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43年3月,史達林逝世;7月,韓戰結束。國際形勢轉向緩和。
在蘇聯和東歐開始了所謂非史達林化的過程。
東歐各國在1943~1946年著手調整失衡的國民經濟,減少對重工業的投資,增加對農業和輕工業的投資,提高職工工資,改善人民生活。
1946年2月召開的蘇共20大,批判了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和破壞法紀的錯誤。東歐各國加速了民主化的過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21
程並著手為成千上萬的受害者恢復名譽。蘇聯模式的推行和經濟政策的失誤,傷害了東歐人民的民族感情。人民的不滿情緒導致了1946年6月波茲南事件的發生。同年10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匈牙利事件。
從1946年起,東歐各國開始執行新的五年計劃,繼續以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為主要目標。到1960年左右,東歐多數國家完成了“建立社會主義基礎”的任務,由農業國和農業——工業國變成了工業——農業國。阿爾巴尼亞成為農業——工業國。
捷克斯洛伐克提高了工業現代化的程度。
除波蘭和南斯拉夫外,東歐各國都實現了農業合作化。
當東歐各國在試驗蘇聯模式並遭到挫折時,南斯拉夫斷然摒棄了蘇聯模式,大膽地探索以工人自治為基礎的社會主義自治模式。
03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一章蘇聯模式在波蘭的試驗和受挫。波茲南事件
第一節 六年計劃(1940~194)的任務、指標和執行情況
1948年12月由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發展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基礎的六年計劃(1940~194)”
,標誌著蘇聯模式在波蘭推行的開始。
六年計劃的具體任務是:大力提高生產力水平,特別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限製資本主義因素並排除其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重大影響;在自願的基礎上把小商品經濟納入社會主義軌道,從而逐步杜絕產生資本主義的溫床;大力提高勞動人民的物質福利,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和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
六年計劃的具體指標是:工業生產將比1949年增長84%到94%,煤的產量增長28%,達到9400萬噸,鋼的產量增長90%,達到380萬噸,發電量增長124%,達到174~180億度;農業生產將增長34~44%;國民收入將增長70~80%;勞動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將提高44~60%。六年計劃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31
的指標是很高的,它要求工業生產的年增長率為11~12%。
盡管如此,由於韓戰的爆發和國際形勢的緊張,1940年7月舉行的波蘭統一工人黨五中全會又提高了各項指標:工業生產將增長148%;農業生產將增長63%;煤產量計劃達到1億噸;鋼產量計劃達到460萬噸。
1940年7月21日,議會通過了修改後的六年計劃。
六年計劃是一個高指標、高速度、高積累的計劃。它的設計師是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希拉蕊。
明茲。他主張按蘇聯模式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是黨內左傾教要主義和宗派主義的主要代表。
1946年,他辭去黨內外職務,退出政治舞台。
在執行六年計劃的過程中,明顯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40年,1941~1943年,1944~1944年。
1940年的計劃執行得比較順利。工業生產超頷74%完b成計劃。
國營工業生產總值比1949年增長308%,投資增長b38%,積累率為294%。
1940年工業生產之所以能超額完成b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年計劃投資的結果。工人階級因三年計劃的完成而迅速提高了生活水平,對黨和政府表示信任,對六年計劃寄予很大希望,生產積極性很高。這一年,農業生產增長了13%。
這是氣候條件好和農民因取消義務交售製度而發揮出積極性的結果。
1941年~1943年,計劃工作的冒進日益暴露,出現了經濟困難和緊張的局麵。這首先表現在投資比例的失調上,對重工業(首先是國防工業)
的投資竟占工業投資總額的84%,使積累率迅速提高,1942年為32%,1943年達到38%,遠
23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遠超出了人們公認的極限(30%)
,嚴重降低了國民收入中消費的比重。在這三年裏,農業投資在投資總額中的比重越來越小,從1940年的94%,減少到1941年的77%和1942年b的74%。
1943年上升到8%。
農業投資大部分用來生產拖拉b機和化學肥料並用作對國營農場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撥款。
國家對個體農民很少關心。
三年裏,國民收入隻增長44%,而積累則增長161%。
1943年的投資總額為648億茲羅提,比1949年增加1倍多。
積累增長的速度為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的3倍多。
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
不平衡表現在積累與消費、工業與農業、工業中的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之間的比例失調。
1943年,農業生產計劃隻完成82%,而工業生產卻完成了1147%。
b貝魯特和明茲等黨和政府的領導人想通過加速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來增加農業生產,但是合作化進展緩慢。
到1943年底,組織了77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農戶近16萬,每社平均20戶,共占67%的耕地。
</br>
在蘇聯和東歐開始了所謂非史達林化的過程。
東歐各國在1943~1946年著手調整失衡的國民經濟,減少對重工業的投資,增加對農業和輕工業的投資,提高職工工資,改善人民生活。
1946年2月召開的蘇共20大,批判了史達林的個人崇拜和破壞法紀的錯誤。東歐各國加速了民主化的過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21
程並著手為成千上萬的受害者恢復名譽。蘇聯模式的推行和經濟政策的失誤,傷害了東歐人民的民族感情。人民的不滿情緒導致了1946年6月波茲南事件的發生。同年10月,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匈牙利事件。
從1946年起,東歐各國開始執行新的五年計劃,繼續以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為主要目標。到1960年左右,東歐多數國家完成了“建立社會主義基礎”的任務,由農業國和農業——工業國變成了工業——農業國。阿爾巴尼亞成為農業——工業國。
捷克斯洛伐克提高了工業現代化的程度。
除波蘭和南斯拉夫外,東歐各國都實現了農業合作化。
當東歐各國在試驗蘇聯模式並遭到挫折時,南斯拉夫斷然摒棄了蘇聯模式,大膽地探索以工人自治為基礎的社會主義自治模式。
03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第一章蘇聯模式在波蘭的試驗和受挫。波茲南事件
第一節 六年計劃(1940~194)的任務、指標和執行情況
1948年12月由波蘭統一工人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通過的“發展經濟和建設社會主義基礎的六年計劃(1940~194)”
,標誌著蘇聯模式在波蘭推行的開始。
六年計劃的具體任務是:大力提高生產力水平,特別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限製資本主義因素並排除其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重大影響;在自願的基礎上把小商品經濟納入社會主義軌道,從而逐步杜絕產生資本主義的溫床;大力提高勞動人民的物質福利,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和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
六年計劃的具體指標是:工業生產將比1949年增長84%到94%,煤的產量增長28%,達到9400萬噸,鋼的產量增長90%,達到380萬噸,發電量增長124%,達到174~180億度;農業生產將增長34~44%;國民收入將增長70~80%;勞動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將提高44~60%。六年計劃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131
的指標是很高的,它要求工業生產的年增長率為11~12%。
盡管如此,由於韓戰的爆發和國際形勢的緊張,1940年7月舉行的波蘭統一工人黨五中全會又提高了各項指標:工業生產將增長148%;農業生產將增長63%;煤產量計劃達到1億噸;鋼產量計劃達到460萬噸。
1940年7月21日,議會通過了修改後的六年計劃。
六年計劃是一個高指標、高速度、高積累的計劃。它的設計師是波蘭統一工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希拉蕊。
明茲。他主張按蘇聯模式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是黨內左傾教要主義和宗派主義的主要代表。
1946年,他辭去黨內外職務,退出政治舞台。
在執行六年計劃的過程中,明顯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40年,1941~1943年,1944~1944年。
1940年的計劃執行得比較順利。工業生產超頷74%完b成計劃。
國營工業生產總值比1949年增長308%,投資增長b38%,積累率為294%。
1940年工業生產之所以能超額完成b計劃,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年計劃投資的結果。工人階級因三年計劃的完成而迅速提高了生活水平,對黨和政府表示信任,對六年計劃寄予很大希望,生產積極性很高。這一年,農業生產增長了13%。
這是氣候條件好和農民因取消義務交售製度而發揮出積極性的結果。
1941年~1943年,計劃工作的冒進日益暴露,出現了經濟困難和緊張的局麵。這首先表現在投資比例的失調上,對重工業(首先是國防工業)
的投資竟占工業投資總額的84%,使積累率迅速提高,1942年為32%,1943年達到38%,遠
231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遠超出了人們公認的極限(30%)
,嚴重降低了國民收入中消費的比重。在這三年裏,農業投資在投資總額中的比重越來越小,從1940年的94%,減少到1941年的77%和1942年b的74%。
1943年上升到8%。
農業投資大部分用來生產拖拉b機和化學肥料並用作對國營農場和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撥款。
國家對個體農民很少關心。
三年裏,國民收入隻增長44%,而積累則增長161%。
1943年的投資總額為648億茲羅提,比1949年增加1倍多。
積累增長的速度為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的3倍多。
國民經濟出現了嚴重的不平衡。
不平衡表現在積累與消費、工業與農業、工業中的第一部類和第二部類之間的比例失調。
1943年,農業生產計劃隻完成82%,而工業生產卻完成了1147%。
b貝魯特和明茲等黨和政府的領導人想通過加速農業合作化的過程來增加農業生產,但是合作化進展緩慢。
到1943年底,組織了77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農戶近16萬,每社平均20戶,共占67%的耕地。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