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天步維艱—慕容垂評傳 作者:總老師麥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五橋澤之戰下
果然不出慕容垂之所料:劉牢之與苻丕之間毫無信任感可言。在鄴城郊外擊敗燕軍後,劉牢之也不通知苻丕一聲,便甩開秦軍單獨追擊燕軍,以期盡可能多地接收地皮。苻丕得知後,害怕河北全被晉軍占有,也慌忙派兵出來追趕。這樣原本是協同作戰的兩軍,現在為了爭搶地盤玩起了賽跑,再加上慕容垂也故意詐敗引誘劉牢之窮追,在這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劉牢之揮軍猛進,以至最快的一天推進達二百裏,到四月十三日,劉牢之軍前進到董唐淵(在今河北廣宗、威縣之間)附近的五橋澤,追上了燕軍。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五橋澤是整個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歷史上,南方軍隊北伐所打到過的最北端!
註:五橋澤的具體位置,在下沒有查到,《水經注》中對此地也無記錄。蔡東藩先生的《兩晉南北朝演義》中說:此地有一條河,寬約五丈(按此時的計量單位換算,也就是十二米多一點),故稱“五丈澗”,五丈澗上有五座橋,該地故名“五橋澤”。但蔡先生的文章畢竟是小說,實際地形是否確切,不敢肯定。
屢勝而驕的劉牢之軍終於見到了五丈澗對岸的燕軍,不由喜出望外,因為對麵的情形實在太喜人了!看上去似乎燕軍主力已經北逃,剩下還沒來得及撤走的輜重,這簡直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如果還不衝上去一頓大嚼,那就對不起上天賜予的鋼牙利齒了!盡管長時間的強行軍讓晉軍十分疲憊,但他們仍然如猛虎下山一般衝過了五丈澗,燕軍的後勤兵果然不堪一擊,沒怎麽抵抗就逃了,晉軍在發財欲望的驅動下,爭搶燕軍遺留的財物輜重,隊形一時變得零散,不成陣式。
在不太遠處埋伏著的慕容垂,知道自已等待很久的戰機已到。於是,一聲令下,四周埋伏的燕軍突然躍起,衝擊暫時缺少組織的晉軍,這個戰機的拿捏可謂又狠又準,如果讓劉牢之稍有時間恢復秩序,以北府軍的善戰,是不容易打敗的。一般說來,在平原地帶作戰,步兵如果沒有良好的協調配合,是難以抗拒騎兵突擊的,何況慕容垂這樣的大行家指揮的突擊,即使他們是以精銳著稱的北府軍。晉軍的隊形迅速被燕軍打亂,劉牢之再也無法有效指揮全軍,盡管他們仍奮力抵抗,但缺少協調與長途行軍的疲勞使得他們很快被組織嚴密戰術得法的燕軍一批批殲滅。劉牢之慌忙率仍組織得起的部份晉軍撤退,企圖退過五丈澗,卻發現燕軍慕容德和慕容隆部已衝到晉軍後方,完全切斷了河上的幾座橋樑,晉軍終於完全崩潰。情急之下,劉牢之仗著驍勇和馬好,狠命殺出,馳馬跳過五丈澗,總算逃出了燕軍的合圍,而且走大運的是正好撞上因害怕晉軍把好處全搶光而在後麵追趕的苻丕軍隊,終於逃出一命,但所部晉軍,幾乎全軍覆沒。
苻丕也不敢再戰,便保護著劉牢之,逃回鄴城。然後,因為鄴城缺糧,苻丕退出鄴城前往枋頭接受晉朝的救濟糧,而劉牢之留在鄴城,收集亡散餘眾,稍稍振作,不久也南撤。
東晉此次大規模北伐,因外部壓力減小導致的內部矛盾激化,以及劉牢之在五橋澤的大敗,至此宣告結束。而慕容垂也因為缺糧,沒有率部順勢南下,而是暫時北上中山一帶就食。(此前中山已為燕軍所克,翟真退守承營)
小評:
五橋澤之戰,是後燕立國中非常關健的一戰,雖然此戰規模不是太大,但意義十分明顯,因為所殲的乃是全都可以一當十的北府勇士,打敗的又是名震天下的猛將劉牢之。在之前的三阿、盱眙、淮陰、君川、洛澗、淝水等一次次戰役中,我們就曾欣賞過這支北府軍的英姿,因而此戰影響很大,從此以後,南朝再無力染指黃河以北。
也可以說,在此戰之後,後燕才算真正在河北站穩了腳跟,形勢一片大好,不再像此前那樣,稍有點風吹草動,即發生大批郡縣叛離的現象。慕容垂也終於成為關東無可爭議的王者。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未來北府軍的靈魂人物,“氣吞萬裏如虎”的劉寄奴是否參與了五橋澤甚至更早的淝水之戰?或者說,慕容垂與劉裕這兩位時差很短的兵家絕頂高手,是否有過在戰場上相遇的機會?在現今的很多小說中,出於很好理解的原因,都很喜歡讓劉裕在淝水及五橋澤出場,並且有不俗的表現。從年齡上說,淝水之戰時,劉裕二十歲,五橋澤之戰時,劉裕二十二歲,已經成年,作為一名士兵或下級軍官參戰好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在正史上,盡管有關劉裕的記載比慕容垂多很多,卻無法查到他投入北府軍的具體時間,他第一次在軍中嶄露頭角,要到十四年後的孫恩之亂。以劉裕之能,似乎不會在投入北府軍之後長達十五、六年都無所作為,須知這段時間內北府軍可沒少打仗。因此,在下還是傾向於:劉裕沒有參加過淝水及五橋澤等戰役,這些戰役發生時,他應該都還沒有投軍,還在京口幹他賣草鞋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閑暇時去賭博,然後被大債主刁逵的手下追得滿街跑……
鳳起阿房
在關東激戰的同時,關中的戰爭雖然水平稍遜,但激烈程度絲毫不減,甚至更加殘酷。
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六月,西燕發生內亂,首領慕容泓的下屬高蓋等人殺掉慕容泓,擁戴慕容泓之弟慕容沖為皇太弟、承製行事。此事件中,慕容沖自己是否參與了謀殺兄長的計劃,史無明文。
</br>
果然不出慕容垂之所料:劉牢之與苻丕之間毫無信任感可言。在鄴城郊外擊敗燕軍後,劉牢之也不通知苻丕一聲,便甩開秦軍單獨追擊燕軍,以期盡可能多地接收地皮。苻丕得知後,害怕河北全被晉軍占有,也慌忙派兵出來追趕。這樣原本是協同作戰的兩軍,現在為了爭搶地盤玩起了賽跑,再加上慕容垂也故意詐敗引誘劉牢之窮追,在這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劉牢之揮軍猛進,以至最快的一天推進達二百裏,到四月十三日,劉牢之軍前進到董唐淵(在今河北廣宗、威縣之間)附近的五橋澤,追上了燕軍。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五橋澤是整個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歷史上,南方軍隊北伐所打到過的最北端!
註:五橋澤的具體位置,在下沒有查到,《水經注》中對此地也無記錄。蔡東藩先生的《兩晉南北朝演義》中說:此地有一條河,寬約五丈(按此時的計量單位換算,也就是十二米多一點),故稱“五丈澗”,五丈澗上有五座橋,該地故名“五橋澤”。但蔡先生的文章畢竟是小說,實際地形是否確切,不敢肯定。
屢勝而驕的劉牢之軍終於見到了五丈澗對岸的燕軍,不由喜出望外,因為對麵的情形實在太喜人了!看上去似乎燕軍主力已經北逃,剩下還沒來得及撤走的輜重,這簡直就是任人宰割的肥羊,如果還不衝上去一頓大嚼,那就對不起上天賜予的鋼牙利齒了!盡管長時間的強行軍讓晉軍十分疲憊,但他們仍然如猛虎下山一般衝過了五丈澗,燕軍的後勤兵果然不堪一擊,沒怎麽抵抗就逃了,晉軍在發財欲望的驅動下,爭搶燕軍遺留的財物輜重,隊形一時變得零散,不成陣式。
在不太遠處埋伏著的慕容垂,知道自已等待很久的戰機已到。於是,一聲令下,四周埋伏的燕軍突然躍起,衝擊暫時缺少組織的晉軍,這個戰機的拿捏可謂又狠又準,如果讓劉牢之稍有時間恢復秩序,以北府軍的善戰,是不容易打敗的。一般說來,在平原地帶作戰,步兵如果沒有良好的協調配合,是難以抗拒騎兵突擊的,何況慕容垂這樣的大行家指揮的突擊,即使他們是以精銳著稱的北府軍。晉軍的隊形迅速被燕軍打亂,劉牢之再也無法有效指揮全軍,盡管他們仍奮力抵抗,但缺少協調與長途行軍的疲勞使得他們很快被組織嚴密戰術得法的燕軍一批批殲滅。劉牢之慌忙率仍組織得起的部份晉軍撤退,企圖退過五丈澗,卻發現燕軍慕容德和慕容隆部已衝到晉軍後方,完全切斷了河上的幾座橋樑,晉軍終於完全崩潰。情急之下,劉牢之仗著驍勇和馬好,狠命殺出,馳馬跳過五丈澗,總算逃出了燕軍的合圍,而且走大運的是正好撞上因害怕晉軍把好處全搶光而在後麵追趕的苻丕軍隊,終於逃出一命,但所部晉軍,幾乎全軍覆沒。
苻丕也不敢再戰,便保護著劉牢之,逃回鄴城。然後,因為鄴城缺糧,苻丕退出鄴城前往枋頭接受晉朝的救濟糧,而劉牢之留在鄴城,收集亡散餘眾,稍稍振作,不久也南撤。
東晉此次大規模北伐,因外部壓力減小導致的內部矛盾激化,以及劉牢之在五橋澤的大敗,至此宣告結束。而慕容垂也因為缺糧,沒有率部順勢南下,而是暫時北上中山一帶就食。(此前中山已為燕軍所克,翟真退守承營)
小評:
五橋澤之戰,是後燕立國中非常關健的一戰,雖然此戰規模不是太大,但意義十分明顯,因為所殲的乃是全都可以一當十的北府勇士,打敗的又是名震天下的猛將劉牢之。在之前的三阿、盱眙、淮陰、君川、洛澗、淝水等一次次戰役中,我們就曾欣賞過這支北府軍的英姿,因而此戰影響很大,從此以後,南朝再無力染指黃河以北。
也可以說,在此戰之後,後燕才算真正在河北站穩了腳跟,形勢一片大好,不再像此前那樣,稍有點風吹草動,即發生大批郡縣叛離的現象。慕容垂也終於成為關東無可爭議的王者。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未來北府軍的靈魂人物,“氣吞萬裏如虎”的劉寄奴是否參與了五橋澤甚至更早的淝水之戰?或者說,慕容垂與劉裕這兩位時差很短的兵家絕頂高手,是否有過在戰場上相遇的機會?在現今的很多小說中,出於很好理解的原因,都很喜歡讓劉裕在淝水及五橋澤出場,並且有不俗的表現。從年齡上說,淝水之戰時,劉裕二十歲,五橋澤之戰時,劉裕二十二歲,已經成年,作為一名士兵或下級軍官參戰好象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不過,在正史上,盡管有關劉裕的記載比慕容垂多很多,卻無法查到他投入北府軍的具體時間,他第一次在軍中嶄露頭角,要到十四年後的孫恩之亂。以劉裕之能,似乎不會在投入北府軍之後長達十五、六年都無所作為,須知這段時間內北府軍可沒少打仗。因此,在下還是傾向於:劉裕沒有參加過淝水及五橋澤等戰役,這些戰役發生時,他應該都還沒有投軍,還在京口幹他賣草鞋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閑暇時去賭博,然後被大債主刁逵的手下追得滿街跑……
鳳起阿房
在關東激戰的同時,關中的戰爭雖然水平稍遜,但激烈程度絲毫不減,甚至更加殘酷。
晉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六月,西燕發生內亂,首領慕容泓的下屬高蓋等人殺掉慕容泓,擁戴慕容泓之弟慕容沖為皇太弟、承製行事。此事件中,慕容沖自己是否參與了謀殺兄長的計劃,史無明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