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天步維艱—慕容垂評傳 作者:總老師麥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時翟遼的部眾,有很多是在河北燕趙一帶徵召的民眾,對故去的前燕太原王慕容恪非常愛戴,聽說這一次燕軍的前鋒是太原王慕容楷,紛紛奔走相告說:“來的是太原王的兒子,相當於我們的父母啊!”主動投降慕容楷的人,前後相繼。翟遼見勢不妙,這樣士氣的軍隊怎能抵擋後燕軍?於是決定裝裝孫子,作出十二分真誠的模樣,嚮慕容垂請降歸附,永作後燕的屏藩!
結果慕容垂的板子,高高舉起,卻又輕輕落下。他接受了翟遼的請降,並任命其為徐州牧,封河南公。然後燕軍在黎陽舉行了受降儀式後,便收兵北返,翟遼除了接受一個臣服的虛名外,毫髮無損。實在搞不清楚,慕容垂這次為何會寬大到如此程度,翟遼的忠心,比公雞蛋還要罕見,怎麽能夠隨便相信。如果不輕易接受翟遼的歸附,而是繼續用兵,乘其人心離散,此時討平翟遼應該不是難事,那樣就用不著五年後再去打一次了。無論如何,這應該算慕容垂犯的一個戰略錯誤。
之所以發生這種事,有三個可能的原因:一、是慕容垂病了,這是最大的一個可能;二、此時,後燕後方發生章武人王祖、勃海人張申發動的叛亂,原先被慕容垂打敗的吳深也不知從什麽地方冒了出來,襲擊清河,後燕軍可能回師平叛(王祖、張申等人雖未打出翟遼的旗號,但隨後便與翟遼接上了關係,結合翟遼以往的表現,再加上他不顧剛剛請降,大力支持王祖、張申叛軍來看,他多半就是王、張的後台老板)。但這幾支叛軍都很弱小,平叛應該不是後燕軍收兵的主要原因;三、有一個愣頭青,在這個時候勇敢地站出來挑釁後燕,英勇地當了翟遼的替死鬼,他的名字叫劉顯。
獨孤覆滅
再說鐵弗部大當家劉顯逃回馬邑後,深知絕不會從此平安無事,拓跋珪的報復是遲早要來的,而且後燕軍隊也可能再來。強烈的憂患意識讓他一回來,便四處招兵買馬,極力擴軍備戰。擴軍備戰當然是很要花錢,也很要出力的,整個獨孤部的人都被他拉上一起“犧牲小我”,弄得民怨沸騰,劉顯好象忘記他父親是怎麽死的了。而且他本來就是靠殺死叔父當上的首領,得位不正,高柳大敗後,又威信大減,再加上他如此行事,已經用不著去問街頭胡半仙,也可以知道獨孤部要出事了。果然,他的堂弟劉羅辰、劉肺泥(被他殺害的叔父,獨孤部上一代首領劉眷的兒子)拉攏他的親弟劉亢泥,三人聯手,反叛大哥劉顯,獨孤部內戰爆發。
劉顯惹的麻煩還不止於此,不久他又大大的得罪了慕容垂。事情的起因要從獨孤部的對頭之一,鐵弗部首領劉衛辰說起。與劉顯一樣,劉衛辰對於拓跋珪的崛起也是非常擔心的,畢竟拓跋部與鐵弗部是世仇,北魏一旦強大,鐵弗部極可能成為攻擊目標。而劉衛辰的武略,如同撐船的竹杆:那是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河!正因自身武力不足峙,劉衛辰採取了見廟就燒香,見菩薩就磕頭的政策:先是向後秦稱臣,被姚萇任命為大將軍、大單於、河西王、幽州牧。同時又向西燕稱臣,被慕容永任命為大將軍、朔州牧。雖然已經打著兩國的旗號,但劉衛辰覺得這兩條腿還不夠粗,又想攀上慕容垂這棵大樹。
當然了,要想得到後燕的冊封和庇護,光在口頭上表達表達忠心是不夠的,保護費該交還是要交的,於是劉衛辰挑了三千匹戰馬,準備向後燕進獻。但問題就出在這筆保護費上,因為從鐵弗部前往後燕,劉顯的獨孤部是必經之路。正在竭力擴軍的劉顯見到有這麽一筆戰略物資從自已的地皮上經過,豈有不眼紅之理?當下,劉顯便不問青紅皂白,將這三千匹良馬全部給奪了下來。
正征討翟遼的慕容垂聞訊自然大怒:這個劉顯也實在太不識好歹了,本來你跟慕容永交好便已是我後燕的異已力量了,而今剛吃過敗仗還不知道好好反省認錯,居然還敢來摸老虎屁股搶我的保護費!既然你劉顯如此陳水(欠扁),我怎能不好好給你教育一下?
從此開始,慕容垂便下定決心,傾盡全力剿滅獨孤部,而這,也可能是慕容垂輕易放過翟遼的原因之一。
同時,拓跋珪手下的重要謀士,漢人張袞也向拓跋珪獻策說:“劉顯實力雄厚,誌向遠大,如果讓他渡過目前的難關,一定會有吞併我們的圖謀。如不乘著今天獨孤部內部分裂,將他們消滅,將來一定是國家的大患!但要單獨消滅獨孤部,我們現在的實力還有所不足,我們可以遣使到中山,請求燕國出兵,東西夾擊,劉顯一舉可滅!然後英雄的大業方可圖謀,現在正是千載難逢的時機,千萬不可錯過!”拓跋珪看法相同,於是再次派遣安同出使後燕,嚮慕容垂乞兵。(當然了,在《魏書》上又是徵調。)
看看前因就知道,慕容垂從黎陽北返中山,就已決定要收拾劉顯了,即使沒有拓跋珪的“徵調”,後燕也是要出兵的。晉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七月,剛返回中山不足一月,慕容垂即命令太原王慕容楷率軍出擊,支援後燕的西北方麵軍主將趙王慕容麟,共討獨孤部。劉顯親率大軍迎擊,又被慕容麟與慕容楷打的大敗,被迫放棄馬邑,往西南方山區逃竄。隨後,拓跋珪率領的北魏軍隊到達,與後燕軍會師。數日後,後燕與北魏聯軍攻打劉顯據守的彌澤(地處馬邑之南),劉顯再次大敗,終於輸幹淨了家底,隻得單人匹馬,向南投奔和他有一點交情的西燕皇帝慕容永。他殘留下來的部眾,則全部為後燕軍接收,後燕共獲得馬、牛、羊多達千萬計(可能有點誇張)。
</br>
結果慕容垂的板子,高高舉起,卻又輕輕落下。他接受了翟遼的請降,並任命其為徐州牧,封河南公。然後燕軍在黎陽舉行了受降儀式後,便收兵北返,翟遼除了接受一個臣服的虛名外,毫髮無損。實在搞不清楚,慕容垂這次為何會寬大到如此程度,翟遼的忠心,比公雞蛋還要罕見,怎麽能夠隨便相信。如果不輕易接受翟遼的歸附,而是繼續用兵,乘其人心離散,此時討平翟遼應該不是難事,那樣就用不著五年後再去打一次了。無論如何,這應該算慕容垂犯的一個戰略錯誤。
之所以發生這種事,有三個可能的原因:一、是慕容垂病了,這是最大的一個可能;二、此時,後燕後方發生章武人王祖、勃海人張申發動的叛亂,原先被慕容垂打敗的吳深也不知從什麽地方冒了出來,襲擊清河,後燕軍可能回師平叛(王祖、張申等人雖未打出翟遼的旗號,但隨後便與翟遼接上了關係,結合翟遼以往的表現,再加上他不顧剛剛請降,大力支持王祖、張申叛軍來看,他多半就是王、張的後台老板)。但這幾支叛軍都很弱小,平叛應該不是後燕軍收兵的主要原因;三、有一個愣頭青,在這個時候勇敢地站出來挑釁後燕,英勇地當了翟遼的替死鬼,他的名字叫劉顯。
獨孤覆滅
再說鐵弗部大當家劉顯逃回馬邑後,深知絕不會從此平安無事,拓跋珪的報復是遲早要來的,而且後燕軍隊也可能再來。強烈的憂患意識讓他一回來,便四處招兵買馬,極力擴軍備戰。擴軍備戰當然是很要花錢,也很要出力的,整個獨孤部的人都被他拉上一起“犧牲小我”,弄得民怨沸騰,劉顯好象忘記他父親是怎麽死的了。而且他本來就是靠殺死叔父當上的首領,得位不正,高柳大敗後,又威信大減,再加上他如此行事,已經用不著去問街頭胡半仙,也可以知道獨孤部要出事了。果然,他的堂弟劉羅辰、劉肺泥(被他殺害的叔父,獨孤部上一代首領劉眷的兒子)拉攏他的親弟劉亢泥,三人聯手,反叛大哥劉顯,獨孤部內戰爆發。
劉顯惹的麻煩還不止於此,不久他又大大的得罪了慕容垂。事情的起因要從獨孤部的對頭之一,鐵弗部首領劉衛辰說起。與劉顯一樣,劉衛辰對於拓跋珪的崛起也是非常擔心的,畢竟拓跋部與鐵弗部是世仇,北魏一旦強大,鐵弗部極可能成為攻擊目標。而劉衛辰的武略,如同撐船的竹杆:那是不提起倒也罷了,一提起淚灑江河!正因自身武力不足峙,劉衛辰採取了見廟就燒香,見菩薩就磕頭的政策:先是向後秦稱臣,被姚萇任命為大將軍、大單於、河西王、幽州牧。同時又向西燕稱臣,被慕容永任命為大將軍、朔州牧。雖然已經打著兩國的旗號,但劉衛辰覺得這兩條腿還不夠粗,又想攀上慕容垂這棵大樹。
當然了,要想得到後燕的冊封和庇護,光在口頭上表達表達忠心是不夠的,保護費該交還是要交的,於是劉衛辰挑了三千匹戰馬,準備向後燕進獻。但問題就出在這筆保護費上,因為從鐵弗部前往後燕,劉顯的獨孤部是必經之路。正在竭力擴軍的劉顯見到有這麽一筆戰略物資從自已的地皮上經過,豈有不眼紅之理?當下,劉顯便不問青紅皂白,將這三千匹良馬全部給奪了下來。
正征討翟遼的慕容垂聞訊自然大怒:這個劉顯也實在太不識好歹了,本來你跟慕容永交好便已是我後燕的異已力量了,而今剛吃過敗仗還不知道好好反省認錯,居然還敢來摸老虎屁股搶我的保護費!既然你劉顯如此陳水(欠扁),我怎能不好好給你教育一下?
從此開始,慕容垂便下定決心,傾盡全力剿滅獨孤部,而這,也可能是慕容垂輕易放過翟遼的原因之一。
同時,拓跋珪手下的重要謀士,漢人張袞也向拓跋珪獻策說:“劉顯實力雄厚,誌向遠大,如果讓他渡過目前的難關,一定會有吞併我們的圖謀。如不乘著今天獨孤部內部分裂,將他們消滅,將來一定是國家的大患!但要單獨消滅獨孤部,我們現在的實力還有所不足,我們可以遣使到中山,請求燕國出兵,東西夾擊,劉顯一舉可滅!然後英雄的大業方可圖謀,現在正是千載難逢的時機,千萬不可錯過!”拓跋珪看法相同,於是再次派遣安同出使後燕,嚮慕容垂乞兵。(當然了,在《魏書》上又是徵調。)
看看前因就知道,慕容垂從黎陽北返中山,就已決定要收拾劉顯了,即使沒有拓跋珪的“徵調”,後燕也是要出兵的。晉太元十二年(公元387年)七月,剛返回中山不足一月,慕容垂即命令太原王慕容楷率軍出擊,支援後燕的西北方麵軍主將趙王慕容麟,共討獨孤部。劉顯親率大軍迎擊,又被慕容麟與慕容楷打的大敗,被迫放棄馬邑,往西南方山區逃竄。隨後,拓跋珪率領的北魏軍隊到達,與後燕軍會師。數日後,後燕與北魏聯軍攻打劉顯據守的彌澤(地處馬邑之南),劉顯再次大敗,終於輸幹淨了家底,隻得單人匹馬,向南投奔和他有一點交情的西燕皇帝慕容永。他殘留下來的部眾,則全部為後燕軍接收,後燕共獲得馬、牛、羊多達千萬計(可能有點誇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