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時20分蒂貝茨用無線電向提尼安島報告:“任務勝利完成。”“勝利完成”這個詞似乎不很恰當,但是確實無詞可以形容的。突然間蒂貝茨意識到第五○九混合大隊的飛行員們回到提尼安島,將會象國王那樣受到尊敬了。基地上再不會有誰敢於再取笑他們。而美國國內將有千千萬萬的人認為他們已經贏得了勝利,或者已經勝利在望。但是,也有所失。廣島早上9時14分還是生機勃勃擁有三十四萬四千人口,到了9時16分就損失了六萬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四平方英裏的城市文明,化為烏有。不久,杜魯門總統在華盛頓宣布:“十六小時之前,一架美國飛機在廣島投擲了一顆炸彈。……說明我們已開始駕馭寧宙中的基本力量。這種力量——太陽也從它那裏吸取力量——已被用來對付將戰爭帶到遠東的人。”這樣說是對的。但是當他補記說美國“已經把二十億美元押在歷史上最大的科學賭註上,而且贏了”的時候,那就是錯誤的了。將這樣的屠殺說成是賭博賭贏了,是很不得體的。在監押中的赫爾曼·戈林,用粗野的諷刺口吻談論這件事,說得還更貼切些,他說:“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不願和它發生任何聯繫。”
在進入原子時代的初期,有很多不得體乃至完全是粗俗的說法,可以歸之於不理解。這個概念太大,人們馬上掌握不了。根據愛因斯坦的公式,相當於一角鎳幣的十分之四的一克物質,能把一百萬噸重的東西舉到六英裏高的山頂上,或者說,一口氣就可提供充足的燃料,使威力強大的飛機日夜飛行一年。這樣說說是一件事,但是要你接受已經出現的事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脫衣舞名舞星在廣告裏可以把自己標榜為“原子彈”。薩姆·戈爾德溫【美國著名電影製片商。美語稱戈爾德溫主義,意即用詞往往離奇古怪。——譯者】不幸說過:“原子彈麽,那是象炸藥一觸即發的。”但他們和阿肯色州新港市一個農場主一樣,對核裂變一無所知。那個農場主以為橡樹嶺市真有一個“原子彈公司”,於是他寫信給這個並不存在的公司說,“我地裏有些樹樁,想把它炸掉。請問貴公司有無這樣規格的原子彈?要是有的話,請函復我並把價格告訴我。我想用原子彈該比用炸藥好些。”很多人嘲笑阿肯色那個鄉巴佬,其實他們對鏈式反應的知識,也和他一樣無知。更多的人根本就不能相信或者不肯相信鏈式反應。《紐約時報》的威廉·勞倫斯準備隨同第二顆原子彈去長崎,他好奇地看著那個“胖子”。他想,這東西“造型真精美,任何雕刻家要是能夠塑造這樣的東西,都會引以為榮的。”盡管他曾參觀過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的試驗,他還是懷疑,“這個看上去好好的、設計又是那麽精美、操縱又是那麽安全的東西,難道會在不到轉瞬的工夫就把整個城市和它的人口全部消滅麽?”其實不但可以,而且已經幹過一回了。8月9日又再幹一次,又毀滅了第二個目標城市的三萬五千人。甚至就在這時,還是有人懷疑。在提尼安島上,太平洋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帕茨中將把從新墨西哥州運來準備飛往長崎的u-235那個箱子的尺寸觀察了一會,就對康耐爾大學的查爾斯·貝克博士說:“當然囉,這裏麵裝著的物質的原子,隻是起著引爆作用,引起長崎上空的原子爆炸。”“不,將軍!”多貝克說,“爆炸完全是從這箱子裏的物質發出來的。”斯帕茨將軍瞪著眼對他說:“年青人,你可能會相信,我可不相信呢!”
第二批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機組人員從長崎回來,就聽說俄國進攻滿洲,而b-29機正在日本本土上空各地,撒下數以百萬計的傳單:
『告日本人民書
美國請你們馬上考慮這張傳單所談問題。我們現已擁有最大的摧毀力量,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
傳單警告說:“我們剛剛開始在你們本土上使用這種武器,”並勸告看到傳單的人,停止抵抗否則將被全部消滅;還敦促他們“向天皇請願,結束這場戰爭。”這些傳單在西方人看來很合情理,但卻使東方的日本人無所適從。裕仁是個神,不是政客。神是不理睬呼籲和民意向背的。而且,宣傳這時也沒有必要。全世界的大國都已對日宣戰,麵對這種情況,日本政府已到了失卻理智的地步。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的浪潮,拉著它向不同的方向走。但鬥爭最劇烈的是在兩種人之間:一些人想活下去,另一些人要以身殉國。後來過了很久,美國學者才知道,當時有人要求全民族殉難,險些兒成為事實。
※※※
裕仁也和希特勒一樣,在宮殿的底下有一個防空地堡。那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就是在這裏,在情緒激昂和互相攻訐的氣氛中,舉行了許多最關緊要的會議。最初,政府對廣島已被徹底摧毀的情報知道很少。8月6日一整天,東京沒辦法和這個城市恢復正常聯繫,誰也不知道為什麽。第二天一清早,陸軍副參謀長河邊中將接到一個報告,裏麵隻有一句活,使他看後莫名其妙:“一個炸彈頃刻之間把整個廣島市摧毀了。”接著報來具體情況,他聽起來有點象胡言亂語。原來廣島市並不是沒有軍事意義的,這和後來很多說法正好相反。日本陸軍第二集團軍原來駐紮在那裏。8月6日早上,9時1刻整個部隊在巨大的閱兵場上做體操。這時“瘦子”幾乎就在頭頂上爆炸,於是全軍一掃而光。這就是河邊中將收到的許多電報中的一份。情況突然,就有如五角大樓收到了報告,說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練滾翻動作時,在不到一秒鍾就全被消滅了一樣。
</br>
在進入原子時代的初期,有很多不得體乃至完全是粗俗的說法,可以歸之於不理解。這個概念太大,人們馬上掌握不了。根據愛因斯坦的公式,相當於一角鎳幣的十分之四的一克物質,能把一百萬噸重的東西舉到六英裏高的山頂上,或者說,一口氣就可提供充足的燃料,使威力強大的飛機日夜飛行一年。這樣說說是一件事,但是要你接受已經出現的事實,那又是另外一回事。脫衣舞名舞星在廣告裏可以把自己標榜為“原子彈”。薩姆·戈爾德溫【美國著名電影製片商。美語稱戈爾德溫主義,意即用詞往往離奇古怪。——譯者】不幸說過:“原子彈麽,那是象炸藥一觸即發的。”但他們和阿肯色州新港市一個農場主一樣,對核裂變一無所知。那個農場主以為橡樹嶺市真有一個“原子彈公司”,於是他寫信給這個並不存在的公司說,“我地裏有些樹樁,想把它炸掉。請問貴公司有無這樣規格的原子彈?要是有的話,請函復我並把價格告訴我。我想用原子彈該比用炸藥好些。”很多人嘲笑阿肯色那個鄉巴佬,其實他們對鏈式反應的知識,也和他一樣無知。更多的人根本就不能相信或者不肯相信鏈式反應。《紐約時報》的威廉·勞倫斯準備隨同第二顆原子彈去長崎,他好奇地看著那個“胖子”。他想,這東西“造型真精美,任何雕刻家要是能夠塑造這樣的東西,都會引以為榮的。”盡管他曾參觀過在阿拉莫戈多沙漠上的試驗,他還是懷疑,“這個看上去好好的、設計又是那麽精美、操縱又是那麽安全的東西,難道會在不到轉瞬的工夫就把整個城市和它的人口全部消滅麽?”其實不但可以,而且已經幹過一回了。8月9日又再幹一次,又毀滅了第二個目標城市的三萬五千人。甚至就在這時,還是有人懷疑。在提尼安島上,太平洋戰略空軍司令卡爾·斯帕茨中將把從新墨西哥州運來準備飛往長崎的u-235那個箱子的尺寸觀察了一會,就對康耐爾大學的查爾斯·貝克博士說:“當然囉,這裏麵裝著的物質的原子,隻是起著引爆作用,引起長崎上空的原子爆炸。”“不,將軍!”多貝克說,“爆炸完全是從這箱子裏的物質發出來的。”斯帕茨將軍瞪著眼對他說:“年青人,你可能會相信,我可不相信呢!”
第二批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機組人員從長崎回來,就聽說俄國進攻滿洲,而b-29機正在日本本土上空各地,撒下數以百萬計的傳單:
『告日本人民書
美國請你們馬上考慮這張傳單所談問題。我們現已擁有最大的摧毀力量,這是人類史上前所未有的。……』
傳單警告說:“我們剛剛開始在你們本土上使用這種武器,”並勸告看到傳單的人,停止抵抗否則將被全部消滅;還敦促他們“向天皇請願,結束這場戰爭。”這些傳單在西方人看來很合情理,但卻使東方的日本人無所適從。裕仁是個神,不是政客。神是不理睬呼籲和民意向背的。而且,宣傳這時也沒有必要。全世界的大國都已對日宣戰,麵對這種情況,日本政府已到了失卻理智的地步。各式各樣的思想感情的浪潮,拉著它向不同的方向走。但鬥爭最劇烈的是在兩種人之間:一些人想活下去,另一些人要以身殉國。後來過了很久,美國學者才知道,當時有人要求全民族殉難,險些兒成為事實。
※※※
裕仁也和希特勒一樣,在宮殿的底下有一個防空地堡。那年8月的第二個星期,就是在這裏,在情緒激昂和互相攻訐的氣氛中,舉行了許多最關緊要的會議。最初,政府對廣島已被徹底摧毀的情報知道很少。8月6日一整天,東京沒辦法和這個城市恢復正常聯繫,誰也不知道為什麽。第二天一清早,陸軍副參謀長河邊中將接到一個報告,裏麵隻有一句活,使他看後莫名其妙:“一個炸彈頃刻之間把整個廣島市摧毀了。”接著報來具體情況,他聽起來有點象胡言亂語。原來廣島市並不是沒有軍事意義的,這和後來很多說法正好相反。日本陸軍第二集團軍原來駐紮在那裏。8月6日早上,9時1刻整個部隊在巨大的閱兵場上做體操。這時“瘦子”幾乎就在頭頂上爆炸,於是全軍一掃而光。這就是河邊中將收到的許多電報中的一份。情況突然,就有如五角大樓收到了報告,說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練滾翻動作時,在不到一秒鍾就全被消滅了一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