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時間寫一本書確實有點漫長,在我的印象中,寫作時間超過十五年的文學作品除了中國的四大名著外,印象最深的就是歌德的《浮士德》,但我知道,我的作品和他們沒有辦法比較,我們不是一個層次,他們是大家,我是草根;他們的作品是世界名著,而我的作品還不知道能不能出版。所以,我隻能說我的水平太低,能力有限,另一個理由就是自己太懶惰。但不管怎麽樣,這部作品凝聚著我的心血和汗水,我在心裏也就自然而然地把它當成了我的孩子。我的女兒是我的作品,那麽,這本書也是我的孩子,一個養育了十五年的孩子。
十五年時間,在人的一生中確實不算短暫。在這十五年裏,我的工作單位換了四個,從復員時的街道辦事處,一路走過,最後來到了市委大院;身份也從一名復員兵變成了國家公務員。這樣的跨越,一方麵得益於我三年的部隊經歷,另一方麵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讓我有資格參加考試,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進入市級機關工作。可以說,這本書寫作的過程也是我的思想成長的過程,是我的工作改變的過程。這本書陪伴著我成長進步,記錄著我的喜怒哀樂,顯示著我的酸甜苦辣。
寫作的過程是艱辛的,一本經歷了十五年才寫成的書,其間的辛酸和苦辣更是難以述說。無數次中斷,又無數次重寫;無數次心灰意冷,痛徹心扉,又無數次豪情萬丈,激情滿懷;高興時一晚上最多能寫七千餘字,心冷時甚至兩年時間不能寫一個字。中間由於工作不順利,或是心情不暢快,有無數次想要放棄,但每次都是在經過一段時間沉默之後,心裏就會產生一種六神無主、碌碌無為、虛度光陰的感覺,於是就又拿起筆來接著寫下去,心情也會慢慢好起來,感覺到時間過的真充實,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個時候常常一晚上能寫出幾千字,即使熬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心裏也是快樂的,每到這時候都會產生一種小有成就的感覺。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完全是用手寫,一直到2004年,有個親戚送給我一台他們淘汰的386老式電腦,我如獲至寶,一邊用手寫創作,一邊慢慢用微機錄入。我清楚地記的,有次我的右手食指被車門擠爛了指甲,那段時間在錄入的時候,手指老是出血,在鍵盤上沾滿了血跡,直到現在,那台老式電腦還沒捨得扔,鍵盤上的血跡依然清晰可見……
如果說剛開始寫作時的目的隻是為了把自己當兵三年的所看所思所想作為一種紀實性的小說寫出來,那麽,經歷了這長達十五年的時間之後,我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我想說要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為改進部隊的管理方式,提高軍人的素質出一點微薄之力,自己的設想和建議都通過老兵的口表達了出來;二是想讓當過兵的人再重新當一回兵,讓沒有當過兵的人能夠體驗一下當兵的感覺。
第一個目的看起來有點高調,但我認為很實在。第二個目的說起來有點俗氣,但我認為這本書就是部隊生活的真實寫照。
關於這本書的題目,我從1994年初開始構思就為它起了這個名字《最後一個軍禮》,所以,是先有這個名字一年之後我才開始動筆寫作,當時還幼稚地認為,就憑這個書名就一定能夠出版發行。但書寫完之後,我上網一搜才發現,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方南江、李荃兩位老師就已經寫作出版了這個同名小說,而且被改編成了電影。我感到很失望,隻能說我們的思想完全地不謀而合了,我是真的沒有看過那本書,更沒有看過那個電影,這個名字完全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但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有抄襲的嫌疑,於是我就想把這本書名改成《最後的軍禮》,但不幸的是又在網上搜到了石鍾山老師在2007年出版了同名小說,而且被改編成了電視劇,我的心情頓時十分地失落,盡管心裏還是喜歡《最後一個軍禮》這個名字,但最後還是決定用《最後的軍禮》,因為這個名字更有代表性。
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br>
十五年時間,在人的一生中確實不算短暫。在這十五年裏,我的工作單位換了四個,從復員時的街道辦事處,一路走過,最後來到了市委大院;身份也從一名復員兵變成了國家公務員。這樣的跨越,一方麵得益於我三年的部隊經歷,另一方麵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讓我有資格參加考試,通過公開競爭的方式進入市級機關工作。可以說,這本書寫作的過程也是我的思想成長的過程,是我的工作改變的過程。這本書陪伴著我成長進步,記錄著我的喜怒哀樂,顯示著我的酸甜苦辣。
寫作的過程是艱辛的,一本經歷了十五年才寫成的書,其間的辛酸和苦辣更是難以述說。無數次中斷,又無數次重寫;無數次心灰意冷,痛徹心扉,又無數次豪情萬丈,激情滿懷;高興時一晚上最多能寫七千餘字,心冷時甚至兩年時間不能寫一個字。中間由於工作不順利,或是心情不暢快,有無數次想要放棄,但每次都是在經過一段時間沉默之後,心裏就會產生一種六神無主、碌碌無為、虛度光陰的感覺,於是就又拿起筆來接著寫下去,心情也會慢慢好起來,感覺到時間過的真充實,體會到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這個時候常常一晚上能寫出幾千字,即使熬到第二天淩晨兩點,心裏也是快樂的,每到這時候都會產生一種小有成就的感覺。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完全是用手寫,一直到2004年,有個親戚送給我一台他們淘汰的386老式電腦,我如獲至寶,一邊用手寫創作,一邊慢慢用微機錄入。我清楚地記的,有次我的右手食指被車門擠爛了指甲,那段時間在錄入的時候,手指老是出血,在鍵盤上沾滿了血跡,直到現在,那台老式電腦還沒捨得扔,鍵盤上的血跡依然清晰可見……
如果說剛開始寫作時的目的隻是為了把自己當兵三年的所看所思所想作為一種紀實性的小說寫出來,那麽,經歷了這長達十五年的時間之後,我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變化,現在我想說要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為改進部隊的管理方式,提高軍人的素質出一點微薄之力,自己的設想和建議都通過老兵的口表達了出來;二是想讓當過兵的人再重新當一回兵,讓沒有當過兵的人能夠體驗一下當兵的感覺。
第一個目的看起來有點高調,但我認為很實在。第二個目的說起來有點俗氣,但我認為這本書就是部隊生活的真實寫照。
關於這本書的題目,我從1994年初開始構思就為它起了這個名字《最後一個軍禮》,所以,是先有這個名字一年之後我才開始動筆寫作,當時還幼稚地認為,就憑這個書名就一定能夠出版發行。但書寫完之後,我上網一搜才發現,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方南江、李荃兩位老師就已經寫作出版了這個同名小說,而且被改編成了電影。我感到很失望,隻能說我們的思想完全地不謀而合了,我是真的沒有看過那本書,更沒有看過那個電影,這個名字完全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但我不想讓別人認為我有抄襲的嫌疑,於是我就想把這本書名改成《最後的軍禮》,但不幸的是又在網上搜到了石鍾山老師在2007年出版了同名小說,而且被改編成了電視劇,我的心情頓時十分地失落,盡管心裏還是喜歡《最後一個軍禮》這個名字,但最後還是決定用《最後的軍禮》,因為這個名字更有代表性。
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