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堂笑道:“你們總是以別人的事跡來勉勵自己,卻不知道在這個世上並不是什麽事情都會一帆風順的。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同樣是威風凜凜的大將軍,卻是另一個不同的結局。”白玉明和諸將麵麵相望,卻一時無言了。白玉堂道:“你明知道李陵嗎?他也是一位將軍結果怎麽樣呢?”白玉明和諸將都不敢說話了。白玉堂笑了笑道:“李陵?字少卿,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南漢將領,李廣之孫。曾率軍與匈奴作戰,戰敗投降匈奴,漢朝族夷其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其一生充滿國仇家恨的矛盾,因而對他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


    在文學上李陵具有特殊的地位。他本身就是文藝作品中悲情人物的典型,同時組詩《蘇武李陵贈答詩》簡稱蘇李詩作為漢詩中的經典,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其真實性也是曆來飽受爭議的。此外,相傳還作有《答蘇武書》,其真實性同樣被質疑。唯一可以確定的作品是記錄在《漢書》本傳中的《別歌》。


    李陵之父是李廣長子李當戶,李當戶早死,李陵為遺腹子。李陵成年後,被選撥為建章宮羽林軍的長官,他擅長射箭,十分愛護手下的士兵。漢武帝因李家世代為將,便讓他帶領八百騎兵。李陵曾帶兵深入匈奴腹地二千餘裏,偵察地形,但沒有現敵人。後又被任命為騎都尉,率丹陽郡的楚兵五千名,在酒泉、張掖一帶教練射術,以防備匈奴。


    天漢二年秋,漢武帝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帶騎兵三萬出征匈奴,在天山與右賢王相遇、戰鬥。漢武帝在武台召見李陵,令他為李廣利軍監護輜重。李陵辭謝,並主動請纓率所部獨立成軍,牽製匈奴軍隊,以輔助李廣利的正麵作戰。武帝應允,因為戰馬不足,所以李陵隻能將步兵出征。


    李陵率五千名弓箭手從居延北行軍一個月,在浚稽山與且鞮侯單於的三萬騎兵遭遇,匈奴軍將漢軍圍在兩山之間。漢軍以輜重車為營,布陣於營外,前列士兵持戟盾,後列士兵持弓箭。匈奴見漢軍人少,便向漢軍進攻,結果遭到漢軍千弩急射,匈奴兵應弦而倒,被迫退走上山,漢軍追擊,殺數千人。單於大驚,急調左右部八萬餘騎攻打李陵,李陵且戰且退,士兵傷重臥於車上,傷輕推車,再輕持兵器搏戰。李陵說:“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漢書李廣蘇建傳》原來剛出征時,一些關東盜賊的妻子因遷徙而隨軍,為士卒妻婦,藏於車中,後被李陵現,全部處斬。第二日再戰,斬三千餘級。


    行十餘日,抵一大澤中,澤中多蘆葦,匈奴順風放火,漢軍亦縱火,預先燒周圍的蘆草以自救。退至某山,單於派兵攻擊,李陵與匈奴兵步戰於樹林中,斬殺數千人。又連弩射單於,單於逃走。單於見李陵部卒勇銳,久戰不下,又漸近漢塞,便問部下:“此漢精兵,擊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諸將說:“單於自將數萬騎擊漢數千人不能滅,後無以複使邊臣,令漢益輕匈奴。”於是再戰。


    當時,兩軍一日戰數十次,漢軍又傷殺匈奴二千餘人。匈奴見形勢對已不利,便想退兵。這時漢軍軍侯管敢被校尉侮辱,氣憤之下投降匈奴軍無後救,射矢且盡,獨將軍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為前行,以黃與白為幟,當使精騎射之即破矣。”(《漢書李廣蘇建傳》)單於大喜,於是便派騎兵合攻漢軍,並大聲疾呼:“李陵、韓延年趣降!”《漢書李廣蘇建傳》漢軍在穀中,匈奴在山上,四麵對射,矢如雨下。漢軍南撤,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萬矢皆盡,即棄而去。此時,漢軍尚有三千餘人,以短刀,車輻為武器,退至一峽穀內,被匈奴阻斷後路。單於隱藏在漢軍身後,在角落裏向漢軍投石,漢軍多數戰死,無法前行。


    黃昏後,李陵穿便衣獨步出營,良久而還,長歎說:“兵敗,死矣!”軍吏說:“將軍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後求道徑還歸,如浞野侯為虜所得,後亡還,天子客遇之,況於將軍乎!”李陵說:“公止!吾不死,非壯士也。”(《漢書李廣蘇建傳》)於是斬盡旌旗,將珍寶埋於地中。李陵慨歎說:“複得數十矢,足以脫矣。今無兵複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夜半李陵與成安侯韓延年率壯士十餘人突圍,被匈奴數千騎兵追擊,韓延年戰死。匈奴招降李陵,李陵曰:“無麵目報陛下。”《史記李將軍列傳》遂降匈奴。僅有四百餘人回到了漢境。


    這場戰役李陵以步兵與匈奴騎兵抗衡,孤軍苦戰,充分揮了遠射兵器弓、弩的作用,殺傷匈奴騎兵萬餘,其戰術運用和戰役指揮是成功的。但是由於漢軍未能對李陵部實施必要的接應和支援,實力相差懸殊,最終造成李陵幾乎全軍覆滅。


    李陵戰敗後,武帝召見了李陵的妻母,後聽說李陵投降,大怒而責,陳步樂自殺,群臣皆言李陵有罪。武帝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盛言:“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其素所畜積也,有國士之風。今舉事一不幸,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蘖其短,誠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輮戎馬之地,抑數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鬥千裏,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於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


    這次李廣利出征匈奴,因為李陵和單於主力遭遇了,李廣利的功勞很少。武帝因此遷怒於司馬遷,將其腐刑下獄。後武帝後悔沒給李陵派救援當出塞,乃詔強弩都尉令迎軍。坐預詔之,得令老將生奸詐。”《漢書李廣蘇建傳》於是遣使慰勞李陵軍逃脫的人。


    李陵在匈奴一年有餘,武帝派因杅將軍公孫敖率兵入匈奴,無功而還得生口,言李陵教單於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漢書李廣蘇建傳》武帝聞後,將李陵母弟妻子全部誅殺。隴西士大夫都以李氏為愧。李氏的名聲由此敗落了。


    其後,漢遣使出使匈奴,李陵對使說:“吾為漢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使說:“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李陵說:“乃李緒,非我也。”《漢書李廣蘇建傳》李緒本為漢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後降匈奴。李陵痛其家因李緒而被誅,便叫人刺殺了李緒。匈奴大閼氏要殺陵,單於將其藏於北方,大閼氏死才回來。


    匈奴單於得到李陵後,因李家世代為將的聲望,以及與之交戰時李陵英勇的表現,對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並加以重用,封為右校王。


    漢昭帝即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二人與李陵交情非常好,便派李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去匈奴招降陵。任立政見李陵即說:“漢已大赦,中國安樂,主上富於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漢書李廣蘇建傳》)想以此言打動李陵。但李陵說:“吾已胡服矣!”“歸易耳,恐再辱,奈何!”最後他說:“丈夫不能再辱。”表示其決意留在匈奴。


    李陵在匈奴二十餘年,元平元年病死。


    點評:李陵以其特殊的經曆使其成為曆史上頗有爭論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恥於他,也有人認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並非怕死。“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辛棄疾賀新郎)也許隻有司馬遷的那一番言論,才是曆史對李陵的公正評價。


    年少被選任為建章監,侍中。箭法很好,有其祖父的風範,因而被稱譽。漢武帝派他領八百騎兵,深入匈奴腹地考察地形,沒有遇到匈奴軍隊。回來後拜為騎都尉,率領五千楚人,屯兵張掖,酒泉訓練騎射。


    太初四年春,李陵原本受命帶領五校兵,增援李廣利攻打大宛。剛走到塞上,李廣利的軍隊已經回來了。漢武帝更改詔命,令李陵率領五百人出敦煌迎接李廣利凱旋。


    天漢二年九月,與韓延年領五千步兵進攻匈奴,牽製匈奴軍力,以協助李廣利的西路作戰。在浚稽山遭遇單於主力三萬騎兵,轉鬥殺傷敵人甚眾。於是調遣左右王庭八萬人,李陵軍且戰且退,至長城百裏處。最終因為箭矢用盡,叛徒出賣,沒有援軍而戰敗,被敵人包圍後突圍失敗。李陵稱“無麵目報陛下!”,於是投降匈奴。


    天漢四年漢武帝北征時,遣公孫敖迎還李陵。結果公孫敖沒有完成任務,並稟告:從俘虜口中得到消息,李陵幫匈奴訓練軍隊來防衛漢軍進攻,所以無功而返。這件事直接導致李陵家被族滅。


    據之後李陵與漢朝使的對話證明,當時幫匈奴訓練軍隊的人名叫李緒,不是李陵。為此李陵派人刺殺李緒,大閼氏因此要殺李陵,單於把他藏到了北方,直到大閼氏死了以後才把他請回來。同時因為這次事件又間接的導致了李陵與蘇武的見麵。


    征和三年三月,李陵率領匈奴軍三萬騎在浚稽山追擊漢朝軍隊,被禦史大夫商丘成帥兩萬人擊敗,死傷甚眾。


    始元年間,霍光與上官桀遣隴西任立政等三人出使匈奴,迎李陵還漢,被李陵拒絕了。


    始元五年,蘇武返回漢朝,李陵送別,並作《別歌》。六年二月,蘇武抵達漢朝。


    元平元年,李陵病逝於匈奴。


    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躑躕。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逾。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複立斯須。欲因晨風,送子以賤軀。李陵的著作有《蘇李詩》《別歌》《答蘇武書》


    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遠望悲風至,對酒不能酬。行人懷往路,何以慰我愁。獨有盈觴酒,與子結綢繆。


    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以為期。


    骨肉緣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與鴦。今為參與辰。昔常相近。邈若胡與秦。惟念當乖離。恩情日以新。鹿鳴思野草。可以喻嘉賓。我有一尊酒。欲以贈遠人。願子留斟酌。慰此平生親。


    結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燕婉及良時。征夫懷往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歎。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複來歸。死當長相思。


    黃鵠一遠別。千裏顧徘徊。胡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況**龍。羽翼臨當乖。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懷。請為遊子吟。冷冷一何悲。絲竹厲清聲。慷慨有餘哀。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歸。俯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願為雙黃鵠。送子俱遠飛。


    燭燭晨明月。馥馥我蘭芳。芬馨良夜。隨見聞我堂。征夫懷遠路。遊子戀故鄉。寒冬十二月。晨起踐嚴霜。仰觀江漢流。仰視浮雲翔。良友遠別離。各在天一言。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長。嘉會難再遇。歡我殊未央。願君崇令德。隨時愛景光。


    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


    爍爍三星列。拳拳月初生。寒涼應節至。蟠蟀夜悲鳴。晨風動喬木。枝葉日夜零。遊子暮思歸。塞耳不能聽。遠望正蕭條。百裏無人聲。豺狼鳴後園。虎豹步前庭。遠處天一隅。苦困獨零丁。親人隨風散。曆曆如流星。三萍離不結。思心獨屏營。願得萱草枝。以解饑渴情。


    寂寂君子坐。奕奕合眾芳。溫聲何穆穆。因風動馨香。清言振東序。良時著西癢。乃令絲竹音。列席無高唱。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揚。長哀華屋。四坐莫不傷。


    晨風鳴北林。熠燿東南飛。願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複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雲日千裏。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


    陟彼南山隅。送子淇水陽。爾行西南遊。我獨東北翔。轅馬顧悲鳴。五步一彷徨。雙鳧相背飛。相遠日已長。遠望雲中路。想見來圭璋。萬裏遙相思。何益心獨傷。隨時愛景曜。願言莫相忘。


    鍾子歌南音。仲尼歎歸與。戎馬悲邊鳴。遊子戀故廬。陽鳥歸飛雲。蛟龍樂潛居。人生一世間。貴與願同俱。身無四凶罪。何為天一隅。與其苦筋力。必欲榮薄軀。不如及清時。策名於天衢。鳳皇鳴高岡。有翼不好飛。安知鳳皇德。貴其來見稀。


    紅塵蔽天地。白日何冥冥。


    許由不洗耳。後世有何徵。


    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遊客子。幹冬服涼衣。去家千裏餘。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遊何速。行願支何遲。仰視雲間星。所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雙鳧俱北飛。一鳧獨南翔。子當留斯館。我當歸故鄉。一別如秦胡。會見何詎央。愴悢切中懷。不覺淚沾裳。願子長努力。言笑莫相忘。


    清涼伊夜沒。微風動單幬。


    招搖西北馳。天漢東南流。


    嚴父潛長夜。慈母去中堂。


    行行且自割。無令五內傷。


    嚴嚴鍾山。赫赫炎天路。主明曜雲門。遠景灼寒素。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呂望老匹夫。苟為因世故。管仲小囚臣。獨能建功祚。人生有何常。但恐年歲暮。幸托不肖軀。且當猛虎步。安能苦一身。與世同舉厝。由不慎小節。庸夫笑我度。呂望尚不希。夷齊何足慕。


    遠送新行客。戚暮乃來歸。入門望愛子。妻妾向人悲。聞子不可見。日已潛光輝。孤墳在西北。常念君來遲。褰裳上墟丘。但見蒿與薇。白骨歸黃泉。肌體乘塵飛。生時不識父。死後知我誰。孤魂遊窮暮。飄遙安所依。人生圖孠息。爾死我念追。俯仰內傷心。不覺淚沾衣。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答蘇武書


    子卿足下:


    勤宣令德,策名清時,榮問休暢,幸甚幸甚!遠讬異國,昔人所悲,望風懷想,能不依依!昔不遺,遠辱還答,慰誨勤勤,有逾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


    自從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窮困,獨坐愁苦,終日無睹,但見異類。韋鞲毳幙,以禦風雨。膻肉酪漿,以充饑渴。舉目言笑,誰與為歡?胡地玄冰,邊土慘裂,但聞悲風蕭條之聲。涼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晨坐聽之,不覺淚下。嗟乎子卿!陵獨何心,能不悲哉!


    與子別後,益複無聊。上念老母,臨年被戮;妻子無辜,並為鯨鯢。身負國恩,為世所悲。子歸受榮,我留受辱,命也如何!身出禮義之鄉,而入無知之俗,違棄君親之恩,長為蠻夷之域,傷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負陵心,區區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誌,顧國家於我已矣。殺身無益,適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輒複苟活。左右之人,見陵如此,以為不入耳之歡,來相勸勉。異方之樂,秖令人悲,增忉怛耳。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貴相知心。前書倉卒,未盡所懷,故複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絕域,五將失道,陵獨遇戰。而裹萬裏之糧,帥徒步之師,出天漢之外,入強胡之域。以五千之眾,對十萬之軍,策疲乏之兵,當新羈之馬。然猶斬將搴旗,追奔逐北,滅跡掃塵,斬其梟帥。使三軍之士,視死如歸。陵也不才,希當大任,意謂此時,功難堪矣。


    匈奴既敗,舉國興師,更練精兵,強逾十萬。單於臨陣,親自合圍。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馬之勢,又甚懸絕。疲兵再戰,一以當千,然猶扶乘創痛,決命爭,死傷積野,餘不滿百,而皆扶病,不任幹戈。然陵振臂一呼,創病皆起,舉刃指虜,胡馬奔走;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複徒奮呼,爭為先登。當此時也,天地為陵震怒,戰士為陵飲血。單於謂陵不可複得,便欲引還。而賊臣教之,遂便複戰。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萬眾,困於平城,當此之時,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猶七日不食,僅乃得免。況當陵,豈易為力哉?而執事雲雲,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滅名不如報德也。昔範蠡不殉會稽之恥,曹沬不死三敗之辱,卒複勾踐之讎,報魯國之羞。區區之心,切慕此耳。何圖誌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雲:‘漢與功臣不薄。’子為漢臣,安得不雲爾乎?昔蕭樊囚縶,韓彭菹醢,晁錯受戮,周魏見辜,其餘佐命立功之士,賈誼亞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將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讒,並受禍敗之辱,卒使懷才受謗,能不得展。彼二子之遐舉,誰不為之痛心哉!陵先將軍,功略蓋天地,義勇冠三軍,徒失貴臣之意,剄身絕域之表。此功臣義士所以負戟而長歎也!何謂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單車之使,適萬乘之虜,遭時不遇,至於伏劍不顧,流離辛苦,幾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而歸。老母終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蠻貊之人,尚猶嘉子之節,況為天下之主乎?陵謂足下,當享茅土之薦,受千乘之賞。聞子之歸,賜不過二百萬,位不過典屬國,無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盡為萬戶侯,親戚貪佞之類,悉為廊廟宰。子尚如此,陵複何望哉?


    且漢厚誅陵以不死,薄賞子以守節,欲使遠聽之臣,望風馳命,此實難矣。所以每顧而不悔也。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昔人有言:‘雖忠不烈,視死如歸。’陵誠能安,言陵忠誠能安於死事。而主豈複能眷眷乎?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複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邪?願足下勿複望陵!


    嗟乎!子卿!夫複何言!相去萬裏,人絕路殊。生為別世之人,死為異域之鬼,長與足下生死辭矣!幸謝故人,勉事聖君。足下胤子無恙,勿以為念,努力自愛!時因北風,複惠德音!


    李陵頓。”


    白玉明和諸將默然無語,同是將軍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局。想想自己現在身處的境況,真是如履薄冰讓人悲歎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方神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吉波並收藏東方神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