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軍事機構和巨大的軍火工業相結合,這在美國是一種新的情況……我們承認這種發展的急切需要。但是我們決不能忽視其嚴重含義……在政府的各種會議上,我們一定要警惕軍事-工業集團有意無意地要取得不恰當的勢力。大權旁落形成禍害的可能性,現在存在,時刻都將存在。”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它發出的嘟——嘟——聲極大地刺擊了美國人脆弱的自尊和敏感的神經。這是一個月後蘇聯發射的第二顆衛星,它甚至將一隻狗帶上了天空。美國人大呼要研製自己的衛星。於是,太空競賽的序幕拉開了。


    這是一篇非同尋常的演說,但是贊成美蘇之間進行軍備競賽的各種勢力實在過分強大。蘇美兩國盡管有許多不同之處,實質上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到了1966年,美國軍事-工業集團的規模,及其對國會撥款的依賴程度,都令人大吃一驚。在那一年,波音飛機公司和通用動力公司向政府出售全部產品的65%,雷錫昂飛機公司出售70%,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出售81%,共和飛機公司則是100%。六年後,加爾布雷思在《新工業國》一書中告誡讀者說,隻舉一個例子,如某一公司能夠製作某種新一代的戰鬥機,它便處於一種可以左右這種飛機的設計和裝備的十分有利的地位。進而對於這種飛機適宜擔任何種任務,需要製作多少,如何部署,而且,不言而喻,這飛機應該用來對付哪一種敵人,該公司都可以有一定的發言權。”


    ※※※


    1960年的總統選舉,形成一場典型的二人決鬥。兩個候選人都屬於搖滾舞音樂的一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都是年輕的海軍軍官,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幾個月內進入政界,而且都不過四十多歲,精力旺盛。理察·尼克森從一開始,還在1960年的1月時,就認為即將到來的這場競選將是美國大選史中最為勢均力敵的。結果也確是如此;不過,當時關於這次選舉所作種種預言,後來證明正確的,幾乎也就隻此而已。


    當時的美國已不是1952年德懷特·艾森豪和艾德萊·史蒂文森到處發表競選演說時的美國,更不同於在那之前兩年進入韓戰時的美國。到1960年,向新開發的郊區移居的活動正處高潮。國家較前更為富足。新的人口普查表明,華盛頓已成為第一個黑人占多數的美國城市——由1950年35%變成了54%。到1960年,4000萬個美國家庭,也就是全部美國家庭的88%,至少擁有一架電視機。充分意識到億萬電視觀眾的存在,兩位候選人都設法要取得他們的歡心。後來,大都認為,得到顯像管的幫助最大的是甘迺迪。馬歇爾·麥克盧漢以為他了解個中緣由,他說,甘迺迪的形象頗似一個西部打鬥片中“沉默寡言的年輕警長”,而尼克森卻像一個“鐵路公司的律師,專門簽署不利於小城市居民的占地契約”。麥克盧漢沒有注意到,美國人愈是富足,他們便越趨於保守;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在向鐵路投資,因而是站在律師一邊,而不是站在警長一邊的。


    兩個候選人各有自己的一套戰略計劃。甘迺迪求助於青年人,求助於藍領階層的選票和羅斯福在30年代拉到民主黨方麵來的自由派選民。甘迺迪的兩大重要基地是民主黨人占優勢的南部——掌握這個地區是他的競選夥伴的任務——和工業集中的東北部。他的競選活動主要是集中在九個大州:麻薩諸塞、加利福尼亞、紐約、德克薩斯、新澤西、伊利諾伊、俄亥俄、密執安和賓夕法尼亞。如果在這幾州能夠獲勝,那他就將獲得當選必需的269張選舉人票中的237張。他採用的手段包括對700萬未登記的選民進行集體登記——新登記的選民,十人中就有七人是民主黨人——由名牌大學智囊團中施萊辛格、加爾布雷思等人宣傳他們的觀點,並依賴以勞倫斯·奧布賴恩和甘迺迪·奧唐內為首的麻薩諸塞州的青年愛爾蘭裔美國人的出色戰術。


    甘迺迪原有的有利條件有:有組織的勞工的支持、他父親的巨大財富、他的普立茲獎、對他友好的報界、他個人的魅力——當時記者們已開始稱之為甘迺迪“風格”;以及他身為多數黨成員的身份。


    他的不利條件是:他父親在20年前曾支持綏靖政策至今人們記憶猶新,他年紀太輕——尼克森已47歲而他卻僅隻43歲,經驗不足;還有從1928年艾爾·史密斯被提名以來,一般人都認為,羅馬天主教徒不能當選總統。


    甘迺迪決意全力以赴,盡力而為,堅持到底。尼克森卻採取了不同的方針。他認為一項政治競選運動有其高潮和低潮時期,忽略了這一點就會令人生厭,因而失去選民支持。據他看來,中心目標是在選舉日使競選運動“達到頂點”——進到高潮。和甘迺迪一樣,尼克森也計劃集中力量於關鍵性各州,對他來說是七個州——紐約、加利福尼亞、密執安、德克薩斯、賓夕法尼亞、俄亥俄和伊利諾伊。他也曾保證要到所有其他43個州去競選,後來顯然後悔做出這種表示。他沒有智囊團,尼克森現在一如既往,仍是一個孤家寡人,樂於自行其是,沉於內省。當時甘迺迪大肆宣揚的主題是,美國的威望正江河日下,美國人必須努力爭先;而這位共和黨候選人卻鼓吹自由企業的好處、個人的責任感、頑固的反共精神以及艾森豪時期的繁榮的和平。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榮與夢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威廉·曼徹斯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威廉·曼徹斯特並收藏光榮與夢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