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決定向劉備投降。他的左右說:“城裏的精兵還有三萬,糧食還夠吃兩年,為什麽要投降呢?況且您父親與您,兩代的益州牧,都對老百姓極為寬厚。老百姓與文武百官,都願意和兵士一致作戰,情願為您而死。”
劉璋說:“不必了。我與先父做了益州的長官二十幾年,並沒有什麽恩德施給百姓。最近這三年(從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九年),與劉備兵連禍結,軍民死了很多,都是為我而死。我怎麽忍心再叫成都城內的這些人又死呢?”
於是,他開城投降。劉備對他也頗能留一手,不僅不將他殺害,而且送他與家眷到荊州公安城去住,叫他把私人的財寶完全帶走。又準他仍舊佩帶“振威將軍”印綬(這振威將軍的名義,是以前曹操用漢獻帝的名義頒給劉璋的)。
京劇之中有《取成都》一出,很精彩。其中,劉璋所唱的一段,把劉備罵得慘,而且預言了將來劉備的兒子阿鬥也會向別人投降。戲裏的劉璋,在聽到劉備下令“擺酒相送”之時,唱出以下的一段動人的話:“聽說一聲要餞行,好似狼牙箭穿心。捨不得成都江山美景,捨不得西川老少子民。含輩忍淚換衣襟,辭別宗兄就要登程。”劉璋繼續向他的宗兄劉備唱出譏諷性的祝福詞句:“但願你在此多安穩,但願你在此享太平,但願你曹賊早滅盡,但願你把東吳也要掃平。辭別宗兄跨金鐙,孤臨行不把別的願……但願你後代兒孫,莫要照我一樣行”(以上的唱詞,是李景武先生得自北京的名票友、同仁堂掌櫃周子衡老先生的傳授)。
劉璋到了公安城以後,生活得平淡而安寧。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在暗中降了曹操,襲擊關羽,奪了劉備在荊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於是,在公安城的劉璋入於孫權的掌握。孫權任命他為“益州牧”,給他一些兵,叫他駐屯在秭歸縣。這算是幫他對劉備出了一口氣,雖則他不曾能夠因此而打回益州。
不久,劉璋病死;孫權叫他的兒子劉闡當益州刺史;其後,調劉闡去江東,擔任吳國的禦史中丞。
劉備在送走劉璋以後,擺了酒席,請全體軍官與士兵大吃特吃。對於特別有功勞的朋友與部下,他另給極多的金銀、糧食、布帛(布是麻布,帛是絲綢。那時候木棉與草棉均還不曾被傳到中國來)。
常璩在《華陽國誌》裏麵說,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這四個人每人都被劉備賞了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銅錢五千萬,錦緞一萬匹。其餘黃忠、趙雲等人,所得到的賞賜,多少不等。
龐統沒有福氣,已經在攻打雒縣之時,中了流矢,陣亡。這時候,賞賜沒有他的份。但是,他的父親,也已經被劉備於他陣亡之時,拜為“議郎”,不久又升為“諫議大夫”,得到了優厚的“幹俸”(諫議大夫無須辦理什麽公務)。龐統的兒子龐宏,後來也做官,做到了涪陵郡太守。龐統本人,被追贈為“關內侯”。
諸葛亮在這一次奪取益州的事情上,可算是“首功”。最先向劉備建議拿荊益二州的,是他;偕同張飛、趙雲二人,用他的戰略構想使得這二人分別掃平了川北、川南兩條通往雒縣與成都的大路的,也是他。
劉備不僅給了諸葛亮以如此多的金銀綢緞,而且升他為“軍師將軍”,把自己“左將軍府”的一切軍政事務,都交給他管(其後,劉備東下荊州,支持關羽抵抗魯肅。又北上今日的甘肅、陝西,與曹操爭奪漢中。都是以坐鎮後方的重任,付託給諸葛亮)。法正在《華陽國誌》的這一段文字中,名列第二,是劉備奪取益州的第二功臣,賞賜的數量也與關羽相同。為什麽呢?因為,倘不是法正作了“內應”,劉備就隻有從荊州硬打進來了。
法正這個人,是個小人,有聰明而不正用。然而就劉備的立場來說,法正卻是一名不得不予以重賞的大功臣。
關羽、張飛是兩位忠心耿耿,從一開始便追隨了劉備的“熊虎之將”;在感情上他們和劉備也確是有如同胞兄弟,雖則未必如《三國演義》所說,正式結拜了一番。他們兩人既然和劉備同嚐了十幾年的苦,這時候當然應該和劉備同事富貴。單就這一次奪取益州的事情而論,關羽留守荊州,張飛席捲川北,功勞也確實很大。
此外,馬超、黃忠、趙雲功勞都不算小。馬超被任命為“平西將軍”、“督臨沮”。所謂“督臨沮”,是指揮駐紮在臨沮的軍隊。臨沮是荊州南郡的一個縣,在今日湖北省當陽縣的西北。
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做了漢中王,把自己左將軍的官職交給馬超。
劉備在章武元年做了皇帝,又把馬超從左將軍的名位升為“驃騎將軍”,同時叫他兼領涼州牧,封他為“斄鄉侯”。次年,他得病而死,年齡僅有四十七歲,很可惜。
黃忠於奪得益州之時,被任命為“討虜將軍”;戰勝了夏侯淵以後,被升格為“征西將軍”。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做漢中王,又把他更升一格,為“後將軍”,與關羽、馬超、張飛並列。關羽是前將軍,馬超是左將軍,張飛是右將軍。
趙雲功勞雖大,卻不在這前後左右四位“二級上將”之列(漢朝第一級的上將,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趙雲在《三國演義》之中,是“五虎將”之中的第三位,比馬超、黃忠高。他在《三國誌》之中的名次,卻列在馬超、黃忠之下。
</br>
劉璋說:“不必了。我與先父做了益州的長官二十幾年,並沒有什麽恩德施給百姓。最近這三年(從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九年),與劉備兵連禍結,軍民死了很多,都是為我而死。我怎麽忍心再叫成都城內的這些人又死呢?”
於是,他開城投降。劉備對他也頗能留一手,不僅不將他殺害,而且送他與家眷到荊州公安城去住,叫他把私人的財寶完全帶走。又準他仍舊佩帶“振威將軍”印綬(這振威將軍的名義,是以前曹操用漢獻帝的名義頒給劉璋的)。
京劇之中有《取成都》一出,很精彩。其中,劉璋所唱的一段,把劉備罵得慘,而且預言了將來劉備的兒子阿鬥也會向別人投降。戲裏的劉璋,在聽到劉備下令“擺酒相送”之時,唱出以下的一段動人的話:“聽說一聲要餞行,好似狼牙箭穿心。捨不得成都江山美景,捨不得西川老少子民。含輩忍淚換衣襟,辭別宗兄就要登程。”劉璋繼續向他的宗兄劉備唱出譏諷性的祝福詞句:“但願你在此多安穩,但願你在此享太平,但願你曹賊早滅盡,但願你把東吳也要掃平。辭別宗兄跨金鐙,孤臨行不把別的願……但願你後代兒孫,莫要照我一樣行”(以上的唱詞,是李景武先生得自北京的名票友、同仁堂掌櫃周子衡老先生的傳授)。
劉璋到了公安城以後,生活得平淡而安寧。建安二十四年,孫權在暗中降了曹操,襲擊關羽,奪了劉備在荊州的南郡、武陵郡、零陵郡。於是,在公安城的劉璋入於孫權的掌握。孫權任命他為“益州牧”,給他一些兵,叫他駐屯在秭歸縣。這算是幫他對劉備出了一口氣,雖則他不曾能夠因此而打回益州。
不久,劉璋病死;孫權叫他的兒子劉闡當益州刺史;其後,調劉闡去江東,擔任吳國的禦史中丞。
劉備在送走劉璋以後,擺了酒席,請全體軍官與士兵大吃特吃。對於特別有功勞的朋友與部下,他另給極多的金銀、糧食、布帛(布是麻布,帛是絲綢。那時候木棉與草棉均還不曾被傳到中國來)。
常璩在《華陽國誌》裏麵說,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這四個人每人都被劉備賞了黃金五百斤,白銀一千斤,銅錢五千萬,錦緞一萬匹。其餘黃忠、趙雲等人,所得到的賞賜,多少不等。
龐統沒有福氣,已經在攻打雒縣之時,中了流矢,陣亡。這時候,賞賜沒有他的份。但是,他的父親,也已經被劉備於他陣亡之時,拜為“議郎”,不久又升為“諫議大夫”,得到了優厚的“幹俸”(諫議大夫無須辦理什麽公務)。龐統的兒子龐宏,後來也做官,做到了涪陵郡太守。龐統本人,被追贈為“關內侯”。
諸葛亮在這一次奪取益州的事情上,可算是“首功”。最先向劉備建議拿荊益二州的,是他;偕同張飛、趙雲二人,用他的戰略構想使得這二人分別掃平了川北、川南兩條通往雒縣與成都的大路的,也是他。
劉備不僅給了諸葛亮以如此多的金銀綢緞,而且升他為“軍師將軍”,把自己“左將軍府”的一切軍政事務,都交給他管(其後,劉備東下荊州,支持關羽抵抗魯肅。又北上今日的甘肅、陝西,與曹操爭奪漢中。都是以坐鎮後方的重任,付託給諸葛亮)。法正在《華陽國誌》的這一段文字中,名列第二,是劉備奪取益州的第二功臣,賞賜的數量也與關羽相同。為什麽呢?因為,倘不是法正作了“內應”,劉備就隻有從荊州硬打進來了。
法正這個人,是個小人,有聰明而不正用。然而就劉備的立場來說,法正卻是一名不得不予以重賞的大功臣。
關羽、張飛是兩位忠心耿耿,從一開始便追隨了劉備的“熊虎之將”;在感情上他們和劉備也確是有如同胞兄弟,雖則未必如《三國演義》所說,正式結拜了一番。他們兩人既然和劉備同嚐了十幾年的苦,這時候當然應該和劉備同事富貴。單就這一次奪取益州的事情而論,關羽留守荊州,張飛席捲川北,功勞也確實很大。
此外,馬超、黃忠、趙雲功勞都不算小。馬超被任命為“平西將軍”、“督臨沮”。所謂“督臨沮”,是指揮駐紮在臨沮的軍隊。臨沮是荊州南郡的一個縣,在今日湖北省當陽縣的西北。
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做了漢中王,把自己左將軍的官職交給馬超。
劉備在章武元年做了皇帝,又把馬超從左將軍的名位升為“驃騎將軍”,同時叫他兼領涼州牧,封他為“斄鄉侯”。次年,他得病而死,年齡僅有四十七歲,很可惜。
黃忠於奪得益州之時,被任命為“討虜將軍”;戰勝了夏侯淵以後,被升格為“征西將軍”。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做漢中王,又把他更升一格,為“後將軍”,與關羽、馬超、張飛並列。關羽是前將軍,馬超是左將軍,張飛是右將軍。
趙雲功勞雖大,卻不在這前後左右四位“二級上將”之列(漢朝第一級的上將,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趙雲在《三國演義》之中,是“五虎將”之中的第三位,比馬超、黃忠高。他在《三國誌》之中的名次,卻列在馬超、黃忠之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