓已開始在議論說,工會運動已是“日薄西山”了。


    時間的推進是發生這個變化的一個原因。還能記得三十年代那些英勇的罷工活動的工人己越來越少了。同時,勞動力的性質也在發生變化。在戰勝日本以後的年代裏,藍領工人的人數己減少了四百萬,而白領工人——經理、專業人員、推銷員、辦事員——的人數增加了將近一千萬。


    而且,1963年11月時的藍領工人,在他的三十年代受壓迫的父輩眼裏,幾乎不可能看作是自己的同類工人了。1963年6月,每周工作稍多於四十小時的普通生產工人的周工資超過一百元——等於蕭條時期同類工作的工資的四倍。現在約有百分之四十的家庭每年收入在七千元以上。約翰·布魯克斯指出,“無產者”這個詞幾乎己從語言中消失了。卡羅琳·伯德寫道:“人們認為物價在上升,但實際上升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水平。”


    衡量繁榮的長遠影響的最好場所是教室。愛德華·丹尼森在其對經濟發展的全麵研究中,把教育看作有助於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從1929年的股票市場大崩潰到甘迺迪總統末期,美國在教育方麵的投資增加了十倍,達一年三百九十億元。


    這一情況在社會學方麵的含義是無法估量的。1900年時,適齡的美國青年隻有百分之四能進人高等院校肆業。1957年時,這個數字為百分之三十二;在甘迺迪就任總統時,為百分之四十,而在他逝世時則為百分之五十。據安德會·哈克計算,現在全部美國人中約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屬於中產階級。事實上,中產階級正迅速地成為美國唯一的階級,它的價值觀、就是一度屬於一個人數不多、頗有教養的上層中產階級的價值觀。


    一個歐洲國家的外交官說:“美國經濟已變得如此龐大,使人幾乎無法想像。”美國的社論作家對西德的“經濟奇蹟”感到吃驚,但是一個更大得多的經濟奇蹟正在國內出現。有些數字足以說明其規模。現在美國百萬富翁有將近九萬人——而五十年代初期隻有二萬七千人——這個數字現在正以每年五千人的速度在增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海外投資已從一百二十億元躍增至八百億元。通用汽車公司這一家公司的年銷售額能達一百七十億元。幾乎等於德意誌聯邦共和國國民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僅僅美國在六十年代最初四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加部分就大於西德1964年一年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前者為一千二百二十億元,後者為一千億元。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投資額己從四百六十億元增至四千一百一十億元;華爾街的宣傳聯絡人員熱烈地談到“人民的資本主義”,他們這話實在不無道理——紐約證券交易所行情牌上所列的各種股票是屬於大約二千萬美國人的。


    當時的社會預言家們把這看作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幸事。有些人,例如約翰·肯尼思·加爾布雷思也認為利潤的分配應予改變,但是實際上也不否認經濟上的富足隻會是好事。倫尼·布魯斯在1963年不過是一個走在法律放寬之前一步的猥褻的滑稽演員;拉爾夫·納德當時不過是哈特福特大學一個無籍籍名的歷史和政治學講師。新左派認為美國所受威脅並非來自國際共產主義,而是來自工業技術和美國一切機構的過於龐大——認為美國各大公司和華盛頓官僚機構的無比龐大純粹是一種肥胖症——這種看法當時還未成熟。自由主義派仍然極其相信政府機構越大越好。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榮與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威廉·曼徹斯特並收藏光榮與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