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雅殺死哈坤裏鄂爾泰以後,又逼迫烏拉敏退位以後,掌握了統兵大權。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專業提供電子下載他立刻著急部屬商議伐元大計。盡管諸位將軍心裏都覺得,現在元朝兵強馬壯,一時難以攻克,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敢勸。哈瑪雅得意洋洋的道:“諸位,本王堅信鐵木真能夠裝大起來,我們也是可以的。本王希望諸位中可能出現幾個木華黎那樣的將軍。”這時,一個部將站起來道:“大王,我們如果真的要進攻大元,需要做好兩件事兒最好了。”哈瑪雅最不喜歡別人給自己提意見了,但是,現在部將既然已經提出來了。隻得道:先說說,本王先看你有什麽妙策。”那部將道:“第一,大王先要像鐵木真一樣,先統一我們周圍的小勢力和小力量,把他們的人收歸大王所有。這樣我們的力量就會更加強大了。第二,我們還要等待攻元的時機,隻要時機成熟了再出兵也不遲啊!”其餘諸將都讚成的點頭附和。


    哈瑪雅很是反感部將跟自己唱反調,於是說:“本王給諸位說一個人物,就知道本王為什麽要這樣著急出兵攻元的原因了。”哈瑪雅歎口氣道:“夏景宗,西夏開國皇帝年在位。西夏王李德明之子。小字嵬理,更名為曩霄。稱帝前改唐宋所賜姓,為嵬名氏,自詡為青天子,即所謂兀卒。曾受宋封賞,為難定軍節度使,襲爵西平王。宋初黨項展較快,社會各方麵均較成熟,他適應展需要,建立了黨項的國家夏國。在位時繼續對宋、吐蕃、回鶻作戰,連續奪得勝利,擴展、確立了夏的疆域。實行了許多利於夏展的政策,倡導農業生產,注重手工業,尤其是鐵冶業的生產展。強調黨項的風俗習慣,曾下令居民依照羌族原有習俗禿,禁止盲目學習漢人束習俗,下令廢棄唐宋所賜李趙姓氏,改用黨項名氏;又去除宋所賜爵號,稱黨項語長名,建立自己的年號。夏的官製、軍製、禮儀均在他指導下設立起來,能不拘民族成份,任用漢人中有才能。西夏文字也是他命野利仁榮創製的。據史記載,元昊很有智謀,善長於法律、兵法、佛法、漢文等學問便領軍作戰,英勇機智。宋慶曆八年實行的建國方略與一部分貴族的主張有矛盾,具體表現為皇族與後族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被兒子寧令哥於此年刺殺。死後諡武烈皇帝。是黨項的民族英雄。


    宋景德元年五月初五,一個嬰兒在靈洲呱呱墜地,他剛出生就啼聲英棄,雙目炯炯。他就是後來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李元昊。


    少年時代的元昊,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常常帶百餘騎兵,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後有侍衛步卒張青色三蓋相隨,左右簇擁,煞是耀武揚威。他幼讀詩,對兵更是手不釋卷,專心研讀,優傾心於治國安邦的律法著作,一向善於思索、謀劃、對事物往往有獨到的見解。宋朝邊將曹瑋,早想一睹元昊的風采,但總不能見到,後派人暗中偷畫了元昊的圖影,曹瑋見其狀貌不由驚歎:“真英勇也!”、


    元昊**後,對於先輩稱臣於宋,特別是依賴宋朝的恩賜而改變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十分不滿。父親李德明對他說:“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年錦綺,此宋恩也,不可負!”元昊反駁父親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當王霸耳,何錦綺為?”


    李元昊嶄露頭角是進攻甘洲回鶻政權的戰爭,這年元昊二十四歲。以甘州為中心的回鶻政權和占據西涼的吐蕃都是宋朝得以聯絡而挾製黨項的盟友,元昊之父李德明為了使西夏政權得以鞏固和展,先采取攻占河西走廊的戰略,並由其子元昊擔當西攻的重任。元昊接受了西攻回鶻的重任後,采取突然襲擊的戰術,使回鶻可汗來不及調集兵力,甘州城即被攻破。此後,瓜州、沙州相繼降夏。元昊由於這一顯赫戰功而被李德明冊封太子。接著元昊又按其父意圖,在率軍回師途中,采取聲東擊西的辦法,乘勢突破西涼,一舉成功。突襲甘、涼的成功,不僅使黨項的勢力擴展到河西走廊,也使年輕的李元昊贏德了榮譽。


    北宋明道元年十月,李德明病勢後,李元昊在興州以太子的合法身份和自己的軍事才幹以及顯赫的戰功,取得了黨項政權的最高統治權。此時,西夏所控製的領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方二萬餘裏”,事實上已形成了與宋、遼三足鼎立的局麵。


    元昊繼位後,為了強化民族意識,增強黨項族內部的團結,爭取貴族上層和廣大黨項部落人民的支持,先拋棄了唐、宋王朝賜封給其祖的李姓、趙姓,改姓嵬名祖”。“吾祖”為黨項語,意為“青天子”。元昊自以為祖宗為鮮卑拓拔,為了懷念祖先,保持舊俗,他率先自禿其,剃光頭,並穿耳戴重環飾,以示區別。同時強令黨項部族人一律“禿”,且限期三日,有不服從,任何人都可以處死他。一時間,黨項民眾爭相禿。


    李元昊改年號為廣運,後知此為晉朝年號,遂又改為大慶。同年五月,又升都興州為興慶府在城內大興土木,擴建宮城,廣營殿宇。興慶府的布局,仿照唐都長安、宋都東京。李元昊還依照中原王朝的禮儀,設立文武百官,在皇帝之下的中央zf機構為:中省、樞密院、三司、禦史台、開封府、翊衛司、官計司、受納司、農田司、群牧司、飛龍司、磨勘司、文思院、蕃字院、漢字院等。地方分別設州文武百官的服飾和官民服飾分別做了嚴格的規定。這些措施,進一步推進黨項社會內部日益增長的封建關係,同時也適應廣大新占領漢族地區的封建同誌的需要。


    作為一個軍事統帥,元昊深知他占有包括河西走廊在內的廣大地區後,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及嚴格的兵製,對內統治和對外防禦都將失去保證。為此,在原有軍事組織的基礎上,隨著黨項國家的形成和疆域的擴大,元昊進而將十二個部落武裝改變為十二個軍事行政區,分別在各駐地置十二監軍司,諸軍兵總計五十萬。每一監軍司設都統軍、副統軍和監軍使各一員,由貴戚豪右充任;下設指揮使、教練使、左右伺禁官等數十員,黨項人,漢人都可以充任。除步兵外,常備軍性質的還有騎兵、炮兵、“擒生軍”、侍衛軍等。炮兵使用一種類似《三國演義》中的旋風炮射石塊的兵器。“擒生軍”是擔任後勤或警衛部隊的總稱,由十萬人組成。又有二萬五千精兵駐紮在都近畿擔任衛戍,給他們配備服役的副兵達七萬人。還有從出身豪族而擅長弓馬技術的士兵中挑選出來的五千侍衛親軍,由元昊親自掌握。近畿衛戍或宮廷值宿一般都佩戴由國家保衛部門頒的“防守侍命宿侍命”西夏文銅牌作為標誌。


    元昊大慶三年十月十一日這一天,在興慶府的南郊,祭壇高築。元昊在親信大臣野利仁榮、揚守素等人的擁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國號稱大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是年元昊三十四歲。


    李元昊建國稱帝,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以西夏社會經濟的展為物質基礎,而西夏社會經濟之所以取得了較為迅速的展,在短時間裏完成了向封建製的轉化,有是和李元昊致力於加強同中原地區的經濟聯係,吸收中原先進的經濟體製,改變西夏原有的社會經濟結構分不開的。夏國的中心地帶,處於黃河上遊兩岸富庶的銀川平原。“天下黃河富寧夏”是曆史上對這個地區的榮稱。元昊建國後,在疏通原有的渠道的基礎上,又修築了由青銅峽至今平羅縣境長達裏的水利工程,後人稱之為“昊王渠王渠”,溝渠遺跡,至今仍存。“昊王渠”等的修築,使都興慶府周圍成為夏國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元昊還在國家機構中設置“農田司”以管理農業。黨項族曆來以畜牧業為其經濟基礎,在元昊攻占了自古既有“畜牧甲天下”的河西走廊甘、涼地區後,畜牧業經濟的展基礎更為雄厚。著名的“黨項馬”及其他牲畜和畜產品是黨項族與漢族地區進行貿易交換的主要商品。頻繁的戰爭,大量消耗和損失牲畜,沒有畜牧業的展也難以維持。正因為畜牧業在黨項族社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李元昊十分重視,為了使本民族的傳統經濟繼續得到展,建國後設立了專官全國畜牧業的群牧司。


    元昊不僅是一個十分有頭腦的政治家,還是一個卓越的軍事家。作戰時,多針對客觀情況指定戰術,,為了爭取作戰的勝利,元昊不惜采用種種手段,調動各種力量,用謀略取勝。每戰或誘降,或詐降,或行間,或偷襲,或設伏。天授禮法延祚三年正月,元昊派牙校賀真等率部向宋金明寨部都監李士彬詐降,又令將士與士彬相遇時不戰而退,稱士彬為“鐵壁相公”等聞鐵壁相公名,莫不墜膽”,以次使李士彬越加驕傲,鬆懈防務。然後李元昊用突襲戰術圍攻金明寨,原來詐降的黨項士卒為之內應,一夜之間就攻破寨城,俘虜李士彬。接著元昊進圍延州宋朝駐延州的長官範雍十分驚慌,立即牒令駐守慶州的劉平和石元孫率軍赴援二人帶領人馬趕到延川、宜川、洛水三河的匯合處三川口時,已經人困馬乏。西夏兵按照元昊的部署,在此設伏以待,從山地四出合擊,將宋軍萬餘人消滅殆盡,劉平和石元孫被俘。三川口之戰是西夏建國後取得的第一個大勝仗,充分顯示了元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西夏軍事力量的強大。


    宋軍三川口失利後,元昊針對宋軍的進剿計劃,指揮夏軍誘敵深入,又一次重創宋軍,這就是有名的好水川戰役。好水川,在今寧夏隆德縣城北十五裏,兩邊山穀環抱,隻有一徑可通,正是兵家設伏之處。天授禮法延祚四年二月,元昊又一次向宋動進攻。元昊了解宋軍將領任福求勝心切,設下引蛇出洞之計。先派小股部隊入寇,遇任福大軍後既佯裝敗北,倉皇撤退。任福不知是計,即拋掉淄重,率數千輕騎追擊,沿途夏軍遺棄了不少馬匹、駱駝,宋軍見狀更是群追不舍。進入好水川口後,宋軍現路上擺著不少封閉的泥盒子,用手一拍,裏麵有躍動之聲。任福命令士卒將盒砸開,裝在裏麵的鴿子受驚騰起,直飛穀頂,這正是宋軍進入埋伏的信號。夏軍得到信號,十萬人馬一起從山頭出擊,將宋軍壓在穀地。李元昊在山頭以二丈多長的鮑老旗作為指揮的標誌。宋軍向西旗指向西,宋軍向東旗指向東,任宋軍左衝右突,終不得脫險,此戰宋軍死傷慘重,損失將校十餘員,任福亦身亡。


    元昊建國後形成的宋三國鼎立的局麵,使當時的局勢複雜化,出現了三國角逐的形勢。元昊時期的對外政策,即不同於繼遷時期的一貫聯遼抗宋,又不同於得明時期的與宋、遼和平相處,而是根據實際利益,隨機應變。抗衡宋二國“之勢強弱以為異同”。這是十分靈活的外交政策。元昊繼位後,同遼聯姻,受遼封號。一旦兩國因黨項叛附問題生糾紛,並引起戰爭,元昊在給遼以重創之後又立即以勝求和,恢複兩國友好。對待宋朝,結盟於遼,有恃無恐,悍然動攻掠戰爭。當元昊看到遼以出賣夏國利益從中漁利,便立即決定同宋媾和,在一向堅持的名分問題上向宋做出了讓步。這一步不僅使元昊擺脫了早想結束的由長期戰爭造成的困境,而且避免了遼為從宋得到經濟實惠,有可能犧牲夏國,夏國將遭到兩麵受敵的危險;對宋妥協,兩國議和,還可以從宋得到經濟實惠,可謂一舉三得。


    元昊在建國的過程中,很重視人才的培養和收羅。西夏建國初,因忙於戰爭,教育事業並不達,所以元昊特別注重吸收漢族的知識分子為自己服務。《宋史,夏國傳》記載元昊的“智囊團”有嵬名守全、張陟、張絳、揚廊、徐敏宗、張文顯,除了嵬名守全是黨項人,其餘皆漢人。重用張元、吳昊,更說明了元昊對漢族人才的重視二人為宋華州人,他們“累舉進士不第”,而又自以為有王佐之才,不甘寂寞,便寫詩明誌:“好著金籠收拾取,莫教飛去別人家”。明白表示宋朝庭棄人才而不用,他們將為異國效力。宋朝的邊師未能重視,於是他們進入西夏。為了引起西夏王國統治的注意,他們到酒店裏狂喝豪飲,又在牆壁上寫“張元、吳昊飲此”二人的所作所為被西夏巡邏兵現,遂將二人帶入宮中。當元昊問他們為什麽不避諱自己的名諱時,他們毅然答到:“姓都不管了,誰還理會名呢?”明目張膽地對元昊接受趙宋賜姓進行諷刺。元昊聽後,不但不生氣,反而認為他們有膽識,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並在數月之內派人潛入宋境將二人的家眷接來,使之團聚,從而安心為西夏服務。張元曾當過西夏的中令,和元昊一起指揮了好水川戰役。張吳二人幫助元昊成就了一番事業,充分顯示了漢族知識分子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軍事的作用,也說明宋朝不重視知識分子人才的失策。


    元昊對夏國文化建設的最大貢獻就是主持創製了西夏文字。元昊規定西夏國內所有藝文誥牒,一律都用新製夏字寫。由於元昊的大力提倡和推行,西夏字上自官方文,下至民間日常生活,廣泛使用並迅速流行,這不僅對於元昊加強統一,鞏固統治起了巨大作用,也是元昊加強民族意識建設的又一突出貢獻。元昊繼位後,對黨項民族實行受唐宋影響的禮樂製度十分不滿。他按照“忠實為先,戰鬥為務”的標準,認為唐宋以來的中原禮樂過於繁縟,不適合於黨項民族的習慣,於是“裁禮之九拜為三拜,革樂之五音為一音”,簡化了禮樂製度。


    但是,元昊也有自身固有的和難以克服的缺憾和不足。他認為,皇權已經很穩固,陶醉於自己的赫赫戰功,後期不理朝政,經常在賀蘭山離宮和諸妃嬉戲、縱情聲色。他給兒子寧令哥取妻沒見其貌美,就奪為己有,並立為“新皇後”。寧令哥難以忍受奪愛之恨,加上野心家沒藏訛龐挑唆,於是持戈進宮刺傷元昊。元昊被削去了鼻子,受了驚嚇,又急腦不過,鼻創作,於夏天受禮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初二死去。夏國的開國皇帝黨項族的一代英主,就這樣中道而殂。”諸將哀婉歎息一代英才的隕落。哈瑪雅說:“這就是本王要進兵大元的原因,隻有在爭鬥中才能壯大自身的力量啊。”諸將莫言無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方神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吉波並收藏東方神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