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會的時候,油大力沒有說下午要做什麽,便有大膽的戰士問下午能不能外出。
油大力想了一下說:“可以外出,一個班一個外出名額,吃午飯時把請假條交過來,四點按時歸隊。”大家聽了都很高興。
最後的軍禮21
21
上課後,營部臨時通知各連進行民主評議。評議前,連幹部要在全連軍人大會上作述職報告,述職後進行投票。評議的作法很民主,營長、教導員和副營長三個營領導分別到各單位進行監督,營長孫誌軍來到地爆連,他要求當場唱票,當場公布評議結果。
評議表格是營部已經列印好了的製式表格,表中的內容有最好的黨員、合格的黨員、最差的黨員,優秀的幹部、合格的幹部、不合格的幹部,以及對連隊有什麽要求等項內容。評議實行無記名投票。
當幾名幹部全部述職以後,就開始發放評議票。全連幹部戰士很快填好了評議票,交到了營長手裏。孫誌軍提議由三班長唱票,五班長監票,文書計票。
關英傑上台把表上的幾項內容橫寫在黑板上頭,然後又豎著把連裏的黨員、幹部依次寫在下麵。唱票人是郭化文,監票人是譚建樹,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三個人的身上。
當選票統計到一半的時候,油大力就有點坐不住了,因為在“最差的幹部”一欄中,他已經有了一個“正”字,而別人最多的隻有一個“t”字;在“最好的幹部”一欄中,他隻有一票,而連長卻已經有兩個“正”字了,這種明顯的對比讓任何人都會感到不舒服。
此時此刻,郭化文嘴裏念著,心裏卻像揣著個小兔子一般惴惴不安,他心裏不時閃過這樣一個想法:指導員隻得一票“最好的幹部”,那麽這一票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寫的,如果再沒有第二票,指導員肯定會知道自己也沒有投他的好票,這就說明和他不一心,那麽入黨和留隊的事情就會有難度。
郭化文直後悔自己沒有投指導員一票“最好的幹部”,都怪自己寫票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當時他隻是覺得連長是最好的幹部,就在不經意間按照自己的標準投了票,卻沒有想到別人都沒有投指導員的好票。這下可好,如果指導員隻有這一票“最好的幹部”,那麽所有班長都會得罪指導員;如果再有一票,那就可以以假亂真,讓指導員分不清第二票是誰投的,到時候,誰見了指導員都可以說是自己投的那一票。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眼睛一花,他似乎在“最好的幹部”一欄裏看到了油大力三個字,於是便張口念了出來。關英傑似乎是心領神會,馬上在黑板上“最好的幹部”與油大力的名字相對應的一欄中快速地劃上了一筆。
站在郭化文旁邊的譚建樹急忙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郭化文,郭化文卻沒有反應,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一樣,接著大聲地往下念。譚建樹想提醒他念錯了,可是又覺得有點不太合適,猶豫之間終於沒有說出來。郭化文將那張票念完,交給譚建樹,就又開始念下一張評議票。
其實,關英傑心裏也有著和郭化文一樣的想法,他剛才也一直在緊張,擔心指導員在“最好的幹部”一項中得不到兩票,以後見麵會尷尬,現在終於聽到一聲最好的幹部油大力,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感到輕鬆了許多。站在下麵的油大力臉上的表情也明顯地得到好轉。
譚建樹接過郭化文念過的評議票,仔細地對照了一下,發現郭化文真的是念錯了,他想可能是郭化文看的時間長了,看花了眼,看錯了地方也是可能的,因為最好的幹部和最差的幹部緊挨著。但礙於指導員的情麵,譚建樹也就沒有糾正。過了一會兒,郭化文卻又看錯了,譚建樹明明看到在最好的黨員一欄裏寫的是張凱,他卻念成了下邊最差的一欄中的油大力,如果這次看錯,他應該把連長念成最差的黨員,但他卻把連長也念成了最好的黨員,譚建樹這才意識到郭化文並不是看花眼了,而是故意念錯的。
這不是弄虛作假嗎?譚建樹不等郭化文念完,就急忙糾正他:“你看錯了,兄弟。”
他這一說立即引起下邊戰士的一陣響動,紛紛扭過頭來看他倆。
營長在旁邊站著正專心地看黑板,聽見譚建樹的話也急忙湊過來看,發現果然錯了,但他並沒有發火,隻是輕聲對郭化文說:“看好再念。”
盡管沒有挨批評,但郭化文的臉還是一下子紅到了耳朵根,他不敢抬頭看營長,隻是使勁地揉了揉眼睛,然後才小聲說:“看花眼了。”
營長隻是對關英傑說:“把剛才的擦掉,這張票重新念。”
油大力的臉色很難看,但還是裝作一幅無所謂地樣子,在下麵尷尬地笑著。
最後結果是油大力得了兩票最好的幹部,一票最好的黨員,五票最差的幹部,四票最差的黨員,其餘均為中間等次;連長得了三十多票最好的黨員,二十八票最好的幹部,其餘均為中間等次,沒有一票最差的黨員和最差的幹部。在對連隊有什麽要求一欄中,大部分戰士寫的都是要求改善夥食。
評議結果出來了,營長孫誌軍沒再要求集合隊伍就走上講台,他動情地說:“戰士的眼睛是雪亮的,誰的工作幹的好,誰的工作沒幹好,從這裏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回去以後,希望我們的幹部和黨員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對照以前的工作方法查找不足,把今後的工作做好。當然,這個結果也不是絕對的,我們也不會完全憑這個評議結果來判斷一個幹部工作的全部,這其中也不排除有個別同誌是出於私心,認為這個領導原來批評過我,我就投他的差票,這也是不負責任地行為,也希望我們的戰士能夠客觀地、公正地、一分為二地看待這個問題。”
</br>
油大力想了一下說:“可以外出,一個班一個外出名額,吃午飯時把請假條交過來,四點按時歸隊。”大家聽了都很高興。
最後的軍禮21
21
上課後,營部臨時通知各連進行民主評議。評議前,連幹部要在全連軍人大會上作述職報告,述職後進行投票。評議的作法很民主,營長、教導員和副營長三個營領導分別到各單位進行監督,營長孫誌軍來到地爆連,他要求當場唱票,當場公布評議結果。
評議表格是營部已經列印好了的製式表格,表中的內容有最好的黨員、合格的黨員、最差的黨員,優秀的幹部、合格的幹部、不合格的幹部,以及對連隊有什麽要求等項內容。評議實行無記名投票。
當幾名幹部全部述職以後,就開始發放評議票。全連幹部戰士很快填好了評議票,交到了營長手裏。孫誌軍提議由三班長唱票,五班長監票,文書計票。
關英傑上台把表上的幾項內容橫寫在黑板上頭,然後又豎著把連裏的黨員、幹部依次寫在下麵。唱票人是郭化文,監票人是譚建樹,於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這三個人的身上。
當選票統計到一半的時候,油大力就有點坐不住了,因為在“最差的幹部”一欄中,他已經有了一個“正”字,而別人最多的隻有一個“t”字;在“最好的幹部”一欄中,他隻有一票,而連長卻已經有兩個“正”字了,這種明顯的對比讓任何人都會感到不舒服。
此時此刻,郭化文嘴裏念著,心裏卻像揣著個小兔子一般惴惴不安,他心裏不時閃過這樣一個想法:指導員隻得一票“最好的幹部”,那麽這一票很可能就是他自己寫的,如果再沒有第二票,指導員肯定會知道自己也沒有投他的好票,這就說明和他不一心,那麽入黨和留隊的事情就會有難度。
郭化文直後悔自己沒有投指導員一票“最好的幹部”,都怪自己寫票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這一點。當時他隻是覺得連長是最好的幹部,就在不經意間按照自己的標準投了票,卻沒有想到別人都沒有投指導員的好票。這下可好,如果指導員隻有這一票“最好的幹部”,那麽所有班長都會得罪指導員;如果再有一票,那就可以以假亂真,讓指導員分不清第二票是誰投的,到時候,誰見了指導員都可以說是自己投的那一票。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眼睛一花,他似乎在“最好的幹部”一欄裏看到了油大力三個字,於是便張口念了出來。關英傑似乎是心領神會,馬上在黑板上“最好的幹部”與油大力的名字相對應的一欄中快速地劃上了一筆。
站在郭化文旁邊的譚建樹急忙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郭化文,郭化文卻沒有反應,好像什麽也沒有發生一樣,接著大聲地往下念。譚建樹想提醒他念錯了,可是又覺得有點不太合適,猶豫之間終於沒有說出來。郭化文將那張票念完,交給譚建樹,就又開始念下一張評議票。
其實,關英傑心裏也有著和郭化文一樣的想法,他剛才也一直在緊張,擔心指導員在“最好的幹部”一項中得不到兩票,以後見麵會尷尬,現在終於聽到一聲最好的幹部油大力,心裏的石頭才落了地,感到輕鬆了許多。站在下麵的油大力臉上的表情也明顯地得到好轉。
譚建樹接過郭化文念過的評議票,仔細地對照了一下,發現郭化文真的是念錯了,他想可能是郭化文看的時間長了,看花了眼,看錯了地方也是可能的,因為最好的幹部和最差的幹部緊挨著。但礙於指導員的情麵,譚建樹也就沒有糾正。過了一會兒,郭化文卻又看錯了,譚建樹明明看到在最好的黨員一欄裏寫的是張凱,他卻念成了下邊最差的一欄中的油大力,如果這次看錯,他應該把連長念成最差的黨員,但他卻把連長也念成了最好的黨員,譚建樹這才意識到郭化文並不是看花眼了,而是故意念錯的。
這不是弄虛作假嗎?譚建樹不等郭化文念完,就急忙糾正他:“你看錯了,兄弟。”
他這一說立即引起下邊戰士的一陣響動,紛紛扭過頭來看他倆。
營長在旁邊站著正專心地看黑板,聽見譚建樹的話也急忙湊過來看,發現果然錯了,但他並沒有發火,隻是輕聲對郭化文說:“看好再念。”
盡管沒有挨批評,但郭化文的臉還是一下子紅到了耳朵根,他不敢抬頭看營長,隻是使勁地揉了揉眼睛,然後才小聲說:“看花眼了。”
營長隻是對關英傑說:“把剛才的擦掉,這張票重新念。”
油大力的臉色很難看,但還是裝作一幅無所謂地樣子,在下麵尷尬地笑著。
最後結果是油大力得了兩票最好的幹部,一票最好的黨員,五票最差的幹部,四票最差的黨員,其餘均為中間等次;連長得了三十多票最好的黨員,二十八票最好的幹部,其餘均為中間等次,沒有一票最差的黨員和最差的幹部。在對連隊有什麽要求一欄中,大部分戰士寫的都是要求改善夥食。
評議結果出來了,營長孫誌軍沒再要求集合隊伍就走上講台,他動情地說:“戰士的眼睛是雪亮的,誰的工作幹的好,誰的工作沒幹好,從這裏一眼就可以看出來。回去以後,希望我們的幹部和黨員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對照以前的工作方法查找不足,把今後的工作做好。當然,這個結果也不是絕對的,我們也不會完全憑這個評議結果來判斷一個幹部工作的全部,這其中也不排除有個別同誌是出於私心,認為這個領導原來批評過我,我就投他的差票,這也是不負責任地行為,也希望我們的戰士能夠客觀地、公正地、一分為二地看待這個問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