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喋血東線:蘇德的較量 作者:蘇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25 年~1929 年,是希特勒和納粹運動時運不佳的幾年。但是,在這幾年裏,希特勒大量發展納粹黨員,1925 年底為2.7 萬人,1926 年為4.9萬人,1927 年為7.2 萬人,1928 年為10.8 萬人,到1929 年已發展到17.8 萬人。希特勒還努力建立起嚴然於德國政府機構的極為複雜嚴密的黨內組織,還將衝鋒隊加以整頓,又在衝鋒隊外建立起一支可靠的武裝團體——黨衛隊。黨衛隊最初隻有200 人左右,後來則成為遍布全歐洲的令人談虎色變的可怕組織。希特勒一向注重輿論宣傳,1928 年把他的講話稿加以整理,定名為《重新崛起之路》,發表時書名為《希特勒的第二本書》。它以民族沙文主義、“領袖原則”、生存空間等言論為核心,組成理論體係,宣揚日爾曼族是優等民族,要維繫其生存和發展,就要向外爭奪生存空間,揚言要“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必須奪取約為德國雙倍的土地,才能充分結束德國領土的譏荒”。顯而易見,這是為納粹黨實行向外侵略擴張製造輿論的。
震撼全球的1929 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動盪、混亂的德國政治生活,為納粹運動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天賜良機。納粹黨在經濟危機前的1928 年隻有10.8 萬人,1930 年發展到30 萬人,1931 年達到80 萬人,1932 年超過100萬。從1930 年起,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不斷獲勝,這一年,在國會選舉中,由最小的黨一躍成為國會中的第二大黨,這成為納粹黨攫取全國政權的一個轉折點。1933 年1 月30 日,興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希特勒這個維也納街頭從前的流浪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棄兒,現在終於登上了德國國家總理的寶座,並覬覦著國家元首的高位。上台後的希特勒認為共產黨的存在是他實行法西斯統治的最大障礙,為了消滅共產黨,希特勒及其同夥精心策劃了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
1933 年2 月27 日夜晚,柏林衝鋒隊放火,將國會大廈頃刻之間化為灰燼。
事件發生後,希特勒納粹黨徒將“國會縱火案”的罪責嫁禍於共產黨,在起火僅兩小時後,便對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實行大逮捕和大屠殺。德國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
在國會起火的第二天,希特勒誘使政府簽署了一項所謂《保護人民和國家法》,取消了公民的人身、言論、新聞、結社、集會自由。
1934 年8 月2 日,87 歲的興登堡去世,希特勒按政府頒布的《德國元首法》擔任了國家元首,將總理和總統職務合二為一,接管了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權力。至此,希特勒的獨裁之夢才算徹底地圓了,他從一個流浪兒傳奇般地變成了國家元首。
三戰爭狂人在歐洲遊蕩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成為戰敗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在軍事方麵的限製非常苛刻。希特勒執政後,利用了人民群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情緒,叫嚷:“砸爛凡爾賽條約的鎖鏈,恢復德國人民的榮譽和自由。”利用“保衛德國的邊界”和“維護和平”等口號來欺騙人民,掩護他積極備戰的行徑。德國的軍備開支1933 年為7 億,1934 年為33 億,1935 年為52 億,1936 年為90 億,1937 年109 億,1938 年達107 億;軍費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從1932 年的4%猛增至1938 年的20%,而法國隻占17%,英國僅占12%。自1936 年開始的4 年裏,德國的軍備迅猛增加,陸軍從7 個師增到51 個師,其中5 個重裝甲師、4 個輕裝甲師;海軍已建成一支擁有2 艘2.6 萬的噸戰列艦、2 艘重巡洋艦、17 艘驅逐艦和47 艘潛艇的艦隊,同時還有2 艘3.5 萬噸的戰鬥艦、1 艘航空母艦、4 艘重型巡洋艦、5 艘驅逐艦和7 艘潛艇即將建成;空軍則從無到有,建成了一支擁有21 個飛行中隊的空軍,人員達26 萬人。此外,德國的軍火工業發展也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但是,無論從軍備還是從經濟等方麵看,德國的實力距發動一場世界戰爭還有相當差距,而希特勒則想用“閃電戰”來冒險,因此,戰爭的火藥味也在歐洲瀰漫開來。
1936 年3 月7 日,希特勒終於迫不急待地發出了戰爭信號。這一天,希特勒竟然採取冒險行動,隻派出三營國防軍,以奇襲行動進入萊茵非軍事區。二個小時以後,希特勒在國會悍然宣布,由於法、俄兩國簽訂了互助協定,洛迦諾公約已經失效。德國政府為了保護邊界的安全,從即日起重新確立了德國在非軍事區的不受任何約束的絕對主權。希特勒這一狂顛的叫囂,竟然贏得了在場的600 名議員的“萬歲”的歡呼聲。
應當說這是一次戰爭冒險。然而法國卻猶豫不定,沒有採取任何認真的措施,雖然根據洛迎諾公約法國有權對德國軍隊進入非軍事區採取軍事行動;英國同樣對德國的軍事行動姑息縱容,沒有以軍事行動支持法國。
希特勒在萊茵的冒險成功,帶來了世人沒有想像到的惡果。首先,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已失去了任何限製和束縛,形同一張廢紙,希特勒由此加快了向外擴張的步伐。其次,希特勒在德國的地位和權力不僅得到鞏固,而且達到和超過了過去德國統治者從來未達到過的高度,他的獨裁為更多的德國人所承認。
1936 年10 月25 日,德國和義大利在柏林簽訂了一個秘密議定書,奠定了德、意、日結成法西斯侵略集團的基礎。與此同時,希特勒改組了軍隊領導和外交部,完全控製了軍隊和政府,把德國完全綁在了戰車之上。
</br>
震撼全球的1929 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動盪、混亂的德國政治生活,為納粹運動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天賜良機。納粹黨在經濟危機前的1928 年隻有10.8 萬人,1930 年發展到30 萬人,1931 年達到80 萬人,1932 年超過100萬。從1930 年起,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不斷獲勝,這一年,在國會選舉中,由最小的黨一躍成為國會中的第二大黨,這成為納粹黨攫取全國政權的一個轉折點。1933 年1 月30 日,興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為總理。希特勒這個維也納街頭從前的流浪漢,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棄兒,現在終於登上了德國國家總理的寶座,並覬覦著國家元首的高位。上台後的希特勒認為共產黨的存在是他實行法西斯統治的最大障礙,為了消滅共產黨,希特勒及其同夥精心策劃了臭名昭著的“國會縱火案”。
1933 年2 月27 日夜晚,柏林衝鋒隊放火,將國會大廈頃刻之間化為灰燼。
事件發生後,希特勒納粹黨徒將“國會縱火案”的罪責嫁禍於共產黨,在起火僅兩小時後,便對共產黨和進步人士實行大逮捕和大屠殺。德國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
在國會起火的第二天,希特勒誘使政府簽署了一項所謂《保護人民和國家法》,取消了公民的人身、言論、新聞、結社、集會自由。
1934 年8 月2 日,87 歲的興登堡去世,希特勒按政府頒布的《德國元首法》擔任了國家元首,將總理和總統職務合二為一,接管了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權力。至此,希特勒的獨裁之夢才算徹底地圓了,他從一個流浪兒傳奇般地變成了國家元首。
三戰爭狂人在歐洲遊蕩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成為戰敗國,被迫接受了凡爾賽和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在軍事方麵的限製非常苛刻。希特勒執政後,利用了人民群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情緒,叫嚷:“砸爛凡爾賽條約的鎖鏈,恢復德國人民的榮譽和自由。”利用“保衛德國的邊界”和“維護和平”等口號來欺騙人民,掩護他積極備戰的行徑。德國的軍備開支1933 年為7 億,1934 年為33 億,1935 年為52 億,1936 年為90 億,1937 年109 億,1938 年達107 億;軍費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從1932 年的4%猛增至1938 年的20%,而法國隻占17%,英國僅占12%。自1936 年開始的4 年裏,德國的軍備迅猛增加,陸軍從7 個師增到51 個師,其中5 個重裝甲師、4 個輕裝甲師;海軍已建成一支擁有2 艘2.6 萬的噸戰列艦、2 艘重巡洋艦、17 艘驅逐艦和47 艘潛艇的艦隊,同時還有2 艘3.5 萬噸的戰鬥艦、1 艘航空母艦、4 艘重型巡洋艦、5 艘驅逐艦和7 艘潛艇即將建成;空軍則從無到有,建成了一支擁有21 個飛行中隊的空軍,人員達26 萬人。此外,德國的軍火工業發展也遠遠超過其他國家。但是,無論從軍備還是從經濟等方麵看,德國的實力距發動一場世界戰爭還有相當差距,而希特勒則想用“閃電戰”來冒險,因此,戰爭的火藥味也在歐洲瀰漫開來。
1936 年3 月7 日,希特勒終於迫不急待地發出了戰爭信號。這一天,希特勒竟然採取冒險行動,隻派出三營國防軍,以奇襲行動進入萊茵非軍事區。二個小時以後,希特勒在國會悍然宣布,由於法、俄兩國簽訂了互助協定,洛迦諾公約已經失效。德國政府為了保護邊界的安全,從即日起重新確立了德國在非軍事區的不受任何約束的絕對主權。希特勒這一狂顛的叫囂,竟然贏得了在場的600 名議員的“萬歲”的歡呼聲。
應當說這是一次戰爭冒險。然而法國卻猶豫不定,沒有採取任何認真的措施,雖然根據洛迎諾公約法國有權對德國軍隊進入非軍事區採取軍事行動;英國同樣對德國的軍事行動姑息縱容,沒有以軍事行動支持法國。
希特勒在萊茵的冒險成功,帶來了世人沒有想像到的惡果。首先,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已失去了任何限製和束縛,形同一張廢紙,希特勒由此加快了向外擴張的步伐。其次,希特勒在德國的地位和權力不僅得到鞏固,而且達到和超過了過去德國統治者從來未達到過的高度,他的獨裁為更多的德國人所承認。
1936 年10 月25 日,德國和義大利在柏林簽訂了一個秘密議定書,奠定了德、意、日結成法西斯侵略集團的基礎。與此同時,希特勒改組了軍隊領導和外交部,完全控製了軍隊和政府,把德國完全綁在了戰車之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