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瑪雅和裏鄂爾泰及諸將一起回到住處以後,心裏很是為今天的事情感到窩火,這時一個士兵又進來說:“回報二大王,據打探情報的人回來說,根本就沒有什麽元軍前來接應,都是他們自己胡亂編造的謊言。”哈瑪雅一聽這話更是氣了。他拍著桌子指著裏鄂爾泰和諸將的鼻子罵道:“老子打了這麽多年的仗還沒有像今天這麽窩囊過呢!這下好了,我們不但放跑了那五個人,而且還把我們的臉全都丟盡了。這要是讓忽必烈知道了,還不得笑話死我們?你們說,我們怎麽辦,怎麽辦?大王那裏我也不好交差啊,他要是問起那五個人到哪裏去了,你們讓我怎麽說?大王又會怎麽看我們,你們說。紅主真是氣死我了。”


    裏鄂爾泰和諸將都站在一旁,聽著哈瑪雅訓斥自己,等他說完了以後,裏鄂爾泰這才故作嬉皮笑臉的道:“二大王不必著急,如果大王要是問起那五個人來的話,我們就說,依照大王的意思把他們放走了。大王說過,‘那五個人是不能殺害的。等過一段時間以後,就要把他們放’。既然大王這樣說了,我們就當是送給人情給他,就說遵照大王的意思把那五個人放回去了。相信大王也不會再過問這件事兒,等過去這一陣子以後,我們再慢慢尋找報仇的機會。”諸將們見裏鄂爾泰說的正是自己所想的,都隨聲附和著道:“對啊,以後再想辦法報仇也不晚啊。”“什麽事兒也不能急於一時啊,凡事兒都要慢慢來才好啊。”“請二大王三思啊。”


    哈瑪雅心裏雖然氣他們的無能,自己一時卻也是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來的。所以,這件事兒他隻好先暫時的擱置在一旁不去管它。回想自己這幾年的征戰生涯,他真正的怕過哪一個人,就連擁有幾十萬鐵騎的忽必烈也是對她刮目相看的,可是今天卻敗給了一個小小的不知名的人,這要是讓其他的首領知道了,豈不是要讓他們笑掉大牙了?哈瑪雅越想心裏就越氣。


    諸位將軍們都不說一句話,生怕自己說的話意思不明確,好的意思反而也會被哈瑪雅聽成壞話。因為,人在憤怒的時候是最沒有理智的時候。這是他們跟隨烏拉敏和哈瑪雅多年別的沒有學會倒是把這個問題鑽研的十分的透徹了。但是,諸多將軍們都在這裏站著,沒有人勸說哈瑪雅幾句,也會使他感覺臉上無光而下不來台。所以,諸位將軍都悄悄地給站在一旁的裏鄂爾泰使眼色。這時,站在一旁的裏鄂爾泰也感覺到了大夥兒們的意思,眾望難為,所以,裏鄂爾泰也是為了諸位將軍早日退出去,而不至於再在這裏聽哈瑪雅的爛罵,就決定挺身而出,勸說幾句哈瑪雅也等於眾人給了他一個台階下,至於他會不會順著這個台階下不下,那就要看他的了。裏鄂爾泰謹慎的向前一步說道:“二大王消消氣,俗話說得好‘好馬難免失前蹄,將軍難免陣前亡。’二大王也隻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才被那些人的好了便宜。但是,末將認為他們終不是久經沙場、有萬夫不當之勇的您的對手。隻要我們以後抓住機會,您再周密的安排、略施小計,別說隻是一個小小的大都府,就是忽必烈的大軍前來,隻要有您在他又能把我們怎麽著呢?二大王足智多謀、深諳兵法,隻是略施小計定然會讓他們有來無回。請二大王不必為今日之失難過,他們今日的得意必定會是明日的悲傷。”


    “好,說的好。好一句‘他們今日的得意必定會是明日的悲傷’。裏鄂爾泰將軍說到本王的心裏去了,‘好馬難免失前蹄,將軍難免陣前亡’,人生在世誰還沒有失意的時候啊?”哈瑪雅撫掌稱讚裏鄂爾泰說得好。經裏鄂爾泰這樣一說,哈瑪雅心裏真的就豁然開朗了。諸將們心裏這才放下心來,長長的舒了口氣。哈瑪雅道:“好了,諸位將軍回去好好的睡上一覺,明天我們再商議大事情。”然後好像自言自語的道:“忽必烈,你想消滅老子?你也不看看你馬王爺長了幾隻眼,老子給你鬧個大翻天,讓你自己老子的厲害讓你的大臣們一提到我哈瑪雅的名字就顫抖。哼,我是賊你是王,我偏不信這個邪,我倒要看看你是真王還是假王。我們遲早都要有一個了斷的,到那個時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看你能搶到什麽時候?”諸位將軍在下麵聽了他的話,嚇的臉色頓時沒有人色,彼此相互對視了幾眼,也不知道再跟哈瑪雅說什麽了,隻得尾隨在裏鄂爾泰身後悄悄的退出去。隻是心裏輕輕的舒了一口氣而已。


    “哈坤將軍,二大王如今變得這樣癡迷了,一心要找忽必烈血戰到底,這可怎麽辦啊?您是他身邊最重用的人了,您要是不出麵說句話,這事兒可就讓他給鬧大了。諸位,你們想想就憑我們目前的實力,能跟忽必烈一決雌雄嗎?人家那是從他爺爺一輩兒就開始經營的大隊人馬,我們能跟人家拚到底的也隻有我們這十幾年積攢下來的這點血本啊!如果依著二大王把這點血本都拿出來跟忽必烈拚,那麽我們隻有一個慘敗的結局啊!”其中一個一向不太說話的將軍今天卻難以壓抑心裏的不滿,一出來第一個就對著裏鄂爾泰發起牢騷來。


    裏鄂爾泰剛開始隻是聽他們說,還以為他們這是在討論這個問題。聽到尾以後這次發覺他們都是衝著自己來的,於是心裏就很是不高興的道:“諸位將軍,不知道你們聽說一句話沒有?這句話就叫‘主憂臣辱,主辱臣怒,主怒臣死’。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如果你們不知道我可以告訴你們,這句話就是說,大王憂慮是臣子的恥辱,大王受到侮辱做臣子的就要發怒就應該去消滅讓大王生氣的人,大王發怒的時候就是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死的時候了。”


    諸將聽完裏鄂爾泰的話一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他們不知道裏鄂爾泰很是生氣的樣子對大夥兒說這些話是什麽意思?其中一個不知死活的將軍真的傻到頭暈了,竟然又道詢問裏鄂爾泰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麽?“裏鄂爾泰將軍,聽您剛才說的話的意思,好像是我們在阻止二大王的決定是嗎?您想想,就我們目前的實力,我們能和元軍決戰嗎?如果真的到了決戰的那一天,我們打不過元軍,怎麽辦呢?那不是白白喪失了兵力卻又沒有得到好處的賠本買賣嗎?”另一個將軍也接著說道:“是啊,我們不會去做犧牲品的。要去,你自己去。”


    裏鄂爾泰平時都是不跟別人計較的人,所以,大夥兒要是誰有了怨氣都會找他來訴說的。但是今天,當關係到自己的部族的安全的時候,麵對這些膽小如鼠、一味投降的將軍們,他心裏很是生氣和傷悲。裏鄂爾泰很是失望的盯著諸位將軍道:“好,諸位要想怎麽做,我裏鄂爾泰管不著也不想管。如果你們要想投降忽必烈的話,那就不用站在這裏了,直接走出去到忽必烈那裏當奴才去就可以了。但是,我要跟各位說清楚,請你們走出這裏以後,不要對任何人說你們是葉郝那拉部部族的人,因為我們部族裏沒有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在這裏的人都應該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子,縱然站著戰死,也絕不會跪著求生。”裏鄂爾泰歎口氣又道:“至於我,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和二大王站在一起,如果二大王被敵軍俘虜或者是戰死,那麽也就是我裏鄂爾泰必死之期。我裏鄂爾泰當是貪生一刻鍾就讓真主處罰我。”裏鄂爾泰說完轉身就走了,隻留下諸將們臉紅脖子粗的站在那裏盯著裏鄂爾泰遠去的背影自責不已。


    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可以遇見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中有的自私自利、有的貪生怕死、有的賣主求榮、有的忘恩負義、有的殺妻拋子;這些人一旦遇到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就會很快的結合在一起,狼狽為奸、為非作歹、人皮獸心、不知廉恥,但是卻於自己相同的人很是合得來;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有都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人,這些人中有的行俠仗義、有的救苦救難、有的是菩薩心腸、有的兄弟情深、有的孝敬老人、有的尊長敬幼、有的朋友相敬;這些人一旦遇到和自己性格相同的人,頓時就會生出惺惺相惜之感,也會很快也會結合在一起,為自己的夢想共同努力。不管是哪類人,隻要遇到不是和自己的性格相同的人就會頓時沒有了相同的語言,彼此也會越來越厭惡對方,直至都分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諸將們雖然都不讚成哈瑪雅的出兵對抗大元的做法,但是,他雖然還沒有說出這件事兒,隻是自己的心裏過早的就敏感的起了反應。才會對裏鄂爾泰說出這樣的話,他們本以為裏鄂爾泰一定會站在他們這一邊的,但是,讓他們失望的是,裏鄂爾泰卻沒有站在他們這一邊,或者說,他心裏也不讚成哈瑪雅攻元的決定,但是,他不會去反對自己的大王。因為,在他眼裏或者說是深埋在心裏的信念告訴他,臣子之道就是沒有反對、沒有爭議的去服從大王的決策,隻有這樣才是自己對大王最忠心耿耿的,才是自己最問心無愧的。這麽多年裏,裏鄂爾泰一直受到烏拉敏和哈瑪雅的器重,就是我們他的那份忠心。裏鄂爾泰對大王失誤的決策不是沒有意見,但是,既然大王已經決定下來的事情,即使是錯誤的,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去執行。這就是為人臣之道,這就是一個忠心耿耿的武將,裏鄂爾泰甚至說是被烏拉敏和哈瑪雅從心裏尊敬的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身邊有一個忠心為主的人,他絕對不會背叛主上。


    裏鄂爾泰心事忡忡的回到府裏,獨自把自己關在書房裏不出來。府裏的縱觀和哈坤夫人明明知道今天裏鄂爾泰心情不好,卻沒有他的命令不敢進入書房去打擾他。這就是規矩。這就是沿襲了祖祖輩輩、千百年之久的規矩,自古就有,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隻說。其實,隻有規和矩連在一起的時候,才能做出大事兒來。規和矩也隻是用來約束人的一種標尺。哈坤裏鄂爾泰家族本是書生門第,他的爺爺時代就是鐵木真幕下的得力謀臣。隻是國家連年征戰,在這個殺伐不斷地年代裏,習武好像比讀書更有用一些。所以,裏鄂爾泰投筆從戎,當了葉郝那拉部的大將軍。當年,忽必烈即位以後,就曾經多次下詔詔他前來投靠朝廷。但是,他心裏對自己說也是朝廷這麽說的,我裏鄂爾泰既然投靠了烏拉敏,就會終身視他為主,絕不改變。忽必烈為此大受感動,下令說以後如果在戰場上遇見裏鄂爾泰將軍,決不可傷其性命要以禮相待、無條件的答應他所提出的所有要求。當然,他的意思也是包括允許他殉主的。可以說,裏鄂爾泰和南朝小宋朝廷的擎天柱文天祥文丞相的待遇是一樣的。隻要對方肯投降,不論提出什麽樣的要求,忽必烈都會無條件、無要求的答應。可惜,裏鄂爾泰聽說小南宋朝廷已經支持不住了,而對於文天祥她確實早有耳聞的,他也從心裏暗暗佩服文天祥的這種氣節。裏鄂爾泰想到文天祥突然想起自己這裏還有他的一些資料,於是急忙翻找出來觀看。


    天祥,(1236)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麵,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麵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1275年,將賈似道十三萬大軍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後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隻不過他和張世傑三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麽程度,可見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後唯珂派人隻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借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凶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行至京口,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幸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民複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複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誌,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趙時嚐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才得乘間逃脫。


    至今不知道文丞相漂泊何處,但是,裏鄂爾泰心裏卻是一直暗暗祈禱真主保佑他。因為,裏鄂爾泰知道,文天祥一旦兵敗被俘,南方一旦平定以後,忽必烈必然會揮軍北歸,到那時他們這些被他視為山賊的人的命運也就走到頭了。他希望南宋朝廷不要那麽弱小無能,他更希望南國的文天祥能夠真正的擔起肩上的重任,這樣以來,他們就會多活幾天。但是,這卻不是他裏鄂爾泰說了就能算的。因為,他聽說南宋朝廷已經腐朽的連十萬軍隊都集結不起來了,再加上那些該死的賣國賊們在其中破壞,文天祥勢必要兵敗的。這難道就是上天安排的宿命嗎?裏鄂爾泰合上桌上的書本閉上眼睛,臉上繃緊的肌肉可以說明他心裏真的為這個天下在哀痛,為文天祥、為他自己、更為了自己這個用性命在保護的葉郝那拉部。<fle="disp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方神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吉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吉波並收藏東方神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