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和美國、英國駐蘇大使哈裏曼、克拉克—凱爾的斡旋下,以貝魯特為首的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和臨時政府代表團同斯米科瓦伊奇克等國內外政治家於1944年6月17日至21日在莫斯科就建立民族統一臨時政府達成了妥協。
6月28日,民族統一臨時政府成立,由21名成員組成:波蘭工人黨7名,波蘭社會黨6名,農民黨6名(其中米科瓦伊奇克集團4名)
,民主黨2名。
總理仍是愛。奧蘇布卡—莫拉夫斯基,副總理是瓦。哥穆爾卡和斯。米科瓦伊奇
1見《戰後世界歷史長編》第1編第1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9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4
克。
民族統一臨時政府立即得到蘇美英法中五大國的承認。
與此同時,西方大國撤銷了對倫敦流亡政府的承認。政權問題終於得到了有利於人民的解決。
1944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史達林、杜魯門和邱吉爾在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對波蘭邊界作出了最後決定,一致同意以前德國的東部領土,即自施維諾威斯切以西的波羅的海沿奧得河至與尼斯河西段的會流處,再沿西尼斯河至捷克斯洛伐克邊境,包括一部分東普魯士和以前的但澤自由市,均由波蘭政府管轄。
1944年8月16日,波蘭和蘇聯簽訂了邊界條約。這樣,波蘭的邊界問題也最後解決。
波蘭的領土麵積為312700平方公裏,比戰前減少了7700平方公裏。波蘭從一個多民族國家變為單一的民族國家。
二、經濟政策人民政權建立伊始,波蘭經濟因遭受戰爭的嚴重破壞而陷於癱瘓狀態,人民生活十分困難。人民政權執行正確的經濟政策,通過土地改革、工業國有化和執行恢復經濟的三年計劃,改變了經濟形勢,改善了人民生活。
土地改革。為了消滅農村的封建殘餘和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根據七月宣言的精神,在1944年9月6日,頒布了土地改革法令。法令規定:無償地沒收德國的、德國公民和賣國投敵分子的土地和財產以及耕地麵積超過40公頃以上的地主土地(在西部地區為100公頃以上)。
被沒收的土地除了一部分用來建立國營農場外,由土
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地改革委員會在農業工人、無地和少地農民以及一部分中農中進行分配。每戶農民可分到4公頃土地。獲得土地的農民將繳納相當於一年土地平均收穫量的現金,分10至20年內繳清。國家將利用這筆資金髮放農業貸款、興修水利,或用於發展農業生產的其他措施上。
富農的利益沒有受到侵犯。
一般地主可以在鄰縣獲得4公頃土地,或終身享受國家幹部6級工資待遇(國家幹部工資共分12級)
,在抗德戰爭中有立功表現者,將得到更寬厚的待遇。到1944年底,維斯瓦河以東地區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44年1月17日,波蘭共和國臨時政府頒布了土地改革補充法令,在維斯瓦河以西的中部和西部地區進行土地改革。
由於西部地區地多人少,中農的利益受到更多的照顧。
無地和少地農戶能分到4~7公頃土地。中農能擴大到10公頃土地。
經過兩個階段的土地改革,共沒收了610萬公頃的地主土地,約有110萬農戶分到土地。
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使農村中農化。土地改革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它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工業國有化。解放初期,國家接管了無主的工廠、礦山、銀行和交通運輸企業,交由工人組成的工廠委員會管理。
1946年1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基本部門國有化的法令草案。法令規定:凡原屬德國(不論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和波奸的企業無償地實行國有化;對僱傭40名以上職工的一切企業,或職工雖不足40名,但對國家經濟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4
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的企業,則通過贖買予以國有化。到1948年底,波蘭政府將4870個企業收歸國有。
國營企業的產品總值占全部工業品產值的90%左右。
從1947年4月起,政府把全部批發商業,甚至一部分零售商業收歸國有。在工業國有化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
恢復經濟的三年計劃。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了600多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2%。
國民財產損失了38%。
首都華沙淪為廢墟。重建國家、恢復經濟、迅速改善嚴重惡化的人民生活,是人民政權的迫切任務。
早在1944年2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就作出了重建華沙的決定。
1944年11月,為了統一領導恢復國民經濟的工作,政府設立了中央計劃局,由社會黨人切。鮑布羅夫斯基擔任局長。1947年7月2日,波蘭第一屆議會批準了中央計劃局提出的恢復經濟的三年計劃(1947年1月1日到1949年12月31日)。三年計劃把提高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之超過戰前水平作為主要任務,為此大力發展消費品工業和農業。三年計劃在教育方麵的任務是普及五年製義務教育,保證多數兒童能進入七年製學校。
</br>
6月28日,民族統一臨時政府成立,由21名成員組成:波蘭工人黨7名,波蘭社會黨6名,農民黨6名(其中米科瓦伊奇克集團4名)
,民主黨2名。
總理仍是愛。奧蘇布卡—莫拉夫斯基,副總理是瓦。哥穆爾卡和斯。米科瓦伊奇
1見《戰後世界歷史長編》第1編第1分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9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34
克。
民族統一臨時政府立即得到蘇美英法中五大國的承認。
與此同時,西方大國撤銷了對倫敦流亡政府的承認。政權問題終於得到了有利於人民的解決。
1944年7月17日至8月2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史達林、杜魯門和邱吉爾在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對波蘭邊界作出了最後決定,一致同意以前德國的東部領土,即自施維諾威斯切以西的波羅的海沿奧得河至與尼斯河西段的會流處,再沿西尼斯河至捷克斯洛伐克邊境,包括一部分東普魯士和以前的但澤自由市,均由波蘭政府管轄。
1944年8月16日,波蘭和蘇聯簽訂了邊界條約。這樣,波蘭的邊界問題也最後解決。
波蘭的領土麵積為312700平方公裏,比戰前減少了7700平方公裏。波蘭從一個多民族國家變為單一的民族國家。
二、經濟政策人民政權建立伊始,波蘭經濟因遭受戰爭的嚴重破壞而陷於癱瘓狀態,人民生活十分困難。人民政權執行正確的經濟政策,通過土地改革、工業國有化和執行恢復經濟的三年計劃,改變了經濟形勢,改善了人民生活。
土地改革。為了消滅農村的封建殘餘和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根據七月宣言的精神,在1944年9月6日,頒布了土地改革法令。法令規定:無償地沒收德國的、德國公民和賣國投敵分子的土地和財產以及耕地麵積超過40公頃以上的地主土地(在西部地區為100公頃以上)。
被沒收的土地除了一部分用來建立國營農場外,由土
4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地改革委員會在農業工人、無地和少地農民以及一部分中農中進行分配。每戶農民可分到4公頃土地。獲得土地的農民將繳納相當於一年土地平均收穫量的現金,分10至20年內繳清。國家將利用這筆資金髮放農業貸款、興修水利,或用於發展農業生產的其他措施上。
富農的利益沒有受到侵犯。
一般地主可以在鄰縣獲得4公頃土地,或終身享受國家幹部6級工資待遇(國家幹部工資共分12級)
,在抗德戰爭中有立功表現者,將得到更寬厚的待遇。到1944年底,維斯瓦河以東地區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944年1月17日,波蘭共和國臨時政府頒布了土地改革補充法令,在維斯瓦河以西的中部和西部地區進行土地改革。
由於西部地區地多人少,中農的利益受到更多的照顧。
無地和少地農戶能分到4~7公頃土地。中農能擴大到10公頃土地。
經過兩個階段的土地改革,共沒收了610萬公頃的地主土地,約有110萬農戶分到土地。
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使農村中農化。土地改革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它鞏固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政權,為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工業國有化。解放初期,國家接管了無主的工廠、礦山、銀行和交通運輸企業,交由工人組成的工廠委員會管理。
1946年1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會議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基本部門國有化的法令草案。法令規定:凡原屬德國(不論是國家的還是私人的)和波奸的企業無償地實行國有化;對僱傭40名以上職工的一切企業,或職工雖不足40名,但對國家經濟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4
生活具有重要意義的企業,則通過贖買予以國有化。到1948年底,波蘭政府將4870個企業收歸國有。
國營企業的產品總值占全部工業品產值的90%左右。
從1947年4月起,政府把全部批發商業,甚至一部分零售商業收歸國有。在工業國有化的基礎上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國營經濟。
恢復經濟的三年計劃。波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犧牲了600多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2%。
國民財產損失了38%。
首都華沙淪為廢墟。重建國家、恢復經濟、迅速改善嚴重惡化的人民生活,是人民政權的迫切任務。
早在1944年2月3日,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就作出了重建華沙的決定。
1944年11月,為了統一領導恢復國民經濟的工作,政府設立了中央計劃局,由社會黨人切。鮑布羅夫斯基擔任局長。1947年7月2日,波蘭第一屆議會批準了中央計劃局提出的恢復經濟的三年計劃(1947年1月1日到1949年12月31日)。三年計劃把提高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之超過戰前水平作為主要任務,為此大力發展消費品工業和農業。三年計劃在教育方麵的任務是普及五年製義務教育,保證多數兒童能進入七年製學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