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政府17名成員中民主論壇占9人,除總理外,還有國防、內務、外交、司法、工商、交通和通訊、環境保護、文教等主要部長職務。獨立小農黨擁有農業、勞動和兩個不管部部長職務。基督教民主人民黨任福利部長。其他三個部長由無黨派人士擔任。
190年4月2日,匈國會通過190年第1號法令,即匈牙利共和國成立後的第1號法令,內容如下:“通過自由選舉產生的新國會認為自己刻不容緩的任務是,將1946年10月革命和自由鬥爭的歷史意義寫進法律。
匈牙利近代史上這一光輝事件同1848~1849年的革命和自由鬥爭具有同等的意義。
1946年秋匈牙利發生的這場革命證明了民主的社會製度是能夠建立的,為祖國的獨立而作出的任何犧牲都不會徒勞無益。革命後的鎮壓重新恢復了舊政權,但1946年精神卻永遠留在人民心中。
新的國會認為自己有責任喚起並保持對1946年革命和自由鬥爭的紀念。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64
國會宣布,將竭盡一切努力保衛符合1946年精神的多黨製民主、人權和民族獨立。為此,它在第1次會上第1號法令中作出如下決定:1國會將以法律形式永遠紀念1946年革命和自由鬥b爭;2將10月23日,1946年革命和自由鬥爭的第一天,也b即是匈牙利共和國1989年成立的日子,法定為國慶節“。
至此,匈牙利反對黨通過自由大選掌握了全部政權。
26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喪失政權
第一節 雅克什當政時期的政策
雅克什擔任捷共中央總書記後,捷所麵臨的國內外形勢更為嚴峻。戈巴契夫所提出的改革和新思維,蘇聯和東歐其他國的重大變化,對捷形成強大的壓力和衝擊。捷國內的反對派勢力迅速發展,逐步成為與捷共抗衡和爭權的政治勢力。不少人要求捷領導放棄僵化政策,為1968年事件平反,加速改革和民主化。捷共內部開始分化,領導地位動搖。在這種風雨飄搖的形勢下,雅克什等人基本上執行其前任胡薩克的政策,更傾向於維持現狀,以保住捷共的領導地位。為此,他們不得不提出改革和民主化的口號,但強調不應照搬蘇聯的作法,應按照本國條件來製定政策,力圖穩中求變,現在讓我們來分析雅克什是怎樣處理他麵臨的三大難題的。
一、在對待1968年事件的問題上,堅持捷共領導的原有立場,拒不讓步。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64
1968年問題是20年來一直困擾捷領導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捷在改革上難以突破禁區,邁不開大的步子;幾十萬受打擊和株連的黨員和群眾得不到解放;捷依然是被占領的國家,對外難以執行獨立自主的政策。而要解決1968年問題,就要對它進行重新評價,承認杜布切克的改革的正確和蘇聯出兵的錯誤。這就等於否定了捷共領導本身。雅克什等當然不能同意。但形勢的發展不以捷共領導人的意誌為轉移。波匈等國領導人在對本國一些歷史問題進行重新評價的同時,提出要重新評價捷1968年事件。
波匈領導首先發表聲明,認為蘇聯等國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是“根本性的錯誤”
,是“幹涉別國內政”。蘇聯一些研究機關提出應重新評價捷1968年事件,蘇領導內部打算承認蘇出兵侵捷“純屬蘇方錯誤”。捷領導人雅克什等對此十分惱火,公開批評波匈“幹涉捷內政”
,“幫捷國內反社會主義勢力的忙”
;對蘇聯也表示不滿,進行內部交涉,希望蘇聯不要重新評價1968年事件。
捷國內反對派抓住1968年問題不放,要求為其平反。不少黨員和群眾也認為,為1968年事件平反,已是順理成章,不這樣做,捷改革和民主化無法起步。但是雅克什等堅持原有立場,1989年3月30日他在捷共中央全會上重申,捷共對1968年事件的立場“不變”
,仍然堅持1970年12月捷共中央全會所通過的《教訓》這一文件的立場,即認為1968年事件是“反社會主義的反革命事件”
,蘇聯等4國出兵是對捷的“國際主義援助”。雅克什等還聲稱,捷現在所進行的改革,與1968年的改革毫無共同之處。
為了緩和捷國內的不滿情緒,捷領導在1968年問題上也表現出一點鬆動。
雅克
46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什1989年6月14日在中央全會上談到1968年後被清洗的捷共黨員時說,可以接受那些真誠為社會主義工作、積極支持黨的政策和願意回到黨內的人重新入黨,還籠統地說,要承認1968年捷共1月全會的結論。
1但這被人們說成是一種宣傳姿態,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二、在改革問題上,捷領導一直麵臨著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它不能不改,但又不能深入地改捷領導指出,改革是為了加強社會主義,不是搞私有化;要擴大企業權力,但堅持通過計劃來管理國民經濟;運用價值手段,但不允許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剝削他人,非法致富;加強對外經濟交往,包括發展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貿關係,但不應過多地借外債。在具體政策上,仍堅持1987年2月通過的《37條》,步子更加謹慎,強調要作充分的準備,包括一係列的立法和試點工作。捷領導人著重指出,在改革上不能被種種壓力所左右,不能不顧本國條件,操之過急;也不徘徊等待,止步不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行動起來,不必等待上麵的具體指示。過去,捷在大政方針上,一直是向蘇聯學習,亦步亦趨。現在,在改革等問題上,同蘇聯領導拉開了距離,同不大主張進行改革的民主德國和羅馬尼亞的領導人加強了關係,引起了戈巴契夫的不滿。為了給改革作準備,捷製定和修訂了許多法律,如國營企業法、股份公司
</br>
190年4月2日,匈國會通過190年第1號法令,即匈牙利共和國成立後的第1號法令,內容如下:“通過自由選舉產生的新國會認為自己刻不容緩的任務是,將1946年10月革命和自由鬥爭的歷史意義寫進法律。
匈牙利近代史上這一光輝事件同1848~1849年的革命和自由鬥爭具有同等的意義。
1946年秋匈牙利發生的這場革命證明了民主的社會製度是能夠建立的,為祖國的獨立而作出的任何犧牲都不會徒勞無益。革命後的鎮壓重新恢復了舊政權,但1946年精神卻永遠留在人民心中。
新的國會認為自己有責任喚起並保持對1946年革命和自由鬥爭的紀念。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64
國會宣布,將竭盡一切努力保衛符合1946年精神的多黨製民主、人權和民族獨立。為此,它在第1次會上第1號法令中作出如下決定:1國會將以法律形式永遠紀念1946年革命和自由鬥b爭;2將10月23日,1946年革命和自由鬥爭的第一天,也b即是匈牙利共和國1989年成立的日子,法定為國慶節“。
至此,匈牙利反對黨通過自由大選掌握了全部政權。
26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喪失政權
第一節 雅克什當政時期的政策
雅克什擔任捷共中央總書記後,捷所麵臨的國內外形勢更為嚴峻。戈巴契夫所提出的改革和新思維,蘇聯和東歐其他國的重大變化,對捷形成強大的壓力和衝擊。捷國內的反對派勢力迅速發展,逐步成為與捷共抗衡和爭權的政治勢力。不少人要求捷領導放棄僵化政策,為1968年事件平反,加速改革和民主化。捷共內部開始分化,領導地位動搖。在這種風雨飄搖的形勢下,雅克什等人基本上執行其前任胡薩克的政策,更傾向於維持現狀,以保住捷共的領導地位。為此,他們不得不提出改革和民主化的口號,但強調不應照搬蘇聯的作法,應按照本國條件來製定政策,力圖穩中求變,現在讓我們來分析雅克什是怎樣處理他麵臨的三大難題的。
一、在對待1968年事件的問題上,堅持捷共領導的原有立場,拒不讓步。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64
1968年問題是20年來一直困擾捷領導的重大政治和社會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捷在改革上難以突破禁區,邁不開大的步子;幾十萬受打擊和株連的黨員和群眾得不到解放;捷依然是被占領的國家,對外難以執行獨立自主的政策。而要解決1968年問題,就要對它進行重新評價,承認杜布切克的改革的正確和蘇聯出兵的錯誤。這就等於否定了捷共領導本身。雅克什等當然不能同意。但形勢的發展不以捷共領導人的意誌為轉移。波匈等國領導人在對本國一些歷史問題進行重新評價的同時,提出要重新評價捷1968年事件。
波匈領導首先發表聲明,認為蘇聯等國1968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是“根本性的錯誤”
,是“幹涉別國內政”。蘇聯一些研究機關提出應重新評價捷1968年事件,蘇領導內部打算承認蘇出兵侵捷“純屬蘇方錯誤”。捷領導人雅克什等對此十分惱火,公開批評波匈“幹涉捷內政”
,“幫捷國內反社會主義勢力的忙”
;對蘇聯也表示不滿,進行內部交涉,希望蘇聯不要重新評價1968年事件。
捷國內反對派抓住1968年問題不放,要求為其平反。不少黨員和群眾也認為,為1968年事件平反,已是順理成章,不這樣做,捷改革和民主化無法起步。但是雅克什等堅持原有立場,1989年3月30日他在捷共中央全會上重申,捷共對1968年事件的立場“不變”
,仍然堅持1970年12月捷共中央全會所通過的《教訓》這一文件的立場,即認為1968年事件是“反社會主義的反革命事件”
,蘇聯等4國出兵是對捷的“國際主義援助”。雅克什等還聲稱,捷現在所進行的改革,與1968年的改革毫無共同之處。
為了緩和捷國內的不滿情緒,捷領導在1968年問題上也表現出一點鬆動。
雅克
46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什1989年6月14日在中央全會上談到1968年後被清洗的捷共黨員時說,可以接受那些真誠為社會主義工作、積極支持黨的政策和願意回到黨內的人重新入黨,還籠統地說,要承認1968年捷共1月全會的結論。
1但這被人們說成是一種宣傳姿態,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二、在改革問題上,捷領導一直麵臨著國內外的強大壓力,它不能不改,但又不能深入地改捷領導指出,改革是為了加強社會主義,不是搞私有化;要擴大企業權力,但堅持通過計劃來管理國民經濟;運用價值手段,但不允許損害國家和社會利益,剝削他人,非法致富;加強對外經濟交往,包括發展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貿關係,但不應過多地借外債。在具體政策上,仍堅持1987年2月通過的《37條》,步子更加謹慎,強調要作充分的準備,包括一係列的立法和試點工作。捷領導人著重指出,在改革上不能被種種壓力所左右,不能不顧本國條件,操之過急;也不徘徊等待,止步不前,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行動起來,不必等待上麵的具體指示。過去,捷在大政方針上,一直是向蘇聯學習,亦步亦趨。現在,在改革等問題上,同蘇聯領導拉開了距離,同不大主張進行改革的民主德國和羅馬尼亞的領導人加強了關係,引起了戈巴契夫的不滿。為了給改革作準備,捷製定和修訂了許多法律,如國營企業法、股份公司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