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喋血東線:蘇德的較量 作者:蘇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軍從3 月2 日開始向斯摩棱斯克方向追擊德軍。這時正值春季道路泥濘季節,德軍撤退時布設了各種障礙物。蘇軍前進緩慢,20 天的追擊才前進了100~140公裏,到3月22日才前出到斯摩棱斯克以北75公裏的布舍沃(不含)、亞爾策沃以東35 公裏的薩佛諾沃(不含)和尤赫諾夫西南65 公裏的米利亞提諾一線。德軍以17 個師的兵力組織防禦。蘇軍把戰線向西推移了100 多公裏。
蘇軍在南方戰場中段和列寧格勒附近展開的大規模進攻,鉗製了德軍的兵力,消耗了德軍全部預備隊,為清除迭米揚斯克突出部創造了有利條件。
清除迭米揚斯克突出部的任務是由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指揮的西北方麵軍完成。
2 月15 日,西北方麵軍的第十一和第五十三兩集團軍對德迭米揚斯克集團發動進攻。德軍統帥部鑑於不久前第六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附近被殲的慘痛教訓,自2 月17 日起便匆忙將第十六集團軍撤出迭米揚斯克突出部。由於蘇軍在戰役的組織方麵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突出集團各部隊轉入進攻的時間太晚。這時德軍已用退來的迭米揚斯克集團的兵團大大加強了突出部的底部。蘇軍追擊後退之德軍,到2 月28 日日終已經前出到洛瓦特河。德軍堅守了17 個月的迭米揚斯克突出部終於被蘇軍清除。
蘇軍在1942 年11 月取得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到1943 年3 月蘇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法西斯德軍遭到了嚴重的失敗。蘇軍圍殲了史達林格勒附近的德軍戰略重兵集團,重創了北高加索德軍,粉碎了頓河中遊和沃羅涅日地域的德軍集團,清除了德軍爾熱夫—維亞茲馬和迭米揚斯克突出部,使戰線遠離莫斯科的地方。蘇軍還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使法西斯的軍隊遭到重大的損失。
四庫爾斯克會戰
蘇軍在史達林格勒地區發起反攻之後,從列寧格勒到高加索的廣闊戰線上,蘇軍各部隊幾乎同時都發起了反擊,取得了相應的戰果。
法西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遭受的巨大損失,迫使希特勒政府在1943 年初實行所謂“總”動員,徵集老年和少年入伍服役。德國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情況嚴重惡化,並開始公開談論自己的軍事危機,開始承認持久戰已是不可避免了,並且加緊宣傳德軍似乎在“陣地戰”中取得的勝利。同時德國還大談和平,力圖與英國單獨媾和。1943 年2 月,美國同德國代表在瑞士會見,討論了關於締結和平條約的問題。
為了使軍隊不被全殲,德軍統帥部不得不把所有的有戰鬥力的兵力從西歐調到東線戰場。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嚴重失敗,使法西斯德國在其盟國中威信掃地。義大利在連遭慘敗之後,已瀕離退出戰爭的邊緣;芬蘭也在考慮安全脫身的對策;安東奈斯庫想與西方請和,但又想繼續對蘇戰爭;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遭到一係列的失敗。
蘇軍的勝利,大大影響了日本和土耳其的對蘇政策。使許多以前與蘇聯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1942 年下半年和1943 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古巴、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加拿大、荷蘭、墨西哥、烏拉圭和盧森堡等國同蘇聯建立了邦交。法西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失敗和蘇軍的輝煌勝利,加強了歐洲各國被奴役人民反對他們所憎恨的德國法西斯“新秩序”的鬥爭。反抗力量的增強,越來越有力地動搖著希特勒德國的歐洲後方。
蘇軍取得的勝利,更加鞏固了蘇聯人民精神上和政治上的團結一致,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必然戰勝德寇的信心。蘇聯人民深信自己事業的正義性,深信德軍必定失敗。他們將竭盡最大的努力爭取盡快地戰勝德軍。
到1943 年夏季,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在兵力和技術兵器方麵都占有很大優勢。
蘇聯的經濟發展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已經擁有協調的、迅速發展的軍事工業,新式武器的生產量有了相當大的增長。在蘇軍的裝備方麵增加了許多新式高速殲擊、強擊機(新型“雅克—7”、“雅克—9”和“拉—5”殲擊機)、“t—34”型新型坦克及大量“cay—152”、“cay—122”和“cay—76”型自行火炮,炮兵部隊改用機械牽引。
蘇軍指揮人員戰鬥技能大為提高,到1943 年夏季,蘇軍建立軍一級編製工作,已基本完成,組成了很多新編製的裝甲部隊、兵團和軍團,增加了大口徑炮兵兵團的數量,從而可以在戰場的具有決定性的地段上集中大量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等特種兵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麵對蘇軍這種極為明顯的優勢,希特勒擔心蘇軍會主動地向德軍發起進攻,因而早在1943 年3 月就企圖對向西伸出很遠的庫爾斯克突出部發動進攻,合圍並進而擊潰在該地防守的蘇軍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的主力,奪回戰略主動權。德軍統帥部很想在蘇德戰場上取得必要的勝利,藉以挽回德軍在其同盟者心目中業已搖搖欲墜的聲望和威信。德軍統帥部企圖不借任何代價來證明法西斯德軍仍然有力量進行大規模的進攻戰役,並以此來延緩法西斯集團的分崩離析。
正如德國法西斯將軍紀佩爾斯基所說:“希特勒無論如何不甘心把主動
權就這樣輕易地讓給敵人,與此相反,他仍然企圖再一次強迫敵人接受他的意誌。”
</br>
蘇軍在南方戰場中段和列寧格勒附近展開的大規模進攻,鉗製了德軍的兵力,消耗了德軍全部預備隊,為清除迭米揚斯克突出部創造了有利條件。
清除迭米揚斯克突出部的任務是由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指揮的西北方麵軍完成。
2 月15 日,西北方麵軍的第十一和第五十三兩集團軍對德迭米揚斯克集團發動進攻。德軍統帥部鑑於不久前第六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附近被殲的慘痛教訓,自2 月17 日起便匆忙將第十六集團軍撤出迭米揚斯克突出部。由於蘇軍在戰役的組織方麵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突出集團各部隊轉入進攻的時間太晚。這時德軍已用退來的迭米揚斯克集團的兵團大大加強了突出部的底部。蘇軍追擊後退之德軍,到2 月28 日日終已經前出到洛瓦特河。德軍堅守了17 個月的迭米揚斯克突出部終於被蘇軍清除。
蘇軍在1942 年11 月取得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到1943 年3 月蘇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法西斯德軍遭到了嚴重的失敗。蘇軍圍殲了史達林格勒附近的德軍戰略重兵集團,重創了北高加索德軍,粉碎了頓河中遊和沃羅涅日地域的德軍集團,清除了德軍爾熱夫—維亞茲馬和迭米揚斯克突出部,使戰線遠離莫斯科的地方。蘇軍還突破了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使法西斯的軍隊遭到重大的損失。
四庫爾斯克會戰
蘇軍在史達林格勒地區發起反攻之後,從列寧格勒到高加索的廣闊戰線上,蘇軍各部隊幾乎同時都發起了反擊,取得了相應的戰果。
法西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遭受的巨大損失,迫使希特勒政府在1943 年初實行所謂“總”動員,徵集老年和少年入伍服役。德國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情況嚴重惡化,並開始公開談論自己的軍事危機,開始承認持久戰已是不可避免了,並且加緊宣傳德軍似乎在“陣地戰”中取得的勝利。同時德國還大談和平,力圖與英國單獨媾和。1943 年2 月,美國同德國代表在瑞士會見,討論了關於締結和平條約的問題。
為了使軍隊不被全殲,德軍統帥部不得不把所有的有戰鬥力的兵力從西歐調到東線戰場。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嚴重失敗,使法西斯德國在其盟國中威信掃地。義大利在連遭慘敗之後,已瀕離退出戰爭的邊緣;芬蘭也在考慮安全脫身的對策;安東奈斯庫想與西方請和,但又想繼續對蘇戰爭;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也遭到一係列的失敗。
蘇軍的勝利,大大影響了日本和土耳其的對蘇政策。使許多以前與蘇聯沒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同蘇聯建立了外交關係,1942 年下半年和1943 年上半年,澳大利亞、古巴、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加拿大、荷蘭、墨西哥、烏拉圭和盧森堡等國同蘇聯建立了邦交。法西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的失敗和蘇軍的輝煌勝利,加強了歐洲各國被奴役人民反對他們所憎恨的德國法西斯“新秩序”的鬥爭。反抗力量的增強,越來越有力地動搖著希特勒德國的歐洲後方。
蘇軍取得的勝利,更加鞏固了蘇聯人民精神上和政治上的團結一致,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必然戰勝德寇的信心。蘇聯人民深信自己事業的正義性,深信德軍必定失敗。他們將竭盡最大的努力爭取盡快地戰勝德軍。
到1943 年夏季,在蘇德戰場上,蘇軍在兵力和技術兵器方麵都占有很大優勢。
蘇聯的經濟發展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果,已經擁有協調的、迅速發展的軍事工業,新式武器的生產量有了相當大的增長。在蘇軍的裝備方麵增加了許多新式高速殲擊、強擊機(新型“雅克—7”、“雅克—9”和“拉—5”殲擊機)、“t—34”型新型坦克及大量“cay—152”、“cay—122”和“cay—76”型自行火炮,炮兵部隊改用機械牽引。
蘇軍指揮人員戰鬥技能大為提高,到1943 年夏季,蘇軍建立軍一級編製工作,已基本完成,組成了很多新編製的裝甲部隊、兵團和軍團,增加了大口徑炮兵兵團的數量,從而可以在戰場的具有決定性的地段上集中大量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等特種兵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麵對蘇軍這種極為明顯的優勢,希特勒擔心蘇軍會主動地向德軍發起進攻,因而早在1943 年3 月就企圖對向西伸出很遠的庫爾斯克突出部發動進攻,合圍並進而擊潰在該地防守的蘇軍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的主力,奪回戰略主動權。德軍統帥部很想在蘇德戰場上取得必要的勝利,藉以挽回德軍在其同盟者心目中業已搖搖欲墜的聲望和威信。德軍統帥部企圖不借任何代價來證明法西斯德軍仍然有力量進行大規模的進攻戰役,並以此來延緩法西斯集團的分崩離析。
正如德國法西斯將軍紀佩爾斯基所說:“希特勒無論如何不甘心把主動
權就這樣輕易地讓給敵人,與此相反,他仍然企圖再一次強迫敵人接受他的意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