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一月,屯聚舟山的王滶等3000餘倭寇見明朝放回王直已是不可能,於是,縱火燒毀巢穴,奪路泛舟向南而去,並在福建的浯嶼(今台灣金門島)紮營,四出劫掠。


    至此,倭患的重點開始由浙江全麵轉移到了福建和廣東。


    四、王直被斬


    嘉靖三十八年(1559)十一月底,拖延達兩年之久的關於王直的處置問題終於有了最後的結果。這天,胡宗憲讞上王直、葉宗滿、王汝賢等獄,謂:“(王)直等勾引倭夷,肆行攻劫,東南繹騷,海宇震動。臣等用間遣諜,始能誘獲。乞將直明正典刑,以懲於後。宗滿、汝賢雖罪在不赦,然往復歸順,曾立戰功,姑貸一死,以開來者自新之路。”事下兵部會同三法司覆議雲:“三犯俱不可原,仍將妻子財產沒入,庶盡法律。”明世宗亦降下詔諭雲:“直背華勾夷,罪逆深重,命就彼梟示,宗滿、汝賢既稱歸順報功,姑待以不死,發邊衛永遠充軍。”(《明世宗實錄》卷478)


    十二月,在胡宗憲忙於嘉興督戰之時,王直被浙江巡按禦史王本固斬首於杭州,其妻子被賞給功臣之家為奴。王直之義子王滶則在猖狂出洋後為颶風所覆。


    至此,禍患東南沿海地區多年的倭寇巨擘——王直終於被徹底殲滅。


    縱觀嘉靖時期的禦倭形勢,我們不難看出,胡宗憲對王直及其倭寇所採取的剿撫並舉的戰略策略,無疑是相當正確的。但遺憾的是,胡宗憲本欲寬貸王直並以其招撫倭寇的意願卻未能得到實施,以致在明世宗和部分朝臣力主治王直以死罪的情況下,終使王直被處以極刑,從而再度激化了矛盾,使倭寇之患重又嚴重起來。誠如談遷所雲:“胡宗憲許王直以不死,其後議論洶洶,遂不敢堅請。假宥王直,便宜製海上,則岑港、柯梅之師可無經歲,而閩、廣、江北亦不至頓甲苦戰也。”(《國榷》卷62)


    就王直評價而言,我以為應當將其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前半期的衝破明朝海禁政策、冒險進行海外走私貿易的徽州商人,後半期即在日本五島稱“徽王”、建立“宋”政權以後,率領倭寇大肆侵犯中國東南沿海,燒殺搶掠,成為倭寇的元兇首魁,這是不能原諒的。盡管他以開放海禁進行通商相要挾,但其性質顯然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我們翻閱當時文獻,發現大量關於諸如歙縣商人淩珊(歙縣沙溪人)、程元利(休寧人)、邵鸞(休寧人)和徐正(祁門人)等分別在經商所在地鎮江、嘉定、海寧和淮安捐資抗倭事跡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八月倭寇自杭州長驅直入徽商故裏歙縣南鄉和績溪以及旌德、南陵、蕪湖、當塗等地,人民生命財產倍受荼毒的時候,當我們回顧歙縣岩寺備倭鄉約同仇敵愾的時候,我們還應再為王直的行為辯護嗎?


    顯然,對王直的評價應當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進行。否則,我們可能就會誤讀歷史、枝解歷史,從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最終走入歷史的誤區。


    二,明朝海禁以及倭患、汪直和海商


    更新時間2005-8-10 12:26:00 字數:21764


    明朝海禁以及倭患、汪直和海商


    作者:碧血汗青


    明朝中葉,東南沿海倭寇為禍,生靈塗炭,是為當時九邊之外的又一大邊患。


    幸得當時武有戚繼光、俞大猷這兩大不世名將,而文臣如譚綸和胡宗憲等督撫大吏也都大力支持剿除倭寇,因此“俞家軍”和“戚家軍”兩支精銳,殺敵滅寇,殲滅倭寇無算,東南沿海方得一時安定。時有漳人為民謠道:“戚虎俞龍,殺賊如土”(《防海輯要》),倭寇畏稱戚繼光為“戚老虎”,有明一朝則把譚綸和戚繼光這一文一武合稱為“譚戚”,以彰其功績之彪炳。


    而在談論明朝倭患時,時常會提到一個明朝人叫汪直的,也稱王直,大多稱他為漢奸,指其為倭寇做嚮導為禍內地,所以寇害尤深。


    但汪直此人的身份,實際上長期以來都是有爭論的,爭論的焦點集中在此人到底是海盜還是漢奸這個問題上。其實說他是海盜也是不太準確的,嚴格地說,汪直所部是一個勢力龐大的武裝走私集團,也就是明代歷史研究中經常提到的“海商”。海盜一般主要指在海上或沿海地區以搶劫船貨、財物為生的武裝集團,而汪直勢力顯然不是靠擄掠為生,缺乏海盜的普遍特徵,因此更符合走私集團的定義,所以準確地說,汪直是個武裝走私集團的頭目。


    至於他是不是投靠了倭寇成了漢奸並給他們做嚮導入侵內地,這需要仔細分析,我們不妨就他到底是海商還是漢奸的問題來討論一番。


    一, 中日邦交和明朝的海禁


    中國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起自於元朝,在明朝實行海禁後,其禍害程度逐漸達到頂峰。


    在元朝以前的中日兩國關係,自正式邦交以來,主體上基本是友好的。


    中日兩國之間的正式邦交,應該起始於三國時期。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倭女王卑彌呼遣使來華,魏文帝曹丕很是高興,於是互贈禮物,並詔封其為“親魏倭王”,對兩位使者也都有封賞。日本其時頗依賴於中國,甚至國內有宗室紛爭,亦要來華找曹丕分辨曲直,求為仲裁:“倭女王卑彌呼與狗奴國男王卑彌弓呼素不和,遣倭載斯、烏越等詣郡說相攻擊狀。遣塞曹掾史張政等因齎詔書、黃幢,拜假難升米為檄告喻之”(《三國誌》)。而日本近年更出土了曹丕所贈之五尺寶刀及銅鏡,器物上所銘年代與與《三國誌》無異,由此可知記載不虛。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右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唐風/唐曉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唐風/唐曉鵬並收藏右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