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探險] 《三海妖》作者:[美]歐文·華萊士【完結】
著名的人類學家莫德收到一封信,寫信者稱發現了一個叫做“三海妖”的南海小島。島上的土著人與世隔絕,形成了獨特的文明和社會製度。於是她率隊到這伊甸園般的小島上進行考察。一行十人中有她的兒子與兒媳,有放蕩不羈的攝影師,有女精神分析專家,有逃避生活的單身漢,也有終日擔心紅顏易老、過去為舞女、現為億萬富婆的贊助人……六周的考察和兩種文明的碰撞,在這些考察隊員中引發出各種各樣的矛盾,在兩種生活方式的麵前,他們將不得不作出抉擇。
01
這封信是莫德·海登從桌上那摞早晨的來信中拿起的頭一封,她不無羞赧地自我承認,是信封上端那排外國郵票吸引了她。郵票上畫的是高更的“白馬圖”,印成綠、紅和深藍三色,郵戳字跡是“法屬玻裏尼西亞……愛琳娜郵局。”
年華逝矣,莫德痛苦地意識到,隨著歲月的推移,令她快心的事早已越來越少,越來越見不到,一年不如一年了。大的方麵倒還仍舊清晰可見,諸如她同艾德萊一道取得的學術成就(至今仍受人尊敬),她對工作的專注(永不衰落),她的兒子馬克(以某種方式緊步其父後塵),新來的兒媳婦克萊爾(文靜、可愛,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隻是那些小樂趣,像自己青春一樣還在變得難以把握和少見起來,尤其是當艾德萊還在世時,他們每天沐浴著加利福尼亞的晨曦,以輕快的漫步著意慶祝新的一天的到來,那是多麽愜意,可現在,一想到這隻能讓她記起自身的關節炎來,每當她從樓上書房的窗子觀望洛杉磯通往舊金山蜿蜒如帶的公路,及遠處聖巴巴拉海灘和太平洋雪堆似的浪花時,得到的總是美的激情享受;可如今,看到的隻是點點飛快行駛的車輛和記憶中嗅到的汽油、腐草和沿海公路那邊的海藻氣味;早餐也曾是她的另一種樂事,一疊疊的報紙每日向她述說人類的蠢行和奇蹟,吃的也頗豐盛,幹糧、蛋、鹹肉、土豆、放糖很多的熱咖啡,塗上厚厚奶油的烤麵包;而如今,供應早餐的店主都被什麽高膽固醇、低脂肪的議論搞昏了頭,淨讓吃那些隻有在困難時期才吃的東西(脫脂奶、人造奶油布丁、大米)。最後,在每天早晨的小樂事中,有一件還沒被時光沖淡,始終令人快活,那就是天天收到的一摞郵件。
對莫德·海登來說,這些郵件之所以令人高興,是因為讓她每天都有過聖誕節,或者如同過聖誕節一般的感覺。她本人是位高產的通訊家,她那些遠方的搞人類學的同事們和弟子們也是些不倦的寫信能手。並且,她是一位不大不小的“聖人”,許多人帶著他們的難題、希望和要求前來求教於她。每個星期的來信中總有來自遠方的好奇心——一個畢業生自他的首次印度之行中來信報告,拜伽部落如何在每次地震之後將草地用釘子釘住。一位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從日本來信說,他發現愛奴人直到新娘生出孩子才承認她是真正結了婚,這同莫德在暹羅人中的發現是否完全一樣?一封來自紐約電視網的信答應給她一小筆報酬,請她證實在一部關於新不列顛的風光片中的一個情節:一個當地求婚者是將新娘從她的叔父那兒購買來的,兩口子生出孩子後,將嬰兒舉到熊熊篝火之上,以此來保佑孩子將來平安成長。
今早的郵件,其中奧秘還不得而知,可是第一眼就不來勁。莫德檢索著各式各樣的信封,郵戳上盡是紐約、倫敦、堪薩斯、休斯敦一類不來勁的地方,直到她的手停在貼有帶高更畫的郵票和蓋有“法屬玻裏尼西亞”郵戳的信封上。
她意識到自己短短的手指在捏著這個又長又厚、磨損厲害的信封。隨即,她又意識到,在最近幾年,她的決斷行事的習慣越來越經常地陷入冥想和某種遊移不定的自憐情緒之中。
莫德·海登心裏惱著自己,將這個長信封翻了過來,發現寄信人的姓名和回信地址就在背麵封口蓋上,是用一種老式的歐洲書體了草寫上去的:塔希提島,帕皮提,總督府街,泰美阿米旅館,亞·伊斯特岱。
她試圖將亞·伊斯特岱這個名字同自己腦海裏的某一副麵孔對上號。近日相識,沒有此人;舊日相識——她在記憶裏搜索著——搜啊搜,終於在許許多多張麵孔中找出了一張同名字相符的麵孔。印象是那麽淡薄,那麽模糊。她閉上眼,盡力回想,漸漸地印象開始清晰肯定了。
亞歷山大·伊斯特岱,對,在帕皮提。他們在馬路有蔭涼的一麵朝他在珍妮街147號那爿商店走去。他矮矮的個子,胖得像是用壓榨機壓出來似的。他出生在麥墨爾,或者是丹澤格,或者是某個已被納粹突擊隊很快就抹掉了的碼頭,他有許多名字和護照,在作為一個難民去美國的漫長旅途中,他半途停了下來,最終留居在塔希提,做開了生意。他自稱曾一度是個考古學家,在那些比較得意的時日裏陪伴過幾個德國探險隊,仿效過特洛伊的發掘者、急躁古怪的亨裏奇·蘇裏門,扮演蘇裏門這個角色。伊斯特岱則過於軟弱和邋遢,太急於求成而很難稱心如意,太不成功了,至少她曾這樣認為。亞歷山大·伊斯特岱,對,她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了:滑稽地高戴著一頂亞麻帽,打著蝴蝶領結(在南海),皺巴巴的灰色熱帶服裝被一個大肚子繃得緊緊的。進一步清晰了:夾鼻眼鏡高架在一個長鼻子上,鬍鬚寸把長,口水順著未點著的菸鬥滴下,歪斜的口袋裏塞滿了小玩意、紙條、名片。
</br>
著名的人類學家莫德收到一封信,寫信者稱發現了一個叫做“三海妖”的南海小島。島上的土著人與世隔絕,形成了獨特的文明和社會製度。於是她率隊到這伊甸園般的小島上進行考察。一行十人中有她的兒子與兒媳,有放蕩不羈的攝影師,有女精神分析專家,有逃避生活的單身漢,也有終日擔心紅顏易老、過去為舞女、現為億萬富婆的贊助人……六周的考察和兩種文明的碰撞,在這些考察隊員中引發出各種各樣的矛盾,在兩種生活方式的麵前,他們將不得不作出抉擇。
01
這封信是莫德·海登從桌上那摞早晨的來信中拿起的頭一封,她不無羞赧地自我承認,是信封上端那排外國郵票吸引了她。郵票上畫的是高更的“白馬圖”,印成綠、紅和深藍三色,郵戳字跡是“法屬玻裏尼西亞……愛琳娜郵局。”
年華逝矣,莫德痛苦地意識到,隨著歲月的推移,令她快心的事早已越來越少,越來越見不到,一年不如一年了。大的方麵倒還仍舊清晰可見,諸如她同艾德萊一道取得的學術成就(至今仍受人尊敬),她對工作的專注(永不衰落),她的兒子馬克(以某種方式緊步其父後塵),新來的兒媳婦克萊爾(文靜、可愛,好得令人難以置信);隻是那些小樂趣,像自己青春一樣還在變得難以把握和少見起來,尤其是當艾德萊還在世時,他們每天沐浴著加利福尼亞的晨曦,以輕快的漫步著意慶祝新的一天的到來,那是多麽愜意,可現在,一想到這隻能讓她記起自身的關節炎來,每當她從樓上書房的窗子觀望洛杉磯通往舊金山蜿蜒如帶的公路,及遠處聖巴巴拉海灘和太平洋雪堆似的浪花時,得到的總是美的激情享受;可如今,看到的隻是點點飛快行駛的車輛和記憶中嗅到的汽油、腐草和沿海公路那邊的海藻氣味;早餐也曾是她的另一種樂事,一疊疊的報紙每日向她述說人類的蠢行和奇蹟,吃的也頗豐盛,幹糧、蛋、鹹肉、土豆、放糖很多的熱咖啡,塗上厚厚奶油的烤麵包;而如今,供應早餐的店主都被什麽高膽固醇、低脂肪的議論搞昏了頭,淨讓吃那些隻有在困難時期才吃的東西(脫脂奶、人造奶油布丁、大米)。最後,在每天早晨的小樂事中,有一件還沒被時光沖淡,始終令人快活,那就是天天收到的一摞郵件。
對莫德·海登來說,這些郵件之所以令人高興,是因為讓她每天都有過聖誕節,或者如同過聖誕節一般的感覺。她本人是位高產的通訊家,她那些遠方的搞人類學的同事們和弟子們也是些不倦的寫信能手。並且,她是一位不大不小的“聖人”,許多人帶著他們的難題、希望和要求前來求教於她。每個星期的來信中總有來自遠方的好奇心——一個畢業生自他的首次印度之行中來信報告,拜伽部落如何在每次地震之後將草地用釘子釘住。一位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從日本來信說,他發現愛奴人直到新娘生出孩子才承認她是真正結了婚,這同莫德在暹羅人中的發現是否完全一樣?一封來自紐約電視網的信答應給她一小筆報酬,請她證實在一部關於新不列顛的風光片中的一個情節:一個當地求婚者是將新娘從她的叔父那兒購買來的,兩口子生出孩子後,將嬰兒舉到熊熊篝火之上,以此來保佑孩子將來平安成長。
今早的郵件,其中奧秘還不得而知,可是第一眼就不來勁。莫德檢索著各式各樣的信封,郵戳上盡是紐約、倫敦、堪薩斯、休斯敦一類不來勁的地方,直到她的手停在貼有帶高更畫的郵票和蓋有“法屬玻裏尼西亞”郵戳的信封上。
她意識到自己短短的手指在捏著這個又長又厚、磨損厲害的信封。隨即,她又意識到,在最近幾年,她的決斷行事的習慣越來越經常地陷入冥想和某種遊移不定的自憐情緒之中。
莫德·海登心裏惱著自己,將這個長信封翻了過來,發現寄信人的姓名和回信地址就在背麵封口蓋上,是用一種老式的歐洲書體了草寫上去的:塔希提島,帕皮提,總督府街,泰美阿米旅館,亞·伊斯特岱。
她試圖將亞·伊斯特岱這個名字同自己腦海裏的某一副麵孔對上號。近日相識,沒有此人;舊日相識——她在記憶裏搜索著——搜啊搜,終於在許許多多張麵孔中找出了一張同名字相符的麵孔。印象是那麽淡薄,那麽模糊。她閉上眼,盡力回想,漸漸地印象開始清晰肯定了。
亞歷山大·伊斯特岱,對,在帕皮提。他們在馬路有蔭涼的一麵朝他在珍妮街147號那爿商店走去。他矮矮的個子,胖得像是用壓榨機壓出來似的。他出生在麥墨爾,或者是丹澤格,或者是某個已被納粹突擊隊很快就抹掉了的碼頭,他有許多名字和護照,在作為一個難民去美國的漫長旅途中,他半途停了下來,最終留居在塔希提,做開了生意。他自稱曾一度是個考古學家,在那些比較得意的時日裏陪伴過幾個德國探險隊,仿效過特洛伊的發掘者、急躁古怪的亨裏奇·蘇裏門,扮演蘇裏門這個角色。伊斯特岱則過於軟弱和邋遢,太急於求成而很難稱心如意,太不成功了,至少她曾這樣認為。亞歷山大·伊斯特岱,對,她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他了:滑稽地高戴著一頂亞麻帽,打著蝴蝶領結(在南海),皺巴巴的灰色熱帶服裝被一個大肚子繃得緊緊的。進一步清晰了:夾鼻眼鏡高架在一個長鼻子上,鬍鬚寸把長,口水順著未點著的菸鬥滴下,歪斜的口袋裏塞滿了小玩意、紙條、名片。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