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地說,孫權雖然有一支龐大精銳的水軍,北上遼東,他大概忘了當年衛溫諸葛直在海上如何的狼狽而被他砍頭的。東吳的大臣們一看皇帝又有如此創意,大吃一驚,陸遜薛綜等人連忙勸諫。勸孫權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也隻能曲線救國,先拍拍馬屁說此行必勝,然後再找一大堆理由。例如說不如先滅魏,那時遼東的公孫淵還跑得了等等。好說歹說,這次孫權終於沒有糊塗到底,總算回心轉意。他也知道自己的過錯後,派人去請張昭,張昭卻不領情。孫權隻好親自去張昭府上請,張昭還是臥床不起。孫權又火了,下令點火,要把張昭一把火燒出來,哪知道張昭還是不動。"快滅火!"無奈的孫權隻好徹底認輸,張昭的幾個兒子也把張昭攙扶起來跟隨孫權回到了宮中,君臣勉強算是和解。
孫權公孫淵之間的這一段恩怨,最後迎來了一個足以讓後世的電影導演們趨之若鶩的驚險結尾。公孫淵為了收拾東吳的使者,先把他們的兵馬分散,其中秦旦、張群、杜德、黃強等人帶著六十人的兵馬被安排在了遼東以北二百裏的地方。他們心懷故國,四十多天後在秦旦的提議下約定起兵造反,寧可殺身成仁。然而,就在起義當天中午(他們約定晚上動手)機謀泄漏,當地太守立即關閉城門大搜捕,這些人無奈從城牆上跳下後逃離了“白色恐怖”。張群正患病,跳牆時又摔傷了膝蓋,大家也絲毫沒有拋棄之意,互相攙扶在窮山惡水中奮力前進了六七百裏。然而,張群確實支持不住了,他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要大家離開後逃生。秦旦堅決反對:"遠離故土萬裏漂泊,如今更應該死生與共。"於是,秦旦留下照顧張群,杜德、黃強離開後去尋找救援。兩個人就此在深山老林裏採摘野果度日。杜德黃強幾天後到了高麗,見到了高麗國王後把孫權給公孫淵的一套頭銜原封不動送給了高麗國王,還說給您準備的禮物都被公孫淵那個雜種搶走了。高麗國王頓時高興起來,派人和這兩個人從深山老林中把秦旦張群找回來,並準備船隻把這幾個勇士從白山黑水送到了魚米之鄉,還帶上貂皮等貢品。這些人九死一生終於回到了故土,孫權見到他們後也大為驚訝,非常欣賞這四個人的膽識,立刻將他們都拜為校尉。網友中有那位是影視界的?這樣的題材不能視而不見啊!(片頭片尾別忘了提及西西河的電子趙括,哈哈。)
注1總體上講,蜀漢因為不置史官在史料中出的彩比魏吳要少。這幾年蜀漢有什麽內政外交建設,無法詳細考證。但青龍元年(公元233年)南方的少數民族因為法令苛嚴而再次爆發起義,被馬忠鎮壓,看來蜀漢內部也不是風平浪靜。同時,這似乎直接違反了諸葛亮在世時南方不曾反叛的說法。
注2虞翻的為人,相當直率,酒後更是狂言無忌。孫權大宴群臣時,他佯裝喝醉倒地不起,但孫權一走就坐了起來,為此孫權火冒三丈差點手刃了他。後來孫權和張昭談論神仙時,他又指著張昭的鼻子說:“這些傢夥都是死人而已,世上哪有什麽仙人!”孫權對這個傢夥忍無可忍,立刻把他發配到了交州,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出師未捷身先死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春,沉寂了三年的關隴再起硝煙。諸葛亮以十萬大軍,抱著誌在必得的決心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北伐戰役,並同時派使者入東吳請求孫權同時舉兵,力求東西策應。四月,他一反從祁山進兵的老套路,入斜穀出隴東,而且事先就在半路上設置了驛站專門轉送軍糧。然而,三年前司馬懿就料定他必出隴東,這時魏國又怎麽會沒有防備。魏國的將領大多主張在渭水北岸列陣憑藉天險固守,司馬懿不同意:“百姓都在渭河以南,這是必爭之地。”他也立即引軍渡過渭水,做出了背水一戰的姿態。司馬懿告訴部下,諸葛亮如果東進武功,依靠著山勢紮營,那麽我們確實有危險;如果紮營在西邊的五丈原,那麽我們則高枕無憂。司馬懿的這一番話,並非僅僅是料定了諸葛亮必然會在五丈原駐紮後來顯示自己料敵如神的“鬼話”。後來的進程也說明了五丈原的缺陷,就是對魏軍缺乏壓迫力,無論用什麽方法都奈何不了魏軍的一個“拖”字。司馬懿早就下定了避免速戰速決一錘子買賣,而依靠雄厚的“內力”拖垮蜀軍的決心,當然希望諸葛亮採取穩妥的方針。郭淮認為諸葛亮如果渡過渭河後占據北原,那麽將斷絕魏國通向隴西的道路並形成對魏軍的南北夾擊之勢,不得不防備。司馬懿贊同這個看法並立刻命令他前去駐防。郭淮的防禦工事還沒完工,蜀漢的軍隊果然蜂擁而至。郭淮勇猛出擊,把這些馬後炮趕跑。幾天後,蜀漢軍隊又大舉西向,郭淮又認定這必然是他們的聲西擊東的詭計,其真實目標必然是陽遂。果然,不久後蜀軍趁黑夜偷襲陽遂,但也被有備而來的魏軍打退。遭受這些局部的失利後,諸葛亮放棄了偷襲強攻邊角的策略,大軍和司馬懿對峙在五丈原而力圖先倚天屠龍解決魏軍主力。諸葛亮每次出兵都為軍糧而頭疼,這次幹脆命令士兵屯田於魏國平民間,力求當地解決。雙方又一次出現了對峙。
五月,東吳的孫權也配合諸葛亮的攻勢,同樣帶著十萬大軍親征合肥新城。同時,他命令陸遜諸葛瑾帶兵向襄陽,孫韶張承攻擊廣陵淮陰,三路大軍共同動手。滿寵在壽春,當時就要發兵增援合肥,但部下的田豫勸他再等一等:“孫權如此興師動眾,他的目標肯定不止是合肥一座城,而是想以合肥為誘餌逼我們決戰。我們還是讓他去攻堅,看他的銳氣如何在堅城下消磨,然後再出手則必然大獲全勝(也是敵駐我擾敵疲我打)。如果他們聰明,則不會真的去打合肥,我們又何必庸人自擾?現在出兵,正是他們所希望的。”這個時候揚州地區的魏軍還沒有做好戰鬥準備,滿寵於是先上表請求朝廷能派出禦林軍並立即命令各地的部隊結束休整準備戰鬥。散騎常侍(這個職位似乎相當於皇帝專門的參謀及秘書一類)劉邵建議:“如今滿寵手下能夠立即投入作戰的部隊不多,對付不了一鼓作氣的吳軍,不應該輕舉妄動。我們可以先派精銳的步兵五千騎兵三千大搖大擺地增援,並虛張聲勢要截斷吳軍的後路糧道。那麽,他們必然會驚慌失措而撤兵,我們則可以不戰屈人。”曹睿採納了這個建議。然而,滿寵看到東吳聲勢浩大,不知是想進一步誘敵深入還是底氣不足擔心合肥守軍覆滅,想進一步退兵到壽春。曹睿當即製止:“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敵人來則把他們擋在這三個地方,就是因為有些地方是必爭之地。孫權即使攻擊合肥新城,憑他的力量那裏打得下來?您隻要命令大家堅守,我即將親征。不過,我恐怕等我到了孫權就要逃。”說完,他先派秦朗(曹操的養子,他的父親就是秦宜祿,他的母親就是那個令關羽曹操神魂顛倒的美人)率兩萬人馬增援司馬懿,並明確下令:“您隻要堅守來消挫諸葛亮的銳氣,他進兵無路據守無功,時間一長糧食就成問題。靠擄掠(應該指諸葛亮屯田之舉)這樣的零敲碎打哪裏能應付十萬大軍的開支?那時候他必然要撤兵。到那時再追,則是百戰百勝。”作此一番“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部署後當年七月,曹睿親征孫權。滿寵得到這個消息,膽子也大了起來,派敢死隊趁吳軍不備一把火把他們的攻城軍械燒成了灰,連孫權的侄子孫泰都殺掉了。吳國的將士到了長江以北後也是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戰鬥力急劇下降。曹睿離著前線還有幾百裏,就大搖大擺地把這個消息“泄露”給孫權。孫權當初以為諸葛亮在關隴一帶能夠拖住魏軍主力,沒想到魏國這次是東攻西守,而曹睿則氣勢洶洶地親自要拿自己開刀,趕快來個“走為上計”免得自己蹩腳的陸軍出洋相。老大都逃了,攻擊廣陵淮陰的孫韶張承也無法硬撐,三路大軍就這麽被打退了兩路,再次驗證了“孫權親征定律”。
</br>
孫權公孫淵之間的這一段恩怨,最後迎來了一個足以讓後世的電影導演們趨之若鶩的驚險結尾。公孫淵為了收拾東吳的使者,先把他們的兵馬分散,其中秦旦、張群、杜德、黃強等人帶著六十人的兵馬被安排在了遼東以北二百裏的地方。他們心懷故國,四十多天後在秦旦的提議下約定起兵造反,寧可殺身成仁。然而,就在起義當天中午(他們約定晚上動手)機謀泄漏,當地太守立即關閉城門大搜捕,這些人無奈從城牆上跳下後逃離了“白色恐怖”。張群正患病,跳牆時又摔傷了膝蓋,大家也絲毫沒有拋棄之意,互相攙扶在窮山惡水中奮力前進了六七百裏。然而,張群確實支持不住了,他也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要大家離開後逃生。秦旦堅決反對:"遠離故土萬裏漂泊,如今更應該死生與共。"於是,秦旦留下照顧張群,杜德、黃強離開後去尋找救援。兩個人就此在深山老林裏採摘野果度日。杜德黃強幾天後到了高麗,見到了高麗國王後把孫權給公孫淵的一套頭銜原封不動送給了高麗國王,還說給您準備的禮物都被公孫淵那個雜種搶走了。高麗國王頓時高興起來,派人和這兩個人從深山老林中把秦旦張群找回來,並準備船隻把這幾個勇士從白山黑水送到了魚米之鄉,還帶上貂皮等貢品。這些人九死一生終於回到了故土,孫權見到他們後也大為驚訝,非常欣賞這四個人的膽識,立刻將他們都拜為校尉。網友中有那位是影視界的?這樣的題材不能視而不見啊!(片頭片尾別忘了提及西西河的電子趙括,哈哈。)
注1總體上講,蜀漢因為不置史官在史料中出的彩比魏吳要少。這幾年蜀漢有什麽內政外交建設,無法詳細考證。但青龍元年(公元233年)南方的少數民族因為法令苛嚴而再次爆發起義,被馬忠鎮壓,看來蜀漢內部也不是風平浪靜。同時,這似乎直接違反了諸葛亮在世時南方不曾反叛的說法。
注2虞翻的為人,相當直率,酒後更是狂言無忌。孫權大宴群臣時,他佯裝喝醉倒地不起,但孫權一走就坐了起來,為此孫權火冒三丈差點手刃了他。後來孫權和張昭談論神仙時,他又指著張昭的鼻子說:“這些傢夥都是死人而已,世上哪有什麽仙人!”孫權對這個傢夥忍無可忍,立刻把他發配到了交州,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出師未捷身先死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春,沉寂了三年的關隴再起硝煙。諸葛亮以十萬大軍,抱著誌在必得的決心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北伐戰役,並同時派使者入東吳請求孫權同時舉兵,力求東西策應。四月,他一反從祁山進兵的老套路,入斜穀出隴東,而且事先就在半路上設置了驛站專門轉送軍糧。然而,三年前司馬懿就料定他必出隴東,這時魏國又怎麽會沒有防備。魏國的將領大多主張在渭水北岸列陣憑藉天險固守,司馬懿不同意:“百姓都在渭河以南,這是必爭之地。”他也立即引軍渡過渭水,做出了背水一戰的姿態。司馬懿告訴部下,諸葛亮如果東進武功,依靠著山勢紮營,那麽我們確實有危險;如果紮營在西邊的五丈原,那麽我們則高枕無憂。司馬懿的這一番話,並非僅僅是料定了諸葛亮必然會在五丈原駐紮後來顯示自己料敵如神的“鬼話”。後來的進程也說明了五丈原的缺陷,就是對魏軍缺乏壓迫力,無論用什麽方法都奈何不了魏軍的一個“拖”字。司馬懿早就下定了避免速戰速決一錘子買賣,而依靠雄厚的“內力”拖垮蜀軍的決心,當然希望諸葛亮採取穩妥的方針。郭淮認為諸葛亮如果渡過渭河後占據北原,那麽將斷絕魏國通向隴西的道路並形成對魏軍的南北夾擊之勢,不得不防備。司馬懿贊同這個看法並立刻命令他前去駐防。郭淮的防禦工事還沒完工,蜀漢的軍隊果然蜂擁而至。郭淮勇猛出擊,把這些馬後炮趕跑。幾天後,蜀漢軍隊又大舉西向,郭淮又認定這必然是他們的聲西擊東的詭計,其真實目標必然是陽遂。果然,不久後蜀軍趁黑夜偷襲陽遂,但也被有備而來的魏軍打退。遭受這些局部的失利後,諸葛亮放棄了偷襲強攻邊角的策略,大軍和司馬懿對峙在五丈原而力圖先倚天屠龍解決魏軍主力。諸葛亮每次出兵都為軍糧而頭疼,這次幹脆命令士兵屯田於魏國平民間,力求當地解決。雙方又一次出現了對峙。
五月,東吳的孫權也配合諸葛亮的攻勢,同樣帶著十萬大軍親征合肥新城。同時,他命令陸遜諸葛瑾帶兵向襄陽,孫韶張承攻擊廣陵淮陰,三路大軍共同動手。滿寵在壽春,當時就要發兵增援合肥,但部下的田豫勸他再等一等:“孫權如此興師動眾,他的目標肯定不止是合肥一座城,而是想以合肥為誘餌逼我們決戰。我們還是讓他去攻堅,看他的銳氣如何在堅城下消磨,然後再出手則必然大獲全勝(也是敵駐我擾敵疲我打)。如果他們聰明,則不會真的去打合肥,我們又何必庸人自擾?現在出兵,正是他們所希望的。”這個時候揚州地區的魏軍還沒有做好戰鬥準備,滿寵於是先上表請求朝廷能派出禦林軍並立即命令各地的部隊結束休整準備戰鬥。散騎常侍(這個職位似乎相當於皇帝專門的參謀及秘書一類)劉邵建議:“如今滿寵手下能夠立即投入作戰的部隊不多,對付不了一鼓作氣的吳軍,不應該輕舉妄動。我們可以先派精銳的步兵五千騎兵三千大搖大擺地增援,並虛張聲勢要截斷吳軍的後路糧道。那麽,他們必然會驚慌失措而撤兵,我們則可以不戰屈人。”曹睿採納了這個建議。然而,滿寵看到東吳聲勢浩大,不知是想進一步誘敵深入還是底氣不足擔心合肥守軍覆滅,想進一步退兵到壽春。曹睿當即製止:“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敵人來則把他們擋在這三個地方,就是因為有些地方是必爭之地。孫權即使攻擊合肥新城,憑他的力量那裏打得下來?您隻要命令大家堅守,我即將親征。不過,我恐怕等我到了孫權就要逃。”說完,他先派秦朗(曹操的養子,他的父親就是秦宜祿,他的母親就是那個令關羽曹操神魂顛倒的美人)率兩萬人馬增援司馬懿,並明確下令:“您隻要堅守來消挫諸葛亮的銳氣,他進兵無路據守無功,時間一長糧食就成問題。靠擄掠(應該指諸葛亮屯田之舉)這樣的零敲碎打哪裏能應付十萬大軍的開支?那時候他必然要撤兵。到那時再追,則是百戰百勝。”作此一番“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部署後當年七月,曹睿親征孫權。滿寵得到這個消息,膽子也大了起來,派敢死隊趁吳軍不備一把火把他們的攻城軍械燒成了灰,連孫權的侄子孫泰都殺掉了。吳國的將士到了長江以北後也是水土不服疫病流行,戰鬥力急劇下降。曹睿離著前線還有幾百裏,就大搖大擺地把這個消息“泄露”給孫權。孫權當初以為諸葛亮在關隴一帶能夠拖住魏軍主力,沒想到魏國這次是東攻西守,而曹睿則氣勢洶洶地親自要拿自己開刀,趕快來個“走為上計”免得自己蹩腳的陸軍出洋相。老大都逃了,攻擊廣陵淮陰的孫韶張承也無法硬撐,三路大軍就這麽被打退了兩路,再次驗證了“孫權親征定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