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光纜穿過村莊時,群眾簞食壺漿,夾道歡迎。捧出最好的菜,最醇的酒,敬獻子弟兵。部隊不願挖地基,他們就自己挖,部隊不願拆橋,他們就自己拆,他們說:“金珠瑪米是真正的活菩薩!”


    於是,五十三旅施工走到哪裏,藏族群眾扶老攜幼,就跟到哪裏,兩人一組,幫助部隊挖溝放纜。年幼的孩子,則端茶送飯,秉燭照明,小小的燭光,映紅了孩子們一張張笑臉,照亮了戰士們的心。


    於是,當一車車滿載藏胞深情的慰問品送到工地的時候,當慰問團的青年男女在寒風中載歌載舞的時候,這群“流血流汗不流淚”的鋼鐵硬漢,一個個都哭了。


    光纜工程勝利竣工了,藏胞像慶祝自己的盛大節日一樣,歡送子弟兵。山南地委領導、行署副專員嚴仕金親自將一麵大紅錦旗,送到部隊,上書16個大字:胸有人民,秋毫無犯;為民建纜,勞苦功高。這是善良淳樸的藏族人民對五十三旅官兵熱誠為民的崇高評價,也是對他們艱苦奉獻的最高獎賞。


    第61章 老西藏精神開新花


    ——記日喀則軍分區珠峰腳下“菜籃子工程”


    楊國欽


    開春後的4個月,倘若在祖國內地,已是春色滿園,百花盛開;特別是那一片片綠油油、青蒼蒼的蔬菜地真叫人垂涎欲滴。而在西藏日喀則邊防的廣裹的土地上,卻依然是冰雪皚皚,寒氣襲人,萬事萬物仿佛還在冬眠。狂風肆虐,吹得核桃大小的石頭在地上打滾,被風捲起的黃沙四處不定地飛揚,就像一條條黃蛇在山脊和路旁隨處可見,就連山坡上和山坳裏生長出的生命力極強的地柏椏也很不情願地被染黃了衣衫。


    這個時節,邊防官兵是吃不到新鮮蔬菜的。看到一個個可愛的幹部戰士缺乏維生素,指甲凹陷,嘴唇開裂,經常滲血,口腔潰爛的情景,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為了讓官兵吃上新鮮蔬菜,我們不惜代價到市場購買新鮮蔬菜。但等從拉薩或日喀則市買到的微不足道的新鮮蔬菜,送到幾百公裏外的邊防一線時,新鮮菜被凍爛、變黃,已經不新鮮了,不僅散發出各種怪味,而且造成夥食費的超支。“吃菜難”的問題仍然不能解決。我想,買菜,隻能管一時,而且靠不住,管不了長遠;隻有想方設法向大自然挑戰,自己動手種出菜來,才是解決問題的好出路。進藏部隊在條件極差的五六十年代就在這片土地和邊防上種出了菜,養了豬,我們現在條件比過去好的多,更應發揚老西藏精神,去戰勝困難。於是,我們立誌改變“吃菜難”這種局麵。我們日喀則軍分區部隊大多駐在被生物學家稱為“生命禁區”的高寒地帶,在有的哨卡上曾有過“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四季穿棉襖”的真實寫照。長期以來,官兵們的盤中餐幾乎見不到一片綠色蔬菜和鮮肉食品,都是長年庫囤的防腐罐頭和壓縮幹菜。1995年初,分區黨委開始下決心改變長期吃脫水幹菜的狀況。下大力發展農副業生產,先後在日喀則、江孜、亞東、吉隆等氣候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建起了生產基地,但終因地理環境、氣候和種植經驗不足等原因,往往是費神不少,收效甚微。


    麵對這種現實,我作為當時分管後勤工作的領導,始終不甘心,及時分析查找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決心依靠科技與自然較勁,向無情的荒山要菜,向呆板的凍土要營養。在分區黨委的支持和號召下,一場科學技術與惡劣自然環境的戰鬥開始了,依靠科技發展農副業生產的熱潮迅速掀起,同時,在這場改革創新中湧現出了一批“英模”人物和不甘失敗、敢於與自然挑戰的軍中兩用人才。


    1995年夏,分區原司令員王炳文同誌利用休假的機會,從貴州省農資種籽公司購回18公斤優質玉米種,四處請教農業專家,討教高原玉米種植技術及調理知識,並在分區農場進行試種,但因高寒缺氧、晝夜溫差大,種子不能預期出土和生長。為了種活玉米,官兵們硬是像侍候十月懷胎的母親一樣,對這“過月”的孩子不露麵而十分著急和擔心,但這“孩子”終於出世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為讓出世的“孩子”健康成長,官兵們沒少操心。在玉米受粉期間,為防止狂風、大雨和冰雹的襲擊,官兵們想盡了一切辦法進行管護。通過細心的照顧和科學管理,25畝玉米試種成功了,當日喀則地委桑珠書記得知這一消息後,及時召集地方黨政幹部在田間召開了現場會,使玉米生產在日喀則地區得到了推廣。


    玉米種成了,大家倍受鼓舞。我們派人員和車輛從離分區駐地698公裏以外的林芝地區購回了竹竿、從內地購回了塑料薄膜,開始用竹竿修成地上溫室,雖出成效,但抗風能力很差,即使用雙層塑料薄膜也不行。冬天受凍種不了菜。事後又改成半地下溫室,抗風能力仍然不強,官兵們就用麵粉袋製做成香腸似的沙條放在大棚上抗住了強風,但竹竿又不耐用,年年換。現又用鋼筋、鋼管等耐用性較強的建材,較好地解決了溫室年年建、年年修補的問題。使各種蔬菜有了“安樂窩”。


    軍需科的同誌不辭辛勞深入邊防一線,潛心鑽研各地土壤特點,總結出在邊防一線種菜要移土換土規律。特別是溫室換土工作量特大,先挖深1。6米至1。8米將原沙石挖出運開,然後從很遠的地方搬來鬆土與牛糞混合放進溫室,運來的添土達60至80厘米厚,給種菜奠定良好的溫床。在官兵發展創新的情況下,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全分區建成了180個共計36000平方米的半地下溫室。並堅持增加羊糞等農家肥,不斷改良土質。為增強溫室的抗寒和防風能力,官兵們在溫室裏套三層薄膜,還將破舊的床褥縫連起來,夜晚搭蓋在溫室上,增加溫度。較好地提高了溫室的使用時間。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屋脊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藏軍區政治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藏軍區政治部並收藏世界屋脊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