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軍退走了,司馬懿也鬆了一口氣。部下都認為,蜀軍明年必定趁麥熟的季節再次出兵動武。隴右一帶沒有軍糧,要趕快在今年從關東運輸儲備。司馬懿不以為然:"諸葛亮兩次出兵祁山一次進攻陳倉,都因為軍糧拖後腿而被迫撤兵。如今回去後,他必然要積穀屯糧,沒有三年的準備不會動手。而這次他受挫於我們依山逄險的堅守戰術,將來一定會尋找打運動戰的機會,因此必定出兵隴東平原,而不是隴西。"雖然如此,司馬懿對軍糧的工作沒有鬆懈。經過這一戰,他再度認識到對付蜀軍的關鍵就是軍糧,於是立刻上表,從冀州等地遷五千農戶來上邽屯田,並在南安京兆天水等地煮鹽冶鐵,靜靜地等待著蜀漢的下一次攻擊。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時,要當時已經升任驃騎將軍的李嚴負責後勤運輸。然而,這是一道苦差事。客觀地講,成都江州(重慶)等地雖然富庶,但距離祁山太遠,而單靠漢中一地無論如何擔負不了幾萬大軍北伐的後勤重任。當年五月(麥收季節),正當蜀軍在前線取得"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勝利之時,天降大雨,李嚴的軍糧無法按時運到前線。一年前的大雨擋住了曹真的進攻,一年後的大雨則拖住了諸葛的後腿。李嚴害怕遭到斥責,先派人到前線勸諸葛退兵。當諸葛真的退了兵的時候,卻又故作姿態大吃一驚:"軍糧充足,為什麽要退兵!?"先要殺部下來解脫自己的罪名,又上表劉禪說大軍退兵是引誘魏國的計策。諸葛亮回來後,對他這一係列前後矛盾的行為一通列舉。鐵證如山之下,李嚴認罪。於是諸葛亮免去了李嚴的官職,廢其為平民百姓,但啟用了他兒子李豐繼續督管後勤。從此後與北麵的司馬懿一樣,諸葛亮也是休土務農演兵習武,雙方都在為下一次交鋒積蓄力量。


    看到蜀魏交鋒,東吳再次動起了淮南的主意。十月,孫權命令手下的中郎將孫布詐降引誘曹魏的揚州刺史王淩(殺董卓司徒王允的侄子,後來淮南一叛的發起人),並埋伏兵馬要他作曹休第二。王淩果然上當,請求滿寵派兵接應。然而滿寵卻不糊塗,認為這必然是東吳的陷阱,不肯發兵。王淩對滿寵一向有些不滿,之前就曾上表朝廷說他已經是廉頗老矣,應該撤換。正在這個節骨眼上,朝廷要滿寵入朝商議,滿寵臨走前特意囑咐部下,不能給王淩增兵。王淩得不到援軍,就命令手下的一將帶著七百兵去接應孫布,比當年的曹休膽子還大。孫布半夜突襲,這個倒黴的傢夥傷亡過半丟下了幾百具屍體後連夜逃走。王淩打了敗仗,當然沮喪;東吳才得到這麽一點戰果,大概也很失望。滿寵到朝廷後,曹睿一看,身體很硬朗嘛,慰勞一番後命令他再次出鎮揚州。滿寵歷任汝南太守等職,獨統一方已經有二十多年了,相當的有威望。


    注1大司馬即太尉,與大將軍同為全國最高軍事長官。雙方的關係微妙,一般來講大司馬多榮譽而大將軍多實權,但並不絕對。從曹真司馬懿都是從大將軍升任大司馬(太尉)來看,魏國大司馬一職地位在大將軍之上。


    注2寫到這裏,我氣就不打一處來。三國演義的那個電視連續劇,居然把木牛流馬拍成了永動機!三國演義作為小說,對具體場景的描寫多有違反歷史甚至常識的地方,電視劇是一個很好的澄清機會。我到不指望能把五關六將等都依照歷史而刪除,但把木牛流馬進行一個復原應該不難吧。想起那些永動機,呸!


    白山黑水連吳越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從祁山退兵後,蜀漢迎來了一個難得太平的三年(注1)。然而,蜀漢的平淡並不意味著天下的太平,吳魏內部外交內政的紛爭愈演愈烈。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元月,孫權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慶氣氛中時,卻得到了一個噩耗:他的兒子孫慮去世。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可想而知,他的太子孫登也不得不從武昌來到建業勸慰這時已經五十多歲的老爸。為了盡到兒子的孝心,也因為陸遜鎮守武昌忠誠勤懇令人放心,孫登從此就留在了建業孫權的身邊。無獨有偶,二月曹睿的女兒曹淑也夭折。曹睿這時候三十都不到,他的女兒才八歲。遭到如此打擊,曹睿同樣痛不欲生,又是立廟祭祀,又是找已經去世的童男合葬,還要親自去許昌參加葬禮。曹操曹丕去世的時候,葬禮都相當簡單,如今為了一個乳臭未幹的小丫頭這麽興師動眾,當然招致了群臣的反對。陳群楊阜等人都勸曹睿,當年您的父親曹丕和您的奶奶(曹操的妻子卞氏)去世時,您都沒有送葬,並非您不孝,不就是因為如今的天下還沒有到可以大張旗鼓地辦私事嗎?如今不但您要去,還要把後宮的人全都帶去“公費旅遊”,浪費的都是公款啊。還有一點他們大概沒好意思說,就是文帝曹丕曾下詔命令禁止厚葬,您這麽幹,不是帶頭違法亂紀?曹睿正在氣頭上,當然聽不進去。三月,執意去了許昌辦葬禮。曹睿為人,在攻吳取蜀外交內政上都很有建樹,但就是在自己的私生活上糊塗。遺憾的是,他如果僅僅是個平民百姓這些到算不上什麽太大的缺點,但偏偏他是皇帝。這樣,沉重的負擔就自然轉嫁到了平民百姓的頭上。


    曹睿是私事糊塗,然而這個時候的孫權,卻連公事都糊塗起來了。他因為看到國中缺馬,就派人遠赴遼東到公孫淵那裏想辦法。大家都認為這樣的想當然不可行(後來孫權從高麗那裏弄到了些馬,滑稽的是對方給了一百匹,他卻因為船的容量有限隻運回來八十),他也全都當作耳旁風。遼東的公孫家自從董卓大亂後就仗著山高皇帝遠割據一方,一直是個獨立王國。公孫度在董卓進洛陽之前就到了遼東,當時不少人為了躲避中原的戰亂都到了他手下,比如和華歆共創“割席絕交”之詞的管寧。為了加以拉攏,曹操曾給了他一個武威將軍的頭銜和永寧鄉侯的爵位,公孫度對此一番"恭維"卻勃然大怒:“我在遼東稱王,當什麽永寧鄉侯!”曹操給他的印綬被他扔在一旁。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在曹操攻克鄴城的同時公孫度去世,他的兒子公孫康繼位。公孫康死後,經過一番明爭暗鬥其次子公孫淵終於於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擊敗了他人,成了遼東的新任土皇帝。曹魏對遼東鞭長莫及,隻能以加官進爵的方式對這個獨立王國進行拉攏和名義上的控製。然而,這個公孫淵腳踩兩隻船,帶著魏國遼東太守的頭銜私下結交東吳。曹睿當然不答應,太和六年九月命令田豫等人海陸並進收拾這個吃裏爬外的傢夥。田豫等沒能把公孫淵怎麽樣,卻打聽到了孫權派的使者就要返航的消息。這個季節西北風強勁海浪很大,田豫估計吳國的使者必然要找地方避風,就先到可能的地方埋伏。果然,東吳的船為了躲避風浪一頭鑽進了田豫的口袋,當即被斬殺。孫權馬沒要來,卻損兵折將,賠錢(東吳的使者既然是要買馬,錢總不會少帶)更是當然的。他這時才想起來當年虞翻曾說過這麽幹不行,趕快把這個無神論者(注2)從交州(如今的廣西海南一帶)調回來。然而,晚了,虞翻此時已經去世,他僅僅迎回了一幅靈柩。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簡稱周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簡稱周郎並收藏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