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請講。”
“萬歲已然駕崩,國不可一日無君,哀家要你立楊浩為帝。如不允,則情願母子同赴黃泉。”
宇文化及沉吟。蕭娘娘見狀又說:“將軍若立秦王,方能號令天下,並可少贖罪過。若自立,群雄必蜂起討之,恐你難得一日安寧,且早晚於性命有礙。”
宇文化及盯住蕭娘娘癡癡打量,這個年近四十的女人,依然是秀色可餐,韶華不減,別有一番風韻,便十六七妙齡少女也要相形見絀。他情如火,意難禁,遂慨然應允:“就依娘娘,明日便立秦王為天子。”
“謝大將軍。”蕭娘娘雖說以身相許殺夫仇人,但在她看來,畢竟是保住了兒子的性命和楊家大隋天下,似乎可以告慰於楊廣在天之靈了。
蕭娘娘又與嬪妃們一起,用床板拚湊成窄小的棺槨,把楊廣草草收斂,與宮人們在流珠堂前掘土為坑,權且安葬,避免了楊廣暴屍街頭。當然,這一切都是宇文化及默許的,也是她委身仇人換取的。當晚,蕭娘娘便和宇文化及同床共枕了。還是那張龍床,相擁的卻是殺夫仇人,還要強作笑顏,蕭娘娘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這是女人的悲劇,這是美麗女人的悲劇。
然而,悲劇並未就此結束。次日,宇文化及違心地立楊浩為帝,也就打開了楊浩悲劇命運的新篇章。宇文化及軍政大權集於自己一身,楊浩終日提心弔膽地過活。終於,楊浩這種傀儡皇帝的形式宇文化及也不能容忍了,兩年後,宇文化及用一杯毒酒結束了楊浩的生命,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不過,那時已是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僅僅做了半年皇帝夢,宇文化及便為河北竇建德擊敗而遭生擒。竇建德將宇文化及斬首,蕭娘娘便落入了竇建德手中。好在竇建德為人向來於女色疏遠,因而蕭娘娘得以潔身。後來突厥義成公主把蕭娘娘接去,定居在定襄,她始有了一段安定的生活。數年後,當年的鬥母宮道士、唐兵部尚書李靖,率軍北征擊敗突厥,蕭娘娘作為戰利品被俘獲至長安。唐太宗李世民一見蕭娘娘,怦然心動。年過四十的蕭娘娘,還是那麽光彩照人,風姿綽約,嬌艷嫵媚。遂將蕭娘娘留在宮中,當晚即予臨幸。這樣,蕭娘娘又成了唐太宗的新寵,直至失寵病故於唐宮。
宇文化及作亂弒殺楊廣後不久,便離江都北上,臨行以陳棱為江都太守。陳棱念及楊廣一代帝君,不忍其屍無名而腐,遂在流珠堂前求得其骸,移葬於江都宮西吳公台下,並動用車輦鼓吹,稍事鋪陳,算是為楊廣補行了葬禮。公元631年(唐貞觀五年),李世民平定江南,又將楊廣遷葬於雷塘,其墓一直保留至今,這便是短命王朝隋朝亡國之君楊廣的最後歸宿。楊廣的一生,帶給後人無窮無盡的思索。有惋惜,有詛咒,但更多的是鄙棄。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遊揚州,見楊廣所修江都宮、揚子宮、顯福宮、迷樓等,無限感慨,遂作七絕《隋台》:
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幛泥半作帆。
唐代詩人羅隱也有《帝陵》詩: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將平陳業,隻博雷塘數畝田。
(完)
</br>
“萬歲已然駕崩,國不可一日無君,哀家要你立楊浩為帝。如不允,則情願母子同赴黃泉。”
宇文化及沉吟。蕭娘娘見狀又說:“將軍若立秦王,方能號令天下,並可少贖罪過。若自立,群雄必蜂起討之,恐你難得一日安寧,且早晚於性命有礙。”
宇文化及盯住蕭娘娘癡癡打量,這個年近四十的女人,依然是秀色可餐,韶華不減,別有一番風韻,便十六七妙齡少女也要相形見絀。他情如火,意難禁,遂慨然應允:“就依娘娘,明日便立秦王為天子。”
“謝大將軍。”蕭娘娘雖說以身相許殺夫仇人,但在她看來,畢竟是保住了兒子的性命和楊家大隋天下,似乎可以告慰於楊廣在天之靈了。
蕭娘娘又與嬪妃們一起,用床板拚湊成窄小的棺槨,把楊廣草草收斂,與宮人們在流珠堂前掘土為坑,權且安葬,避免了楊廣暴屍街頭。當然,這一切都是宇文化及默許的,也是她委身仇人換取的。當晚,蕭娘娘便和宇文化及同床共枕了。還是那張龍床,相擁的卻是殺夫仇人,還要強作笑顏,蕭娘娘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這是女人的悲劇,這是美麗女人的悲劇。
然而,悲劇並未就此結束。次日,宇文化及違心地立楊浩為帝,也就打開了楊浩悲劇命運的新篇章。宇文化及軍政大權集於自己一身,楊浩終日提心弔膽地過活。終於,楊浩這種傀儡皇帝的形式宇文化及也不能容忍了,兩年後,宇文化及用一杯毒酒結束了楊浩的生命,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不過,那時已是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僅僅做了半年皇帝夢,宇文化及便為河北竇建德擊敗而遭生擒。竇建德將宇文化及斬首,蕭娘娘便落入了竇建德手中。好在竇建德為人向來於女色疏遠,因而蕭娘娘得以潔身。後來突厥義成公主把蕭娘娘接去,定居在定襄,她始有了一段安定的生活。數年後,當年的鬥母宮道士、唐兵部尚書李靖,率軍北征擊敗突厥,蕭娘娘作為戰利品被俘獲至長安。唐太宗李世民一見蕭娘娘,怦然心動。年過四十的蕭娘娘,還是那麽光彩照人,風姿綽約,嬌艷嫵媚。遂將蕭娘娘留在宮中,當晚即予臨幸。這樣,蕭娘娘又成了唐太宗的新寵,直至失寵病故於唐宮。
宇文化及作亂弒殺楊廣後不久,便離江都北上,臨行以陳棱為江都太守。陳棱念及楊廣一代帝君,不忍其屍無名而腐,遂在流珠堂前求得其骸,移葬於江都宮西吳公台下,並動用車輦鼓吹,稍事鋪陳,算是為楊廣補行了葬禮。公元631年(唐貞觀五年),李世民平定江南,又將楊廣遷葬於雷塘,其墓一直保留至今,這便是短命王朝隋朝亡國之君楊廣的最後歸宿。楊廣的一生,帶給後人無窮無盡的思索。有惋惜,有詛咒,但更多的是鄙棄。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遊揚州,見楊廣所修江都宮、揚子宮、顯福宮、迷樓等,無限感慨,遂作七絕《隋台》:
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幛泥半作帆。
唐代詩人羅隱也有《帝陵》詩: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君王忍將平陳業,隻博雷塘數畝田。
(完)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