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喋血東線:蘇德的較量 作者:蘇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史達林在擔任黨中央總書記後,曾在對待反對派的問題上暴露出粗暴的嚴重缺點。這使列寧甚為擔心,他曾寫信給即將召開的黨的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列寧在信中憂心忡忡他說:“史達林同誌當了總書記,掌握了無限的權力,他能不能永遠十分謹慎地使用這一權力,我沒有把握。”列寧曾經想到黨的總書記易人問題,因此,他在信中又說:“史達林粗暴,這個缺點在我們中間,在我們共產黨人的來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總書記的職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議同誌們想個辦法把史達林從這個位置上調開,另外指定一個人擔任總書記,這個人在各方麵同史達林一樣,隻是有一點強過他,就是更耐心、更忠順、更和藹、更關心同誌,少任性等等。”但是,列寧因病未能出席這次大會,這封信也就未能同全體代表見麵,總書記未能易人,史達林粗暴的缺點越來越嚴重,乃至後來發生肅反擴大化的嚴重錯誤。但是,從當時情況看,論黨齡,論功績,論才幹,史達林都是佼佼者,由他擔任黨的總書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1924 年1 月21 日,列寧逝世,史達林主持喪禮。自此以後史達林入主克裏姆林宮,權力在不斷擴大,地位也日益鞏固。到1929 年12 月21 日史達林50 壽辰時,他在蘇聯黨和國家的地位已經堅如磐石。史達林巨幅畫像掛在克裏姆林宮的牆上,全國各個城鎮的廣場上到處是史達林的全身塑像,建築物的大廳裏則擺放著史達林的半身塑像,各種群眾集會上喊著震耳欲聾的口號:“史達林是當代的列寧!”各種黨和國家的會議上則高呼:“史達林萬歲!”人民群眾對領袖的熱愛和個人崇拜之情緒同時在增長著。
1941 年6 月22 日,德國入侵蘇聯。6 月30 日,蘇聯成立最高統帥部,史達林擔任主席。
二流浪兒發跡成為國家元首
1889年4月20日晚6點半,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交界的萊茵河畔的普勃諾小鎮一家名叫波麥的小客棧裏,有一個男嬰呱呱落地。這個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的父親叫阿洛伊斯·希特勒。阿洛伊斯·希特勒最初當補鞋匠,18歲時入海關署成為海關職員。他是一個好色之徒,一生中結過三次婚,其中第三次是與他23歲的外甥女結婚。這在西方國家看來,也是不合倫理的婚姻,何況婚後不滿4個月就生下了頭一個兒子。阿道夫·希特勒是這對舅舅與外甥女婚後的第三個孩子。
希特勒的小學、中學成績欠佳,而他的父親則要求他努力讀書,將來做個公務員,希特勒卻立誌要當藝術家,父子間在未來求職問題上爆發了一場“戰爭”。後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回憶過這場“戰爭”:
我不想當公務員,不,決不。我父親為了激勵我熱愛這個職業,對我講了些他自己一生經歷中的故事,但是這一切努力的結果適得其反..有一天,我終於決定要做畫家,做個藝術家。我的父親聽後吃了一驚,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藝術家?不行!隻要我還剩一口氣,我決不答應!”我父親決不改變他的“決不!”而我卻加強了我的“決心!”
希特勒從此為實現當藝術家的夢想作出了種種努力。1906年曾去維也納參觀遊覽,那裏宏偉壯觀的建築物、歌劇院和美術館令他目眩神迷。1907年秋天,他再次來到維也納,報考了美術學院,然而他卻以“考試成績不良”,未被錄取。繼1903年1月父親辭世後,1908年12月母親又病逝,這對隻有19歲的希特勒是個沉重打擊。此後4年,即從1909年到1913年,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為貧困、最為悲慘的時期。希特勒寧願幹打掃積雪、拍打地毯和在車站扛行李等雜七雜八的零活餬口,也不願找一個固定職業謀生。1909年聖延節前夕,他將自己的最後冬服典當一空後,終於失魂落魄地進入了麥德林的一個流浪漢收容所。希特勒後來也承認,這一時期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代,但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時代。他說:“在這個時期中,我形成了一種世界觀,一種人生哲學,日後成了我一切行動的牢固基礎。”
在這一時期,雖然希特勒沒有參加政治運動,但是他卻密切地注視著奧地利的3個政黨和他們的活動,一個是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一個是卡爾·盧埃格爾的基督教社會黨,一個是格奧爾格·馮·舒納勒的泛日爾曼民族黨。他一點一滴地吮吸著各個政黨同他頭腦中引起共嗚的思想觀點,仔仔細細地觀察著各個政黨能夠使其獲勝或致使其失敗的種種策略和手段,以致在後來他寫的《我的奮鬥》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維也納時期的烙印。1913 年春天,希特勒帶著極其複雜的心情離開了維也納,回到了他的祖國德國。
1914年8月3日,希特勒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申請誌願參加巴伐利亞步兵團。他的申請獲準後,心情格外興奮。他認為:“生平最偉大而最難忘的時期開始了..對我來說,對所有德國人來說都是一樣,現在我的生命中最值得紀念的時期開始了。”1914年10月21日,希特勒乘火車開赴前線作戰,12月獲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獎章,1918年8月又獲得了一枚一級鐵十字獎章。這後一種獎章很少授予一個下士,別人無比羨慕他,他也十分引以自豪,一直佩帶著這枚獎章,到死為止。
</br>
1924 年1 月21 日,列寧逝世,史達林主持喪禮。自此以後史達林入主克裏姆林宮,權力在不斷擴大,地位也日益鞏固。到1929 年12 月21 日史達林50 壽辰時,他在蘇聯黨和國家的地位已經堅如磐石。史達林巨幅畫像掛在克裏姆林宮的牆上,全國各個城鎮的廣場上到處是史達林的全身塑像,建築物的大廳裏則擺放著史達林的半身塑像,各種群眾集會上喊著震耳欲聾的口號:“史達林是當代的列寧!”各種黨和國家的會議上則高呼:“史達林萬歲!”人民群眾對領袖的熱愛和個人崇拜之情緒同時在增長著。
1941 年6 月22 日,德國入侵蘇聯。6 月30 日,蘇聯成立最高統帥部,史達林擔任主席。
二流浪兒發跡成為國家元首
1889年4月20日晚6點半,在奧地利和巴伐利亞交界的萊茵河畔的普勃諾小鎮一家名叫波麥的小客棧裏,有一個男嬰呱呱落地。這個男孩就是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的父親叫阿洛伊斯·希特勒。阿洛伊斯·希特勒最初當補鞋匠,18歲時入海關署成為海關職員。他是一個好色之徒,一生中結過三次婚,其中第三次是與他23歲的外甥女結婚。這在西方國家看來,也是不合倫理的婚姻,何況婚後不滿4個月就生下了頭一個兒子。阿道夫·希特勒是這對舅舅與外甥女婚後的第三個孩子。
希特勒的小學、中學成績欠佳,而他的父親則要求他努力讀書,將來做個公務員,希特勒卻立誌要當藝術家,父子間在未來求職問題上爆發了一場“戰爭”。後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回憶過這場“戰爭”:
我不想當公務員,不,決不。我父親為了激勵我熱愛這個職業,對我講了些他自己一生經歷中的故事,但是這一切努力的結果適得其反..有一天,我終於決定要做畫家,做個藝術家。我的父親聽後吃了一驚,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藝術家?不行!隻要我還剩一口氣,我決不答應!”我父親決不改變他的“決不!”而我卻加強了我的“決心!”
希特勒從此為實現當藝術家的夢想作出了種種努力。1906年曾去維也納參觀遊覽,那裏宏偉壯觀的建築物、歌劇院和美術館令他目眩神迷。1907年秋天,他再次來到維也納,報考了美術學院,然而他卻以“考試成績不良”,未被錄取。繼1903年1月父親辭世後,1908年12月母親又病逝,這對隻有19歲的希特勒是個沉重打擊。此後4年,即從1909年到1913年,是希特勒一生中最為貧困、最為悲慘的時期。希特勒寧願幹打掃積雪、拍打地毯和在車站扛行李等雜七雜八的零活餬口,也不願找一個固定職業謀生。1909年聖延節前夕,他將自己的最後冬服典當一空後,終於失魂落魄地進入了麥德林的一個流浪漢收容所。希特勒後來也承認,這一時期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代,但也是“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時代。他說:“在這個時期中,我形成了一種世界觀,一種人生哲學,日後成了我一切行動的牢固基礎。”
在這一時期,雖然希特勒沒有參加政治運動,但是他卻密切地注視著奧地利的3個政黨和他們的活動,一個是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一個是卡爾·盧埃格爾的基督教社會黨,一個是格奧爾格·馮·舒納勒的泛日爾曼民族黨。他一點一滴地吮吸著各個政黨同他頭腦中引起共嗚的思想觀點,仔仔細細地觀察著各個政黨能夠使其獲勝或致使其失敗的種種策略和手段,以致在後來他寫的《我的奮鬥》中字裏行間都流露出維也納時期的烙印。1913 年春天,希特勒帶著極其複雜的心情離開了維也納,回到了他的祖國德國。
1914年8月3日,希特勒上書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申請誌願參加巴伐利亞步兵團。他的申請獲準後,心情格外興奮。他認為:“生平最偉大而最難忘的時期開始了..對我來說,對所有德國人來說都是一樣,現在我的生命中最值得紀念的時期開始了。”1914年10月21日,希特勒乘火車開赴前線作戰,12月獲得了一枚二級鐵十字獎章,1918年8月又獲得了一枚一級鐵十字獎章。這後一種獎章很少授予一個下士,別人無比羨慕他,他也十分引以自豪,一直佩帶著這枚獎章,到死為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