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喋血東線:蘇德的較量 作者:蘇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會議接著進入實質性問題的討論。首先由三國首腦介紹了各自戰場的情況。羅斯福回顧了美軍在太平洋所作的努力。史達林著重介紹了蘇德戰場的情況,他說:“本來我們在準備進攻,結果德國人搶先了。今年8~9 月份所取得的勝利連我們自己也沒有估計到。原來德國人比我們想像的要弱。現在德軍在我們戰場上有210 個師,還有6 個師正在調往前線的途中。此外還有50 個非德國師。蘇聯方麵在前線作戰的有300 到330 個師。”
史達林在談到蘇聯戰場的近況時說,正是這一部分超過的兵力被蘇聯方麵用來進攻。但是,因為我們打的是進攻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優勢會越來越小。德國人在撤退時野蠻地摧毀了一切,這就造成很大的困難,給我們運送彈藥帶來麻煩。這就是蘇軍攻勢放慢的原因。
“最近三周,德國人在烏克蘭的基輔以南和以西地區發動了進攻,”史達林繼續說,“他們占領了我們重要鐵路樞紐——日紮米爾,這已經公布了。大概他們還要奪取科羅斯田,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在這個地區德軍有5 個新坦克師和3 個原有的坦克師,總共8 個坦克師,還有22 個到23 個步兵師和摩托化師。他門的目的是重新占領基輔。所以我們前麵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盟軍開闢第二戰場,加速進入法國北部是非常重要的。”
在展開討論這一問題時,羅斯福認為,“霸王”行動,即盟軍進攻法國北部的行動代號,不應當被次要問題所推遲。邱吉爾打迂迴戰,一心想推遲“霸王”行動。他第一天說,英國和法國決定要在1944 年5 月至7 月調遣100 萬大軍登上歐洲大陸。後來他又提出盟軍在巴爾幹登陸的作戰計劃,企圖以此代替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羅斯福看出,邱吉爾是想楔入中歐,阻止蘇聯進入羅、匈等國。羅斯福為了加速對德戰爭的勝利,不願為英國在東歐擴大勢力範圍效勞,不同意邱吉爾的計劃。後來羅斯福對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說,他如何一次又二次地扭轉了邱吉爾的方向。他說:“我為‘霸王,行動作了艱巨的鬥爭,由於史達林的幫助,我最終獲得了勝利。”在史達林的堅持下,會議最後決定,美、英將於1944 年5 月實施“霸王”計劃,在法國北部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稍後,還應在法國南部進行牽製性登陸。
在討論波蘭問題時,邱吉爾用三根火柴分別代表德國、波蘭和蘇聯,主張三根火柴都應該從東向西挪動。也就是說,蘇聯西部邊界往西移到寇鬆線,從而確認了1939 年9 月蘇聯根據蘇德秘密議定書而占領的地域;波蘭西部邊界則往西移到奧得河,讓波蘭從德國取得一些領土來補償它在東部失去的領土。史達林表示,如果把東普魯士北部,包括柯尼斯堡劃歸蘇聯,他將接受寇鬆線作為蘇波邊界。美、英要求蘇聯恢復同波蘭流放政府的關係,蘇聯指責該政府反蘇,但表示如果它能改變態度,蘇聯準備同它開始談判。
關於遠東問題,史達林表示贊同《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朝鮮應該獨立,滿洲、台灣和澎湖列島應歸還中國。史達林還提出,蘇聯在遠東沒有一個不凍的港口。羅斯福提出,大連港可以成為國際保證下的自由港,史達林認為這是個不壞的主意。
會議還就建立未來的國際組織和戰後處置德國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會議最後簽署了《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宣言》和《蘇美英三國德黑蘭總協定》。德黑蘭宣言宣稱:關於戰爭問題,三國已經議定了消滅德軍的計劃,並就從東、西、南三麵對德採取軍事行動的規模和時間達成了一致協議;關於和平問題,三大國的協力同心將導致永久的和平,蘇、美、英和所有聯合國家負有創造和平的至上責任。三國一致同意1944 年5 月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實施“霸王”作戰計劃,美英軍隊將在法國的北部和南部登陸。蘇聯聲明,一俟歐洲戰事結束,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
德黑蘭會議加強了英、美、蘇三大國的合作,特別是確定了開闢第二戰場的義務,有利於加速打敗德國法西斯。史達林說:“德黑蘭會議關於對德國共同行動的決議以及這個決議的光輝實現,是反希特勒聯盟戰線鞏固的鮮明標誌之一。”羅斯福說:“我們的風俗習慣、哲學以及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各自根據本國人民的意願和思想製定自己的事業計劃。但是我們在德黑蘭這聖已經證明,我們這些國家的理想各不相同,仍然可以歡聚一堂,融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為了我們自己以及全世界的利益,手挽手肩並肩地前進。因此,當我們離開這個歷史性盛會時候,我們第一次能夠在天空中看到傳統的希望象徵——彩虹。”但是,在德黑蘭會議上,已開始出現了大國主宰世界的苗頭。美、蘇、美首腦背著中國就輕率地決定把大連劃為國際自由港,進行犧牲盟國利益的策劃,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裏值得再寫一筆的是,盡管西方的政治家們在意識形態方麵和蘇聯領導人不同,但他們都讚賞史達林的風度和才能。人所共知,史達林有時容易動怒,而且不容異見。但在整個德黑蘭會議工作期間,他都能克製自己。甚至在氣氛十分緊張的時刻,他也很沉著、鎮靜、彬彬有禮。羅斯福說,他言簡意賅,目的明確,為達到目的耐心而又堅韌不拔。英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認為,史達林具有傑出的軍事頭腦,說他每次發言都以他那敏銳而又準確的洞察力來弄清局勢的各種含義,“在這方麵他比羅斯福和邱吉爾突出”。美國駐莫斯科的軍事代表團團長迪安將軍說:“誰也不會看不到此人的偉大之處。與這種本質上的偉大結合在一起的還有一種魅力,有時還有一種通情達理的熱情,這種人情味似乎同他在為蘇維埃國家利益表現出來的那種令人生畏的無情不相吻合。”美國航空隊(美國空軍前身)司令阿諾德在日記中曾這樣評價史達林:他“無所畏懼,才華橫溢,思想敏捷,能言善辯,不講情麵,是一個偉大的領袖,他關於英國人,關於首相和布魯克的既幽默又尖刻的評述,表明了他對他深信不疑的事情上的勇氣”。
</br>
史達林在談到蘇聯戰場的近況時說,正是這一部分超過的兵力被蘇聯方麵用來進攻。但是,因為我們打的是進攻戰,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優勢會越來越小。德國人在撤退時野蠻地摧毀了一切,這就造成很大的困難,給我們運送彈藥帶來麻煩。這就是蘇軍攻勢放慢的原因。
“最近三周,德國人在烏克蘭的基輔以南和以西地區發動了進攻,”史達林繼續說,“他們占領了我們重要鐵路樞紐——日紮米爾,這已經公布了。大概他們還要奪取科羅斯田,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鐵路樞紐。在這個地區德軍有5 個新坦克師和3 個原有的坦克師,總共8 個坦克師,還有22 個到23 個步兵師和摩托化師。他門的目的是重新占領基輔。所以我們前麵會遇到一些困難..因此,盟軍開闢第二戰場,加速進入法國北部是非常重要的。”
在展開討論這一問題時,羅斯福認為,“霸王”行動,即盟軍進攻法國北部的行動代號,不應當被次要問題所推遲。邱吉爾打迂迴戰,一心想推遲“霸王”行動。他第一天說,英國和法國決定要在1944 年5 月至7 月調遣100 萬大軍登上歐洲大陸。後來他又提出盟軍在巴爾幹登陸的作戰計劃,企圖以此代替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羅斯福看出,邱吉爾是想楔入中歐,阻止蘇聯進入羅、匈等國。羅斯福為了加速對德戰爭的勝利,不願為英國在東歐擴大勢力範圍效勞,不同意邱吉爾的計劃。後來羅斯福對陸軍部長亨利·史汀生說,他如何一次又二次地扭轉了邱吉爾的方向。他說:“我為‘霸王,行動作了艱巨的鬥爭,由於史達林的幫助,我最終獲得了勝利。”在史達林的堅持下,會議最後決定,美、英將於1944 年5 月實施“霸王”計劃,在法國北部登陸,開闢第二戰場。稍後,還應在法國南部進行牽製性登陸。
在討論波蘭問題時,邱吉爾用三根火柴分別代表德國、波蘭和蘇聯,主張三根火柴都應該從東向西挪動。也就是說,蘇聯西部邊界往西移到寇鬆線,從而確認了1939 年9 月蘇聯根據蘇德秘密議定書而占領的地域;波蘭西部邊界則往西移到奧得河,讓波蘭從德國取得一些領土來補償它在東部失去的領土。史達林表示,如果把東普魯士北部,包括柯尼斯堡劃歸蘇聯,他將接受寇鬆線作為蘇波邊界。美、英要求蘇聯恢復同波蘭流放政府的關係,蘇聯指責該政府反蘇,但表示如果它能改變態度,蘇聯準備同它開始談判。
關於遠東問題,史達林表示贊同《中美英三國開羅宣言》,朝鮮應該獨立,滿洲、台灣和澎湖列島應歸還中國。史達林還提出,蘇聯在遠東沒有一個不凍的港口。羅斯福提出,大連港可以成為國際保證下的自由港,史達林認為這是個不壞的主意。
會議還就建立未來的國際組織和戰後處置德國等問題交換了意見。
會議最後簽署了《蘇美英三國德黑蘭宣言》和《蘇美英三國德黑蘭總協定》。德黑蘭宣言宣稱:關於戰爭問題,三國已經議定了消滅德軍的計劃,並就從東、西、南三麵對德採取軍事行動的規模和時間達成了一致協議;關於和平問題,三大國的協力同心將導致永久的和平,蘇、美、英和所有聯合國家負有創造和平的至上責任。三國一致同意1944 年5 月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實施“霸王”作戰計劃,美英軍隊將在法國的北部和南部登陸。蘇聯聲明,一俟歐洲戰事結束,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
德黑蘭會議加強了英、美、蘇三大國的合作,特別是確定了開闢第二戰場的義務,有利於加速打敗德國法西斯。史達林說:“德黑蘭會議關於對德國共同行動的決議以及這個決議的光輝實現,是反希特勒聯盟戰線鞏固的鮮明標誌之一。”羅斯福說:“我們的風俗習慣、哲學以及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我們各自根據本國人民的意願和思想製定自己的事業計劃。但是我們在德黑蘭這聖已經證明,我們這些國家的理想各不相同,仍然可以歡聚一堂,融合成一個和諧的整體,為了我們自己以及全世界的利益,手挽手肩並肩地前進。因此,當我們離開這個歷史性盛會時候,我們第一次能夠在天空中看到傳統的希望象徵——彩虹。”但是,在德黑蘭會議上,已開始出現了大國主宰世界的苗頭。美、蘇、美首腦背著中國就輕率地決定把大連劃為國際自由港,進行犧牲盟國利益的策劃,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這裏值得再寫一筆的是,盡管西方的政治家們在意識形態方麵和蘇聯領導人不同,但他們都讚賞史達林的風度和才能。人所共知,史達林有時容易動怒,而且不容異見。但在整個德黑蘭會議工作期間,他都能克製自己。甚至在氣氛十分緊張的時刻,他也很沉著、鎮靜、彬彬有禮。羅斯福說,他言簡意賅,目的明確,為達到目的耐心而又堅韌不拔。英國總參謀長艾倫·布魯克認為,史達林具有傑出的軍事頭腦,說他每次發言都以他那敏銳而又準確的洞察力來弄清局勢的各種含義,“在這方麵他比羅斯福和邱吉爾突出”。美國駐莫斯科的軍事代表團團長迪安將軍說:“誰也不會看不到此人的偉大之處。與這種本質上的偉大結合在一起的還有一種魅力,有時還有一種通情達理的熱情,這種人情味似乎同他在為蘇維埃國家利益表現出來的那種令人生畏的無情不相吻合。”美國航空隊(美國空軍前身)司令阿諾德在日記中曾這樣評價史達林:他“無所畏懼,才華橫溢,思想敏捷,能言善辯,不講情麵,是一個偉大的領袖,他關於英國人,關於首相和布魯克的既幽默又尖刻的評述,表明了他對他深信不疑的事情上的勇氣”。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