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王淩對司馬懿鎮壓曹爽一舉相當不滿。鑑於曹芳年紀太小,他和外甥兗州刺史令狐愚密謀另立曹操的兒子楚王曹彪(注2)為帝,並暗中準備多時。他給在洛陽的兒子王廣寫信,要他也參與。沒想到他兒子卻反對,勸他慎重:“圖謀大事,應順應民意。曹爽驕奢何宴虛浮,丁、畢、桓、鄧四人雖然有名望,但畢竟專橫無理。他們變更朝廷法典,朝令夕改,心中雖有誌向可謂好高騖遠。百姓的習慣,哪裏能象他們一樣朝三暮四?沒人能夠聽從。因此他們雖然聲震天下,被殺後天下名士一下子少了一半,但百姓卻得以安居樂業而沒人為他們悲傷。如今司馬懿的意圖不好揣摩,但他的所作所為並不算叛逆。任用賢能,樹立心腹,修改前朝政令而取得大眾贊同。曹爽的胡來,他沒有不徹底廢除的,一切都以安撫百姓為重。況且如今司馬父子兄弟都手握重權,想滅亡他們談何容易!”事後看來,王廣這番話頗有先見之明,正點中了此番事件的要害。然而,王淩卻聽不進去,反而加緊了政變的部署。


    倒黴的是,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十一月,正當王淩令狐愚聯繫曹彪時令狐愚突然病死了。這時候令狐愚的手下兗州治中楊康正在洛陽司徒府上匯報兗州政務。作為兗州的官吏,他熟知王淩等人的政變計劃,也知道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一旦失敗,自己不是要落到何宴桓範一樣的地步嗎?令狐愚已經去世,而那個王太尉畢竟不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想來想去,他終於向司徒高柔舉報,揭發了王淩的圖謀。高柔不敢怠慢,趕快報告了司馬懿。


    司馬懿聽到報告後,相當地吃驚。然而,王淩的職位是憑自己的功勞掙到的,相當有戰功威望,又官居太尉。沒有確鑿的證據不能輕舉妄動。於是司馬懿決定暫時隱忍不發,並任命了黃華為新任兗州刺史。同時,他對王淩的一舉一動開始密切注意。被蒙在鼓裏的王淩對此一無所知,仍然還在按部就班地部署。第二年,他又根據星相有利的判斷,堅定了動手的決心。


    從王淩機謀泄漏到動手,期間有一年多。這一年多裏,東吳的孫權再次因為太子的廢立胡來,並最終廢孫和殺孫霸,而立了個孫亮。為此事,他又無故牽連了十幾名大臣,有的發配邊遠有的幹脆殺頭,連自己的女婿朱據都打了一百大板。趁吳國內訌良機,魏國在荊州一帶設下圈套並大敗吳軍。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年事已高的孫權擔心自己死後魏國會趁機進犯(孫權本人就常來這一手),命令東吳軍兵大舉進攻淮南一帶試圖先挫敗魏國主力,並決徐水堤。王淩終於等到機會。他以東吳來勢洶洶為名,請求朝廷給他調動軍隊虎符以便調集揚州兵馬大舉迎戰並趁機舉事。想法雖好,可是司馬懿既然知道了他的密謀,哪裏還會再上這個當?一口回絕。王淩沒辦法,隻好派心腹楊弘去遊說兗州刺史黃華,要他一起動手。誰知道,楊弘反過來和黃華一起告發了王淩的密謀。這下子證據確鑿,司馬懿見條件成熟,先以朝廷的名義赦免了王淩的罪行,然後親自提大軍南下,兵鋒直逼揚州州治壽春。同時,司馬懿作親筆信給王淩,要他投降。


    王淩這才明白,自己早已經被司馬懿這隻老狐狸裝進了葫蘆裏!拿不到朝廷虎符的他雖然貴為太尉,卻隻能調動有限的兵力而根本無法和司馬懿的大軍抗衡。前思後想之下,他放棄了無用的抵抗,自己把自己捆個結實後一葉輕舟直奔司馬懿的船,並先派人送上了朝廷的印綬節鉞。看到王淩放棄抵抗後,司馬懿先派自己的主簿去撫慰並將他的捆綁解開。王淩鬆了一口氣,以為沒事了,仗著和司馬懿的交情立即乘船要去他那裏親自道謝。出乎意料,他的船卻被司馬懿製止在十丈之外。王淩心裏一沉,明白自己並不為司馬懿諒解。七十多歲的王淩於是在淮河上向同樣七十多歲的司馬懿喊話:“太傅您以書信招我,我怎敢不到,又何必興師動眾!”司馬懿冷笑:“恐怕您不是一封信能請的動的人。”王淩又說:“太傅負我!”司馬懿斬釘截鐵:“我寧負你,不負國家!”


    司馬懿到壽春後,先派了六百士兵押送王淩回洛陽。一路上的王淩不知自己前途如何而忐忑不安。作為當時常用的方法,他向押送他的衛隊請求自己棺材用的釘子來試探自己的命運。司馬懿聽說後,毫不猶豫地給了他鐵釘(必死無疑。如果赦免,則給木釘或竹釘)。王淩終於明白了自己的命運,淚如雨下:“七十多歲了,做官又做到這一步,到頭來身敗名裂,為什麽!”半路上,他不知從哪裏弄到了一杯藥酒,然後就一口灌了下去……


    王淩真的成了“亡靈”後,司馬懿進壽春開始收拾其餘黨。王淩令狐愚雖然已經死了,也不能蓋棺定論,他們的屍體被拉出暴曬三日以示懲戒。同時,有楊康這個內線司馬懿將他們的手下一一查清後均滅三族(注3),而楊弘黃華等人則以舉報有功封了爵位。滑稽的是,楊康也因為本人就是個無法無天的罪犯而被司馬懿下獄,與他舉報的這些反叛一同處斬。曹操的兒子曹彪也因此到了大黴,被勒令自殺。此後,司馬懿回師洛陽,並命令將各地的曹氏王公集中到鄴城統一管理,不得擅自結交地方官員。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司馬懿就這樣靠自己的老到和威望兵不血刃地壓了下去。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簡稱周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簡稱周郎並收藏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