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歷史] 《三國誌》作者:簡稱周郎【完結】


    文案:


    把麻煩的三國風雲,簡寫,q版寫,嗬嗬


    第1卷


    東漢的衰敗


    單純從年號上看,名正言順的三國時代開始於魏文帝曹丕廢漢獻帝劉協,三國各自稱帝稱王。然而,硬說三國開始於曹丕,誰都不會同意。原因就是那個時候的東漢,早就名存實亡了。因此,談到三國時不能不先談一談。


    東漢的幾個皇帝,除光武帝劉秀外幾乎都是“少年得誌”。後漢書中記載,自孝和皇帝以來即位時最年長的少帝不過17歲(注1),最“年輕”的孝殤帝劉隆不過100多天!乳臭未幹的小孩焉能君臨天下?權力自然就落到了親朋(外戚)好友(宦官)的手裏。後宮幹預朝政,天下從來沒有太平過,更何況東漢幾十年如一日地貫徹這一基本國策?


    漢靈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時任太常的江夏人劉焉看到天下大亂盜賊四起(黃巾起義已經爆發),建議:“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離叛。宜改置牧伯,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簡單地說,就是要從中央選派要員加強對地方的領導,並擴大地方官的權力使其能夠更加有力地鎮壓各地的叛亂。這一建議被採納,劉焉也親自出任益州牧。這一三國演義中並未提及的政策卻大大影響了後世幾十年的風雲。


    公平地講,東漢末年是個腐敗透頂的時代。桓靈時公開賣官,連公卿這樣的官職也一千萬八百萬地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一時拿不出錢甚至可以賒欠!這樣的官員上了台,除了拚命“賺錢”外還能幹什麽?這樣的朝代不滅亡才是奇蹟。但仔細地分析一下,它的滅亡卻不是“秦朝方式”,即亡於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連黃巾大起義也未能將其顛覆;而是“周朝方式”,即亡於地方官(諸侯)的反叛不臣。董卓後有誰對朝廷真正忠誠過?究其原因,劉焉的政策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央要員下派地方,手中有了相當的權力,對付黃巾當然更加靈活有力,那麽反過來對付中央呢?所謂的朝廷不過是一群婦女兒童殘疾人(嘿嘿,這麽稱呼宦官夠客氣了吧),太常劉焉(益州牧)太僕黃琬(豫州牧)宗正劉虞(幽州牧)本來就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裏,更何況現在已經山高皇帝遠?這個政策的實行,實際上把東漢由中央集權變成了分封。這就是東漢末年諸侯林立,群雄並起的原因.


    這個時候,外戚宦官之間的狗咬狗愈演愈烈。中平六年,靈帝崩,少帝劉辯以17歲的“高齡”繼位。外戚大將軍何進與司隸校尉袁紹等人計議誅殺宦官,卻又不聽陳琳曹操的勸告執意召董卓勒兵進京。董卓是當時的悍將,“膂力過人,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羌胡所畏。”因戰功拜前將軍。因為疑慮他擁兵自重朝廷屢次要升遷他為少府(財政部長,九卿之一),並州牧,來個明升暗降,他都推辭掉了。這次是個苦差事,他能高高興興地來嗎?一旦來了,又會是為什麽呢?


    董卓真的來了,但何進卻沒看到。這個大將軍實在太廢物,還沒等到董卓的兵馬就因為事情泄漏引火燒身,自己反被“殘疾人”騙進宮中作掉了。袁紹袁術等人一看,哪裏肯甘休當即放火燒宮門進攻要完成何大將軍“遺誌”。宦官們見勢不妙,連忙劫持了少帝及陳留王劉協(就是後來的漢獻帝,當時隻有9歲)逃跑。董卓在路上看到城中火起,匆忙趕來,正和逃難的少帝獻帝撞上。17歲的少帝看到董卓的大軍,嚇得隻是哭,倒是9歲的劉協侃侃而談,提及城中的禍亂。17歲的大哥哥還不如9歲的小弟弟,也難怪被人看不起後來倒黴。


    外戚宦官兩敗俱傷,董卓這樣的野心家當然要混水摸魚。然而,他來得匆忙,隨身的兵馬隻有三千,於是他在大家的眼皮底下演出了一幕瞞天過海的妙戲。他先在洛陽城紮了一個大軍營,夜裏把自己的人馬偷偷調出洛陽,白天在堂而皇之地調進洛陽。就這樣,這個把戲重複了四五天而沒有被人戳穿。大家看到董卓的援軍源源不斷,洛陽城中哪個肉長的還敢抗拒董卓的鐵騎?何進的部將群龍無首隻好投靠了董卓。呂布殺掉執金吾丁原後也歸降了董卓。於是,董卓大權獨攬,官職也蹭蹭蹭往上漲,太尉,相國,還來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自比蕭何。看著少帝窩囊,更欺負少帝窩囊,廢為弘農王,另立9歲的陳留王劉協為獻帝。後來大概是因為大老粗看窩囊廢,越看越別扭,殺掉了事。


    董卓廢少帝立獻帝,標誌著漢朝的權威徹底被摧毀。這樣看來,三國演義以何進董卓開頭是很有道理的。從此,各地諸侯對東漢的中央政權不再有任何實質上的尊敬。後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也好,叫嚷著安漢興劉的劉備也罷,都是在利用巧妙的口號來獲取實際的利益。挾天子令諸侯,挾天子是手段,令諸侯是目的;安漢興劉,安的是哪裏的漢,興的又是誰家的劉?


    董卓是個粗人,到了天子腳下也幹不了細活。看到洛陽城中富庶,就放縱士兵搶劫強姦,當上了強盜頭子。搶完活人搶死人,何太後下葬不久,董卓連陪葬的寶貝也席捲一空。“又奸亂公主,妻略宮人,虐刑濫罰,睚眥必死”,搞得人人自危。看著洛陽及長安銅人不順眼,就沒收了兩京全部的銅人銅馬,並拿他們當原料粗製濫造銅錢。一來引發了通貨膨脹,一石穀子能賣到數萬銅錢(大概也要有一石了)?;二來這樣的粗製濫造的貨幣又不好用,天下當然是怨聲載道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簡稱周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簡稱周郎並收藏三國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