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想直接把龐德公和黃承彥請出山,可是他們都拒絕了,我好說歹說都沒用。最後還是龐統和黃月英保證說服他們,隻是司馬徽,我基本沒希望了。就連身為司馬徽弟子的徐庶都碰了一鼻子灰,外人根本無法說動他,除非請諸葛亮來或許還有些希望。既然這三個老傢夥說不動,我隻能把主意打向荊州其他的人才,比如說蒯越、王粲等人。


    蒯越的確很聰明,他比蔡瑁的覺悟高多了,這也是歷史上蒯越比蔡瑁活的長久的原因。我剛接管荊州,蒯越就已經把我的政策法規在家族裏實行下去,沒有執行的一律按律治罪,甚至不惜動用家法,將一些頑固者除去。蔡瑁雖然也將我的政策法規在族中頒布,但他遠沒有蒯越做的徹底,在他看來,怎麽說蔡家也是敬獻荊州的功臣,就算有點小錯也該原諒。殊不知,我最討厭這種居功自傲的人。就算是呂布違反了軍紀,我也毫不留情,何況是小小的蔡家?


    由此可見,歷史上,曹操殺蔡瑁雖然也有中計的因素,但大多數都是因為蔡瑁不識時務。若是曹操進荊州之後,蔡瑁就把自己的勢力解散,並把手中所有權利上交給曹操,做出一副任殺任剮的態度以表忠心,再由曹操手中接過軍權,他就不會因為一封離間信而死了。別看這一來一回似乎多此一舉,可是其中的信任和忠心會讓蔡瑁受益無窮。可惜,蔡瑁隻知道積蓄力量以自保,卻不知道在某些情況下,正是因為手中力量太多,才是惹禍的根源,因為曹操和我都是那麽強勢!不過,就算蔡瑁還想保持力量,他手上被甘寧挑選過的部隊,也隻能算是烏合之眾。


    為了不讓蔡瑁做出頭鳥,我特意讓蒯越去關照了他一下。蒯越和蔡瑁是老友,蒯家和蔡家的關係就好像龐家與黃家的關係。隻是我進入荊州後,蔡瑁和蒯越為了防止我疑心,才顯得十分疏離。實際上,蒯越看著蔡家的人還不知道收斂,心中也挺著急。可是他不敢提點蔡瑁,畢竟蒯家在蒯越的心目中更重一些。可是有了我的暗示,蒯越也不想看著老友倒黴。而蔡瑁也不笨,突然警醒後,他立刻找到我上交兵權,並狠狠整治了一下家族中的不肖子弟,一時間,荊州大安!至於蔡瑁交出的荊州兵,我從中挑選出精壯之士補入軍隊,剩餘的人全部遣返,若是沒有家庭的人,則發放土地讓其耕種。當然,蔡瑁的部隊中之所以還能選出精壯,倒不是甘寧選兵的方法有誤。畢竟甘寧選的是水兵,而我選的是陸軍,水軍最起碼的條件是要會遊泳,總不能掉下水,還要別人救。訓練的時候,還有人可以救,真正到打仗的時候,不會遊泳,下水就是死!別看荊州乃是魚米之鄉,水路縱橫,旱鴨子也不少,特別是一些氏族子弟。


    黃家、龐家因為龐統、黃月英而安穩,蔡家和蒯家也有了自知之明,看著越來越大的地盤,我一時間豪氣頓生,不知道是不是任何得到荊州的人都想順勢下江東,就連我也在一時間起了出兵江東的念頭,而這個念頭一起,居然無法遏製。就在我準備召集眾人,商討出兵江東之時,突然從北方傳來一個讓我鬱悶的消息。


    (節日過完了,還有多餘的鮮花麽?)


    第七百八十二章 遼東危局


    別以為北方有鬱悶的消息就是呼廚泉和丘力居兩白癡,其實這次是遼東太守公孫康向我求援!本來以公孫康的實力,在北方也算強大,而他對我也十分恭敬。當然,這是因為我的實力太過強盛。若非如此,當年他也不會殺了袁譚、袁熙來討好我。可是就在我和劉備交戰的時候,高句麗居然派出將軍在遼東邊上劫掠。作為土皇帝的公孫康,自然不會坐視自己的百姓被人擄劫,一怒之下悍然興兵。


    不得不說,公孫家還有不少精兵,公孫康居然一口氣攻下了高句麗都城,高句麗王子倉皇逃竄。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誰料高句麗王子居然聯合了暹羅、百濟、扶餘三國,聯軍攻打遼東,不僅收復了高句麗,還隱隱有把遼東納入高句麗版圖之意。公孫康害怕了,他突然想起了我。要知道,我護短可是眾所周知的。公孫康好歹是漢人,還曾經把袁譚、袁熙的首級送給我,為我解除後顧之憂,所以他冒著被我吞併的危險,派人來向我求援。


    接到消息以後,我十分生氣。若是其他諸侯被打,或者公孫康是被中原諸侯侵犯,我鳥都不會鳥他。可是高句麗乃是外族,還是一個很無恥的民族。隋唐時期,隋煬帝曾經三伐高句麗,死傷數百萬人,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滅,直到唐太宗時期,才被李靖用七十萬大軍給滅了。可惜,到了宋朝,這個無恥的國度再次死灰復燃,改名高麗,比祖宗更無恥。到了現代,高句麗的後人,整天叫囂著孔子是高句麗人,李白是高句麗人,就連在南方跳了汨羅江的屈原還是高句麗人,非要將端午節變成高句麗的節日。真不知道,若是李白、孔子知道自己最後連中國人都不是了,會是什麽樣的感受。至於屈原,估計他會換長江、黃河來跳,省得一些無恥之尤的小人欺負外人不懂地理,讓他遭受不白之冤。要知道,屈原就是冤枉死的!


    前段時間遇見了倭國,我已經很不爽了,如今又出現了無恥的高句麗。一怒之下,我令張遼、太史慈統兵十萬為先鋒先行前往遼東,我帶典韋、許褚為中軍,賈詡為軍師,關羽、張飛為後隊統兵二十萬直赴遼東。至於荊州,我命徐庶為荊州刺史,關平為荊州將軍。有這兩人在,就算沒什麽建樹,也不會丟了荊州。何況荊州還有文聘,而蔡瑁,我讓他繼續帶兵,隻是在關平之下。對於這樣的安排,蔡瑁也沒有一點意見,畢竟關平是我的侄子,他不服不行!當然,為了荊州穩定,劉表的小兒子劉琮被我送回了洛陽。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呂氏皇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諸葛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諸葛清風並收藏呂氏皇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