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要渡黃河了。
可是,渡河的過程中,鎮守河東的屈突通會不會來搗亂啊?
眾人紛紛建議先清除河東兵團再渡河。
清除河東兵團?談何容易啊!
河東兵團,大約兵力三萬人,可全部是驍果武士。
所謂驍果武士,是指大業九年,楊廣出征高麗之前,從關中招募的新軍。新軍成員個個都是百中挑一的好手,高大威猛,武孔有力,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是隋朝的特種部隊。
統領這三萬驍果武士的屈突通是演義史中賈家樓結義四十六友中之一,在演義史中,簡直可以以默默無聞一詞來形容。
真實的屈突通卻是一位隋唐年間的猛人!
二十五 牛人屈突通
屈突通並不姓“屈”,跟屈原沒什麽關係,而是姓“屈突”。
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屬於“庫莫奚種”人。
這樣一個民族,如果是現在,可以享受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中最高分的那一檔了。
後來,他爺爺的爺加入了鮮卑族,徙居昌黎、長安。
“屈突”是鮮卑語的音譯,聽來讓人覺得有些突兀,有些不知所以然。
屈突通的父親屈突長卿,任北周的邛州刺史。
屈突通在父親的陶冶下,性情剛毅,崇尚忠義,努力加強自己修養,愛好兵略武藝,善騎射。
入隋後,因為屈突通習軍旅之事,並屢建戰功,遷虎賁郎將。
隋開皇十七年(597年)三月,屈突通任親衛大都督,也就是隋文帝的衛隊長,奉命到甘肅隴西一帶檢察軍馬,做審計工作。
屈突通辦事一絲不苟,帶領手下一匹馬一匹地點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竟然查出當地官吏隱瞞了兩萬匹馬沒有上報朝廷。
兩萬!這可不是小數目!
要知道,這馬,可是朝廷的命根子。
在冷兵器戰爭年代,戰馬簡直就是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組成成分之一。
隻要騎在戰馬上,即使是原本柔弱的小兵也會搖身一變,變得強悍無比。
前文提過,藉助馬衝鋒的速度,會使士兵的衝殺動量提高,從而提高了攻擊力好幾倍;而且人騎在馬上與步兵廝殺,居高臨下,客觀條件大為有利,心理也明顯占優勢。
除此之外,機動性比步兵強多了。
相對而言,步兵日行路程也就二十公裏左右,而輕騎兵基本可以達到日行路程一百公裏以上。
在長途奔襲和大兵團集結,轉移戰場等等方麵,步兵處於明顯劣勢。
而且,在戰場上,騎兵勝可追,敗可退;而步兵勝了很難進一步擴大勝果,敗了隻能被騎兵追亡逐北。
正因為如此,中原民族經常被盛產馬匹的北方民族騷擾得苦不堪言。
這下好了,這幫狗崽子,居然敢隱藏馬匹!
這不是找死嗎?!這不是想要謀反嗎!
隋文帝大怒,暴怒。
給我殺!統統拉出去哢嚓掉!
觸罪的共有一千五百多人,難道都要統統哢嚓掉?
屈突通覺得事情嚴重了,噗通一聲跪下,大叫:“人命關天,一旦人頭落地,就再也不能復生了,皇上仁義英明,怎麽能因為幾隻畜生的緣故,就要殺掉這麽多人呢?”
“娘希匹!這是幾隻畜生嗎?這直接影響到全軍、全黨、全民的建設,這直接威脅到全國幾千萬人口的生命安全!”隋文帝咆哮著,眼睛瞪大得如同銅鈴,滿臉殺氣,仿佛要吃人:“shoot!out!拖下去,讓這些人馬上從世界上消失!”
屈突通把心一橫,大聲說:“陛下如果真要殺他們,我寧願以我一人的性命,來換取他們的生存!”
這一句話,把當場的所有人都雷住了,包括隋文帝。
半晌,隋文帝才咬牙切齒地問:“好吧,給你一個機會,說說不殺他們的理由。”
屈突通說:“養馬既是一項技術活,也是一項季節活,任重道遠。年景好的時候,水草鮮美,馬崽的出生率和成活率就高;年景不好的時候,水草幹枯,產馬量自然下降。按朝廷規定,產馬量高就賞,產馬量低就罰,這些弼馬溫們,趁著年收成好,收藏些馬匹,預備在災年時頂數,維持產量平衡,這是人之常用字情,我覺得不足因為這個就以謀反罪論處。”
一番話侃侃而談。
良久,隋文帝息卻了雷霆之怒,赦免了這一千多名官吏。
事情過後,屈突通升為左武衛將軍。
仁壽四年(604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死翹翹了,趁著還沒發喪,楊廣以文帝的名義把駐守外地的幾個兄弟相繼召回京師,擇日一一收拾。
駐紮在並州的漢王楊諒反心最重,楊廣思前想後,把徵召楊諒入朝的重任交給了屈突通。
隋文帝生前曾與楊諒有密約:若璽書召汝,於敕字之傍別加一點,又與玉麟符合者,當就征。
這個約定,並沒有第三個人知道。
所以,屈突通此行差點把小命搭上了。
到了晉陽,傳上璽書,楊諒反覆較對,密碼對不上。
楊諒把璽書一摔,劈頭蓋腦地查問跟前這個送信的人。
屈突通居然臉不紅心不跳,答對如流,無懈可擊。
</br>
可是,渡河的過程中,鎮守河東的屈突通會不會來搗亂啊?
眾人紛紛建議先清除河東兵團再渡河。
清除河東兵團?談何容易啊!
河東兵團,大約兵力三萬人,可全部是驍果武士。
所謂驍果武士,是指大業九年,楊廣出征高麗之前,從關中招募的新軍。新軍成員個個都是百中挑一的好手,高大威猛,武孔有力,單兵作戰能力極強,是隋朝的特種部隊。
統領這三萬驍果武士的屈突通是演義史中賈家樓結義四十六友中之一,在演義史中,簡直可以以默默無聞一詞來形容。
真實的屈突通卻是一位隋唐年間的猛人!
二十五 牛人屈突通
屈突通並不姓“屈”,跟屈原沒什麽關係,而是姓“屈突”。
他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屬於“庫莫奚種”人。
這樣一個民族,如果是現在,可以享受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中最高分的那一檔了。
後來,他爺爺的爺加入了鮮卑族,徙居昌黎、長安。
“屈突”是鮮卑語的音譯,聽來讓人覺得有些突兀,有些不知所以然。
屈突通的父親屈突長卿,任北周的邛州刺史。
屈突通在父親的陶冶下,性情剛毅,崇尚忠義,努力加強自己修養,愛好兵略武藝,善騎射。
入隋後,因為屈突通習軍旅之事,並屢建戰功,遷虎賁郎將。
隋開皇十七年(597年)三月,屈突通任親衛大都督,也就是隋文帝的衛隊長,奉命到甘肅隴西一帶檢察軍馬,做審計工作。
屈突通辦事一絲不苟,帶領手下一匹馬一匹地點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竟然查出當地官吏隱瞞了兩萬匹馬沒有上報朝廷。
兩萬!這可不是小數目!
要知道,這馬,可是朝廷的命根子。
在冷兵器戰爭年代,戰馬簡直就是屬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組成成分之一。
隻要騎在戰馬上,即使是原本柔弱的小兵也會搖身一變,變得強悍無比。
前文提過,藉助馬衝鋒的速度,會使士兵的衝殺動量提高,從而提高了攻擊力好幾倍;而且人騎在馬上與步兵廝殺,居高臨下,客觀條件大為有利,心理也明顯占優勢。
除此之外,機動性比步兵強多了。
相對而言,步兵日行路程也就二十公裏左右,而輕騎兵基本可以達到日行路程一百公裏以上。
在長途奔襲和大兵團集結,轉移戰場等等方麵,步兵處於明顯劣勢。
而且,在戰場上,騎兵勝可追,敗可退;而步兵勝了很難進一步擴大勝果,敗了隻能被騎兵追亡逐北。
正因為如此,中原民族經常被盛產馬匹的北方民族騷擾得苦不堪言。
這下好了,這幫狗崽子,居然敢隱藏馬匹!
這不是找死嗎?!這不是想要謀反嗎!
隋文帝大怒,暴怒。
給我殺!統統拉出去哢嚓掉!
觸罪的共有一千五百多人,難道都要統統哢嚓掉?
屈突通覺得事情嚴重了,噗通一聲跪下,大叫:“人命關天,一旦人頭落地,就再也不能復生了,皇上仁義英明,怎麽能因為幾隻畜生的緣故,就要殺掉這麽多人呢?”
“娘希匹!這是幾隻畜生嗎?這直接影響到全軍、全黨、全民的建設,這直接威脅到全國幾千萬人口的生命安全!”隋文帝咆哮著,眼睛瞪大得如同銅鈴,滿臉殺氣,仿佛要吃人:“shoot!out!拖下去,讓這些人馬上從世界上消失!”
屈突通把心一橫,大聲說:“陛下如果真要殺他們,我寧願以我一人的性命,來換取他們的生存!”
這一句話,把當場的所有人都雷住了,包括隋文帝。
半晌,隋文帝才咬牙切齒地問:“好吧,給你一個機會,說說不殺他們的理由。”
屈突通說:“養馬既是一項技術活,也是一項季節活,任重道遠。年景好的時候,水草鮮美,馬崽的出生率和成活率就高;年景不好的時候,水草幹枯,產馬量自然下降。按朝廷規定,產馬量高就賞,產馬量低就罰,這些弼馬溫們,趁著年收成好,收藏些馬匹,預備在災年時頂數,維持產量平衡,這是人之常用字情,我覺得不足因為這個就以謀反罪論處。”
一番話侃侃而談。
良久,隋文帝息卻了雷霆之怒,赦免了這一千多名官吏。
事情過後,屈突通升為左武衛將軍。
仁壽四年(604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死翹翹了,趁著還沒發喪,楊廣以文帝的名義把駐守外地的幾個兄弟相繼召回京師,擇日一一收拾。
駐紮在並州的漢王楊諒反心最重,楊廣思前想後,把徵召楊諒入朝的重任交給了屈突通。
隋文帝生前曾與楊諒有密約:若璽書召汝,於敕字之傍別加一點,又與玉麟符合者,當就征。
這個約定,並沒有第三個人知道。
所以,屈突通此行差點把小命搭上了。
到了晉陽,傳上璽書,楊諒反覆較對,密碼對不上。
楊諒把璽書一摔,劈頭蓋腦地查問跟前這個送信的人。
屈突通居然臉不紅心不跳,答對如流,無懈可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