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作者:劉祖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黨內關於人民民主與蘇聯模式的爭論隨著全國的解放,大批旅蘇波蘭共產黨人陸續回國。波蘭工人黨內關於波蘭今後發展道路問題上的意見分歧日益明顯,形成了“國內派”同“莫斯科派”之爭。以哥穆爾卡為首,由澤。克利什科、伊。洛加—索文斯基、馬。斯彼哈爾斯基等人組成的“國內派”
,主張根據波蘭特點,走人民民主的道路。以貝魯特為首,由耶。貝爾曼、希。明茲、羅。薩姆布羅夫斯基等人組成的“莫斯科派”
,強調蘇聯模式的變普遍意義,要求在建國後迅速消滅資本主義、改造小商品經濟,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這種分歧明顯地表現在1944年12月6日至13日在華沙舉行的波蘭工人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明茲稱波蘭的人民民主製度是不同於“其他一切資本主義的1944年波蘭資本主義”
1。他要求按蘇聯模式消滅資本
1引自耶。雅蓋沃:《通向社會主義的波蘭道路》,1984年華沙版,第111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4
主義和小商品經濟。
哥穆爾卡等駁斥了上述不顧波蘭歷史傳統和民族特點的左傾教條主義觀點。他說:“目前我國具有人民國家的性質,最重要的任務是堅定地沿著人民民主的路線走下去”。
1
波蘭工人黨“一大”批準了哥穆爾卡代表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和經濟決議。人民民主道路為全黨所接受,成為全黨的行動綱領。一屆一中全會選舉哥穆爾卡為總書記。
1946~1947年,以波蘭工人黨為首的民主陣線在全民投票和立法議會的選舉中獲得勝利,資產階級反對派遭到失敗。
“誰戰勝誰”
的問題在政治戰線上獲得解決。
在波蘭工人黨內,又出現了對“波蘭道路”的爭論。明茲等人把商品經濟和市場視作禍害,要求消滅由三種經濟成分組成的混合經濟,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在政治上,明茲等人要求建立蘇聯式的一黨製和無產階級專政。他們的言論再一次受到哥穆爾卡的批評。
1948年,國際冷戰形勢的發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變化,導致了波蘭工人黨黨內危機的發生,以貝魯特為首的黨內教條主義者,在外部力量的幫助下,終於在1948年八九月中央全會上,推翻了總書記哥穆爾卡的領導,拋棄了工人黨“一大”
確立的根據波蘭特點製定的人民民主路線,全盤接受建設社會主義的蘇聯模式。
1948年8月31日至9月3日,波蘭工人黨在華沙召開
1同上書,第117頁。
8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中央全會,由貝魯特作《關於黨的領導右傾民族主義傾向及其克服辦法》的報告,中央全會通過了《關於黨的領導右傾民族主義傾向及其克服辦法的決議》。
哥穆爾卡的“右傾民族主義錯誤”的主要罪狀有兩條:第一,他反對建立共產黨情報局,對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持不信任態度,對蘇聯共產黨和南斯拉夫共產黨的爭論採取調和妥協的態度;第二,他提出“通向社會主義的波蘭道路”
,沒有說明它是“建立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基礎上的共同道路”
,他還反對1948年6月情報局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決議,對農村階級鬥爭熟視無睹,實際上是助長了資本主義因素。
中央全會解除了哥穆爾卡總書記的職務,選舉貝魯特為總書記,處分了犯有“右傾民族主義錯誤”的克利什科、洛加—索文斯基等中央委員。
1948年波蘭工人黨八九月中央全會是戰後波蘭歷史的轉折點,它給波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第二節 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及其經濟政策
一、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波蘭工人黨在開展武裝鬥爭的同時,著手建立反法西斯民族陣線。
1943年1月14日,波蘭工人黨中央發表了致波蘭政府駐國內代表處的公開信,號召一切愛國力量為趕走德寇而團結抗戰。
這封信沒有得到流亡政府和國家軍方麵的響應,因為他們把波蘭工人黨看作“蘇聯代理人”。
自從1939年9月17日蘇軍越過蘇波邊界並占領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後,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4
波蘭流亡政府就開始奉行“兩個敵人”的政策,不承認1939年9月17日以後的波蘇邊界。
波蘭工人黨繼續為建立民族陣線而努力。
1943年2月,哥穆爾卡以波蘭工人黨和人民近衛軍的名義同波蘭流亡政府和國家軍的代表斯。帕甫沃夫斯基舉行會談。由於雙方在戰後波蘇邊界問題上意見分歧,談判失敗。
1943年4月24日,蘇聯政府鑑於波蘭流亡政府堅持1939年的蘇波邊界和當時出現的“卡廷事件”
,斷絕了同波蘭政府的外交關係。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德黑蘭召開會議,討論了徹底擊敗德國和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史達林同羅斯福和邱吉爾就未來波蘭邊界問題達成初步協定,即未來的波蘭將處在奧得河和“寇鬆線”之間。
“寇鬆線”是指波蘇戰爭期間(1919~1920年)由英國外交大臣寇鬆建議的分界線,即以布格河劃分波蘇邊界,在北部把比亞威斯托克地區劃入波蘭版圖。
</br>
,主張根據波蘭特點,走人民民主的道路。以貝魯特為首,由耶。貝爾曼、希。明茲、羅。薩姆布羅夫斯基等人組成的“莫斯科派”
,強調蘇聯模式的變普遍意義,要求在建國後迅速消滅資本主義、改造小商品經濟,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這種分歧明顯地表現在1944年12月6日至13日在華沙舉行的波蘭工人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明茲稱波蘭的人民民主製度是不同於“其他一切資本主義的1944年波蘭資本主義”
1。他要求按蘇聯模式消滅資本
1引自耶。雅蓋沃:《通向社會主義的波蘭道路》,1984年華沙版,第111頁。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74
主義和小商品經濟。
哥穆爾卡等駁斥了上述不顧波蘭歷史傳統和民族特點的左傾教條主義觀點。他說:“目前我國具有人民國家的性質,最重要的任務是堅定地沿著人民民主的路線走下去”。
1
波蘭工人黨“一大”批準了哥穆爾卡代表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通過了政治決議和經濟決議。人民民主道路為全黨所接受,成為全黨的行動綱領。一屆一中全會選舉哥穆爾卡為總書記。
1946~1947年,以波蘭工人黨為首的民主陣線在全民投票和立法議會的選舉中獲得勝利,資產階級反對派遭到失敗。
“誰戰勝誰”
的問題在政治戰線上獲得解決。
在波蘭工人黨內,又出現了對“波蘭道路”的爭論。明茲等人把商品經濟和市場視作禍害,要求消滅由三種經濟成分組成的混合經濟,建立單一的社會主義經濟。在政治上,明茲等人要求建立蘇聯式的一黨製和無產階級專政。他們的言論再一次受到哥穆爾卡的批評。
1948年,國際冷戰形勢的發展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變化,導致了波蘭工人黨黨內危機的發生,以貝魯特為首的黨內教條主義者,在外部力量的幫助下,終於在1948年八九月中央全會上,推翻了總書記哥穆爾卡的領導,拋棄了工人黨“一大”
確立的根據波蘭特點製定的人民民主路線,全盤接受建設社會主義的蘇聯模式。
1948年8月31日至9月3日,波蘭工人黨在華沙召開
1同上書,第117頁。
84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中央全會,由貝魯特作《關於黨的領導右傾民族主義傾向及其克服辦法》的報告,中央全會通過了《關於黨的領導右傾民族主義傾向及其克服辦法的決議》。
哥穆爾卡的“右傾民族主義錯誤”的主要罪狀有兩條:第一,他反對建立共產黨情報局,對蘇聯共產黨和蘇聯持不信任態度,對蘇聯共產黨和南斯拉夫共產黨的爭論採取調和妥協的態度;第二,他提出“通向社會主義的波蘭道路”
,沒有說明它是“建立在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經驗基礎上的共同道路”
,他還反對1948年6月情報局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決議,對農村階級鬥爭熟視無睹,實際上是助長了資本主義因素。
中央全會解除了哥穆爾卡總書記的職務,選舉貝魯特為總書記,處分了犯有“右傾民族主義錯誤”的克利什科、洛加—索文斯基等中央委員。
1948年波蘭工人黨八九月中央全會是戰後波蘭歷史的轉折點,它給波蘭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第二節 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及其經濟政策
一、人民民主政權的建立波蘭工人黨在開展武裝鬥爭的同時,著手建立反法西斯民族陣線。
1943年1月14日,波蘭工人黨中央發表了致波蘭政府駐國內代表處的公開信,號召一切愛國力量為趕走德寇而團結抗戰。
這封信沒有得到流亡政府和國家軍方麵的響應,因為他們把波蘭工人黨看作“蘇聯代理人”。
自從1939年9月17日蘇軍越過蘇波邊界並占領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後,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94
波蘭流亡政府就開始奉行“兩個敵人”的政策,不承認1939年9月17日以後的波蘇邊界。
波蘭工人黨繼續為建立民族陣線而努力。
1943年2月,哥穆爾卡以波蘭工人黨和人民近衛軍的名義同波蘭流亡政府和國家軍的代表斯。帕甫沃夫斯基舉行會談。由於雙方在戰後波蘇邊界問題上意見分歧,談判失敗。
1943年4月24日,蘇聯政府鑑於波蘭流亡政府堅持1939年的蘇波邊界和當時出現的“卡廷事件”
,斷絕了同波蘭政府的外交關係。
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德黑蘭召開會議,討論了徹底擊敗德國和在法國開闢第二戰場的問題。史達林同羅斯福和邱吉爾就未來波蘭邊界問題達成初步協定,即未來的波蘭將處在奧得河和“寇鬆線”之間。
“寇鬆線”是指波蘇戰爭期間(1919~1920年)由英國外交大臣寇鬆建議的分界線,即以布格河劃分波蘇邊界,在北部把比亞威斯托克地區劃入波蘭版圖。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