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泰、甘寧、丁奉,這三人的軍階當時都不甚高。丁奉年紀最輕。在赤壁之戰時不過是甘寧下麵的一員小將。
呂蒙,是我們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所最不喜歡的一個,因為他後來害了關公(關羽)。呂蒙也的確是隻懂軍事,不懂政治,雖則是公餘念了一些書,而究竟不曾把書念通的人。他茫然於盟約必須信守,抗曹必須聯劉的大道理。
伹是,在赤壁之戰期間,呂蒙也立了一些功。他的軍階,是“橫野中郎將”,升作了“偏將軍”。
在曹操的一方,大將出馬的特別少。夏侯惇與夏侯淵兄弟、於禁、張遼、李典、臧霸,都不曾被曹操帶來。被帶來的知名將領,隻有曹仁、樂進。當時不甚知名的曹純、李通、滿寵,以及劉表的舊部文聘。
曹操之所以如此,由於根本不曾把逃難的劉備與小孩子孫權看在眼裏。劉表的襄陽,他兵不血刃就拿到了手。劉備的十幾萬難民與若幹零零落落的“散卒”,一天隻能走十幾裏路,而他曹操的騎兵五千人,一天一夜就走了三百多裏。文聘與曹純追他們,追到當陽縣東北的長阪,把他們打得稀裏嘩拉。雖則有張飛不怕死,帶了二十個兵在橋的右邊大吼,“我就是張翼德!來罷,咱們拚個你死我活!”因而爭取到十幾分鍾或幾十分鍾的寶貴時間,讓劉備能夠帶了幾個騎兵,或幾十個騎兵,“斜趨漢津”(不繼續向南到當陽與江陵,而改走斜路,奔向漢津,亦即今日的漢陽);雖則有趙雲這另一位不怕死的人,拚了自己的性命救出甘夫人與阿鬥(甘夫人並未跳井自殺,趙雲不曾推倒土牆,做落井下土的事);劉備確是吃了一個十分不好看的敗仗,丟掉全部難民,丟掉事實上的全部散卒(隻剩下幾個騎兵或幾十個騎兵),而且也丟掉了兩個親生女兒。這樣的一個劉使君,怎麽能叫曹操仍舊承認他為“英雄”呢?
至於孫權,曹操記得他是孫堅的兒子、孫策的弟弟。孫堅打董卓的時候,雖則是比他曹操略高一籌(孫堅是打勝了的,曹操是打敗了的)。然而孫堅是死在劉表的部下黃祖之手,這就不如他曹操之能夠以大軍壓境,嚇死劉表了。孫策,是人才,卻受過他曹操的封拜,向他曹操低了頭(不曾在死前有過襲取許縣之想)。這小孩子孫權,算什麽呢?
因此,曹操在連取襄陽、當陽與江陵以後,用劉表所遺留下來的大船與戰艦,裝載了若幹萬的兵士,從江陵南邊的長江碼頭,順流而下,浩浩蕩藹,航向江夏一一今日的武漢三鎮(武昌在當時叫做鄂縣,簡稱為“鄂”;漢口在當時稱為夏口;漢陽在當時稱為沙羨“漢津”)。
曹操絕對不曾料到,他拿不下江夏郡(江夏郡有十四個縣與國,郡治在鄂縣)。
他在航行之時,誌得意滿,由意滿而感覺到一陣“滿足了以後的空虛”。中國的天下,他已經拿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剩下的荊州江夏郡,與揚州九郡之中的六郡,益州、涼州,看來都已不成問題。這些似乎不成問題的地方,在最近的將來也拿下了以後,他曹操又怎麽樣呢(亞力山大在拿下波斯以後,也曾經有過如此的空虛之感)?曹操不僅感到空虛,而且也感到苦悶、憂愁。愁些什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這一天夜晚,剛好有皓月當空;他對著這可愛的明月,又生了“明亮得像這個月亮的,我卻拿不到手”的自我渺小之感。於是,他百感交集,賦詩一首,詩裏麵有這麽四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曹操這時候已經覺察到:地上的東西,土地、權力,他雖則已經似乎是想拿什麽便拿到什麽。天上的月亮,或類似月亮那樣的亮晶晶的東西,他卻毫無辦法。人的力量,究竟是有限的。他也不過是“人”而已,怎麽會逃得了空虛、死亡與憂慮?
曹操有一首“對酒當歌”,是千古名作。它把人生比作“朝露”;它把中年人“去日苦多”的悵惘,表達了出來;它描寫了曹操自己用酒來填補幻滅,一般喝酒者“以酒澆愁”的心情;它也充分透露了曹操在人格上的優點與弱點。
曹操愛朋友,戀舊,恩怨分明,有恩必報,有怨必報。報恩,是他的美德;報怨,倘若不出“直”的範圍,值得原諒、同情。可惜,曹操在報怨之時,每每過分殘忍。他的另一缺點,是誌氣高,欲望也高,高到了想“掇”天上的月亮,自找失望。
曹操在當時未嚐不已經是一個相當成功的人,卻在內心中存有“失敗”的恐懼,“何枝可依”的灰色預感,太可憐了。他自比周公,求為周公,而所得到的是歷史上與王莽相併列的惡名;“操莽”兩個字常常被史評家寫在一起。
“對酒當歌”共有八節,每節四句。這八節的排列次序,我懷疑可能有錯,第三、第四似乎對調了才好。第五、第六也應該對調。然而,這不過是我個人的意見。現在,我按照別人相沿的排列次序,把它抄在下麵:
(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四)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br>
呂蒙,是我們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所最不喜歡的一個,因為他後來害了關公(關羽)。呂蒙也的確是隻懂軍事,不懂政治,雖則是公餘念了一些書,而究竟不曾把書念通的人。他茫然於盟約必須信守,抗曹必須聯劉的大道理。
伹是,在赤壁之戰期間,呂蒙也立了一些功。他的軍階,是“橫野中郎將”,升作了“偏將軍”。
在曹操的一方,大將出馬的特別少。夏侯惇與夏侯淵兄弟、於禁、張遼、李典、臧霸,都不曾被曹操帶來。被帶來的知名將領,隻有曹仁、樂進。當時不甚知名的曹純、李通、滿寵,以及劉表的舊部文聘。
曹操之所以如此,由於根本不曾把逃難的劉備與小孩子孫權看在眼裏。劉表的襄陽,他兵不血刃就拿到了手。劉備的十幾萬難民與若幹零零落落的“散卒”,一天隻能走十幾裏路,而他曹操的騎兵五千人,一天一夜就走了三百多裏。文聘與曹純追他們,追到當陽縣東北的長阪,把他們打得稀裏嘩拉。雖則有張飛不怕死,帶了二十個兵在橋的右邊大吼,“我就是張翼德!來罷,咱們拚個你死我活!”因而爭取到十幾分鍾或幾十分鍾的寶貴時間,讓劉備能夠帶了幾個騎兵,或幾十個騎兵,“斜趨漢津”(不繼續向南到當陽與江陵,而改走斜路,奔向漢津,亦即今日的漢陽);雖則有趙雲這另一位不怕死的人,拚了自己的性命救出甘夫人與阿鬥(甘夫人並未跳井自殺,趙雲不曾推倒土牆,做落井下土的事);劉備確是吃了一個十分不好看的敗仗,丟掉全部難民,丟掉事實上的全部散卒(隻剩下幾個騎兵或幾十個騎兵),而且也丟掉了兩個親生女兒。這樣的一個劉使君,怎麽能叫曹操仍舊承認他為“英雄”呢?
至於孫權,曹操記得他是孫堅的兒子、孫策的弟弟。孫堅打董卓的時候,雖則是比他曹操略高一籌(孫堅是打勝了的,曹操是打敗了的)。然而孫堅是死在劉表的部下黃祖之手,這就不如他曹操之能夠以大軍壓境,嚇死劉表了。孫策,是人才,卻受過他曹操的封拜,向他曹操低了頭(不曾在死前有過襲取許縣之想)。這小孩子孫權,算什麽呢?
因此,曹操在連取襄陽、當陽與江陵以後,用劉表所遺留下來的大船與戰艦,裝載了若幹萬的兵士,從江陵南邊的長江碼頭,順流而下,浩浩蕩藹,航向江夏一一今日的武漢三鎮(武昌在當時叫做鄂縣,簡稱為“鄂”;漢口在當時稱為夏口;漢陽在當時稱為沙羨“漢津”)。
曹操絕對不曾料到,他拿不下江夏郡(江夏郡有十四個縣與國,郡治在鄂縣)。
他在航行之時,誌得意滿,由意滿而感覺到一陣“滿足了以後的空虛”。中國的天下,他已經拿到了三分之二以上,剩下的荊州江夏郡,與揚州九郡之中的六郡,益州、涼州,看來都已不成問題。這些似乎不成問題的地方,在最近的將來也拿下了以後,他曹操又怎麽樣呢(亞力山大在拿下波斯以後,也曾經有過如此的空虛之感)?曹操不僅感到空虛,而且也感到苦悶、憂愁。愁些什麽?連他自己也不知道。
這一天夜晚,剛好有皓月當空;他對著這可愛的明月,又生了“明亮得像這個月亮的,我卻拿不到手”的自我渺小之感。於是,他百感交集,賦詩一首,詩裏麵有這麽四句:“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曹操這時候已經覺察到:地上的東西,土地、權力,他雖則已經似乎是想拿什麽便拿到什麽。天上的月亮,或類似月亮那樣的亮晶晶的東西,他卻毫無辦法。人的力量,究竟是有限的。他也不過是“人”而已,怎麽會逃得了空虛、死亡與憂慮?
曹操有一首“對酒當歌”,是千古名作。它把人生比作“朝露”;它把中年人“去日苦多”的悵惘,表達了出來;它描寫了曹操自己用酒來填補幻滅,一般喝酒者“以酒澆愁”的心情;它也充分透露了曹操在人格上的優點與弱點。
曹操愛朋友,戀舊,恩怨分明,有恩必報,有怨必報。報恩,是他的美德;報怨,倘若不出“直”的範圍,值得原諒、同情。可惜,曹操在報怨之時,每每過分殘忍。他的另一缺點,是誌氣高,欲望也高,高到了想“掇”天上的月亮,自找失望。
曹操在當時未嚐不已經是一個相當成功的人,卻在內心中存有“失敗”的恐懼,“何枝可依”的灰色預感,太可憐了。他自比周公,求為周公,而所得到的是歷史上與王莽相併列的惡名;“操莽”兩個字常常被史評家寫在一起。
“對酒當歌”共有八節,每節四句。這八節的排列次序,我懷疑可能有錯,第三、第四似乎對調了才好。第五、第六也應該對調。然而,這不過是我個人的意見。現在,我按照別人相沿的排列次序,把它抄在下麵:
(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四)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