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一般史書上的敘述說:慕容麟認為支曇猛虛妄愚昧,言詞荒謬,對這個任務絲毫不放在心上,而且天氣也不大好,走出十餘裏後便“體恤下情”,避開大道,找了個偏僻避風的地方睡覺休息。但結合慕容麟此人的前後表現,我們很容易看出,這隻是他想讓別人以為的假象。


    慕容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也是個極端自私的人,又自負才高功大,打心眼裏就看不起平庸的四哥慕容寶,就象段元妃說的:“趙王麟,奸詐負氣,常有輕寶之心,”,想到皇位終將落到這個四哥手上,就心意難平。物以類聚,這一點連他的心腹手下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才會出現他的部下屢次謀劃政變,想把他擁上台的情況(同樣功績卓著,而且比他年長的慕容農和慕容隆手下就從沒發生過類似的事)。


    現在父親已死(此時在這裏的後燕諸將恐怕大多已相信這個謠言),那個窩囊廢一回去便是新皇帝了,想起來便讓人恨煞!所以他在內心巴不得拓跋珪趕快進兵,最好是一戰就把二哥和四哥都幹掉,這樣有資本和他競爭皇位的人就隻剩下三哥高陽王慕容隆了。但慕容隆遠在龍城座鎮,不會輕易回中山,隻要自己趕得及時,嘿嘿,想想看,誰最有可能成為後燕新主(美死了!)?


    當然,事情的發展也不一定會如此美好,但隻要慕容寶打了敗仗,即使不死也定然聲望大減,對自己將來再設法奪位也絕對是有利的!所以他不會真正用心為大軍斷後掩護,當然也不能做得太過,露出馬腳,讓人看出自己是有意出賣老四,那也是很麻煩的。尋思已定,他便裝做漫不經心的樣子,故意犯一些不是他這個水平該犯的低級錯誤,有意讓開了拓跋珪襲擊後燕軍的大道。


    結果,後燕軍不但沒有因為這一措施而增加絲毫的安全保障,反而因為慕容麟部的派出,使得大本營的燕軍產生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從而更加鬆懈與無備。


    在慕容麟不動聲色的暗中幫助下,十一月九日黃昏,晝夜兼程的北魏追兵抵達參合陂西坡,並且很快查明了山脊對麵後燕軍的部署情況,而一脊之隔的後燕軍,對此還一無所知。當天晚上,拓跋珪召集魏軍眾將,議定了詳細的攻擊計劃,分配部署各將領的任務。隨後,北魏軍隊在風雪聲的掩護下,人銜枚,馬束口,悄悄進入攻擊陣地。


    十一月十日晨,持續了兩天多的風暴終於停息了,太陽從東邊山嶺上露出了小半邊臉。魏軍登上參合陂的山脊,山下後燕軍營裏的一人一馬都清晰可見。臉上浮過一絲冷笑的的拓跋珪立即下達了命令:攻擊!


    正所謂居高臨下,勢如破竹!山下後燕軍的軍營裏,燕軍士卒們正忙著起床,亂鬧鬧地準備集合,然後向東開拔。突然間遭到了意想不到的襲擊,本來就不成陣式的燕軍驚慌騷動起來,更是亂成一團。將領找不到歸他指揮的士兵,士兵們找不到自己所屬的將領,一切都失去了章法,完全組織不起象樣的抵抗。在求生本能的驅動下,數萬人的後燕大軍爭先恐後地向參合陂南麵的小河方向逃去。奔到河邊,前邊的人收不住腳,又被後邊的人擠入河中,相互踐踏而死和溺死的燕軍超過了被北魏軍殺死的數量。當部份幸運的燕軍渡過小河時,卻驚愕地發現,對麵又出現了北魏軍隊,這是奉命趕來攔截燕軍的拓跋遵所部,雖然人數不是太多,但對潰敗的燕軍來說已是壓倒駱駝的那最後一根稻草!燕軍士氣至此徹底崩潰,紛紛解甲投降。


    有趣的是,在《魏書•拓跋遵傳》中,對此戰拓跋遵所率的軍隊數量有過記錄:七百人!用腳趾頭都想得到,如果真按前文所述那樣,拓跋遵有七萬大軍,怎麽可能在決戰的最關鍵時刻才帶七百人參戰?可見拓跋遵原先的真實兵力不要說七萬,就是七千也未必有!以此類推,拓跋虔和拓跋儀的真實兵力也可想而知了。


    當參合陂再次迎來落日的時候,慘烈的大戰已經結束了,後燕遭遇到了它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慘敗!共有一萬多人陣亡,僅數千人從主戰場逃出,太子慕容寶、遼西王慕容農、範陽王慕容德幾乎都是隻身逃出。慕容恪的兒子陳留王慕容紹戰死,比哥哥慕容楷隻晚死了五個月。剩下的約五萬人被魏軍俘虜,其中包括魯陽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濟陰公慕容尹國等數千名文武官員。北魏繳獲的鎧甲、輜重、糧秣等各種物資,均數以萬計。


    隻有一個例外:本來負責斷後掩護,本該是最危險的慕容麟部因未受到魏軍攻擊,反而全師而退。


    小評:從戰役過程來看,參合陂之戰與枋頭之戰頗有幾分相似,都是扼險防卸,待敵退兵時奔襲殲敵,不同點隻是慕容家這兩戰中所處的位置正好掉了個頭。總體來說,拓跋珪在此戰中的表現略遜於慕容垂在枋頭之戰中的指揮,卻取得了更大的勝利,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慕容寶太“水”了!別的不說,桓溫指揮的晉軍在襄邑大敗,損失三萬之眾時(超過總兵力的60%),晉軍仍然沒有完全潰散,而慕容寶指揮的後燕軍,才被魏軍一擊便潰不成軍了。另外桓溫背後雖然也有人拆台,畢竟還是在後方,而後燕軍的將帥不合,直接把台拆到了前線。


    綜合整個戰役經過,可以這麽說:此戰中後燕軍完全沒有取勝的機會,但避免失敗的機會仍然是有的,魏軍的勝利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例如:假如十一月初那幾天沒有寒流到來,或慕容寶在接受支曇猛的建議後,派出的是慕容德或慕容農,燕軍都有可能免於大敗。而在枋頭之役中,從慕容垂與桓溫對峙開始,戰場的一舉一動就完全被慕容垂操縱了,桓溫基本上不存在避免失敗的可能性。拓跋珪確實可算一位了不起的軍事家,但比之慕容垂,還是要略遜一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步維艱—慕容垂評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總老師麥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總老師麥加並收藏天步維艱—慕容垂評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