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把中央對西藏人民的關懷落到實處。軍區司令員蒙進喜、政委胡永柱非常重視,成立了以胡昌政副司令員任組長的光纜施工指揮小組,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有關工作,定下決心:選派精兵勁旅參戰,兩個月內完成任務。他們經過認真細緻的分析研究,將其中最艱巨的247公裏路段的施工任務,壓在了五十三旅官兵的肩上。


    ●“生命禁區”的生死之戰


    五十三旅曾是一支戰功赫赫威名遠播的英雄部隊,先後轉戰過冀、魯、豫、蘇、藏等10多個省市,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多次受到上級和中央軍委的表彰。


    新的歷史時期,五十三旅時刻牢記江主席關於要和西藏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囑託,自覺實踐“兩個轉變”,深入開展擁政愛民工作,有力地鞏固和發展了新形勢下的軍政軍民團結,先後5次被國家民委、總政治部、成都軍區、西藏軍區及自治區評為“民族團結先進單位”、“雙擁工作先進單位”、“扶貧濟困先進單位”,湧現出了16個先進集體和321名先進個人,秘群科科長多木旦還受到了江主席的親切接見,駐地米林縣連續4次獲得自治區和全國“雙擁模範縣”稱號。受領任務後,五十三旅官兵十分清楚:部隊施工的地域不僅要穿過5座海拔5000多米、終年積雪的大山,平均海拔高達4700米,含氧量不到內地的一半,而且沼澤水網密布,山陡穀深,岩石堅硬。要在這個比蘭西拉光纜工程還要艱苦、危險幾倍的地方施工,那將是一場生死之戰,但他們沒有被險惡所嚇倒。為了圓滿完成任務,旅、團、營領導穿上工作服,背上背包,來到了連隊,與官兵同吃同住同施工,帶頭揮起了鐵鎬,掄起了大錘。後勤部門的官兵,送醫送藥,送飯送水,保障到一線,服務到一線,戰鬥到一線。


    官兵的汗流在了一起,領導和群眾的勁使在了一起。鄧多河猶如一條玉帶般,纏繞在海拔5300米的鄧多山下,光纜10多次穿過河中。擔任此段施工的四營官兵每天穿短褲,泡在零下4c的冰水裏激戰,分不清哪是鼻子哪是眼睛。一天中午,部隊在截流一段河流時,由於水流湍急,沙袋、石塊一投入水中,瞬間就被捲走了。檢查工作路過此地的旅長孫德宇一見,二話沒說,脫下外衣縱身跳入齊腰深的冰水中。副旅長嶽安德、政治部主任龐伯永也跳了下去,營長喻海權、教導員賈琪帶領戰士們也緊隨其後,躍入水中,他們手拉手,肩並肩,用身體組成了一道截流大壩。一批官兵因寒冷過度倒在水中,另一批官兵又沖了上去……擋水堤壩築成了,而堵水的4o多名官兵個個臉色鐵青,四肢僵硬,半晌說不出話來。


    格金山,海拔5300米,高原四季每天從這兒走過。由於氣候反覆無常,戰士們隻好穿著大衣和雨衣施工,但施工速度太慢了,戰士們索性光著膀子幹。他們一會兒被澆成落湯雞,一會兒又被曬成剛出土的“兵馬俑”,一會兒被漫天大雪披上銀裝,一會兒又被黃沙裹成泥人。一天下午,戰士陳曉鵬正埋頭在摔死羊子彎斷蛇的絕壁上用繩子拴著懸空打炮眼,突然烏雲四起狂風大作,一塊拳頭大的石頭如離弦之箭,向他頭部砸了過來,他卻毫無察覺。說時遲,那時快,緊挨著他的班長吳中建眼疾手快,用力一把將他推開,石頭擦耳而過,吳中建卻因用力過猛,撞在岩石上,頭部和手背受傷,鮮血染紅了綠色的軍衣。但他寧肯“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隻簡單地包紮了一下,又繼續投入戰鬥。


    亞堆紮拉,海拔5200米,方回百裏,杳無人煙。這裏是百裏風區,“三級四級不叫風,十級狂飆常串門,小風颳得石頭飛,大風颳得汽車滾”。戰鬥在這裏的,是能吃大苦,耐大勞的九連。在無遮無掩的“生命禁區”,做熟一頓飯已屬不易,可端到戰士們手中時,常常是半碗米飯半碗沙。水是生命之源,而奮戰在這裏的官兵連淘米、洗菜的水都要到5公裏的山外去挑,他們時常經受著缺水的煎熬。狂風中,帳篷就像幾片樹葉,稍不留神,就被卷得無影無蹤,戰士們隻好睡在沙窩裏。碩大的肥鼠,就像帳篷的主人,勞累了一天的官兵還未進入夢鄉,它們已上躥下跳,遊行示威了……


    麵對這些,連長江濤、指導員林洪弟一語擲地有聲:“我們是紅軍的後代,十八軍的傳人,困難麵前有九連,九連麵前無困難。”九連官兵靠著這種精神,腰繫繩子,在一眼望不見底的絕壁上,懸空打炮眼、裝藥,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搏鬥。一天夜裏,疲憊了一天的戰士們剛剛躺下,狂飆又起,碗口粗的電線桿被攔腰折斷,帳篷瞬間颳得無影無蹤。戰士們幹脆帶著工具,上了工地。旅長孫德宇、政治部主任龐伯永聞訊,摸黑走了10多公裏山路前去看望官兵。當他們看到戰士們一個個半跪在纜溝裏頂風掘進,止不住熱淚盈眶,挨個與戰士們親切握手,激動地說:“五十三旅有你們,我們就放心了,我們感謝你們!”


    百舸爭流海讓路,號子一響浪滔天。五十三旅不畏艱險,眾誌成城,僅用26天,就完成了60天才能完成的任務。


    ●雪山無言可作證


    生物學家曾言:“人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區定居,屬於‘生命禁區’,將無法生存。”五十三旅不僅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地方頑強地生存了下來,還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創業”的“老西藏精神”,用自己的雙手在原本沒路的地方,開出了一條閃耀青春光采的奉獻之路。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世界屋脊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藏軍區政治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藏軍區政治部並收藏世界屋脊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