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罪狀都是事實,並不冤枉。不過袁紹自己也做了很多目無漢室,違法亂紀的事。


    陳琳的文筆極有力量。這篇文章的結尾一段,既典稚而又雄健,氣壯聲洪:“幕府(袁紹是大將軍,大將軍有幕府,因此這幕府兩個字便是袁大將軍的代稱)奉漢威靈,折衝宇宙,長戟百萬,胡騎千群。奮中黃(賁)育(烏)獲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並州(刺史高幹之軍隊)越太行,青州(刺史袁譚之軍隊)涉濟漯,(袁紹本人之)大軍泛黃河,以角其前。荊州(劉表之軍隊)下宛葉,而掎其後。雷震虎步,並集虜廷,若舉炎火以焫飛蓬,覆滄海而沃熛炭,有何不消滅者哉?當今漢遭陵遲,綱弛紀絕,操以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稱陪衛,內以拘執,(幕府)懼篡逆之禍因斯而作,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也,可不勖哉!”


    這一篇檄文,是發給以劉備為首的全國各州、各郡、各國的長官吏的,篇首列了劉備的官銜:“選署左將軍,領豫州刺史”,可見袁紹在當時是如何尊重劉備的政治地位與號召力。


    袁紹所動員的兵究有多少?我們在一千七百多年以後的今天,很難考出確數。檄文中的“長戟百萬,胡騎千群”自然是誇大之詞。《後漢書·袁紹傳》所說袁紹“簡兵十萬,馬萬匹”當較近於事實。曹操能集中起來的兵力,要比袁紹的少(當時,有了幾千兵便已經夠資格作為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一個角色。呂布和早期的劉備均始終隻有幾千人,劉備在小沛擴充部隊到了一萬,就已經遭了呂布之忌)。


    曹操的基本武力,是他所收編的青州黃巾。這些被收編的青州黃巾號稱三十萬人,其中老弱居多。曹操一一加以遣散,隻留下了年輕力壯的漢子,其總數可能在十萬以上,但不會超過二十萬。這十萬多兵,曹操不能夠都調到官渡前線,因為在許縣的西南,尚有袁紹的同盟者一一荊州牧劉表。劉表的軍隊也差不多是十萬人左右。我的猜度是:曹操用來抵抗袁紹的兵力,至多隻是全部力量的一半,也就是五萬至七萬左右(這隻是一個猜度而已)。《三國誌》魏的部分說,當時曹操的兵不滿一萬,似乎不確。


    袁紹在陳琳所寫的檄文中,說袁譚、高幹、劉表,將一起對曹操採取行動。事實是,劉表始終觀望(到了袁紹既敗以後很久,他才叫劉備向許縣進軍一次,劉備到了葉縣便撤軍退回新野)。袁譚與高幹也許有所行動,但現存史料上毫無記載,可見即使有過,規模也不甚大。


    大戰在建安五年二月開始,袁紹命令郭圖、淳於瓊、顏良等幾位大將,先攻曹操派駐在(河南滑縣之北的)白馬津的劉延。


    不知為了什麽緣故,曹操挨到四月間,才親自帶了關羽、張遼等人,到白馬津來救;同時分兵攻打袁紹所派兵防守的延津縣,以分散袁紹的注意力。袁紹果然以重兵加強延津的前線,曹操便突然移軍奔向白馬津,顏良這時候沉不住氣,不等關羽、張遼等人到達,就率兵一口氣走了十幾裏,前來迎戰,被關羽一馬當先,刺死於萬軍之中,砍下了頭。袁軍陣容大亂,曹操就指揮關羽、張遼等人及其部隊,解了白馬津之圍,救出劉延與劉延手下的兵,合起來,沿著當時黃河的南岸向西麵走,一直走到延津縣城之南,被袁紹的兵追上。


    袁紹帶了劉備與文醜及五六幹名騎兵,到達漢朝酸棗縣東南的一個叫做延津的渡口,渡過當時的黃河(這延津從宋朝起,代替酸棗成為縣的名稱,位於今日黃河之北,在開封的西北,偏北,中牟的正北,偏東。今日中牟與延津之間的黃河,在當時是濟水。濟水發源於濟源縣,流向山東利津)。


    曹軍在延津抵擋了袁軍一陣,獲勝;殺了文醜。曹操退到濟水以南,今日中牟之東的官渡,紮營,袁紹留在延津,紮營。


    在歷史中有決定性的官渡之戰,在八月開始。袁紹移動他的大軍,進至延津西南,中牟西北的陽武,沿著現成的河旁沙堆,造了東西長達幾十重的營地。袁紹的戰術構想,是伸展兩翼,包抄曹軍,加以捕捉。


    曹操不退,把自己的部隊也分成若幹單位,對袁軍的各單位抵抗;但是,究竟人數太少,不夠分配,抵抗了以後傷亡頗重。


    袁軍乘勢猛攻。


    這時候,在袁紹的一方麵。顏良、文醜雖死,尚有張郃、高覽、淳於瓊等若幹得力的勇將。在曹操的一方麵,雖則關羽不久便離開了,走往袁營去找劉備,卻也還有張遼、徐晃、樂進、於禁,以及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撐住了場麵。


    張遼是並州雁門郡馬邑縣人,做過丁原、董卓、呂布的部下,在呂布被殺以後投降了曹操,被曹操以獻帝的名義拜為中郎將,封為關內侯(馬邑是今日的山西朔縣)。


    張遼與關羽是大同鄉,很談得來(關羽的出生地,是並州河東郡解縣。解縣的故城,在今日山西虞鄉縣之西)。張遼知道了關羽念念不忘劉備,遲早有一天會走,便報告了曹操,曹操很佩服關羽的義氣,同時也深知留了關羽的身體,留不住關羽的心,他在聽到張遼的報告以後,不曾採取任何措施,以防阻關羽走。


    關羽並非是想走就走的人。他固然想回到劉備的身邊,卻也要先做出一兩件事,報答曹操對他的厚愛。於是,他斬了顏良(可能也斬了文醜;至少是幫助了徐晃等人擊潰文醜)。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細說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東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東方並收藏細說三國最新章節