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2月20日,波蘭統一工人黨舉行五屆七中全會。
全會選舉蓋萊克為第一書記。新當選的政治局委員有:彼。雅羅謝維奇、愛。巴比烏赫、斯。奧爾紹夫斯基、米。莫查爾和楊。希德拉克。哥穆樂卡圈子裏的人,全部離開政治局。
12月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62
23日,第五屆議會接受斯彼哈爾斯基辭去國務委員會主席的請求,選舉西倫凱維茲為國務委員會主席,任命雅羅謝維奇為部長會議主席。
就這樣,人民波蘭結束了為期14年的哥穆爾卡時期,開始了長達10年的蓋萊克時期。
第三節 蓋萊克和他的“高速發展戰略”
愛德華。蓋萊克,1913年1月6日出生於卡托維茲省本金縣波隆布卡一個礦工世家。他的曾祖父就是礦工,他的父親因礦井事故去世。
他從13歲起就開始當礦工。
父親死後隨母親移居法國。
1931年加入法共。
1934年因參加礦工罷工被驅逐出境,回波蘭呆了3年。
1937年赴比利時當礦工,加入比共。
1948年回到波蘭。
1949年當選為波蘭統一工人黨卡托維茲省委書記,1944年在黨的“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46年當選為中央書記和政治局委員。從1947年兼任波蘭統一工人黨卡托維茲省委第一書記。他領導西裏西亞黨組織達13年之久,成績卓著,被認為是個麵向現代化的政治家。
蓋萊克擔任黨中央第一書記的時候,波蘭的麵貌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波蘭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1970年的工業產量為1938年的17倍,為1949年的8倍。
非農業就業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機械工業、冶金工業、造船工業、電子工業、汽車製造工業,成為波蘭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櫥窗。
舊波蘭化了100多年沒有實現的工業化目標,解放後隻用了20~24年的時間就達到了。
但是20年的工業化也產生了許多問題,造成了國民
26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業、消費品工業的滯後,以及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麵的令人不滿意的狀況。
在這種形勢下,新任黨中央第一書記應當總結前兩次危機的教訓,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把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業和輕工業置於優先發展的地位,同時改革過於集中的計劃管理體製,調動廣大工人階級和企業的積極性。但是,蓋萊克為了吸收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成就,消滅波蘭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使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盡快使波蘭工業現代化,提出了不顧國情、超越國力的“建設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綱領”和“高速發展戰略”。
1971年12月6日至11日在華沙召開了波蘭統一工人黨第六次代表大會,蓋萊克作了題為《黨在波蘭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中的任務》的報告。根據這個報告,製定了“高速發展戰略”
,即高速度、高積累、高消費政策。
蓋萊克不像貝魯特、哥穆爾卡那樣,隻注意發展重工業,而忽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是既要高速度發展重工業,又要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這靠波蘭本身的經濟實力是無法辦到的。他實行“向西方開放”政策,決定用外國貸款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70年代初,東西方關係趨於緩和,西方國家經濟不景氣,向西方國家借貸的條件比較優惠,國際市場上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低廉。
這些是波蘭利用外資,實行“高速發展戰略”的有利的外部條件。而國內實行凍結物價和迅速提高工資的政策,使多年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激發了工人階級的生產積極性。農民也因提高農產品價格和廢除義務交售製度(從1972年1月1日起)而提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62
高了生產積極性。這是推行“高速發展戰略”有利的內部條件。
根據“高速發展戰略”而確定的第四個五年計劃(1971~1974)的指標如下:國民收入將增長38~39%,工業生產將增長48~40%,農業生產將增長19~21%,實際工資將增長18%,投資總額為14440億茲羅提,即增長44%,出口額將增長44%。由於前三年計劃執行得順利,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次代表會議(1973年10月)把6項指標分別提高如下:國民收入——44%,工業生產——66%,農業生產——244%,實際工資——38%,投資總額——79%,出口額——b102%。
“四五”計劃完成情況如下:國民收入——62%,年增長10%;工業生產——73%,年增長104%;農業生產——b3%,年增長37%;實際工資——409%;出口——664%。
b b b除出口額外,都超額完成修改後的指標。這五年的發展堪稱“超高速”
,它遠遠超過了以前幾個五年計劃的發展速度。以工業為例,“一五”期間(1946~1960)增長了494%,“二b五”期間(1961~1964)增長了496%,“三五”期間(196b~1970)增長了49%,而“四五”期間(1971~1974)卻增長了73%。投資的增長是空前的,平均年增長率為184%,b比196~1970年的84%增加了一倍。
</br>
全會選舉蓋萊克為第一書記。新當選的政治局委員有:彼。雅羅謝維奇、愛。巴比烏赫、斯。奧爾紹夫斯基、米。莫查爾和楊。希德拉克。哥穆樂卡圈子裏的人,全部離開政治局。
12月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62
23日,第五屆議會接受斯彼哈爾斯基辭去國務委員會主席的請求,選舉西倫凱維茲為國務委員會主席,任命雅羅謝維奇為部長會議主席。
就這樣,人民波蘭結束了為期14年的哥穆爾卡時期,開始了長達10年的蓋萊克時期。
第三節 蓋萊克和他的“高速發展戰略”
愛德華。蓋萊克,1913年1月6日出生於卡托維茲省本金縣波隆布卡一個礦工世家。他的曾祖父就是礦工,他的父親因礦井事故去世。
他從13歲起就開始當礦工。
父親死後隨母親移居法國。
1931年加入法共。
1934年因參加礦工罷工被驅逐出境,回波蘭呆了3年。
1937年赴比利時當礦工,加入比共。
1948年回到波蘭。
1949年當選為波蘭統一工人黨卡托維茲省委書記,1944年在黨的“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
1946年當選為中央書記和政治局委員。從1947年兼任波蘭統一工人黨卡托維茲省委第一書記。他領導西裏西亞黨組織達13年之久,成績卓著,被認為是個麵向現代化的政治家。
蓋萊克擔任黨中央第一書記的時候,波蘭的麵貌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波蘭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1970年的工業產量為1938年的17倍,為1949年的8倍。
非農業就業人口已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機械工業、冶金工業、造船工業、電子工業、汽車製造工業,成為波蘭工業化和現代化的櫥窗。
舊波蘭化了100多年沒有實現的工業化目標,解放後隻用了20~24年的時間就達到了。
但是20年的工業化也產生了許多問題,造成了國民
262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業、消費品工業的滯後,以及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麵的令人不滿意的狀況。
在這種形勢下,新任黨中央第一書記應當總結前兩次危機的教訓,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把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農業和輕工業置於優先發展的地位,同時改革過於集中的計劃管理體製,調動廣大工人階級和企業的積極性。但是,蓋萊克為了吸收西方國家的科學技術成就,消滅波蘭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使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盡快使波蘭工業現代化,提出了不顧國情、超越國力的“建設發達社會主義社會的綱領”和“高速發展戰略”。
1971年12月6日至11日在華沙召開了波蘭統一工人黨第六次代表大會,蓋萊克作了題為《黨在波蘭人民共和國社會主義進一步發展中的任務》的報告。根據這個報告,製定了“高速發展戰略”
,即高速度、高積累、高消費政策。
蓋萊克不像貝魯特、哥穆爾卡那樣,隻注意發展重工業,而忽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是既要高速度發展重工業,又要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這靠波蘭本身的經濟實力是無法辦到的。他實行“向西方開放”政策,決定用外國貸款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70年代初,東西方關係趨於緩和,西方國家經濟不景氣,向西方國家借貸的條件比較優惠,國際市場上石油和其他原材料價格低廉。
這些是波蘭利用外資,實行“高速發展戰略”的有利的外部條件。而國內實行凍結物價和迅速提高工資的政策,使多年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從而激發了工人階級的生產積極性。農民也因提高農產品價格和廢除義務交售製度(從1972年1月1日起)而提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62
高了生產積極性。這是推行“高速發展戰略”有利的內部條件。
根據“高速發展戰略”而確定的第四個五年計劃(1971~1974)的指標如下:國民收入將增長38~39%,工業生產將增長48~40%,農業生產將增長19~21%,實際工資將增長18%,投資總額為14440億茲羅提,即增長44%,出口額將增長44%。由於前三年計劃執行得順利,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次代表會議(1973年10月)把6項指標分別提高如下:國民收入——44%,工業生產——66%,農業生產——244%,實際工資——38%,投資總額——79%,出口額——b102%。
“四五”計劃完成情況如下:國民收入——62%,年增長10%;工業生產——73%,年增長104%;農業生產——b3%,年增長37%;實際工資——409%;出口——664%。
b b b除出口額外,都超額完成修改後的指標。這五年的發展堪稱“超高速”
,它遠遠超過了以前幾個五年計劃的發展速度。以工業為例,“一五”期間(1946~1960)增長了494%,“二b五”期間(1961~1964)增長了496%,“三五”期間(196b~1970)增長了49%,而“四五”期間(1971~1974)卻增長了73%。投資的增長是空前的,平均年增長率為184%,b比196~1970年的84%增加了一倍。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